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10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10篇)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中国的思想文化底蕴深厚,需要青年人进行继承和发扬。因此,高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职责所在也是国家民族赋予的历史使命。文章对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必然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教育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种文化教育趋势,使高校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思想政治走向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有利于国家后期的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现在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重要责任。

一、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必然性

高校作为社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引导和传播先进思想方面具有重要责任,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引领路径。

(一)社会职责的必然要求

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责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传达国家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精髓有重要意义。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学生群体进行系统化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群体思想政治素质。学校积极地践行教育观念,有利于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的进步依靠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文化接受主体的综合素质关系密切。高校的学生群体属于文化接受前沿主体,更是文化传播的未来力量。在学生群体接受高等的教育观念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三)有利于高校文化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提早对高素质人才进行思想普及,有利于社会潮流的积极引导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仅能促进先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百姓生活,还能够减少先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难度。对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和谐的高校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提高高等院校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度

高等院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为推广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主体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精髓。这对于后期学生走出高校,融入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高校内的组织领导

高等院校应该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与校内社团组织相互配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建立健全统一的教育工作机制,形成一条线的思想教育观念,促进国家形成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重视文化氛围营造

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以适应时代要求。教师应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其精髓才有利于让学生群体接受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推广的难度。

(四)重视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宣传

营造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无形的存在资产和精神财富,有利于传统文化具体内涵的实现,而这成为目前文化的主导趋势。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主要是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是师生共同打造的文化主体。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有形传播和无形传播的两种方式传播。无形传播主要是利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方式;有形传播主要指制作海报,开展相对应的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避免了言语上的空白作用。

(五)强化课堂教育

开展相对应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当利用考核模式,对学生掌握的思想政治理念进行考查,能够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熟记。教师的讲解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普及科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加强校内的组织领导,加强校内文化建设和宣传,强化课堂教育,高校大学生才能在良好的氛围和自身的体会、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才能更密切地关注国家大事,以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

作者:张雁卓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朱奎泽,景露.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调查与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6(9):146-150.

[2]张语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机制实现协同发展:第二届国际互联网大会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7):170-171.

[3]张兴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J].戏剧之家,2016(17):241.

第二篇: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运用的迅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与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媒体其自身的特点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分析二者的结合途径,希望通过该途径可以构建起高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因此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培养大学生的关键,同时还要要求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在面对快节奏、高效率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各类的社会文化价值冲击的时候,就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通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自媒体其自身的特点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自媒体使教学的形式与模式更加丰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高;但是另一方面,在自媒体上传播的各类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需要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运用自媒体的优势,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能够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二者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开展该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产生影响,并督促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它更加强调外在事物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忽略了人的意志和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心理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从大学生的内心出发,来塑造完善的心理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本身的心理问题以及人格健全等问题的探讨。[2]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层次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重心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主要对学生的动机、态度、信念等意识结构的显性层次进行关注;心理教育的重心是对学生的心理层面的影响,主要对学生的下意识、梦幻等意识结构的前行层次进行关注。就人的意识结构来说,潜性结构是基础,也就是说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思想层面的教育在上一层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践方面。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品质与心理品质。同时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在自媒体的背景下,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都比较复杂,因而在自媒体的背景下想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就要积极地探讨二者的结合途径。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想将二者有机结合,使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就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建立统一的指导理念,使二者有统一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来讲,在高校的大学生中,有很多的大学生因为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很难展开,各种外界诱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性较大,使得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就有必要重视心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构建起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4]从另一方面来讲,因为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大学生不仅要处理校园生活中的成绩等问题,还要处理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这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在面对来自社会的的压力、诱惑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学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建立统一的教育理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既能帮助学生为进一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还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第二,在教育目标与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教育理念下,就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而且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其一,要实现二者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从本质上来看,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教育,都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5]就目前的社会形式来说,自媒体高度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获得信息良莠不齐,所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在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的时候,要注意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心理困惑,并提高他们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因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外部环境复杂,因而,心理问题就越来越多,如果高校的心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价值体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有较高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有效的减少心理困扰;其二,要将二者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犀利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有很多地方是有重叠的,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理想信念的培养这一部分,也是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6]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身心保持健康,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二是二者的教学内容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面对复杂的社会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三是二者的教学内容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四是可以帮助高校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第三,在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上有机结合。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都采取了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在自媒体的背景下,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将二者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中的优势。其一,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仅仅依靠学校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指导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环境;家长与社会能够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和心理健康,社会中自媒体传播信息的时候,要注意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也可以利用自媒体的优势,通过自媒体的各种平台来对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推广与宣讲,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二,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体现为学习问题、人际问题以及恋爱困惑等,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体性的分析和讲解。在大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可以对其心理状况做一基本的调查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其三,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二者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二者的教学引导方法结合起来。因为大学生的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较之以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和诱惑更多。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就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冠华 常建莲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鲁凤.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解析与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2]王琪.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基于自媒体的对策性分析[J].新闻知识,2013(3).

