通识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要求

通识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师的要求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行业共识,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高职英语需要承担起这一重任,为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而英语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执行的重中之重,文章进行了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研究,包括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和师德修养四个方面。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师

一、引言

通识教育在二战前后的美国兴起,此潮流已经覆盖国际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培养人才的教育目的,国内各大高校也积极开展了通识教育的研究和探讨。但整体而言,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行却远远滞后。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①根深蒂固的落后教育观念,传统中高职是培养蓝领工人的教育环节,学生无需掌握全面知识;②学校人文环境的限制,由于高职院校的传统建校思路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缺乏人文教育的氛围。集中体现在教师的能力配比上,绝大部分教师为专业领域的教师,而缺乏贯彻通识教育的理念。目前,高职院校中国家经济和科技等多方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人数已经占领整个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如美国社区学院未来委员会指出:“学院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为生产性的职业做准备,而且要使他们超出自己狭窄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并使他们过一种有尊严和目标的生活”(吕达,周满生,2004)。在高职院校建校方针、专业设置、人才引进无法一蹴而就的背景下,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学生的必修基础人文科目,必需也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同时英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成为了通识教育能否执行的核心因素。

二、通识教育的内涵研究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思想,核心是发展自由人的理性和心智,寻求真理,而不仅仅是为职业做准备。通识教育这一概念在国内外迄今没有统一定义,本文认为清华大学李曼丽(1999)对通识教育的定义较为全面准确:“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的描述和需要达到的目的中能清楚地看到通识教育是不分层级,不分学校,不分专业的,是为了培养人基础能力,也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看出,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执行刻不容缓。

三、通识教育与高职英语的关系研究

纵观高职院校的学科设计,高职英语课程能够承担通识教育这一重任。

(一)教育目的相同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与通识教育理念高度吻合,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不仅限于某个知识点的局限掌握。英语教育不是要给学生灌输某个单词,某类语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包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而在交流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才是交流中的决定因素。这一点,也是通识教育的教学结果之一。

(二)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支持

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在课程设置中,多以一个个单元的形式展现,每篇课文间的递进关系并不明显。这样在每个单元教学中有更多的自由性来安排更多的内容。其次,英语教学讲究的是教与学的互动,强调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与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互动平等地位,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再看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内容,这些都在英语教学课程设计中得到明确对应。

(三)教学长度的支持

通识教育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短期突击可以完成的学习目的。通观整个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均开设2-4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学生受众群体多,时间跨度长,占有课时多,中所有的课程中,有也仅有英语课程能完成承担通识教育的使命。

(四)教师能力的支持

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能看出,学生除了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也要同步提升各方面的人文知识。中普通高职院校中,接受过人文科目培养的教师数目偏少,而英语教师是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的群体。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育与通识教育极其契合,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好通识教育的工作,高职英语课程能够承担通识教育这一重任,不仅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的素质是整个教学中的核心因素。

四、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研究

高职英语课程承担通识教育这一重任,其核心和关键在于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教学进度和方式,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力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师素质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进程及效果。但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师资主体是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基础,然而在人文通识方面却有不足。将陆谷孙教授提出的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应具备的26方面素养,概括为:在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吸取符合时展的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包括英语学科知识和人文通识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自身师德的榜样力量,使学生在熏陶、教化、养成中成人,实现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创新的实践技能;良好的师德修养。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

张寿松认为通识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让人对其有所认识,特别是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及其功能有个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张寿松,2005:125-126)。教师的教学活动统一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是根本,指导者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是形式,体现了教育理念。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成为通识教育的实践者,首先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理解并接受通识教育理念,贯彻通识教育目标。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直接目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为单纯讲授语言知识的“填鸭式”,这与本质上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通识教育理念相去甚远。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充分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教与学互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全人教育的通识教育理念。

(二)完善的知识结构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识教育涉及面非常宽泛,这也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要把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与科技知识等多学科内容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外语学科知识。这是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要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及使用能力,具体表现为发音标准,词汇丰富,语法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2.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英语教师要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及课程设置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自觉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在教学中的不断反思和探索;3.人文学科的知识。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师总体上在外语学科知识方面专业能力较强,然而交叉学科知识面相对狭隘。通识教育的“全人教育”本质上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为了通识教育在公共英语课堂的顺利开展,英语教师要广泛涉猎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并融入到自己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去,“把自身的外语学科知识和人文知识整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就具备了外语通识教育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教学能力”(李四清,2012)。

(三)创新实践

通识教育由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组成,是一种高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强调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通识教育应高度重视创新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这对高职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组织好学生课堂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实践性课程,根据具体的每单元的教学任务设计场景模拟对话,可以是单一的任务对话,也可以基于本单元主题结合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多任务设计,由学生自由创新;另一方面引导好学生课外的社会实践创新,体现在高职英语课程中主要表现为:在校内开展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等活动形式,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英语实践交流;在校外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相关英语技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联系有合作关系的相关单位周期性的让学生参与具体工作的部分或全部过程,在参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由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探索,同样对于教师创新实践技能的提高也具有促进激励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双赢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创新实践技能不仅仅是开设实践性课程和进行校外实践,更要注重将创新意识和社会需求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师德修养

亨利•罗索夫斯基指出:“作为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方面肯定会教给学生更多的超过授课时限的东西。”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的低年级学生,正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间点,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人格修养起到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具备了优良的道德品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

五、结语

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承担此项教学任务的主体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着为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而推广通识教育的新形式和新任务,通识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拯救的一个过程”(何莲珍),是明确教师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由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向促进学生“全人”发展转化的过程,希望本文能为英语教师的新一轮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2.

[2]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5-126.

[3]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A].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李四清.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3).

作者:汪雁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