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素质教育分析(5篇)

大学素质教育分析(5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思考

一、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观念

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虽然英语课堂中缺少了相应的语言环境的介绍,但是很多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等途径,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品位、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现状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从而也将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腐朽思想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当前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观念,积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相关西方文化精髓和风俗习惯,即使是公修课上的英语教学,也不容忽视对英语语言环境的讲解,通过在课堂上剖析西方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当然,这种改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要求。

二、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方式

为了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就必须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课堂上积极展开英语学习讨论,对于某一节比较新颖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适当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带领同学们感受相关的英语语言学习文化,在课堂的英语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且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比较感性的英语电影,并要求同学们写一篇相关的英语电影感后感,通过英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这种愉悦的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某一节英语课程中讲解的内容涉及到西方的礼仪问题,就可以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酒会上的各种礼仪模拟;如果课文中的内容涉及的是商务谈判,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场英语交流的谈判模拟。

三、扩展大学生的人文知识

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融入素质教育,就必须强调人文知识背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课文的篇幅有限,其背后所包含的人物背景、时代背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要由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及时的配合整篇文章的讲解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在这种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对西方的各种知识背景的了解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接受过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入探究,也能将人文素质教育恰当的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到英语课文中的“LessonsfromJefferson”内容的时候,由于这节内容主要讲解的是杰斐逊的遗训,文章中看到其中涉及的一些背景知识,还提到了华盛顿总统的相关知识,所以,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看到这些课文中的隐藏知识点,并积极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做适当的引申讲解。另外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以及杰斐逊对美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杰斐逊留给世人的经典语录等等。所有这些文章背景知识的讲解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前做好提前的资料准备,确保相关引申知识的正确性。通过在英语课堂中对相关英语知识背景讲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并且这种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之上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

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定期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文化素质的培训,通过积极开展教育研讨会或者人文教育讲座不断促进教师的文化修养的提高,鼓励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学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其次,由于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大量的西方文化知识,所以要抓紧每一次的国外进修机会,将英语学习上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能做到认真对待,能够熟练讲解英语中的相关词组、语法用法,并结合汉语进行相应的比较,通过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多了解国外的背景知识,包括一些著名的人物、景点以及与中国文化有很大差异的文化知识,以便可以及时在课堂上补充同学们的英语知识。最后,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即使是英语公修课,也应该积极履行英语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中人文知识的了解,并适当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掌握。结合人文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但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并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共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全坤 单位:安顺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调查过程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一共有四十多所高校。其中也包括了公办与民办的。本次调查选取五所高校进行抽样调查。五所高校为: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济南英才学院。对五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学校选取50人填写问卷。问卷设计为15个选择题,1个开放式问题。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问卷的回收。用1天的时间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二、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得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简单,缺乏创新。目前大学生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书本教育为主,对于专业的设置也比较单一。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一般大学生知识的获取主要是上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从课堂书本中获得。而最终的考核都以期末考试为主,整个模式单一,使得学生学习的重心变为考试的内容,考试的重点,而改变了学习的初衷。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培养了很多高智低能的学生。这种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的模式是造成学生面临就业的时候无法下手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意识到,很多知识只是当时考试的时候学会了,而在工作的时候无法应用。而且很多专业的设置跟社会需求的无法对接,除了一般技术型的专业,像很多宽泛的专业学习的都是一般浅显的知识,学生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造成现在很多学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第二,高校大学生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实践并不是考核大学生的一个指标,只有少数学生干部或者活跃的学生参与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缺乏。这也导致很大一部分毕业学生无法很快的融入到社会中。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文化课成绩非常好,但是缺乏实践,就业的时候就面临无法适应,感到很大的落差。学校、班级组织的实践活动很有限,再加上学生没有积极性,更加剧了这一现象。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第三,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薄弱。考虑其中原因,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心理素质课程,只是简单的知识讲解。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很少发挥到真实的作用。大学生在真的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敢讲出来,不断加剧,就会导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从根本上来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相应对策

