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应用(5篇)

高校体育教学应用(5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合作活动学习应用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取决于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有关。在新时期环境下,并不是有高学历的人就是人才,人才这个概念更多的是针对一个人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言。所以,高校教育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1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1应用意义

1.1.1转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方式

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方法更新不及时,让很多学生都觉得教学过程十分乏味,即使他们遵照教师要求进行了锻炼,也往往是被动地参与其中。其次,师生在上课期间基本上处于无交流的状态,学生只能自己摸索,彼此之间没有形成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而合作学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其开展形式决定了学生之间必须要进行交流。沟通拉近距离,借助合作的形式,学习过程可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愿意主动参与。

1.1.2促进了学生共同进步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存在差异。体育教学应以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为准则,所以教学中不能只关注能力优异者,还要帮助体育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为共同进步提供了渠道,借助合作与交流,学生之间可以交换经验、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有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1.1.3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么卓越,在工作中都需要别人的配合,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在企业中。所以,学校教育不光要保证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还必须使其学会如何处世。合作学习是一种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模式,其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之外,还能够借助合作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而这一点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1.2实现路径及注意要点

合作活动学习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模式,其可以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处事能力和生活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健康的发展,还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

1.2.1教师应尽快转变思想,正确看待合作活动学习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均不深刻、不全面。鉴于授课教师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成效,建议当前阶段学校尽快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而对于体育教师来讲,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对于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应做好总结和反思,对于教学中的问题,应在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内主动解决。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不少教师不仅不会主动改进当前的缺陷,反而会故意视而不见。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阻碍体育教学改进的主要问题之一。还有的教师毫不关心学生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只凭个人意愿,教学安排十分随意,导致学生经常处于散漫、缺乏方向感的状态,学习成效无法达到预期。要想改变上述情况,第一步就要将教师观念转变过来,使其科学认识当前的问题,并正确看待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只有教师树立了此种意识,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实,进而达到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目的。

1.2.2将合作学习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种合作形式

虽然大学生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也不像中学生和小学生那般热衷于游戏,但其依旧保留了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能够将游戏合理的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依旧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兴趣的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克服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是重复练习的乏味感,而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此种乏味感的负面影响,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考验。为了提升学生的练习热情,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立相应的奖项,并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学生明确自身实力,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而指导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排球教学为例,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组织一次对抗赛。实施时教师应将学生分为两组,并强调胜者有奖。这样一来,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在竞争意识的驱使下自发地参与进去,并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此种比赛不仅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彼此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够使每个学生认清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有助于在以后的练习中有意识地改进。例如,当部分学生在比赛中出现击球不准等问题时,其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判断能力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在后期练习中就会下意识地关注这部分的内容。另外,此种比赛也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能力状况及知识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优化。

1.2.3以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为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安排

合作可以理解为彼此之间有意识地互相配合,这有助于双方共同进步。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他们往往没有配合别人的意识,甚至有的人还对配合存在误解,认为配合就等同于“屈就”或者“迎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扭转其错误观念,使其明白“学会配合”是一件于自身十分有益的事情,尤其是在迈入社会以后,不会配合的人很容易被孤立。有效合作需要以学生自愿为基础,强制性的合作起不到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合作方式,使其愿意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达成目标而主动配合别人。合作是一种基于友好的关系,所以,教师应创造机会使学生多沟通,以保证合作关系得以维持。考虑到部分学生因为不擅长体育运动而没有勇气参与的情况,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及时的帮助其走出此种困境。在分组合作的时候,也应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其挑选能力相当的合作者,以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卑或者自暴自弃的想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活动学习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应明白自身在合作学习中承担的责任,积极发挥促进合作及引导合作的作用,为学生的有效合作创造条件、消除障碍。对于一些能力较差或者身体条件不够好的学生,教师应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在教学中也应多给予这类学生关心,以避免其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及时了解并给予帮助。这不仅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2)教师在教学中应控制好自己的措辞,尤其是在与“能力不够优秀”的学生交流时,必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任。教师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如果教师在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态度恶劣、言辞激烈,不仅会破坏师生关系,还会造成学生对自己丧失信心,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想法。因而,教学过程中的这些细节问题,也应引起教师注意。

2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合作活动学习,是一项于学生十分有益的举措,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体育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处事能力的提升。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必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推广合作活动学习,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作者:周立新 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付海燕.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4):45-46.

