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与改革分析(4篇)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与改革分析(4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所需。高校的体育拓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同,它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能锻炼学生的拼搏精神。高校在体育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贡献着力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健康

一、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拓展训练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拓展训练更能锻炼学生。拓展训练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有趣得多。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如果训练量小,学生一般可以轻松地完成,没有难度,如果训练量过大,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使其产生心理负担,结果适得其反。然而,拓展训练就不同了。拓展训练更加注重户外运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在拓展训练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后继有人。

(二)拓展训练能够丰富并完善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新意,只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平衡性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例如教学生做徒手操、让学生进行长短距离跑等简单枯燥的训练。而拓展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加喜欢运动。其实,拓展训练在设施上没有太高要求,完全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主要是调动学生运动的兴趣,不像以前一样一说上体育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拓展训练更适合学生的体育课。

(三)拓展训练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懒散放任,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生病。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大学生因为身体不舒服拒绝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拓展训练完全可以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为它只需要大学生简单地进行身体的充分活动,然后按要求进行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的考点不是学生跑了多远、运动强度有多大,而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然,这其中也会增加一些体育锻炼,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不足

许多高校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大量投入财力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高校应关注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师不是专业的,缺乏教学经验。但是,拓展训练并不需要专业知识,简单地进行训练即可。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丰富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精神。

(三)拓展训练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实施拓展训练较晚,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以前,大多数师生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拓展训练的成果越来越显著,大多数师生改变了这一想法,逐渐接受了拓展训练。但是,由于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拓展训练课程的总体进度和教学效果。

(四)安全管理不到位

拓展训练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高校大学生,但高校对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高校在大学生的拓展训练中一定要做好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使学生在训练中不受伤害。在拓展训练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应对和解决。

三、将素质拓展训练合理地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措施

将素质拓展训练合理地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措施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资团队

高校应加大教育投入,组建拥有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团队,掌握拓展训练的全部课程,教师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在拓展训练课上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在拓展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二)合理设置训练课的项目内容

拓展训练所涉及的领域较多,难免会有一些同学无法适应。但是,教师不应该放弃,应该试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如劝解不行,可试着改变活动的方式或者改变活动,对不适应活动的同学另行安排活动内容,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拓展训练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帮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拓展训练中。

(三)研究拓展训练的教学方法

由于拓展训练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所以,教师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模式,要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新的拓展训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拓展训练积极性。

(四)做好安全防御工作

拓展训练大部分是一些室外活动,在室外进行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提前给学生讲解意外伤害的应对方法。在活动前,学生要进行课前准备活动,充分地热身,把出现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教师应该检查好运动器材,不能有安全隐患,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检修。

四、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拓展训练,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拓展训练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发展,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到真正的乐趣。另外,拓展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与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李阳.论拓展训练的安全风险与有效规避[J].中国市场,2015(32):239-240.

[2]李晓婵,曲美儒.浅析拓展训练在我国学校的发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12):77-77.

[3]罗帅呈,李绪稳,王兴怀.素质拓展训练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27-27.

作者:申明来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训练中,训练课程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体育训练方式的弊端,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一些优势,让学生能够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虽然拓展训练有效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当前阶段的拓展训练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去发现和克服,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拓展中的各项问题。本文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拓展训练进行了探讨。

1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1.1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一般是教师布置了训练任务之后,就让学生自由练习,不会检查学生的训练成果,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态度不端正,比较散漫,不能正确的对待体育训练,这种传统的体育训练方式根本无从谈起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拓展训练这一新颖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以往的体育训练方式所带来的弊端。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体育训练的效率,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训练有了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来,拓展训练就具备这一特质,拓展训练方式较为新颖,能够将体育训练和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拓展训练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就愿意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为后续的拓展训练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拓展训练中还能有效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拓展训练能有效改善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1.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往的体育训练只是单纯的为了达到让学生强身健体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中,除了要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外,还应该具备其他的一些良好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来,不但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其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训练通过让学生在户外环境中亲身体验训练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外面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户外拓展训练过程中只有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拓展训练的任务,这样一来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经常参与户外拓展训练活动,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里,还可以融入到户外的拓展训练中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面临的问题