首先,高度重视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不断创新。当前国家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在不断增强,还需要加大力度。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即将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国家应该不断创新,改变简单以考试为考核方式的这一重心,增加实践的比重。在专业设置上,应该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解决社会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破传统的分数代表一切的模式,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设置多样化的专业,解决了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其次,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创新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评价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班级要多组织实践活动,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将实践也做为期末考核学生的一个标准,引起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编辑出版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招新等活动,多形式多途径营造学校创新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浓郁的创新氛围中受到教化、熏陶和启迪,激发、引导学生感悟创新、走进创新。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开展以创新需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需求、服务社会需求,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在最具创造热情和活力的大学生时代把书本知识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积极开展创造发明,更好服务于社会。

第三,高度重视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课程建设,扩展教学内容。

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项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多种心理文化活动,如举办讲座、报告会、开展互动交流、创办心理网站和心理报刊等,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要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创新,不断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3、深入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对于学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一般性心理困惑或心理冲突,要积极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要拓展服务形式,拓宽服务渠道,尽力满足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

作者:刘昕 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第三篇:高校共青团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共青团工作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共青团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的一致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是为了避免让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难以全面发展,致力于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共青团培养学生的宗旨十分契合。作为我党的得力助手和接班人,共青团承担着培育“四有”公民和合格的党的接班人的重大责任,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是素质教育与共青团工作紧密联系的一个具体表现。

2.教育内容、方式的一致

我国传统教育受到高考的影响使得学生和教师往往着重于解题方式,教育过程中充斥着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和了无生趣的课堂模式。与之相反,注重素质教育的教育条件下,富于创新的课堂教学和越来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往往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高效地学习。这便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之一。共青团组织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先进青年组织,其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体现在各类型活动的开展中。与此同时,共青团组织善于转变工作方式,以“服务”职能取代“教育”职能,由于这一转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而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不论是在教育的目标还是内容和方式上,素质教育和共青团职能都不谋而合,这使得二者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使二者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互促进,提高素质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效率。

二、发挥共青团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以党团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实行一些诸如培训学生干部、政治学习、主题座谈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以及推优等具体措施来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共青团组织必须尽快占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领地,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其重要优势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定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党团组织生活的同时,不仅对每届新生进行学生干部培训,集中培训全体学生干部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而且把“五四”、“一二九”等重大日期作为契机来举办知识竞赛和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革命历史的教育。此外,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实施方式有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并以推优入党工作来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推优入党的主要目的并非发展党员,而是为了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坚定学生信念。这些工作都是致力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并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高校共青团不仅开展多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大力提倡建设良好学风,对学生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养成和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我校着重在校园文化等各项活动中突出强调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开展课外书籍阅读活动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以确定必读书目和读书考核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鉴赏能力。第二,开展致力于陶冶学生性情、提升文化层次的高品位学术艺术类讲座,这类讲座务必具备思想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第三,举办诸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有利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技能和意识。第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美化校园、星级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3.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力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为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团组织在每年寒暑假都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诸如支教、支医、普法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实践感想连同地方乡镇意见在返校后上交给团组织并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考评,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具有显著作用。

4.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青年的创新能力能否提高事关国家民族的兴衰。因此,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是素质教育同时也是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在学生课余开展学术科技活动。我院团委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在此基础上,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基础学科(高等数学、英语)知识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每年都要举办,创业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也是方兴未艾,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树立创业精神。第二,以学生科技社团为载体,规范科技活动的运行机制。我院团委和各系部团总支积极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和各种兴趣小组,各类群众性学术科技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青年教师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作用下展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趋势。同时,我院团委认真制定实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科技活动的运行机制规范化。

作者:孟乃杰 李林娜 刘兆莹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第四篇:大学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1、大学素质教育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学教育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提出高度重视知识,到20世纪60年代时,大学教育除了知识传授以外,开始关注大学生能力培养。20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大、延伸,由最初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扩展到包括大学在内的全民素质教育。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基础、素养和做人,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一个教育类别,正如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指出的,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这在高等教育界也是被普遍认同的。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的课程建设进行分析。

2、思想道德素质课程

美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包括社会规范教育,美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必不可缺的教育内容,我国却是鲜少提及。中国的本科生需学习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类课程学时多,但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授方式大多是简单的注入式的教学,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很难达到时展的需要。对于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遵循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多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类的课程,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以达到爱国、弘扬优秀文化的最终目的。大学的目标之一是对他人、社会的责任,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做人,大学生在接受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价值观教导着年轻人民主与自由,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容易注重个人利益,忽视整体利益、主人翁意识较为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缺乏义务意识的重要成因。学校作为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教育主体,应提高对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大学生价值观、责任观教育,使大学生懂得承担个人义务是实现自己权利的前提、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之路,既不能过于强调学生应的义务,漠视学生的权利,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权利,放弃对学生必要的教育和管理。家庭中,父母应教育子女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或他人的帮助是离不开的,自我权利的实现是在自己与他人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得以实现的。在这个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组织,尤其是社会大众传媒都应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大力宣传权利义务意识思想和文化,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舆论导向,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社会舆论大环境。权利义务意识与自我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过程。大学生只有自身了解了权利与义务,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文化素质课程