[3]殷丽新.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机结合[J].赤子(中旬),2013(7).

[4]吴艳.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路径研究.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6).

[5]廖琳.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6]李小芹.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1).

第三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

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按照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主渠道、主阵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以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等模式来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社会实践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其思想容易受家庭、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波动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他们的思想可塑性极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要打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场攻坚战,就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而构建科学长效机制的措施路径、建立载体平台等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尊重、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的成长发展规律,只有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1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基本含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包含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和活动设计来确保其教育功能的发挥,而这又需要该工程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既要合乎教育的目的又要合乎教育的规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准确内涵如何理解,笔者以为,“长效”指的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教育内容、载体、制度措施等在时间上能保持长期延续,最终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收到实效;“机制”主要指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该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并能取得实效的制度措施等。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阵地、载体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等最终成果要体现在活动结果的有效性上,并能把这种有效性长期保持下去。

2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有着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完成学业回到家乡后,一方面担当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者的角色,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传播当代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处于复杂的转型阶段,多元社会思潮大量涌现,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奢靡的思想毒瘤大行其道,特别是近年来屡屡出现的中学生扶起跌倒老人被讹,电信诈骗屡禁不绝等,警方在侦破中还发现,某些地方群众的道德观念整体垮塌,甚至整村、整乡的人都外出诈骗,不以诈骗为耻,而以骗不到钱为耻。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思想极易受到这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因此,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长期坚持、全程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常态性工作予以贯彻,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侧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

3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模式

3.1坚持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民族传统文化一般是指本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并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特点和标志。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刑法中也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相应的刑责规定,这样做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一律平等和维护他们的民主权利,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已经根植于他们的内心,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因素,因此,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也就是对他们自身的尊重,那些不尊重或者轻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言行,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三是有利于繁荣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通过风俗习惯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如有些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以说唱、讲故事的口头文学形式代代相传;有些则表现在他们的服饰、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由于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构成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所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培养优秀民族精神方面也起着其他要素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坚持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他们有效开展以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之间也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教育。

3.2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在逐渐成熟过程中,一方面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教育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宗教信仰和所处环境的浓厚宗教氛围更会对其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要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学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学生思想,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让学生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要教育学生相信科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在学校一律不得佩戴宗教饰物,不得宣传宗教,不得搞宗教活动。在学生上学期间,要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如对一年级新生,要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要引导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及学生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大四学生,需要向他们教授面试技巧,引导他们形成务实灵活的就业观。另外要加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以及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使学生在共同成长进步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3以网络教育为新阵地,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现在,互联网基本全面普及,而大学生是新型大众传媒的主要消费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也不例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全新的教学平台,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向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已显得非常必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借助网络、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新型媒体获取知识快捷、信息互动及时等优势,不断丰富教育的方式及内容。但是互联网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负面消极信息在互联网上也广为传播,不可避免会对大学生思想造成消极影响。高校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正能量,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信息;另一方面,网络监管部门要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3.3.1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保障机制

一是协调建立领导和管理两支队伍。领导队伍要求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之下,各职能机构和二级院系分工协作,协调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主题网站建设、网络使用管理、网络资源整合、网络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站在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加强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网络教育管理队伍要求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监管引导、网上信息、不良信息封堵删除等工作。二是协调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师生互动平台,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要加强网络道德法纪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和高雅情趣,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三是协调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网络和社会现实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网上和网下的行为也是相互影响的,因此要坚持网络和现实相结合,促进网络上下的良性互动,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3.2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

引导好高校的网络舆论工作,既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是要重视红色主题网站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站主题,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科学真理、反对封建迷信、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向善向美,切实发挥网络舆论陶冶情操的正面作用。二是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自觉抵制色情、低俗、反动内容。三是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引导学生合理宣泄压力。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有机结合,增强文化育人效果。

3.3.3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校园网信息监管制度。在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套校园网信息与监控、网络危机行为处理等校园网规章制度,并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力度。二是建立网络信息监管预警机制。建立网上不良信息筛选和净化机制,防止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扩散;并通过舆情收集、分析、研判,随时掌握网上动态,及早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把矛盾和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4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主阵地,并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紧扣时代主题和发展脉搏,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让他们真正从内心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坚持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强化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进行理论灌输,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均有其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欠缺一些,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使他们在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达到武装头脑的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处于相对偏远的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从小就养成了不依赖父母而较为独立的行为方式,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要尽量通过榜样的事迹来影响和感染他们,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经典故事千百年来之所以能久传不衰,就是在于那些人物形象生动的感染力。而榜样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弘扬的道德情操,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典型的正面形象,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也是我们教育人、培养人的主要方法。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理论教育和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相结合。

