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寻(6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寻(6篇)

第一篇:红色影视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中,“红色影视剧”无疑是其取得成效的新资源“红色影视剧”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特别是其明显的民族性特征和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独一无二的优势,红色二者的有效结合也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努力,只有正确处理出现的播放渠道问题、影片所处环境和影片质量问题,二者才能有效结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与二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影视

新时期的到来,红色影视也随着发展变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而出色的红色影视承载着优秀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是时代风范。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必须把握的契机,将红色影视这一动态资源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和血液。

一、“红色影视”的基本内涵

广义上说,只要是能呈现出共产党和爱国人士为驱除鞑虏、建设新中国的努力奋斗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所付出的汗水的影视剧,都能被称作“红色影视剧”,狭义上说,“红色影视剧”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和爱国人士优秀事迹的作品。本文主要是指广义。从电影作品来看,有反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的风雷巨变的故事《建党伟业》、有反映时刻装着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困苦的好干部《焦裕禄》、和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的《雨中的树》等优秀红色影视剧作品。电视作品则更多,诸如,有反映新中国成立的《东方》,反映年轻人为党的事业奉献些和泪的《我的青春在延安》,领袖人物青年时期的生活的并探寻革命成功之路的《风华正茂》等等。大学生在观看这些充满革命精神的影视剧时,能在感受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革命先辈信仰之坚定,和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不断地去努力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以使大学生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化,自己的理念信念和灵魂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更加纯净。这使大学生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二、红色影视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

1、以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首先,红色影视带着明显的民族性特征,出色的影视剧会以通过催人泪下的故事细节和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主角为国家、集体奉献自己一生的伟大精神。这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心中有祖国、有理想并成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红色影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人民精神面貌,具有丰富的价值和重大的意义,是大学生政治教育工宝贵的不能缺少的内容和范本。观看红色影视,其中包含的民族精神能在无形中熏陶大学生的心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础。

2、通过榜样示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内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红色影视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如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三个年轻人在部队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的故事《青春热血》,其中的三位主角个有特色,都是青春洋溢、一腔热血的好青年。这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贴切,能真实反映青年心中的理想和抱负,自然而然的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也在欣赏过程中,树立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还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作为历史真实存在、真实史料作为证明的历史人物,以此为榜样激发大学生心中的勇气和担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红色影视有声音有画面感,智慧勇敢的革命领袖的一言一行、恢宏壮大的战争场景、有情有义的战友之情、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等等。大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直接被其生动形象的内容所感染。

3、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各种价值观和思想涌入中国以及校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出现迷茫的、颓废的一代,红色影视剧作为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民族性特征的主流意识形态,其中的故事、人物都表现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例如:红色电影《雨中的树》这部影片是十八大召开之际上映的中重要电影,电影里的主角李林森,是一位为国为民为党的好党员,是当下共产党员的榜样,更重要的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管家人的阻拦,将国家和人民始终放在首要位置。这种奉献一生只为党的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应向他学习,随时能反省自己,认真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着正确的思想观念,红色影视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引领大学生走向自己正确的人生之路。

三、二者结合之困难和解决途径

1、教育者角度

红色影视的观看基本上由学校或者教师组织集体观看,再要求观看后写一篇读后感,很少有自发愿意观看红色电影的;影院也很少上映红色电影作品,而且作为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也基本不会去影院观赏红色电影,这就要求教育者适时适地的带领学生观看红色影视,比如在讲到爱国精神时,可以播放《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观看后立马发表自己心中的感想,也许只有几句话但是有感而发,很真实。真实的情感体验也能激励他们在课下继续感受红色影视剧的魅力。

2、受教育者角度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红色影视剧,承载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卓越精神,是一幅有声有色的、血和泪交织的奋斗画卷,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必须铭记的教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奔小康,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一代是没有办法体会红色影视剧的魅力和重要的。作为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期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有故事情节和帅哥美女的爱情篇、玄幻片,以及最近大热的古装宫斗剧更有兴趣,所以,对于题材古老的红色影视剧无感,这就需要红色影视剧跟上时展的步伐,将红色影视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方法,搞清楚学生需要什么,与时代共进步,找到红色影视与学生契合的关键部分,使学生能在观看中讲红色精神精简成自己内在的价值体会。进一步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实在渗透影响。红色影视剧在如今看来都是特别宝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将搜集到的资源放在一起,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影视剧进行改编,使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放光彩。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其效用,关键在于大学生内心的接受度,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完全具备分辨真假的能力,及易相信西方传达的的自由、民主等理念的表面所迷惑,却觉得我国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不值一提。更是对红色影视表达的爱国精神产生对抗情绪。这种观念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首先,我国对于学生的历史教育还是不够,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的历史课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为了考试和学分而学,不曾深刻体会历史课其中的含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历史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

