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解析(6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解析(6篇)

第一篇:关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开展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人文课程,关系着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创新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创新教学仍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总结分析了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0引言

创新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适应当代教学理念的重要方法,需要渗透到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环节之中,以此实现素质教育这一总体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格和学习习惯的重要人文课程,其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理念,开展创新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创新教学仍旧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总结分析了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意义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传统教学中,诸多学校推崇的应试教育往往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需求相脱节,片面的将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将高分作为最终目标。而素质教育是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适应学生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综合能力、文化修养的同步提升。

2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

2.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完全体现,往往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感受。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依据备课思路实施教学,并未关注到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需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再如,教师虽意识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你们有什么看法?”等问题作为课堂导入,但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后,却并未真正将这些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未帮学生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始终存在疑虑,打击学生发表观点的积极性。

2.2形式化的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形式化的素质教育层出不穷,此类形式化的素质教育通常停留于表面的工作,并未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课件制作精美优良、学生热情高涨、教师滔滔不绝的课堂,但形式终归要服务于内容,此类看似积极活跃的课堂是否是真正的优质课堂,仍旧要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所收获。这种形式化的素质教育,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忽略学生真实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学生无所得,遮蔽了教学原有的价值。

2.3学生的自主活动缺位

素质教育理念中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自主活动的教学环节中才可实现有效放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各环节的高效结合,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核心,减少教师的讲授过程。然而,现如今多数课堂的学生自主活动依旧缺位,在读书、写字等学生实践环节,教师讲解仍为主要教学模式。

2.4应试教育的困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的、教育目的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模式。从另一角度来说,素质教育可以作为应试教育的高级教育形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升学应试体制的束缚,小学语文仍存有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例如,教师依旧保持从知识到知识的教学模式,寻找巧记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了语文课程原有对学生的人格、心理及精神品质的培养。

3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3.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教师应对小学语文这一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任务的基础学科具有充分的认识,明确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人文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采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3.2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必不可少。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构建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中之重。构建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首先应确保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应珍惜教师劳动成果。其次,面向全体,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并创造条件。最后,教师应确立培养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能力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多加渗透,改变传统的、拖沓的教学结构,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3.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小学生因年龄及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学习主动性相对薄弱,但却充满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可运用表演、谜语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小学生多具有纯真、敏感、渴望被肯定等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积极词汇,例如“回答得很好”“想法很有新意”等赞扬、赞同或肯定的评语,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采用积分制或小红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3.4打破常规,服务创新教育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确保知识的系统性、课程的完整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感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语文规律。语文因其自身特点,实践机会无处不在。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学生常会存有“此诗是否为送别诗”的疑问。鉴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其中写道“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至此,学生疑问便可迎刃而解。通过诗与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中获取创造性的启发,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总结语文规律。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善于打破常规,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求知欲,服务于创新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展开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当前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建立素质化的课堂结构,结合多种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意识,改变当前学生的主体活动缺失、主体地位不明确的现状,从根本上摒除形式化的素质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孙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125.

[2]郭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摘要】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主要的途径包括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开放的语文教育;组织课外活动,实施开放课堂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标志着这是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体制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以往经济发展的性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转变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切实转变作风,设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

要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实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原有的陈旧教育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思想。一般来说,教师要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来认识和理解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和不足,要充分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突破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多样人生的不同的鲜活的生命,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学生将学习考试归结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学习的成功,归纳为考试的成功,而考试也是有选拔性的考试,最终只有少数部分同学通过考试,大部分学生的成为学习的失败者。对学生的心理,情感都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必然会否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科学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让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成长中,逐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在各行各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成就。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易学深涧里平等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中与教师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是教师职业最高尚的地方。教师能活一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与教师的教学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信任老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容易犯错误也是难免的,犯错误了,教师应该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但教师批评学生过后,就应该鼓励学生不再计较学生的错误,师生在和谐的关系中相互促进和成长。

三、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开放的语文教育

语文属于一种人文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脱离实际的语文,也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因此语文的内容中时代的气息是很浓的,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程设施开放性的教学,让教师的语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要立足教材走向社会,从社会大环境中来汲取营养。小学语文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涉猎各种不同的领域,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大语文的学习。

四、组织课外活动,实施开放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实施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外活动中的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与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系列的读写等活动。在活动中,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发展了不同的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成为一体,让学生过上快乐的学习生活。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包括讲故事比赛、歌舞剧、音乐剧、课本剧、朗诵、作业展评等。教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让学生来唱主角,例如在课本剧的表演比赛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不同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甚至连组织活动中,这些事也要让学生自己来组织分工参与表演,自己评价表演,最后由自己来颁奖,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各位同学都从不同的方面参与了课本剧的表演活动,从活动中有了各种不同的收获。有的学生在课本剧中组织不同学生参与活动,自己的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活动也有了很深的感悟,有的同学参与了课本剧的表演,通过表演体验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对作品有深入的情感共鸣,还有的学生做了裁判参与了评价,通过对比,进一步提高了对课本剧的鉴赏能力,认识到表演课本剧的同学的辛苦,激发了心中的倾慕之情。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小学生语文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中,让多彩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中,让小学语文的教学变成色彩斑斓的世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要有开阔的心胸,把生活中的各方面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素质教育的力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多彩的生活成为小学语文数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三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摘要]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那么学生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只有成功利用延时评价,才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与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作为一名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毕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2尊重学生个性。重引导轻灌输