3.5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武装学生头脑,通过对他们开展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统一大家庭的历史事实,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可见,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远胜于理论说教。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所限,和身边的汉族同学相比,在学业、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就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劣势,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解决好上述问题恰恰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如果只注重说教而忽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一定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5.1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辅助,大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近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和内地汉族学生一样,存在理想信念缺失、不理性消费和依赖网络等问题,同时对那些强烈固守民族习俗的学生来说,身边其他民族学生多元的文化生活也使他们困惑迷茫,加上学业、人际交往等多重困难,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巨大。因此高校要重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咨询和讲座活动,缓解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载体,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群体性以及参与的广泛性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个体的不同要求,使他们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校园文化活动要围绕中国梦这个主题来开展,如可以对新入校大学生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在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开设党课,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干部参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党性等。

3.5.2要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寝室走访、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了解掌握的思想问题和困惑给予及时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家庭经济贫困或相对贫困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鼓励他们勤工助学,自强自立;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其它一次性资助,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尽可能的经济保障。

3.5.3要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和内地相对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普遍薄弱,这种薄弱在英语和数学方面尤为突出。虽然教育部规定,大学生毕业授予学位时不和英语成绩挂钩(大学英语四级),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校在给毕业生授予学位时要看英语过级考试成绩。所以,辅导员、班主任要多与相关教师沟通协调,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他们的英语、数学课程成绩。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特别对那些长期使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的学生来说,教师授课时他们也不是完全能听懂,他们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难度会更大,针对这些情况,要安排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一对一进行帮扶,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6以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全方位培养创新人才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了解国情、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性认识,并及时总结凝练经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结合学生思想和能力成长发展特征,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理论政策讲座、经典著作专家导读等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章和系列重要讲话,让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在高年级学生中采用专业实习、田野调查、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升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社会实践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课本中发现的、课堂上无法解决的疑难点问题。高校要进一步拓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前往当地大型企业参观学习,亲身感受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进步,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文体活动等,不但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高校还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强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参与。

作者:张大卫 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孙云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3]张冬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辽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

[4]师帅朋,杨航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再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5]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第四篇:自媒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

在自媒体环境下,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作用包括不良信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较大、动摇了思想工作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等等,在这些问题影响情况下,必须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以此显著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本文则结合自媒体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

自媒体环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自媒体自身具备了传播便利、平民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可以借助自媒体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关注各种动态,进而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当前自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自媒体通俗一点来说,包含了微信、微博和博客等,这些也都是当前高校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社交软件了。自媒体的出现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当然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其影响。就目前而言,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不良信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较大

自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且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信息资源,它也逐渐变成了高校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自媒体自身就具有低门槛和平民化的特征,它不需要专业的媒体来进行正式的运作,也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所以说约束比较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自己的看法,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但也正是因为自由度过大,导致很多的信息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信息甚至失去了真实性。而高校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没有理性的判断力,自然也就无法辨别出现在自媒体上的那些信息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很多虚假的信息也严重的危害到了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等。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必然会增加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动摇了思想工作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

在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中,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教育者一直是比较权威的,而且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它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校学生也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教师的权威地位因为自媒体的出现逐渐的受到了挑战,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的扩大,学习的主动性也在逐渐提升。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高校学生可以更加独立的进行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的平等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在种种的原因影响之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的地位则受到了冲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在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转化。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

自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交互性,传播者和受众的群体之间是一种不完全平等的地位。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信息的生产、传播等可以通过个体之间的关注和被关注来实现。信息的门槛比较低,大量没有核实的信息充斥其中,给人们的道德底线带来极大的冲击,自媒体环境下滋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

二、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对策

(一)尽快转变传统的观念

自媒体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而一些人们的观念却还是比较落后,还没有意识到自媒体给高校学生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它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当前一些高校也看到了自媒体的作用,开始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以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认识到自媒体的重要性,牢牢的把握自媒体所带来的基于,提高其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特殊性,及时的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媒体的价值,才能够创新发展的途径,正确的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

(二)师生之间需要构建沟通的渠道

想要构建起通畅的沟通渠道,必须要构建起信息收集的网络。自媒体搜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比较快,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借助于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充分的搜集信息和信息,进而提高信息反馈的作用。只有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

自媒体已经成为的高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平台,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看到这个机遇,实时的建立起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而且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以此来实现师生之间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沟通。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自媒体的平台,设置一些专门的微课和课堂教学,开辟出教学的一片新阵地,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武装高校学生的头脑,打破了师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另外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相关的建议。这些过程都是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来实现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反馈和沟通的渠道,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

三、结语

我们通常把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称之为自媒体,自媒体自身具备了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等特点。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想要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必须要利用好自媒体的优点,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功效。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对策,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应用,并加强经验总结,共同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而努力。

作者:刘晓鲁 单位:成都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106-109.

[2]王群林.自媒体对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32):12-12.

[3]王群林.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策略微探[J].小作家选刊,2015(31):239-239.

