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课程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策略

护理专业课程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策略

摘要: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在教育过程中要将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和修养,外化于自觉行为。利用专业课程教学及丰富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精湛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医德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护理专业课程;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提出“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医学后备人才,而现实生活中医患纠纷的增多和矛盾加剧,使学生对进入社会、进入临床一线工作而心存疑虑,导致这一心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缺失[1]。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和保障,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比较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创立具有护理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已成为医护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2]。顺应教育和时代的要求,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科学的内容,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1护理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文化基础薄弱

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太差,有的是行为习惯太差,有的是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差,甚至有极少部分道德品质都有些问题。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专业课重视,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与临床脱节等问题。因此,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不强,文字表达和书写能力差,有部分学生连写一份格式规范的个人简历都困难,文化知识的匮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个人的发展。

1.2人文意识不强

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太多的爱与关注,在无形中滋生了他们的自我、任性、自私等意识,缺乏同理心,再加上护理教学一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忽视人文教育,因而学生人文意识淡薄,导致日后工作中学生对患者冷漠,缺乏人文关怀,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工作缺乏主动性,怕苦怕脏怕累,不愿意和患者多沟通,服务态度生硬等。

1.3语言沟通表达能力不强

沟通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沟通,就无法进行群体活动,人类也无法生存;沟通也是人类情感融洽的基石,更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桥梁,护士与患者良好、有效的沟通才可以建立健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家庭和心理,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关研究显示,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中,90%都是沟通不畅所致,这与国内医生的培养体系和知识结构有关系,一味强调纯医学知识的灌输,忽略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1]。因此,沟通是人类生存、生活、工作、学习、发展和进步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沟通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职业院校学生在沟通方面内在动机不积极,外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下大多数学生沉迷于QQ、微信及朋友圈甚至网络游戏之中,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这会阻碍团队建设和发展,还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2在护理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2.1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指出:“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非常关键,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3]。在教学过程中、为人处世中以及生活中,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渗透和体现人文精神,让医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会贯通。教师应该清楚课堂教学不仅是“授业”,还应该注重“传道”,课堂教学也是重要的育人渠道,将人文精神渗透于医学教学之中,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临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从育人的角度,结合自身的体会,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去教育和培养学生[2]。

2.2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挖掘课程中的教育元素,结合课程内容和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组对问题和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课堂中分享讨论结果,各组派代表发言,或自由发言,或辩论发言,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沟通能力。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别人发言时,耐心倾听、尊重他人,自己发言时,从容自如、大方自信、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由此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交流与沟通。

2.3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护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在学生未踏入社会之前的见习、实习阶段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第一,为学生选择临床教师时,应该选择职业道德高尚、人文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带教。第二,在实习、见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很多的现实典型案例,教师抓住时机,结合案例,进行专题人文讲座和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从道德、伦理、社会、法律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和解决各类问题,提高学生巧妙运用人文知识去应对及处理各种情况和纠纷的能力[4]。第三,对实习生的评估应加入人文素质评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4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比如深入农村、社区、老人院等进行科普宣传,广泛地了解社会,在此过程中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只有自己亲自实践了,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未来的高等教育应是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5]。护理专业毕业生直接面对患者的时间是最多的,在校期间通过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精湛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医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毛珍娥.职业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与研究[J].中国健康月刊,2011(2):16-17.

[2]游苏宁.高效直接的人脉法则人际沟通的葵花宝典[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11):22-23.

[3]朴雪涛.大学文化范式的转换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01(5):46-49.

[4]张萍萍.提高护生对人文素质培养认知度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3):276-277.

[5]张介平,胥兴贵.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27-228.

作者:杨丽娟 李智勇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