在众多专家呼吁增加人文教育之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应该是经过研究,精心挑选、组合而成的。许多院校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开设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人文课程,虽较之前有所变化,但是重视程度依旧不够,尤其是语文学科,母语教育。关于人文性问题,有些人觉得语文课的任务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世界,陶冶情操,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而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学生存在表达沟通能力偏低……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种媒体反映的大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25%左右的学生对人认识有偏差……50%左右的学生对沟通原理和技巧陌生……”我国大学课程设置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所导致的,没有认清语言的功能。美国极力把通识教育提到打造“美国文化熔炉”的高度,设置“大学写作”、“阅读与写作”、“美国文化”、“英语沟通”等必修课,要求一个大学生每周课程要求的阅读量大约在500-800页,基本课程设置是以巩固学生的“西方文明认同”为目的。著名的人文教育专家甘阳说过通识教育的根本,是要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最基本的全校本科“必修课”,而不在于有无数的选修课。选修课再多,只是“目”,必修课才是“纲”。相较于美国,我国很多大学对于母语教育的不重视,导致的人文素养不高的情况令人堪忧。增加语文课程、沟通与写作能力的必修培养课程刻不容缓。在设定系列必修课的前提下,再开设相应的核心选修课程。此类选修课程可根据学校特色设立文、哲、艺术等多领域的中西方经典文化导读课程,也可开展阅读中西方名著、经典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培育学生的文化觉悟。

4、业务素质课程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曾提出了大学生素质的指标:具备尊重和使用智力、成就和学问的品质以及能力,具备确定目标以及有秩序有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美国尤其重视批判性思维,强调批判性能力的培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主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大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实践是检验能力的最好方法。《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多次提到人才素质的问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是公民从业上岗的重要一环,在此之上,责任感、事业心、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则是普遍要求。作为学校教育,要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沟通能力,开拓途径,创造条件,增加机会,扩大频率,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寻求具体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加强活动体验,形成能力。美国对学生就业非常重视。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就配有完备的资料室、咨询室和洽谈室等等。近些年来我国要求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课程,还对该类课程具体内容做了一些规范指导,但由于学校重视程度及课程专职教师偏少等因素,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大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应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和创业课程,提供创业实训,系统地从指导教师、政策、制度、经费、文化上支撑创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指导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合作培养,聘请业界专家指导实习实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家长也应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参与大学的就业培养,提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本身就应该积极参与培养过程,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共同承担任务,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

5身心素质课程

现在的中国大学在慢慢推动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的课堂化,主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是通过课堂传授、进行集中教育。我国大学心理教师队伍数量应该大幅度增加,提高此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及时发现与解决心理问题,课堂上,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等。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同时,应该开设礼仪课程,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通过形象礼仪、公关礼仪的学习,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人沟通,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可以提高自信,可以有效的促进心灵健康。再加之内在的道德品质,就容易成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大学生。但是几个学分的课堂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如多开展体育、实践技能等娱乐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是引导身心素质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校的体育文化,健康的身心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他们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一系列的优秀品质与好处,如强健体魄、团队精神、公平竞争等。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合作精神,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学生头脑中遗留了惯性思维,只读书,不锻炼,也不清楚自己适合何种体育锻炼;女学生独特的身体、心理因素也致使她们不愿单独进行体育锻炼。高校体育教育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健康为本”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意识。另外除去体育课堂教学,有必要延续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老师应该提供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锻炼,造成不良后果。体育活动应该贯彻在大学四年,那么培养出拥有健康体魄的人才指日可待。

6、结语

中国大学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存在差异,中国大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外国教育给予了我们很多经验,但优秀的教育方式、课程一味的生搬硬套绝无效果,必须走自己特色的教育道路,才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姜微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五篇:大学舞蹈教学素质教育分析