第五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分析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成为了现代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传播当前较为流行,很多方面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发展,这意味着高校在网络传播发展的同时对既往思想教育改革。新时期下如何正确看到这点逐渐成为很多高校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教育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网络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和对策网络传播具有快捷性、时效性等特征,大学生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及时收发各种网络信息。然而,网络传播也很有一定的危险性,使学生的正常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要分析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应的结局对策。

一、关于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1.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改变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在网络传播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利用现代化课程的授课方式来进行对学生的想教育工作,而不是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一些政治知识的灌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上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智能化,学生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传播中获取所需要的内容[1]。随着网络传播对社会很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转变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网络对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具有虚拟性、想象性等特征,在网络世界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信,更加尽情的享乐。因此,这就造成网络时代下,学生沉迷于网络的情况。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传播则会在学生不断沉迷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例如,不少学生在网络传播中查看到社会暴力事件的发展,从而产生严重的“愤青”思想或者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等。这些都给以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

3.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在网络传播的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主要工作内容从传统的思想教育知识已成为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在网络中的种种行为和思想也开始突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例如,不少学生受网络思潮的影响和网络世界虚拟性的保护,开始在网络传播中肆意谩骂,并接收网络中虚假、低俗、暴力的网络信息,这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区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何在网络世界中进行正确的行为,实现学生更好的网络道德素质发展。

二、网络传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高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要加快创新,尤其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效率能够显著提高。新时期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而开展中应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越性,让学生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在微信中和QQ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不止可以在课堂中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更加相关的内容。而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于更好的开展课堂准备工作,随时观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性。

2.强化学生网络知识教育

随着网络传播在人们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对网络表现出依赖性,但是网络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低俗信息和暴力信息,学生在缺乏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情况下极易被网络不良信息所影响,制约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技术的认识,让学生具备正确甄别网络信息判断的能力,并同时提高学生的资料能力。这样,大学生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就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道德判断,鉴别网络信息真伪,识别积极向上有用信息,进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觉悟。

3.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高校能够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性,对大学生进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学校需要建立校园网络文化系统,将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以网络文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输,同时满足了学生网络学习的需要,还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在网络文化信息的输出过程中,学校应该要重视网络信息的思想性、知识性、主流性以及丰富性的结合。也就是说,网站为学生推送的网络信息既要符合学生的主流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在向学生渗透知识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最后,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提升自身网络文化建设,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的提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正逐渐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有了变化,网络影响了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及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正确和道德素养,学校应该在该方面提高效率,让网络提高在知识教育的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作者:翟惠根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对网络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03:176-179.

[2]焦连志,黄一玲,焦凤梅.网络媒介“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J].黑河学刊,2013,05:170-172.

[3]石莎.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7:20-21.

第六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效应应用

摘要:

大学阶段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变化比较剧烈的阶段,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来对心理效应进行有效运用,使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心理效应;高校;应用

现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再只注重教学目标,而是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时期,思维也没有完全定型,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心理上的交流对学生产生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感染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不少高校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将教学目标设计的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往往会出现“假、大、空”现象。教学目标本应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而高校过于拔高,将其上升到共产主义境界,与实际不符,因此,学生难以理解,也难以实现,导致教学目标该有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2.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以往不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结合社会现实以及学生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内容过于理想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内容比较空洞和牵强,不容易理解和认可。还有不少学生感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如同说教一般,比较反感和排斥。另外,不少高校选取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偏向于政治化,思想政治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3.教育过程缺乏愉悦性。不少高校直接以教材为准或是以自己为标准来组织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所有的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标准。教学活动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提不起兴趣,容易感到厌倦和抵触。

4.教学方法缺乏吸引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很多高校往往一直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说教和灌输式教学,这两种方法都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不少学生对教师缺乏信任。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心理效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运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正确认识教育对象。首因效应指的是双方在第一次见面时对对方的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留下的印象会对之后的交往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因效应的重点是第一次留下的心理印象,近因效应的重点是最近一次产生的心理印记,这两者都会对人际交往带来影响。无论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最初或最近的印象具体如何,都会成为最深刻的印象,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受这两种效应的影响,人们往往会对他人产生错误的认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两种效应都会存在并且有利有弊,所以,高校应对这两种效应提高重视,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先,高校应充分挖掘两种效应的积极作用,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如果思想政治教师在第一次或最近一次见大学生时给学生留下了好的印象,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相反,若印象不好,学生就会排斥该教师的课堂。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在学生面前保持美好的形象,让学生能够产生好的印象,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愿意与教师交流和沟通。其次,高校也应该充分了解两种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负面影响。在看待和评价学生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一次两次的印象上,需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