[2]马道强.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5(8):71-72.

[3]王瀛.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活动学习应用研究[J].职业,2015(29):92-93.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改革

摘要:

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影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显得非常重要。而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与思想。当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思想,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终身体育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从而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前言:

当前,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终身体育教育思想随之出现,而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传统教育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能够积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促进与改革。所以,笔者主要针对于此,分析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以此能够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是指一个人终生都在接受体育教育,或者是参与体育锻炼。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始终都在进行体育学习,并充分明确终身体育的目的性,进而逐渐使体育成为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基础,将体系化、整体化的体育作为中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生活领域提供参与体育运动的实践机会。总之,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习惯为主。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合理意见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想中合理纳入终身体育思想

我国当前已经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而且其内容包含了终身教育思想。当前,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高校教师的终身教育思想。另外,在培养学生身心素质,以及运动能力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合理纳入终身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想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师的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1]。

(二)丰富创新体育理论知识

通过整合人体知识、传统与家庭体育,以及卫生保健教育等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加新颖的体育锻炼理论,丰富的健康知识,日常开展体育锻炼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并为其在走入社会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于理论教学重点来讲,在教学大纲中应之间从竞技为主逐渐向健身、保健,以及娱乐方面转变,展现竞技体育的魅力,进而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逐渐形成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会让学生对体育有全新的认识,也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革新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放在首位,进而为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努力培养体育老师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且将终身教育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渗透,需要从高校的体育教师入手。尽管高校体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体育老师仍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只有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出适合时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作为体育老师来说,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并且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体育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传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水平,可以合理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另外,对于体育老师来说,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体育老师需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与安排课程目的、内容、评价以及结构等。从学校教育计划入手,合理分析教材内容,使之能够符合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老师并不仅仅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而且也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与开发者。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老师必须要摆正自身的角色,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做好课外体育锻炼,对终身锻炼项目的巩固

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能力需要在实践锻炼中得以提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积极重视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作为课外体育锻炼来说,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与拓展,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一定地巩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一定的培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老师,应该合理结合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将终身体育的特征合理体现出来[2]。另外,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各个年级、班级等可以组建相应的竞赛活动,为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提供机会,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针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需要合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提高;而针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总之,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终身体育锻炼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终身体育教育的积极意义,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学中有效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渗透,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结论

现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越加重视对学生体育的教学。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则是新课改下提出的理念,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主动锻炼的能力,促进学生体质的进步,从而来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

作者:强巴班旦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琳.终身体育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展望,2016,(14):44-46.

[2]蔡东.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J].商,2015,(51):104-105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改革研究

终身体育思想,所要求的是个体终身都应该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并且接受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处在学生引路人的重要身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业务能力,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来不断优化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

1终身体育理念的内涵与特点

1.1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理念,是基于当前我国国民体质的需求而提出来的,将其作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于优化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终身体育理念的核心在于要让一个人这一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这种核心理念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将终身体育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传授学生一些能够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并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让大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之后仍然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3)终身体育理念所强调的重点便在于要让个体一生都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养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便使学生在毕业之后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然后参与运动。总之,将终身体育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其在毕业之后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当中去,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2终身体育的特点

1.2.1终身性

顾明思义,终身体育理念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终身性,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终身性,这一理念所强调的是个体一生都需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同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的差别是,终身体育理念更强调运动者在锻炼时间上的宽广度,个体在其一生当中,无论任何时间段所参与的体育活动,都可将其归于终身体育。

1.2.2多元性

终身体育还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的是体育锻炼内容层面上的多元性。从参与群体的层面上来分析,这一理念要求的是充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而从个体的层面上来进行分析,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生命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对于运动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年龄阶段的不同而灵活自由地选择与其年龄条件、身体状态相符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