3、教育环境角度

当今影视界中,言情、动作、家庭伦理剧占据了影视的半壁江山,红色影视剧在这样的形势中艰难发展。首先,制片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导致影视剧越来越商业化,稍微文艺一点的片子就无人问津,比如,《百鸟朝凤》的上映,唢呐匠人吹起的这一曲挽歌令人深省,消失不见的不只是唢呐和民俗,更是对传统的的尊重和敬畏,所以,红色影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的宣传片,必须得到重视,要想改变全社会的这一风气,特别是高校大学生之间,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影视市场的监控和监督,比如,对于古装片播放分额的控制,必须向人民传达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力量。

4、教育载体角度

其次,红色影视的内容和形式也急需创新,内容上,可以必须在尊重历史事实上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形象的加工和塑造,形式上也不能太夸张,比如被网友诸多诟病的抗日神剧:每一个八路军都能手撕鬼子,甚至还出现裤裆里藏手榴弹的情节,这显然是不尊重历史的过度创作。不仅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起到的相反的作用,让观看者觉得反感。所以红色影视必须在改变形式、创新内容。增强红色影视的可观赏性,将爱国精神和剧情发展、人物形象相结合。让观众在享受中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如上所说,红色影视剧因为它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仅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是我国人民奋斗史上的精华,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资源和途径。

作者:孔希曼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参考文献

[1]柳礼泉,张红明.“红色影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7,(02).

[2]李鸿昌.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影视教育,2011,(11).

[3]沈晓.论红色影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有机融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

[4]郝英杰,赵治,王集令.谈红色影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对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衔接的重要性出发,对目前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

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极大的变化,社会到处充斥着不良风气,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渐渐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这两项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这项工作的衔接则成为了高校需要处理的重中之重。高校与高校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使得在进行这两项工作的衔接时不能生搬硬套。但是,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这一两者的衔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课题的探讨。

一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高校是党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因此,高校应当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国家接班人。

(一)党建工作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适应信息化环境,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渐向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还能提升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心目中的地位,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党建工作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的关键环节

“实践-教育-认识-实践”的教育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佳的教育模式,因为只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教育内容,才能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只有采取这种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改变,大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与教育内容产生心灵共鸣,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素质修养的重要。除此之外,党建工作在高校内的展开,不仅有助于优秀学生党员的培养,优秀党员模范的树立,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其他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党建工作开展

一直以来,高校持续为党组织输出着优秀人才,在高校期间对大学生开展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修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党建工作优秀人才牢固思想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深切了解当的性质与宗旨,做好入党的充分准备。同时,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加深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还可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伟大学生之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组织堡垒作用的核心保障

高校作为青春活力、色彩缤纷的代名词,总是有着新奇的事物出现。传统的高校党组织,往往是以班为单位,近年来,以社团为单位的党组织在各高校中兴起。这也为党组织突破组织壁垒提供了参考建议。这种以兴趣爱好为初衷的社团,不仅具有极强的凝聚力,还具有极强的执行力。因此,高校应当鼓励社团形式的组织堡垒发展,并为其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引导,提升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其向党组织靠拢的步伐。

二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专业人士多年的摸索和探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内如何衔接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每个高校都有其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在部分高校还是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进行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往往都是随机挑选一些教师担任职责,这就造成高校不能确切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以及不能筛选出真正渴望加入党组织的优秀人才。这些所谓的工作开展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从不关心教学质量如何。除此之外,教师良莠不齐。部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就略微单薄,思想道德修养也没能达到正常教师的高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党建工作中缺乏监督

近些年,社会风气极为浮躁。“高效率、高质量”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代名词。这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风气,使得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出“重发展、轻教育”以及“前紧后松”的工作态度,高校在发展党员时,往往前期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层层考核,入党之后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则变得疏忽松懈了,这严重违背了党纪律的严肃性,也使得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无法得到提高。这种入党后就放松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不仅使得党员无法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反而打击学生入党的积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未突显党建教育方法

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对党进行深入了解,还促进了大学生道德素质修养的提高。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只是偏重于理论思想教育,只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能发挥出党员的引领作用。除此之外,专门为学生党员开展的校园活动屈指可数,以致于学生党员不能展现出其所具备的高素质,同时也使得党员无法感受到身为党员所应具备的荣誉感、自豪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三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衔接建议