2.1基础体育设施严重缺乏

虽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能够明显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校体育的拓展训练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1)高校中一些基础体育设施的缺乏,让学生无法更好的开展拓展训练。尤其是落后偏远地区的高校,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根本没有体育设施,硬件设施的严重缺乏造成高校拓展训练教学无法开展。(2)许多拓展活动项目需要的宽阔的场地,由于场地的限制许多的训练项目如射击、攀岩等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都无法实现。(3)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进行拓展训练的场地以及实施都要具备很高的安全性,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许多高校往往达不到这些要求,只能引入一些难度级别较低的拓展训练项目进行练习,而学生仅仅通过这些简单的拓展训练并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一问题是当前许多高校体育课程开展拓展训练所面对的共同难题。

2.2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时间短,在拓展训练方式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数量还不是很多,大部分高校都由体育教师来组织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这些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拓展训练培训,对拓展训练的教学规则也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组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户外拓展训练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有许多突发情况发生,当拓展训练中遭遇突发状况的时候,教师可能不知道如何处理突发状况,或者处理的方式有欠妥当,这样就违反了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的初衷。因此,要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拓展训练,学校首先应该紧抓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或者是招聘更加专业的、具有一定户外拓展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内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拓展训练,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的优势。

2.3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手段

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难度等级越高的拓展训练项目面临的危险就越大。在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活动的时候,由于学生认为户外拓展训练很新奇,因此会对参与户外拓展训练活动产生热情和兴趣,导致在拓展训练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突发的状况以及一些危及学生安全的问题。除了突发因素之外,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高校体育教师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的安全大于一切,因此高校在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活动之前,首先要向全体师生传达安全的意识,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拓展训练安全管理手段,尽量选择难度低的拓展训练项目,不要开始就选择难度级别较高的训练项目,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户外拓展训练的难度,严格保证拓展训练的安全性。

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对策

3.1强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当把建设和发展体育师资队伍放在首位。可以针对高校内现有的体育教师,组织他们接受拓展训练方面的专业化的培养,强化高校内已有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拓展训练活动的能力。还可以在校内成立一个拓展活动俱乐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是有兴趣有能力的都可以加入进来。俱乐部内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拓展训练方面的课程培训,不断加强教师对拓展训练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组织学生更好地开展拓展训练活动。

3.2合理设计拓展训练课程内容

除了提升高校内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之外,还应当合理的设计拓展训练活动的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拓展训练。在训练内容规划方面,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之外,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和训练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情况,选择合理的拓展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更好的提高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效果。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开展拓展训练的基本目标。除了基本目标之外,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综合能力,在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导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最后,在拓展训练项目的选择上也应该充分照顾学生的感受,不断优化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课程内容。

3.3积极做好拓展训练组织管理

由于拓展训练或多或少都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积极做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开展拓展训练活动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安全为大前提,在开展拓展训练之前,教师应该对训练场地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除了场地安全之外,还要保证训练设施的安全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拓展训练活动,在训练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提前熟悉训练场地,在正式开始拓展训练的时候,务必要向学生传达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训练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充分做好拓展训练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针对体育拓展训练活动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条例,在校内设立一拓展训练管理部门来专门统筹管理校内不同班级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只有充分的做好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高校体育拓展训练活动的顺利展开,发挥推展训练的优势,从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未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首先应当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基本目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佐.浅谈高校体育拓展训练与传统茶文化的有机结合[J].福建茶叶,2016,38(9):254-255.

[2]勾凤云.素质拓展训练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路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81-82.

[3]季磊.试述“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6):167-170.