一、素质教育下的大学舞蹈教学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一种教育。而其中的“素质”则是指人通过后天的教育或影响所形成的内在、占领主导地位的身心特征及其构成的基本品质,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身体、智力、道德、劳动、审美等等各个领域。在素质教育中,可分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素质。前者主要是指“心态”,后者则主要指“行为”。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舞蹈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来,国内对于舞蹈教学的研究多侧重于幼儿教育和中等教育,相对来说,大学舞蹈教学是一个缺口。即便是有此方面的研究,也多流于书面教材。而更为高深地研究理论,针对地是更为专业的舞蹈教学,与我国高等舞蹈教学的对象构成现状不符。我国高等舞蹈教学对象的构成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比较专业的学习者,他们多是自小接受专业训练,且一直接受专业教育;二是半专业的学习者,他们多是小时候接受过专业训练,但并未一直接受专业教育;三是业余学习者,他们都是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仅仅在高中以后进行过业余训练。所以,在这样复杂的学生构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二、大学舞蹈教学中的编导教学

严格说来,舞蹈教育是由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两个方面组合而成。前者贯穿于舞蹈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后者则是出现在大学舞蹈教学之中,其教学主要是从基础理论和专业训练两方面来进行。对于教学内容来说,首先要教授的是舞蹈编导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在其课程中,最重要的当属编创技法。在初级训练中循序渐进之后,到了中高级训练中就需要对编创技法进行选择组合。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来调整和选择教授的内容。因为舞蹈艺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舞蹈编导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舞蹈的时代性特征。确定舞蹈主题时,需要注意其与社会需求是否统一,避免出现主题晦涩难懂的情况。另外,主题在传达感情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积极向上的方向去表现。而今,随着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受众对舞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其“独创性”:可以从舞蹈动作入手,编排独创的舞姿以及连接方式,展示出它新意的一面;也可以从舞蹈调度入手,将群舞的优美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示;还可以从舞蹈主题入手,紧扣现实选择出合适的主题,保证独创性。

三、大学舞蹈教学中的教学语言

(一)专业术语的应用

在舞蹈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舞蹈专业术语的运用。所谓术语,就是在特定的学科领域里,表现特定的概念称谓的专门用语,在舞蹈的领域里,术语就是舞蹈的专业语言。在舞蹈专业术语中,芭蕾术语有着突出的地位。每一个词,都对应着不同的动作,涵盖诸多地细节。所以,教师在讲解舞蹈动作时,就可以使用术语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舞蹈的奥义,并且节约出了大量的时间。目前,我国的古典舞和民间舞的专业术语也得到了规范与普及。那些流传度很广的舞种,基本已经有了规范的专业术语。大学舞蹈教学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掌握好这些舞种的术语,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地舞蹈资源,尤其是民族舞。所以,并不是每一种舞蹈都存在系统的专业术语。所以,在尚未形成专业术语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自创专业术语。而因为专业术语要求精炼、准确、形象、概括,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舞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深入了解社会知识等等。

(二)姊妹艺术语言的应用

提及舞蹈的姊妹艺术,最不可分割地就是音乐。二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节奏、抒情、在时间的流淌中尽情展示等等。而音乐对舞蹈有着非常大地辅助作用,音乐的术语也在舞蹈艺术中得到了应用。以音乐的“乐句”为例,其在音乐中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够给人终止的感觉,而在舞蹈中,则成为了“舞句”,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够表达出非常清晰的含义。此外,绘画与雕塑也是舞蹈的姊妹艺术,其在舞蹈的视觉与空间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绘画的构图讲究对称与均衡,这样可以使得画面具有稳定性。而在舞蹈的教学中,对称与均衡也得到了普遍地运用。对称的范畴很广,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和横线、斜线等线条都包含在内,我国的秧歌和西方的芭蕾虽为不同的舞种,但都讲究对称。而均衡比之对称又要更深一层,比如在舞蹈中,母亲和其几个儿女分站两边,就可以给人以稳定又不叠复的感觉。雕塑,一直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便可看出其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紧密性。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所表现出的造型性引入到舞蹈之中,便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借鉴了姊妹艺术的艺术语言,舞蹈在丰富自身之外,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舞蹈教学的前行之路既充满了希望又充满了挑战。我们相信,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舞蹈教学的发展前景定会欣欣向荣。

作者:何华铭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