1.2.3全民性

终身体育思想还具有全民性的特点,它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全民性。终身体育同全民健身理念具有共通性,他们都要求参与主体的全民性,所以将终身体育理念贯彻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去,对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大众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贯彻终身体育理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对终身体育理念认识的不足

调查发现,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学项目大多数都是以一些竞技性运动项目为主,而学生为了在期终考核达标,便会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这些训练内容许多都已经不合时宜了,并且训练难度较大,对于学生的完成质量都具有一定的要求。而高校大学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体素质存在着普遍的差异性,要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且由于教学内容的乏味以及教学评价的不科学,使得许多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对于上体育课、对于体育达标测试产生了一种厌烦感以及畏惧感。上体育课对于他们来讲,成为了一种负担。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2.2传统体育教学根深蒂固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许多都是引进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通常形式下都是通过教师对动作进行讲解与示范,然后学生再进行一些机械的模仿练习。这一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贯穿于学生整个体育学习生涯的始终。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在闲暇时间进行健身运动成为了一种时尚。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终身体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大众体育的不断发展,再延用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学生的认识面更加广泛,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且颇有主见,他们更乐于去主动地吸引一些新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能力,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终身体育发展的需求。

2.3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

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制订教学内容的时候,都没有进行调研,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科学制订教学内容,许多高校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根据时代的不同要求来进行相应的修改以及完善。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动作的标准性以及时效性,并将其当作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准则。假如再沿用这种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空谈。

3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连接社会体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便显得至关重要。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职责,在不断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当中,拓宽自己的思路,努力把握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的整体方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其受益终身。

3.1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现一种学生自主选课的机制

调查发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当中,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一些竞技类体育项目为主,这些教学内容往往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将改革教学内容放在首要位置,要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育放在首要位置的教学模式,而开设一些技术水平偏低、娱乐性较高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并能够感受到运动锻炼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并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已能够自主地在网上进行选课,这样教师便能够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素质状况、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帮助学生合理地选择体育课程,这种网络自主选课的机制,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终身意识观念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3.2科学合理地安排高校体育教学课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课时安排上,一般一周只有1次或者2次体育课程,而学生需要在这有限的课时里面掌握教学计划的所有内容,并且在期末测试当中要达标,这在无形当中给学生制造了很大的压力,极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当中,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调整体育教学时间,并且适当地增加体育教学课时,这一改革不但有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终身体育理念的需求。

3.3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个学生的特点也是不同的,他们的身体素质条件、运动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终身体育理念下所指导的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前提,因材施教。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增高学生的主动意识。

3.4重视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

由于体育课堂教学受到课时的限制,仅仅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形成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重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外,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要大力支持学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也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对于他们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极具意义。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始终坚定信念,才可以使终身体育理念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并且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也能够做到坚持锻炼,从而让其受益终身。

作者:李成均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孙进军.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体育世界:学术,2015(12):104.

[2]殷征辉.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4):67-69.

[3]王洪海.基于终身体育理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23-124.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浅探

摘要: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从高校体育教学方面进行入手,主要对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的大方向;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反思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旨在为体育教学相关研究尽力。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评价

在高校,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助于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同样如此。新教育观念的转变可以创造出更新、更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和更加有可塑性的学生。体育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实践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经历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和提高,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和初高中的体育教育是没有前后衔接的,也没有系统的提高和教授。到高校体育课程阶段,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又使得我国的体育学习开始进入专业性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很大一部分存在不得不学的情况。我国对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改革和创新后,大多数高校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新的确定,改革后主要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小学阶段本应该是打基础的阶段,现实情况是小学阶段本该有的基础却没有打好,而初中阶段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应该是基础的夯实和向高中的过渡时期。进入高中阶段后,许多专长应该突显和较为系统的学习,这与高校的进一步学习是有关联的。所以,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是应该从青少年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这个基础点出发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改革方案的。高校体育阶段应该是继续深化学习的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应根据相关要求,至少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关于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每名学生应在各体育教学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同时,也是提高技能的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近年来,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这是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具体到体育教学改革这一层的较大的一个突破口。我国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将重点放在各个阶段的体育教育的衔接与循序渐进上。