(一)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党建队伍最为党建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对党建工作的完成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对党建队伍实行高要求、高标准,努力建设出高素质高技术的党建教育队伍。子啊对党建队伍进行建设时,高校要时刻谨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领,切实落实党建队伍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推进作用。同时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是党建队伍在进行党建工作开展时要时刻遵守的,对每一个党员进行适应性、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开展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党建工作的开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严格培训,严格要求队伍整体教学能力。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时,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党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应进行统一化、规范化。规范统一的教学计划,不仅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行合一,还能从教育队伍自身影响学生党员的行为。

(二)客观的进行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

在进行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时,高校应当客观分析衔接问题的关键点,不应随便采取其他高校的解决方法,生搬硬套的处理方法只能使得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各高校应当在实际分析自身衔接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求同存异的原则,对衔接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在对学生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应注意学生个体之间所具备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针对性的教育,都是在充分分析学生个体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改变,因此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进行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客厅的探讨,不仅仅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相关负责人应该重视这一课题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高校应当重视相关工作提升高校党政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为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此,结合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相应策略的提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积极促进我国高校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龙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捷.试论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77-78.

[2]刘宇.论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1(06):46-47.

[3]秦昌宏.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05):50-52.

[4]董文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11-13.

[5]田建国.高校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6(07):56-58.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摘要:

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基础教育师资的力量,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在各高等师范院校广泛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在实施国培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把国培计划和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式,对本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培计划;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途径

近年来,国培计划在各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实施,不仅是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恰当途径和方式,也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一、国培计划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参与国培活动并与国培学员、授课专家、教学班级的学生沟通交流,是师范院校大学生与教育工作的深入参与和切身体会的过程,接受培训课程的思想熏陶、感受实习工作的成果、领会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的提高等等过程,都对师范专业大学生有启迪作用,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不是仅仅为了工作而选择的工作,而是一份需要认真对待的职业,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

通过参与国培活动和课堂,师范院校大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培训对教育的重要性,人才培养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的重要性,从而更能从自身角度出发,体会自己将来对国家和社会能做的贡献,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三)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未来的职业主要是教书育人,他们在与国培学员的接触相处中、在接受授课专家的启迪中、在顶岗实习的教学实践中,处处都能体会教书育人的价值,能提升职业荣誉感,培养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四)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师范院校大学生在与国培学员的接触交流中,能体会他们大多数人朴实无华的品质,在实习过程中,接受导师的教导,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基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接触,能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善良和热情,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国培活动和实习工作过程中,能深切体会到教师职业的责任和重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二、国培计划促进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师范院校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多个途径来实现。

(一)参与国培课堂

以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提升为主的国培课堂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国培置换项目的课程包括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教学设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几个模块,专家通过讲座答疑、互动参与、任务驱动、小组活动、观摩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这些课堂后,师德修养课能提升大学生的师德修养,理论讲座能巩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活动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这些不同方式不同课程的参与学习,大学生能在思想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等各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参与国培文艺活动

为丰富国培学员的生活,师范院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设置一些文艺活动,如湖北师范大学第一届国培学员在结业前遇上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设计了一个由国培学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完成的节目,这种方式既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也加深了学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同时巩固了学员与培训师范院校的感情,师范专业大学生参与国培文艺活动,能够巩固师范生与学员老师的感情,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观,提升大学生的生活情趣,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态度,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加入国培实践活动

国培学科覆盖齐全,针对不同学科的实践活动也丰富多彩,大学生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开阔视野、培养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如跟随初中地理班学员参观考察黄石矿山公园,领略矿冶文化的宏伟;和初中化学班学员一起认真观察授课专家演示“震荡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奥妙;加入初中数学班学员进行篮球友谊竞赛,感受集体间的团结和凝聚力;和小学语文班学员一起参观黄石科技馆,解开各种现象之谜;参观小学数学班学员的讲课比赛,反思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等等。师范专业的学生和参训的教师是互相关联的,他们共同的参与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培养师范专业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

(四)与国培学员思想交流

在国培计划的许多环节都是师范专业大学生和国培学员的交流过程,特别是每个置换培训项目,采取三段式培训模式,即训前跟岗指导、训中返岗交流、训后总结提升。培训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被派到基础学校岗位参加顶岗实习,与学员有一周的时间沟通交流,培训中,学员在期间返回工作岗位,对独当一面的实习生进行交流指导,培训结束后,学员返回单位再次对实习生进行总结指点,学生在与学员不断的沟通交流中,不仅得到专业知识上的提升,也培养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五)接受国培专家的思想熏陶