作者:史明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我国教育机制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而受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基本上都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体育教育,而这种体育教育的缺失就需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得到弥补,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实施人性化体育教育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批判。从当前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整体现状来看,多数高校实现了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意愿,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转变。但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人性化视角出发展开探讨,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旨在实现人性化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1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对人性化教学的弱化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及目标尚处于不断探索和改进阶段,还未真正完全实现教学中的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理念尚处于形成初期。因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在求学阶段所接受的就是传统式机械教育,这种教育思想一直跟随到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这就难免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出现弱化人性化教学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三点:(1)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思想,接受与理解人性化教育理念,更不能在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2)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受到自身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较低的影响,主观上不愿接受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这就使得这些教师不能积极主动的以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自身职业素养,这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3)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2人性化教学内涵与人性化体育教学特征分析

2.1人性化教学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人自身的发展,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实行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实际上就是从人的内在属性出发,在尊重人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其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来看,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设计均符合人性的成长规律。同时,这种崇尚人性的教育,要求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人性化的视野出发,结合学生的体质体能状况、个性需求、兴趣爱好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真正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2.2人性化体育教学特征

2.2.1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性化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整合,关注学生自身想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自律。

2.2.2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实施者,承担着组织、管理与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重任。体育教师的主观主动性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对人性化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人性化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在组织、管理与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其主导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渗透人性化教学思想。

2.2.3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与学

关系的有效调整是高校各学科教学种要处理的根本性问题。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注重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而在人性化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这一互动过程中师生处于同等地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在相互尊重与理解中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有效调整。

3基于人性化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探讨

3.1实现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转变

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人性化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从教学理念上改变高校体育教师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实现其人性化教学理念的转变。(1)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情况、兴趣爱好、性别差异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并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主动性。(2)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体素质差异,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交流的和谐互动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良好互动促进人性化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3)高校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设计与改革,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设计、实施的了解及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把握,充分挖掘学生体育潜能,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体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培养,促进体育教育由共性教育向个体教育进行积极转变。

3.2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人性化选择

基于人性化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离不开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注重“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课程。高校体育课程是一门系统学科,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改善,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人性化选择,主要是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竞技项目的过分重视,针对学生适用、适合全民健身及终身运动等特点,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内容选择中,还应结合学生需求及学校体育教学器材配备等情况,对体育项目进行专业分类与针对性教学。如将体育运动项目分成包括太极拳、散打、舞龙、腰鼓等项目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包括拉丁舞、街舞、瑜伽、健美操等项目的尚类体育项目,还可引入攀岩、游泳、防身术等实用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选择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性化体育教学。

3.3创造人性化教学氛围

基于人性化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将人性化教学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始终,使“人性化”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向导。在具体实践中,人性化体育教学氛围的营造应从软环境与硬环境两方面推进。一方面,在高校体育人性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在充分运用已有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是,注意结合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场所和设施,为人性化体育教育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通过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创设有利于人性化教学思想实施的高校体育教学软环境。如开设校园精品体育课程,针对学生兴趣浓厚的足球、篮球等常见体育项目开设专业讲解课程,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相关体育知识与技巧。同时,学校还可与相关的足球、篮球协会合作,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相应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这既能够为深爱这些体育项目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又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对这些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人性化体育教学氛围。

3.4建立人性化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人性化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建立人性化考核评价体系。人性化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并在评价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教学参与度、学习进退步情况等,据此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注意结合考核评价结果进行适当奖惩。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赠送足球、篮球、排球等,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主动性,又可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向这部分学生学习。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惩罚,如惩罚学生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跑步等,既可以达到帮学生巩固其薄弱的体育项目的目的,又不至于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表现了对其主体性的尊重。

4结语

在各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性化改革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各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在不断被提出。本文主要结合人性化教学内涵及人性化视角下的体育教学特征,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人性化教学氛围创造等几方面的人性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5).