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2.1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尤其是体育教学,应该多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自觉活动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大学阶段是每个学生从曾经的一味专注于学习,看重成绩的阶段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同时,大学阶段还是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后更深层次的学习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发育已经趋于成熟,同时,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习惯也基本养成,在这种前提下,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也便具有了极大的可能。在大学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可能。高校教师应该遵循这个阶段的规律,教授并督促学生关注、运用、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和锻炼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进而希望从辅助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的角度进行教学和管理。具体到教学方面,应该选择较为适合本阶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遵循体育学科本身的内在规律,将相关的体育素材结合到课程的讲授中,集运动性、娱乐健身,知识传授和紧贴时展的各项要求和原则于一体,同时,还可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选择性的教学,改变之前那种综合性较强的体育学科知识进行讲授,只注重寻找运动项目的逻辑关系,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教学方式。

2.2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的大方向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形式和内容上将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而不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强加。同时,体育教学也不再是对体育内容的单独展现,而是结合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也是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全面考虑。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实力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这样,培养并训练出来的学生是能够适合社会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接班人。

2.3体育教学内容选择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应该考虑学生对终身体育目标和对新兴项目的吸收能力和愿望。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是当今世界学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各大高校要实现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培养的终极目标,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培训,教授学生学习终身参加体育所需的技能和所需要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和良好态度。在选择所要教授的内容方面,教材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以及其健身价值就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不得不考虑的内容。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体育教学方面,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对新的体育项目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吸收,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应该有所涉略,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吸收和研究。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各种新兴的体育项目是青少年最为关注和不断追求的,在体育教学方面,应该考虑吸收新兴的运动项目。我国本身就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里,我国各个民族几乎都拥有具有各自民族风情和特征的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们平日的体育教学中,民族体育项目的引入也应该作为参考。在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活动性都有帮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具有的娱乐性还是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和习练的关键点。而且,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还能使得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扬,可以对民族的发展起到传播作用。

2.4体育教学评价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这两条线性的评价是互相脱节的。建国后,我国引进了苏联的教学理论,当时的教学评价仅仅局限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上。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教育因为社会发展原因而出现了发展中的波折状态,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学校教学趋于发展上升趋势,体育教学评价也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也开始对体育教学评价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但是此时的体育教学评价对之后的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对体育教学的综合评价法制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标准,是评价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此种体育教学评价法吸收了许多方面的优点,同时还有一些发展与创新。进入90年代后,体育教学评价开始侧重表现设计体育课整体评价方案和相应的定量评价标准,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即体育教学评价开始进入综合评价阶段。同时,在评价内容方面,体育教学评价也开始关注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评价的类型也从结果性的评价开始注重形成性评价等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

2.5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一个相对的评价,而不是终极性评价,也不是一次性评价。原先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采用体育课出勤率考核和体育课课堂表现考核,同时,还对体育基础知识、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结构性的考核,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也趋于合理化,这样还能使得一些运动能力稍显欠缺和基础知识略有不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价。之后,在2000年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对体育成绩考核进行了改革,与此同时,此文件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估也进行了改革。这项考核办法的出台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进而对学生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了阶段性的测试和测验,这样的成绩是动态性的,也是趋于合理的成绩,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方法也是比较认同的。

3反思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

3.1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认识

体育评价,顾名思义,是对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的评价,大体上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从成绩上认识自己,进而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不过,这样的教师评价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有时候把握不当便会造成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弊端,也会给教师的工作造成为了考核而考核的不足。

3.2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反思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方面,以往对结果性评价的运用,主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比较具有强烈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结果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最后成绩的总结,忽略了过程中的督促和评价,所以,结果性评价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不具有公平科学的评价意义的。具体而言,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会流于为了成绩而教学的教学方式。学生为了取得最终的好成绩,也会流于学习要考试的内容,而忽略可学可不学的一些体育知识点。长此以往,这种体育教学评价方法将对学生和教师的学和教带来较为显而易见的弊端,难以从更深层次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师教授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对大学生体育活动能力的提高也将有所影响。总之,过分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绝对评价,而忽视对教师能动性的带动和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进步是对体育教学的不完全理解。