由于每个学生先天遗传特质和后天所受教育不同,尽管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然而他们的心理却不处于同一水平,思维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再看客观事物的多元性呈现方式也决定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特征的。所以要发展学生装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先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客观事物的多元性。但是,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器,把个性迥异的千千万万学生按教参的一种模式,采用同一标准去铸造。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自由性、积极性,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欲望。为此,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一年级课文《小伙伴》,目的是要孩子们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可是班里一个小男孩子站起来说:“我就觉得维加做得最好,因为他是最细心的一个小伙伴,他最先发现玛莎没有吃午饭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孩子的回答与我们教学本课的目标不一致就否定了这个孩子然后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他,相反,我们可以在肯定他的想法的基础上,再引导他想想,这时候玛莎最需要的是什么?让孩子明白,维加做得也很好,但是给玛莎面包吃的安东更帮玛莎解决了眼前最重要的问题。

3挖掘作品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教师只有通过审美,以自己的眼光认识和发掘教材的美,契合融进自己的情感,对教材的美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才能启发学生探求这些作品所蕴藏的意境、情趣。

3.1进入角色中想象。小学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佳句和感人的故事,但有时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使学生难以深受感动。因此,我把现代教学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起来,让学生进入角色中,使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例如:教《桂林山水》中桂林的山那一段,我先通过电脑软件把桂林一座座形状不一、各不相连的山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通过局部动画展示山的姿态万千,在声象并茂的课堂中,学生如身临其境,有的说山像老人在望着远方,盼着未归的儿子,有的说山像老人在思考,在沉思……当课件演示很陡很高的山时每个同学似乎站在山顶上恐惧不安,惊讶了一声“好险呀!”学生的感受正如文中所说:“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2身处现实里想象。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让学生身处现实里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都思维敏捷,有的说要让小女孩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有的说让小女孩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还有的说要让小女孩和自己一起读书……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爱的火花。

4采用延时教学评价,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那么学生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只有成功利用延时评价,才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与了解。只有多一分期望、多一分耐心,才能多一分希望。例如:在《孟母教子》一文教学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孟母教子的方法与你的家长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学生说:“我妈妈只会唠叨我。”有的说:“我妈只是给我讲道理。”我没有急着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评价,继续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有个学生忽然站起来说:“我认为我们的母亲与孟母的教法有不同的地方,但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她们对孩子的心是一样的,都非常的关心我们的成长!”正因为采用延时评价,才拓展了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切忌过早地对学生发言作出评价,以免使学生过早形成思维定势,而应充分利用“延时评价”的原则,为学生的思考留出充足的时间,还给学生思考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意与灵感,充分拓展小学生们的思维空间。

5促进学生动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动作技能是在运动规则的支配下,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连贯的行动和动作。这种技能在许多学科种都有,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书写、绘画以及各种行为语言的表现等都是动作技能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动作技能训练。例如,在《翠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动作技能,让学生们画翠鸟的形象、制作翠鸟的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等,锻炼学生绘画的技能、手工制作的技能以及朗读的技能等。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预先写出毛笔或硬笔书法作品,带到课堂,锻炼学生的书法技能。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浅谈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广大小学语文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作者从教以来,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作些探索,与之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标志着基础教育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对于小学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应遵循小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指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对此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藏着科学道理。如《画杨桃》中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蛇与庄稼》告诉人们面对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应仔细研究把握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古诗《题西林壁》强调冷静客观地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正确认识事物;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要人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等等。通过一些蕴含哲理的课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行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因此,我在具体的教学中十分注重诱导学生探索知识,激发学科学兴趣的培养。例如,教《夜宿山寺》这首诗时,我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有关科学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和思考。这首诗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写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座楼很高,一举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恐惧天上人”这后两句的意思是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那些住在天上的仙人。学生对举手可以摘到星星的夸张手法和不敢高声说话怕惊动天上仙人的丰富想象理解不够透彻。于是,在学完诗后,我启发学生思考:李白真的能举手摘到星星吗?星星能摘到吗?天上有仙人吗?学生总结出登山运动员攀登的高峰比李白游山投宿的山高,都不可能举手摘星星,宇宙中星星离地球很远很远,让学生懂得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楼的高,以此扩张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再如,教学《揠苗助长》这课时,我先给学生解释揠苗助长的意思是用拔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之后,我们可以这样提问:那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为什么不想别的办法呢?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应该用什么办法禾苗就能长高?这样就能启发学生根据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规律,总结其原因,结合当今农业科学的发展让学生去研究,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为什么都有黄瓜、葫芦等蔬菜上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语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古人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即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同以往“基本工具”或“基础工具”的提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对语文学科性质新的表述。大纲还在序言中增加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的内容,并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陶冶情操、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等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意志的发展,精神世界的开拓,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的睡衣》时,教师要使学生懂得一生为革命操劳,为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对自己严格要求,过着朴素的生活,始终保持了艰苦朴素的本色;教育学生要爱惜衣物,爱护学校一草一木,不乱花钱。学习后,有的学生还说:“我以后衣服旧了洗干净穿,衣服破了让妈妈补好再穿。”再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文章讲了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自己当成一名八路军战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抢救伤员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学完这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从身边小事做起,互帮互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的活动。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紧密结合,各学科互相渗透,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制约着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日记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曾经有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生活真没意思,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很美好。我看后立即找到这名学生,了解她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经过了解,原来是因为这名学生的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要闹离婚,导致她没有人管。我也由此明白了她近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我跟她谈了好多,又到她家中进行家访,跟她父母谈了很多。后来,这名学生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感谢老师。这件事也让我认识到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才能,增长他们的才干。这不仅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任务之一。这是因为现在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只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搓力,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教学也要承担这个责任。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搞活动,开展竞赛,如课前5分钟讲演、故事大王比赛、普通话比赛等。在活动中,我让学生首先肯定自己“我是个正常人,在各方面不比别人差”,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避免因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第五篇: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完善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能力本位;自主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理念与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此形势下,素质教育逐渐登上教育舞台。对此,广大教师首先要明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含义。其实无非就是在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成为有知识、有素养的合格型人才。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味地进行课本解说,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更没有去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完全按照自己事先安排的教学方案进行,忽略了学生在接受课堂知识时的反应和感想,也没有考虑学生的特殊年龄段对语文学习的特殊需求。

