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特点及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特点及实施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职教育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经从外延发展、侧重规模逐渐转变为质量和内涵发展。作为向社会各个行业提供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适应国家对于技术性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入手,针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特点;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一种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提高人全面素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随着全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须要迎接挑战,顺应形势,深化教育改革。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职业性

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出职业性,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养成[1]。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谈举止等作出明确的行为规范,甚至将其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范围之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所有人都应当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职业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针对安全技术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并且定期开展一些有关于安全方面的实践活动,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促使学生掌握一些安全技巧和安全常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第三,规范意识。规范意识也是职业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将各种操作规范教育、工作质量标准教育、现代企业制度教育等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

(二)应用性

应用性也是高职素质教育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高职素质教育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要注重实用性。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教会学生适应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对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要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贴近生产。让学生接受真枪实弹的训练,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掌握的能力、经验和知识等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2]。2.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性。传统的课程建设模式是以学科为导向,但由于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打破这种建设模式,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导向。让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理论教学不宜过多,以够用为度。

(三)实践性和创新性

实践性是高职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无论是课外教育还是课堂教育,无论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还是思想品德、技能和知识教育,都要经过实践才能内化成学生的素质。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既包含技术实践能力,也包含社会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也逐渐受到重视。除此之外,高职素质教育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创新性是衡量一个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因此,高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性人才,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德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加强德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德育对学校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保证、动力和导向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社会上很多不良的思潮以及腐朽的思想观念都会给高职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因此容易发生变化,一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态度消极而且心态也十分低沉,对人生感到很困惑和茫然[3]。高职院校要对此加以重视,加强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对竞争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让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并且不断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下的人们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谋得发展和生存,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具备不断更新技能和知识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个性发展、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三大要素。以职业为导向,对专业课、通用基础课和文化课等各类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安排,打破学科壁垒,对专业性进行淡化,而不断加强综合性,尽可能设置一些复合性的课程,以达到满足社会高度整合发展的需求[4]。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课程目标始终要坚持个性化和社会化相统一,让课程的设计既能适应教育者自身的需要,也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除此之外,在设计课程活动方式的时候,要让实践课程和学科课程相互融合,而且必修课程要和选修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还要将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有效凸显出来。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如何去界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要求,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核心,而创新精神是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的内核。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和终点。当前我国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一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这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等。实行主辅修制、选课制和学分制,强调人文和科学并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我国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中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5]。因此,高职院校要想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就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我国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实行教学改革:第一,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要不断拓宽和加强,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就无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同时也需要注意,理论教学不宜过多,以够用为度。第二,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增设一些能够反映本专业国际化前沿信息的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到与本专业有关的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第三,使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和国际化,优化学生知识技能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适应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德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除了笔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些实施策略,还有一些其他的策略,比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现代化等,高职院校领导以及相关的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都要与时俱进,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顺利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光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高职学生德育培养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2):13-15.

[2]黄玉洁.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研究——以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08-12.

[3]刘义秋,刘宝勇.学生德育要讲艺术性[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19-23.

[4]程俊红.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培养的途径和方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1):27-29.

[5]刘涵,彭献成.浅论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学生的德育引导[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10-15.

作者:周卫星 单位: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