2.运用亲和效应与从众效应,增强教育者的凝聚力。亲和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亲近的人会因为思想观念相同而形成新印象。从众效应指的是当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时,即使自己不了解事情的本质,也会参与到大多数人当中。亲和效应是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情报之后做出的准确判断。而从众效应是人们为了降低风险以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盲目做出的行为。高校应利用这两种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凝聚力。首先,需要对从众效应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从众效应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就要看学生遵从的行为和心理是否属于积极行为。若学生遵从了错误的、消极的行为,必然会带来消极的影响。高校需要科学分析学生所产生的从众心理与行为,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辨别行为是否值得学习,从而走上正确的从众道路。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生活都应用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本身要注重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还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效应将学生凝聚起来,让学生向好的方面学习,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

3.运用突显效应与酬偿效应,激发受教育者内在情感。突显效应指的是因为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导致人们心理上出现愉悦或不平衡的现象。能引起该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客观刺激物和主观情感两种。酬偿效应指的是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互帮互助,或是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酬劳和补偿来满足对方心理需求的现象。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酬偿,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交往更好地进行下去。高校应积极把握这两种心理效应,并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当中。首先,应从大学生的心理入手,对其加强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通过理论教学来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让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获得成就时都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不被挫折轻易地打压,也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飘飘然。在荣誉与耻辱、成功与失败面前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大学生能够学会抵抗外界的干扰,避免思想波动太大。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表扬学生,也可以适当地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魅力。

4.运用光环效应与定式效应,促进教育利益最大化。光环效应指的是某个人因具备某种长处而获得了较高的关注,成为别人学习模仿的榜样,并与各个层次都有交往,像带着光环一样闪耀的现象。定式效应指的是在认知一个人时,常常会受这个人给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影响,但这种效应会导致对他人形成错误的认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光环效应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为教学带来积极影响,运用定式效应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事物,但也容易导致学生因循守旧,无法对事物形成客观的认知。因此,高校在对这两种效应进行运用时,需要挖掘其积极的一面,推动思想政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爱时尚、爱追星的阶段,高校应充分利用光环效应,向学生展示具有真实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既可以树立正面形象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也可以运用反面形象来对学生进行警戒,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将定式效应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使教学效果更加稳定和持久。定式效应主要是通过让人们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延长教学效果。再次,将两种效应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深化彼此的影响力度,从心理和行为着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教育,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强化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校应积极发挥心理效应的作用,将其与思想政治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运用心理效应可以有效改善以往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使思想政治教学更加灵活,更加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享受思想政治教学,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作者:刘男 邓悦 张哲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段爱萍,高娜.论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第七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研究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三期叠加”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客体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作为理论研究者,应当高度重视面临的困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以此来优化教学方式和改变教学理念,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百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发展理念;思想政治;困境;出路

引言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反映,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主题中逐渐形成的理论,它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的思想指南。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将面临新的困境。因此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内容、传播载体,协调经济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积极创建绿色发展的生态教育模式,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对其科学内涵进行梳理可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的新动力问题,应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就是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因此必须协调好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重大关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理念,无论是从全球生态的历史担当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放是我国一以贯之的发展目标,开放解决的是内外联动的问题即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顺应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并在“一带一路”的驱动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从而形成互助合作深度融和的格局,最终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理念意味着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配好,共享理念着力解决的是社会公平的问题,共享理念的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民,最终形成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生态链。

二、“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一条主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随着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现今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新兴科技迅速崛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改变了思政课的教学生态环境。因此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和适应社会变化,应将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并针对学生开展相应可操作性的教学实践工作。然而目前高校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新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待创新

近些年,我国一直坚持全面开放的基本国策,面对西方文化的涌入,例如、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蜂拥而至,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改变以往统一的无差别的教育模式和单一的理论灌输模式,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多元性以及差别性并注重创新教育内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素养尚待提高

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所欠缺,从而导致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其深刻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在课堂上的灌输教育,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教育,因此在思政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领会基本社会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也要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这才利于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精神思想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最终促使学生自身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在现今开放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放性市场经济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开放性的市场经济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即发展的滞后性从而导致了个人的道德滑坡,与此同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西方社会风气在我国一度盛行,这些消极的社会风气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大数据时展要求不相适应

大数据时代条件下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难度,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思想教育形式,从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本身所存在的单一的理论灌输模式的弊端无法适应大数据时展的要求,网络中所传播的部分不正确的观点和论断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会影响到他们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审美标准,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守住正确的思想传播阵地,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三、“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一)始终坚持创新为发展的原始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创新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动力,以创新为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在面临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充满活力的社会的小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实践的发展和要求,改变以往的灌输教育模式,注重多元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寓于新的模式,鼓励人民大众特别是高校学生融入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获得创新的源泉和灵感,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二)始终践行协调发展的理念,培育平衡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协调发展主要是注重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的问题,在协调发展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文理科的差别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因此要对社会不同资源进行合理选择分配利用,通过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平衡的社会资源对推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高校应建立双向教育互动的新模式,从而培育平衡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三)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构建绿色发展的思想政治生态教育模式

绿色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和谐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绿色理念,使得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都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在人民大众中尤其是青年学生中塑造绿色理念和实际行动并重的道路,最终的目的在于创设绿色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四)始终秉承开放的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元发展