3.3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应该遵循发展的哲学思路进行,不能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进行绝对性的评价,而应该从过去单一评价成绩的评价视角转向从多角度、多方法进行评价的综合质量评价,与此同时,还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从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多方面去综合考量,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视角从激励、反馈、检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我们既要注重保证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实实在在地享受、注重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体育教学评价是应该在明确了教育目标之后的为教育目标服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是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考核的单一、盲目、孤立的考核。体育教学评价应该遵循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即评价体育知识性的积累,又要评价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要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的综合考量,进而还应该考核学生的思想、意志和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程度。具体到评价方式,最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应该是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体育教学评价的意识,要将最终的评价结果体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动态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最终的量化考核。这样的话,在课程结束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也对教学活动有推动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不形成单一的教学思维,有的体育活动课程还应该适当考虑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在具体的体育课程中进行具体分析。

4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以往的定量分析是有其可取之处,对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是目前较为合理的一种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作为教师,应该多考虑如何进行具体的考核和考量,采取适当的教学和评价、考核方法。最为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从体育态度、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适应和学习。

作者:杨英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2]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3]汪际慧,金逵.运用系统观察法评价有效体育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做好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更能够通过素质教育的传递,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以及勇于探索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所以,做好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则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即从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做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革新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也正因如此,做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俨然已经成为当前所有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教学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做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个人建议,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粗浅的探讨,能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理论提供有益的参考。

1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革新

由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受到传统课程管理体制的制约以及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往往绝大多数的体育课程都是围绕竞技运动项目开展的,尤其是在各个学习阶段,体育教学内容彼此之间衔接不紧密,低层次过于重复且陈旧等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还严重的忽视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及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背离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宗旨。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革新则俨然已经成为做好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制定中,应该严格根据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各个体育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健康运动的基础方法与基础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进行革新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和运动习惯形成的关键时一期,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铺垫阶段。这是一个学生实现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变的关键点,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则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应传授并督促学生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无疑,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在帮助大学生掌握符合自身需求的体育技能和体育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和终身体育的习惯。尤其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结合理论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体育的功能和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还要从改革与更新的理念高度去认识,从功能、作用、目标等多层面,全方位地去认识。体育理论教学还要尽快完善制度,建立理论试题库。理论考试不能再流十形式,要使高校理论知识教学向科学的轨道推进。

3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革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喜欢娱乐休闲型体育运动,也正因如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更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与时展需求,围绕着体育课程类型、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教学项目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最好是提供多种课程相互组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组合课程进行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兴趣逐渐发展为学生的个人爱好。目前不少高校已经将健美操、肚皮舞、拉丁舞、交际舞等等娱乐休闲体育项目纳入到体育选修课程之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见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另一方面这些体育运动本身就具备着较强的新奇性与趣味性,尤其是具备着更大的实用价值,因此,更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知欲,也更受学生的喜欢。

4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高校教学改革还应逐步形成和完善一套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这套体育教学模式将引导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发展,包括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意识。首先,传统内容与新兴内容结合,增加新型运动项目,重视舞蹈、韵律操和其他娱乐活动;其次,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兴趣为中心引导自我完善;再次,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最后,一般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强体育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动机态度、过程与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使体育学习的过程成为师生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5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体育教学由传授型向引导型,由形式型向实效型,由枯燥型向快乐型的重要转变。因此,为了达到这一改革目标,不仅仅要对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个性,还必须革新教学方法。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知识,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方法,并且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彻底改变多去重讲授,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采取具有积极性的,启发式、发现式、互动式、探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深的爱上体育课程,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6做好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优质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想体育教学改革得以彻底的施行,还离不开充足的体育教学设备与优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应该做好高校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优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并且在不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大对学生体育场地的开放力度,最好能够做到对学生的无偿开放,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是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理论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与探索,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的推进体育教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多个方面入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广大同行,广大教育研究者,在今后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不断的丰富与创新我国体育教学事业提供有益的铺垫。

作者:杨磊 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体育教研部

参考文献

[1]程斌鹏.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2]杨鹰.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6(05)

[3]梅湘屏.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研究[J].才智.2016(07)

[4]付海燕.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4)

[5]郑鹤.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