2.素质教育背景形式化

虽然教师已经有素质教育的意识,但是在教学中并未真正融入课堂,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许多形式化的元素,这些形式化的东西感觉是在进行素质教育,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互动频繁,教师也在积极演说课本内容,并时不时地让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在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中结束小学语文课堂内容。表面看来这节课是素质教育中较为成功的一堂课,但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3.学生的自主活动缺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案做出相应调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在独立自主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班集体的活动有机结合,在开展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这些班集体的活动,由于活动内容的枯燥和乏味,被教师丢弃在一边,学生在实践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始终是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活动课堂,导致学生的自主活动缺位,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1.在主客体关系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在语文课堂上主动探索知识,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摸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指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学习知识,找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发表各自对重、难点的看法和意见,交换各自思维,不断培养创新思维。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体现能力本位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来自课本教材,然而教材内容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手段,培养语文能力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中合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金色的草地》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美丽的大自然呈现给学生,通过强烈的视觉享受,告诉学生要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又如《画杨桃》这节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画出杨桃的样子,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方式上,提倡自主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和接受知识,是新课改提出的又一个新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前提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课堂的重要参与者,教师要学会隐身,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和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热爱语文课堂。同时,教师还需要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良好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如,在《颐和园》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心中的颐和园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几个学生进行发言,说完之后再带领学生进入课本内容,让学生体会课本中的颐和园,从而感受颐和园的伟大和壮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真正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潘琰.略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语文建设,2013(02).

第六篇:基于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面临着新的教学要求和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工作图和进行改革。因为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求,又是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为阐述基础,对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带给教育者更为全面的考虑。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在语文学习方面,“死记硬背”的记忆法一直比较流行,但是效果却极差。在小学学校非常容易看到很多学生每天早晚拿着自己的语文课本在背诵重点课文,并且这种背盲目性非常大,这种方法只能促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老师规定的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极容易将自己背诵的课文内容全部忘掉,在这样的基础上想要对课文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几乎是不可能的,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其次,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并不太注重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只是一味地灌输所谓的“重点知识”并强化训练,语文教学仅仅存在于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也会受到影响。最后,教学主体地位方面的问题,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总是过分地重视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在教学课堂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至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教师考虑的是非常少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极度被动的位置,盲目地机械接受,毫无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扼杀,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自己学习语文课程的能力也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景,进行新课导入

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传授的知识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学习兴趣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假使传授知识内容时所创设的教学环境和最终的教学效果之间关系密切。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需要从构建有利于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情景,这是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基本前提与基础,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环境脱离学生发展需求的情况,学生最终的发展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人在语文的学习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换句话说,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将注意力均匀放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做到“了如指掌”,对待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的调整基础,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调整,实行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教师在面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对其自信心的建立,如果学生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解答不出来,教师万不可心急,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一时无法回答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面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最好实行“赏识”教育,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鼓励与有效的引导,并根据实际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拨,有效地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教师的鼓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实践与尝试,从基础做起,在实践过程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逐渐拥有敢于学习、勇于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结尾,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待值

成功的课堂是由精彩的开始、全面的过程和独特的结尾构成的。尤其是结尾,这不仅凝聚着整个课堂而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总结。如果教师的课堂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对课文、教学内容的引导和回味程度可以大大增加,教师对其的知识引导的效率更高,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一堂有效的课堂结尾,一方面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梳理与概括,另一方面成功地延伸了课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为基本参照,并且需要在语文可养结束时,选择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结尾,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悟。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日后的个性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想要确保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有所得、所有所乐,就必须以现有的教学现状为基础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贯彻素质教育,力求将教学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