开放不仅是我国一以贯之的发展目标,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思想和多元文化,各高校应在五大发展的理念的指引下秉持开放的理念,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应重视大数据时代下手机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主流思想,传播中国好声音,阐释好中国角色,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对于接收到的声音和思想要有个正确的认知,需要用思辨的思维去分析所接收思想的积极与消极,从而实现正面思想的积极效应。

(五)始终遵循共享的理念,推进以人为本的共享的教育发展目标

中国共产党自十八大以来一直在强调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这表明共享的理念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也是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党的根基在人民,共享理念的落脚点也在人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应该将着力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高校学生,也对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理念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教师在思政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教学的共享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结果惠及所有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在科学的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问题的重要的出路,是优化教学方式和改变教学理念,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现阶段适应互联网+时代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和创新,为实现两个“百年”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者:刘云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J].当代贵州,2015(42):30-3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J].求是,2015(21):3-7.

[3]卢成观,石妹举.“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与出路[J].商,2015(46):57-57.

[4]梁海波.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江丛刊,2016(13):164-165.

[5]廖迎秀.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J].商,2015,50:77

第八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应用

摘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政教育手段,在心理教育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发展现状和价值,探讨了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个以“微博”、“微信”、“微电影”构建的微时代宣告开始。微博的出现进一步揭示了网络和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在认识到微博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要紧跟高校网络的教育的发展步伐,江微博教育融入到对学生思想方向的引导上。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发展现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微博的教育与作用不言而喻。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一组调研数据中表明,早在2012年,我国的微博注册用户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95亿,并以每年208%的增幅在增长。而在无数的粉丝用户中,各大高校的学生至少占到了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当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个重点院校已经开通了新浪微博,清华大学的“清小华”、中国海洋大学的微博首秀“百善孝为先”都是这些微博账号的优秀代表。除此以外,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大等很多“211”重点院校,都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借助于微博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形态,倡导利用微博传递社会正能量,这也使得“微博思政教育”的教育仪式形态不断完整,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契机。

2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顾名思义,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指的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所形成为短小、精湛的信息交流形式。用户可以凭借一个数字账号,就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从根本上说,微博既具备了传统博客的记录,也实现了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传递和交流,实现了高效、便捷、开放、科学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政教育手段,在心理教育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微博做为大学生经常使用、参与的语言话题,能够在140字符的内容里凝聚大学生的智慧和心态,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也让大学生将微博定义为时尚、新颖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对于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微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指引的功能。

3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3.1高校微博平台的开拓力度较弱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微博推动、信息传播、新闻动态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方针。但是,在当前的微博发展作用下,高校思政工作经历了一个从“热闹”到“平淡”的发展过程。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在微博教育的本身上定位不足,无法为学生实现一条龙似的教育发展模式,所以难以拉近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

3.2微博教育的运作内容不够充实

微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内容构成上,除了要保持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还要保持高校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在其内容的发展和传播上要注重学院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和专业方向。但是,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微博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教育功能”,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因此容易造成微博教育性强、互动性差、参与学生不够积极,严重影响了学校微博建立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3.3高校微博维护工作发展失衡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维护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微博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处于互动的地位,因此,具备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宣泄需求和情感需求,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心理。但是在具体的维护工作上,单纯依靠教师的维护其发展成效十分有限,难以实现及时的信息审核、网站维护、更新升级和优化服务。

4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具体应用

4.1创新优化高校微博思政教育的发展

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清当前微博的

发展形势,本着“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发展形势,进一步了解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教师要通过娱乐新闻、热门网搜话题、网红视频等形势,改变传统教育的保守型和刻板性,在各项思想认知里始终贯穿主流意识,进一步化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摒弃“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传播真相,粉碎谣言,开辟一条健康、高雅的舆论道路。

4.2加强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之间的联系

要将腾讯空间、人人网、微电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具有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自信展示自身魅力的健康心理。依托这些不同的社交媒体,在服务高校大学生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家长、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为广大在学大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思想教育、深度道德教育的发展空间。

4.3组建一个科学的微博教育队伍

教师要通过各项措施,争取学校、社会的相关基金,不断强化微博的开发和维护。要联合高校管理者,开展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在硬件设置、软件装备等方面开拓发展,组建一支科学的网络微博推广队伍。定期或不定期运用网络的手段,引导大学生关注和参与到各项教育话题中。要关注一些热门的微博“大V”,培养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对于网络舆论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把握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作用。

5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的应用具备一定的价值性和思想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除了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势头,还要给予教师、学生共同的交流和发展空间,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微博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劣势,使微博这种交流形式能够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提供养分,增加动力。

作者:卡毛措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缪志聪.高校微博千帆竞发“微”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1.

[2]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2).

