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满足社会对体育教师等人才需求的基本方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等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该文就市场需求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市场需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不再需要为满足温饱而发愁,开始了追求对更高层次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如何把握市场的需求,提高体育专业的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是当前体育专业的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探讨。

1当前我国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

1.1中小学呼唤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体育教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而要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指导,通过反复的动作的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如今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法,在传授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坚毅的优良品质,全方位的塑造学生的人格。

1.2社会需要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健身指导员

2011年国务院提出了全民健身的五年计划,强调了体育锻炼是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要在五年内实现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这也使得健身房等各种体育锻炼的场所越来越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1.3体育经营急需为体育产业化服务的开发类人才

在全民健身政策的指引下,社会的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这正好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具有懂营销、管理的体育人才。而我国对体育学生的培养恰恰忽略了营销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体育产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要。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趋势

要想改变目前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体育院系需要重新对体育的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2.1注重高校体育教育人才技能与理论的双向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师也仅仅是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养。而且课程的设置多是以竞技性的体育项目为主,而对于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技能的训练却一笔带过,所言甚少。这也给体育专业的学生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体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的理论是不重要的。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会出现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直接转化成实践中需要的技能,从而对于本专业产生怀疑,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都在毕业后选择了该行。而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不仅学校中需要能够进行素质教育的优秀的体育教师,社会上也需要可以进行体育指导和技能培训的专业的体育技师和指导员。所以改变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就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改变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唯一出路。只有按照社会的需求来安排体育专业的课程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2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要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我国的体育课程在开设之初主要是借鉴了西方的体育模式,以竞技性的体育教学为主。不论在教材的内容,实践课程的安排,还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都是以竞技性体育为主的。在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下,也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的竞技性体育人才,在各大体育赛事中都为国争了光。但是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加强,我国的体育发展趋势也由竞技性体育向全民健身式的体育转变。市场上紧缺的就是能够胜任全民健身的指导工作的体育人才,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体育人才无法胜任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由于体育院系的课程安排缺少对体育保健,以及生物学功能等的理论课的开设,导致在全民健身的社会指导中公民很难理解和接受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体育指导,也形成了市场紧缺,但体育学生又难以胜任的尴尬局面。

2.3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要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

我国的学校教学的最大矛盾就是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这也是体育院系的学生面临的问题。不论是学生、学校,还是社会用人单位都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在质疑学校教学的意义。所以,体育教育专业要力争将教学的基础知识与体育运动的实践相结合,让体育知识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此外,就是体育教学始终还是重视体育的运动课程,而对体育的科研不重视。任何的实践都是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的,而我国对于体育的指导多是来源于国外,而国外的国情以及居民的身体素质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我国也是需要本土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体育发展的。

3市场需求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3.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体育课程的安排为基本的实现手段。如果体育的课程安排脱离的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就只能培养出一批毫无价值的学生,不能为社会创造本应创造的价值。为了能够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体育院系要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改革。传统的体育课程仅仅是关注了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体育技能的熟练与否是衡量人才价值的唯一标准。但是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更多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体育院系在开设体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要将教育学的相关内容也引入进来,以便培养学生对于他人的体育技能的指导能力。同时,是要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体育生理保健和急救知识的教育,方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教育宣传和紧急的救助。为了提高学生日后的服务意识,还应该开设一些音乐,美术等的选修课,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中,成为一名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3.2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优化教材,优化知识结构和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材就是要选择适合的教材来讲授。传统的竞技性体育教材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而如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非常快,教师就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甄别,选择适合而又科学的知识编进教材中,即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有利于日后实践的应用。优化知识结构是指对体育教师要定期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让教师的知识结构始终符合时代对于一名体育教师的要求标准。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所谓名师出高徒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能够塑造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优化教学方法是要求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段,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了,学生也不能够接受被动学习的形式。体育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设置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教学

不论学习的是哪个专业,最终的目的都是学以致用,能够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体育教学也是一样的,既要有足够的体育技能,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容易被社会所接受。体育院系应当增加和完善学生的实践环节,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可以通过组织体育赛事来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体会一下未来工作的内容。比如,可以去社区进行体育指导的志愿者,了解全民健身需要的培训技能,以及如何对体育进行营销,如何进行管理等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获得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莉,林振平.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J].少年体育训练,2006(4):134-135.

[2]李强,毛振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素的新视域——课程核心与多因互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103-105.

[3]颉梦宁,李风雷,孙超,等.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化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85-86.

[4]王超英.知识经济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3):112-113.

作者:袁江南 单位: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