[2]宋骞.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

[3]刘云朝,顾跃.“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

[4]孙军.优化理念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取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

作者:武强 单位: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摘要:从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出发,深入阐述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民办高校教学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多元化、全方位角度全面考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及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程度,从中找出差距,实时对授课内容、授课教师进行考查,了解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从中听取学生的建议和看法,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1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概念阐述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评价,顾名思义是指对于教学客体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评判。通过不同的监控点,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对师资水平进行客观化、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反馈、监督,对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要摒弃过去“一分定终身”的单一性考核机制,逐渐过渡成过程化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达到让大学生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综合性目的。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全方位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2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2.1信息反馈功能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一种实施的反馈工具,其可以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反馈。任课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中心给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进度、教学方法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大化地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也可以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于表现出色,有创新性的任课教师给予表彰,对于教学态度不端正,教法存在严重错误的任课教师进行全院通报,并限期整改,如果限期之内仍然没有整改,那么调离教学工作岗位。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励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与进步。所以,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所辖的教学评价职能是至关重要的。

2.2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

体育教学评价动机强化功能能够对被评价者起到一种激励作用。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分为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三级评价体系。通过院系二级督导及教师同行对于体育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使体育任课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第三只眼”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教学中的疏漏环节,提醒其及时加以调整,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的完善与进步。而且,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的是三级评价制,即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每一项的评价都占一定的比例权重,所以,三项相加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对任课教师的公正评价,避免评价结果因为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偏颇性。一定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公正性,要采取科学合理化的评价标准,避免因为标准不统一,导致教学评价分数的不公平,这是因为教学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积极性。众所周知,一个认可可以对一个人起到激励作用,可以调动其极大的教学积极性,反之,如果一个不公正的评价,也会打消体育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丧失工作热情。所以,教学评价中强化功能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定要做好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工作,使其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发展。

2.3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还具有一定的鉴定功能。对于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体育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可以用其手中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并且,这个鉴定结果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可以在年终绩效、教师评奖评优、晋级评职时作为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3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3.1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够清晰

目前,教学评价体系还停留在制度化阶段。国家教育部设定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工作,为了促进教学而设定的评判标准。但在民办高校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中,却忽视了设立的初衷,为了评价而评价,甚至于有些体育任课教师在设置课程教学环节时,采取“教科书式”的模式,教学评价标准中有什么,就按照这个目标去实现什么,忽视了体育实践教学的本质。

3.2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化、绝对化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体能、技术的基本层面上,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情感、参与程度等综合层面的评定。应摒弃过去那种“体能成绩”定终身的单一化考核策略,逐渐过渡成过程化考核标准。在衡量学生综合成绩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进步幅度也增加到综评标准中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希望,更好地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民办高校体育任课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4构建科学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4.1开拓新视野,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

随着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体育任课教师也应该拓宽新思路,转化新办法,从思想上进行“蜕变”,大力抓好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工作。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力求构建一个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其能够帮助任课教师更好、更快地发展,继而提升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机制正确的导向作用,激励任课教师通过评价结果查缺补漏,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争取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还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既要对任课教师有所监督管理,也要对授课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要改变过去那种分数决定一切的传统教学思路,综合测评授课学生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果只是单一的分数制,那么对于一些体能较差的同学来讲,努力也是鞭长莫及的,慢慢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了。反之,如果在综合测评的环节加入课堂参与度,学生较之以往的进步维度,那么就会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无形当中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2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体系

以往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制。这种评价方式既有优势,也存在一定弊端。虽然其在学期末可以反映出教学的真实结果,但往往存在滞后性与延迟性。虽然最终发现了问题,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不能弥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只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注意。但在下一学期,可能面对的又是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生,适用的教学方法又不尽相同了。因此,必须要想办法,调整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制,及时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予以改正。综上所述,建议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监控反馈,使体育教学评价始终处于动态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周登嵩.考核评价中学体育课成绩的初步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06):18-32.

[2]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7,(02):44-47.

[3]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1):92-94.

[4]陈海,张云,陈世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3,(03):58-59.

作者:杨若彤 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