国培项目凝聚了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和优秀名师,对师范专业大学生来说,进入他们的课堂是宝贵的思想熏陶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如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讲授的《艺术教育活动的现场指导》,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专家王文教授的招牌讲座《教师的心灵修炼》,来自江苏省的全国模范教师许嫣娜校长充满爱意的《心中充满绿意》,从事特殊学校教育的朱红莲老师渲染给大家的《慈爱倾城,大爱无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王月娥老师倾情讲授的《为孩子撑起希望的天空》等等,大学生听这些课,是与专家的心理沟通和思想交流,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专家的思想熏陶,提升个人素养。

三、结束语

高等师范院校可以抓住实施国培计划的机会,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国培课堂和活动、与国培学员和专家的接受交流等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观、思想水平、职业素养和优良品质等的提升和培养,从而促进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石文静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人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新时期背景下,将“中国梦”更好的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满足大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多重需求,是社会和高校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让“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形势,以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效分析

“中国梦”是于2012年11月29日提出的国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应该中的首要任务.通过“中国梦”积极引导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让学生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本文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及“中国梦”引领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自我价值实现不重视。学校和学生自身过分注重专业课程发展趋势,没有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使得大学生整体综合实力较低,不能够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过分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阻碍了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其次,授课教师主体地位趋向于边缘化。现在高校都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公共课程进行,导致老师将自身的主体地位边缘化,认为没有学生的专业课程重要,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同时,思想正式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注重的是学生长远的发展,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所成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师主体思想上出现变化。最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现代化高校会在大学生的每学期设立一门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但是这些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互动,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

二、充分认识“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国梦”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中国梦”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顺应现代化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针对我国现代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层面的思想,进行有效缓解,所以,利用“中国梦”来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大学生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保障,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不断的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做到与时俱进,让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三、“中国梦”引领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形势不断的变化,学校和老师应该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调整,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创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有机的融入“中国梦”内涵,将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发展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斗志。

(二)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和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在开展相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精神文化氛围的建设,最大限度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和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学生隐藏的潜能,同时,利用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三)充分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同时,创新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可以利用网络实时更新速度快、资源丰富快捷等优势,开拓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我国最新的思想政治动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进行有效的双向传递,让老师能够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动态水平,调整教学任务,逐步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结束语:

利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顺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保证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同时,利用“中国梦”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强化学生自身的综合实力,为国家整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周传波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华.论“中国梦”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96(61):55-56.

第五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

摘要: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有着生动性、及时性、虚拟性和拓展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大学生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新的使命,本文从网络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现状提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对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常识性探讨。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既是社会群体以信息技术为传播载体以网络为传播平台,用特定的观点和规范对大学生发挥积极的影响。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生动性

有学者认为,人的视觉器官是接收信息的第一大感官。网络所呈现的东西往往有图片、有视频,可以看、可以听,这种特点使得使用者更真实的体会到创作者想表达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并能获取知识,接受熏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网络的这一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多种形式供给学习者学习,在这个进程中,引发大学生的兴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提供更好的路径。

(二)及时性

网络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将所发生的事情呈现在网上,让观众能及时了解事情发生的一系列情况。这为人们及时方便的获取信息提供了渠道,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取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实事政治的了解和评论。而不用在第二天或者某天的课堂上通过别人来了解事情始末。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大学生们节省了时间,提前的了解、主动获取,当老师谈论的时候也有话可聊。

(三)虚拟性,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中,人们不知道彼此是谁,也没有在现实课堂上因为内向、自卑、害羞和对老师的敬畏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网络中,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自由发言。使教育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大家可以一起参与到讨论中来,使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四)拓展性网络的好处之一就是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所发生的事。高校教育者们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性实现跨时间和跨地域的选择性学习。著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网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讲堂,发掘知识共享,可以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更广。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近况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重视

首先,网络发展的迅速使得部分教育者跟不上其步伐,对网络软件操作方面的不熟练也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内容的传播时不能得心应手。部分教育主体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板,对于新形式的出现不加了解也不适应,这就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从谈起。其次,学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进行一个全面系统有效的深刻了解,没有建设一个适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点,即使有也不受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如专注高校活动的移动应用Myouth,真正每天关注并且能通过此软件学习的高校师生还是有待考究。

