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其次探讨了素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最后指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即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课堂及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透彻

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有效研究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表现在教师对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模糊,教学过程注重知识教学,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1]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孤立起来,把语文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二)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学

生在阅读课文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停留在找文章的重点词句,总结分析文章的大意及中心思想上,将文章拆得支离破碎,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课文的整体未能掌握,无法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分数”制约教育变革

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考卷上,成绩说明一切。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九年级的中考,都是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学生考不到高分就上不了重点高中,鉴于此,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就书本论英雄,无法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只会机械记忆一些东西,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二、素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当成了记忆的工具,注重学生知识的识记,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精读课文、课外阅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仅靠课堂学习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课后自读一些课外书籍,不断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学生虽初步具备了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但是,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个别学生容易将一些错误的行为当成美,养成坏习惯,这时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就可能会发生偏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目标不放松,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大量的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把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看成是政治学科的任务,语文教学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在社会上能独当一面,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合理设置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动脑、勤思考,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个体,尽量设置一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学生的潜力和才能得以最大释放和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增无减,遇到困难和挫折退缩迷茫,出现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养成积极、乐观、坚强、勇敢的良好品质。一个学生只有身心健康,将来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力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革命,必然会产生一些“阵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开花,并且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姚强.浅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教学的提高策略[J].科学教育前沿,2016(8):128.

作者:蒙世雄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