第九篇:高校思想政治教社会实践育意义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我国具有优秀的传统,以对比的视角看,与美国的大学生的服务学习有相似之处,但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强调组织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以下积极意义: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积极认识社会和构建社会经验;个人到社会,视角转换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认识国情,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个人价值重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高校德育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发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社会应用与创新,是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和教育活动,也是大学生注重走向社会并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总体上看,大学生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重要的教育和教学的组成部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最初的主要是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扩展为“三下乡”、“四进社区”、创业实践、“红色之旅”参观考察等。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有重大的发展和改革,有学者总结出我国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呈现出以下变化特征:一是大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到全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代特色越来越鲜明,更加突出了“三贴近”的要求。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由认知社会向服务社会、由改造思想向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转向,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正在日趋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部分。思想教育,主要是一种关于社会个体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认识能力的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个体进行政治理论、政治观点、政治价值观、政治倾向的、并以政治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教育。所有国家的大学教育都强调政治性,资本主义国家所强调的主要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邓小平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并重,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高校应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并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思想政治教育要摆脱空洞的说教,所以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在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生命力,就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有助于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

三对比的视角

西方高校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过这种教育主要是隐形的。“看来似乎奇怪,尽管美国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潜在的现实的影响,美国社会存在着一条信念,即教育事业应是不问政治与超党派的。然而仔细观察一下便可看出,这一要求不过是一种由于人们的短见和沉默而变得永恒的神话。”在大学教育研究中我们需要一种对比的视角,这对我们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任何时候我们想要讨论教育上的一个新运动,就必须特别具有比较宽阔的或社会的视点,否则,我们就会把学校制度和传统的变革看成是某些教师的任意创造。”美国的大学的服务学习与中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一定的联系,通过与美国大学生服务学习进行对比,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依据1993年制订的《全美及各州服务条例》。服务学习应该这样理解,服务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参加切合社区需要而精心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从而实现学习与发展,服务学习可以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组织实施。“服务学习是当前美国学校品格教育与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服务学习着力于促使学生在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与发展。美国的教育实践证明,服务学习具有增强学生社区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优化人际关系等教育价值。”美国的服务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服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反思服务过程,在反思中进一步获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形成社会责任感。”美国大学生服务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作为一种实践型教育教学方式,服务学习所承载的教育任务是多方面的,有学术教育的目标,公民教育的目标,还有价值观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的目标。”“服务学习的基本精神是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总体上看,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特点是“目标效果:注重学生、学校、社区和政府间的互惠;内容形式:体现多元;实施方法:彰显学生与社区的参与;实施过程:凸显反思环节的再认识;终极指向:培养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美国的大学生的服务学习主要是两方面:服务社区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品格与公民能力。其服务学习有两大基本形式:学校组织的服务学习与社区组织的服务学习。通过服务学习,促使大学生把大学中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实践,并学会处理实际社会问题,学会为社区提供积极的服务,并增强学生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与责任感。通过对美国大学生服务学习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与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相比较,两者的共同点主要如下:首先,两者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次,两者都强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再次,两者都强调服务社会的理念,并将此视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和大学生的重要经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美国的大学服务学习主要是一种大学的自发行为,而中国主要是一种组织行为;另外是指导思想,美国主要是强调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我国则是强调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和政治价值观。

四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大学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主要如下。

1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积极认识社会和积累社会经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大学的国家视野的角度上看,主要也有着三大职能: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服务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既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服务于社会的职能的体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走入社会,构建必要的社会经验,认识我国的国情,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这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向社会,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斋,正如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重要的不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而是如何改造这个世界。

2从个人到社会:视角转换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维度。当前我国大学生主要在家庭、学校的环境中活动,独生子女比例极高,部分大学生生活依赖性强,独立自主性差,严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个人主义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和诚实、谦让、与人合作的精神。社会实践活动则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通过多重视角的转换,与他人的合作,特别是现实社会中的实践,能够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扩大个人视野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认识国情: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

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口号式教育能实现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深入社会,让学生在了解国情,理解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在此基础上构建爱国主义精神。只有深入地了解国情和社会,才能有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维度。

4个人价值重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往往面临人生价值的构建,特别是一直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大学生,对于社会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往往又与现实相冲突,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种种困惑,甚至可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免疫力,让学生通过正向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了解中国发展的艰辛、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此过程中追寻自身的价值和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包翠秋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银忠,胡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第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

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思想教育作为马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贯彻传输的主要阵地,这一工作开展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基于大数据化时代下,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在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创新;研究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点

当前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尚未针对大数据这一名词的内涵与定义给出统一的界定,概括而言,可将大数据理解为一种数据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且可被利用的信息资源,相应信息资源又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在当前的应用实践中,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并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完善整体与高效分析与存储奠定技术基础。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下,作为信息化革命的产物,将再一次引起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而大数据时代所具备的特点为:第一,信息量大且质量参差不齐。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借助网络促使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进而能够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必要以信息资源,但是,相应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虚假暴力以及色情信息内容侵蚀了人们的思想并给使用者带来麻烦,所以如何实现对所需要信息的有效选择,则成为了一大困扰。第二,信息传播与更新的速度快并能够实现多渠道的获取。首先,在信息的传播上,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呈现出了爆炸化的增长,不论在传播上还是更新上都十分迅速,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来服务于学习,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则是一大突出难题;同时,信息获取的渠道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通过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媒介都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有效获取。第三,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基于多元化的网络信息下,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加上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体,其思想观点与价值理念的形成都是融合了多种思想后而逐渐生成的,而不可避免的是外来思想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所迎来的机遇

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而言,则给其在教育服务以及管理工作上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第一,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搭建。以往,学校在进行学生个人信息搜集的过程中,一般是以调查抽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在网络化全面覆盖大学校园的背景下,可以借助网络来实现学生信息的搜集整理,进而以完善学生信息系统的构建来明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信息基础。第二,为高校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开辟新途径,并实现相应教育网络平台的完善构建。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可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完善搭建,将关于思政教育内容的信息进行与更新,并建立相应的博客论坛,开通思政教育专项微博,以相应信息的及时高效传递来强化思政教育的力度,为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并创办全新的教育实施阵地奠定基础。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三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其在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大量信息内容的涌入促使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等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行为,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则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具体而言,主要面临的挑战为:

1信息不对称且个人隐私信息受到威胁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所具备的特征之一,对于市场双方而言,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双方所获取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现象。而从高校角度而言,虽然能够实现大量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进而了解学生的发展信息,但是,在实际落实这一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获取信息的质量明显偏低,进而也就无法充分的服务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基于网络时代下,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则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学生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很多个人信息难以避免的会遭到泄露,同时,基于数据化信息管理模式下,本身就难以实现对数据信息安全性的有效维护,因此,这也给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2数据二次利用的风险大且信息差距大

首先,在数据的二次利用上,基于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数据会存在不真实且客观的问题,甚至会存在一些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内容,而对于这些信息将会带来的危害性则是难以进行有效预测的。所以,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这一风险的存在将增加其工作的难度。其次,数字鸿沟的存在,促使信息差距大,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为了避免以及消除这一数据鸿沟为题,则就需要实现对信息数据的不断搜集整理与分析,而如果该项工作落实不到位,则就会直接对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误导。

3制度性鸿沟难以跨越

基于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基于原有制度下,难以实现对隐私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保护,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如果只是凭借技术手段来实现对这一风险问题的解决,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则还是会导致一系列新问题的产生,此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制度难以跟得上信息文化发展需求的步伐,进而致使网络虚拟社会出现混乱状态。此种情况下,基于相应制度性鸿沟难以跨越,导致高校在借助网络化平台来落实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又不得不面对这一风险所带来的挑战。

四基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借助这一技术平台的搭建来构架全新教育阵地

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于高校而言,要想积极发挥出大数据时代下这一技术所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则就要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积极的挖掘大数据技术的利用价值。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需要借助这一技术的应用来搭建全新的信息管理平台,结合目前高校各项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主要开展方向,以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对信息全面搜集与整理,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来拟定基于思政教育主题下的活动课题;也可将其应用于图书馆检索系统之中,明确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为实现有针对性教育内容的落实奠定基础。

2以教育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来实现该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当前的网络化形式下,大学生已经成为应用网络的一大主体,其生活与学习中处处都可见到网络的身影,因此,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借助相应网络博客论坛的搭建,及时搜集整理相关的信息内容,针对学生平时交流探讨的话题,及时掌握相应信息内容中存在的偏激思想等,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确保在这一开放的交流平台中,学校能够以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来充分的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为了实现与学生的更好交流,还可利用微信等全新平台来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积极的给予帮助与引导,以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确保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建立信息监督机制并实现就业指导的落实

首先,要实现思政教育品牌形象的塑造。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对于学生个人信息内容,为了避免遭到泄露而被怀有不良企图的人所利用,则就需要以完善监督机制的构建来确保学生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性。为了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进一步的服务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辅助高校专业教育工作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就需要强化自身的品牌形象意识理念,以确保在实际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大提高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其次,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是按对不同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并明确数据信息内容间的关系,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利用这一全新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当前就业需求信息的有效分析与整理,引导学生逐渐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

4不断强化工作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不动摇,并具备着较强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承担起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进而通过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思想道德品质,实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强化自身的数据意识,以提升自身的服务绩效,进而强化该项工作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进而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并提升该项工作的服务质量,则就需要在明确大数据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积极借助这一技术来实现全新工作阵营的搭建,并立足于大数据技术下来实现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智文媛 解嵘 丁海奎 范彦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06):63-67.

[2]蒋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46-49.

[3]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48-51.

[4]李鹏,王艳杰.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73-75.

[5]逄索,魏星.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5(06):72-75.

[6]王晖慧,王晖瑜.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新闻战线,2015(0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