(二)教育内容空洞、形式不多变和方法欠妥

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了科学技术的助力,内容上应该是很充裕,形式上应该百花齐放,可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者软件比如前面提到的Myouth,其中团建这一块,只是理论的宣传,平时活动的,没有创新点。其次,形式也不新颖,甚至只是将一些理论原材料放到网上,而没有经过提炼、加工的原材料,师生从其他渠道也可以获得,导致网站或者软件的功能形同虚设。很难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点。最后,在方法上,使用不当,我们可以看到如雨后春笋的软件接二连三的出现,但是真正能做到数一数二很不容易,当前情况下,有一些专门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而开发使用的软件,比如“学习中国”是一款学系列重要讲话的专用客户端。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微信、微博等学生使用量非常高的社交软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使其缺乏长久生命力,难以走远。

(三)网络环境差

首先,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一些不良信息也铺天盖地的在网上蔓延开来,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此真假难辨,而网络的发言和评论都可以匿名,一方面,网民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而另一方面部分素质低下的网民可能捏造事实,诬陷别人甚至口说脏话,这对沉迷于此的学生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判断,从众效应也是很可怕,学生也可能因为多数人的观点而跟票,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网络的特征使得高校对学生在网上的一些不当行为也无法监督和控制,即使可以,程度也比较低。

三、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提高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自身技能

教育者和受教育拥有足够的网络知识是能顺利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拥有坚实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和基本的个人素养,更要搞清楚思政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当然,由于涉及到虚拟网络,工作者还应该具备网络以及最新的网络法律法规等必要储备知识,这些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进行的必要基础。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的网络技能做一个问卷调查,搞清楚教师的网络熟练程度和平时上网的习惯。接着可以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对网络不熟悉的工作者进行组织培训,使他们掌握简单的网络操作技能,以及网上进行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步骤。更要主动及时知道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才能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发展壮大。其次,需要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能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之处,一方面,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网络教育,如科学的利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例如,网络流行语和火星文在网络上的传播使得学生将其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使用,在平时的交流中甚至在作文中也使用,这是不符合书面语言使用规范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语言的规范使用,避免因为使用“火星文”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网络法律条款,在大学课程中,除了法学专业的同学外,很少有系统教授我国相关法律知识的课程,即使有,要么是过度简单,要么是太深奥,比如刚开始学习就开了一门经济法,学生学的云里雾里,老师也丧失教学的兴趣,所以,第一,法律课程的开设也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准,在大一时期开设普法课程,让学生对一些法律基本常识有了解,到大二大三阶段,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相关网络法律课程。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播放案例,增强教育效果。

(二)利用适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首先,网络思想政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应该具有目的性而且能满足当今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不可以只单一的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而是应该结合网络技术,利用多种形式——图片、视频、软文渗透到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时事热点问题上来,如,教师可以布置课下教学任务并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用制作短视频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增加他们的网络法律知识也是应该重视的问题,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教育方法上,第一,国家应该想方设法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堵截,拒绝不好的消息的好几重扩散而造成范围大、时间上的恶劣影响。第二,教育者也应该对目前大学生们使用较多的软件有个了解,比如微博、微信,使用现代社交软件和学生深层次交流能更好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监督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

首先,国家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情况监督系统,运用先进技术对网络上的消息进行筛选和监督,依照相关法律和法规约束网民的网上行为,禁止违法律的内容的,对网上恶意捏造事实和威胁人民和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合法制裁。其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这是控制大学生网络上的发言和行动的条件,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更高,自发拒绝不良消息的、游览和传播。第三,高校也可以在本校的校园网开发新技术,能自动识别色情网页并进行拦截,并让大学生进行实名注册和登记。第四,高校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将学生关注的网络事件处理好,给出实际的解决办法。杜绝因为网络事件而在现实上演变成剧烈不可控事件。第五,政府应该进行相关举措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和掌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党的监管下才能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国家主流媒体加大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政府可以在网络上建设红色展览馆,祖国壮丽山河宣传片等等,让大学生们从心底迸发爱国的热情。其次,增强学生遵守网络法规的意识,国家可以制定明确的具体的法律规范,加大惩戒力度。使其意识到犯法后的严重后果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行为。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我们要积极克服摸索中的困难,持续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孔希曼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参考文献:

[1]陈磊.关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2]庄秋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教研究,2012(06).

第六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摘要: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一种新的生态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的时代潮流并有所创新发展,教育者必须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改变教育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平衡大学生对自我个性的表达和坚守道德底线的原则,展现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特的风采。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策略

近年来,新媒体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互联网、3G、4G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教育、交往沟通、语言习惯方面都展现了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融入生活中所带来的方便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科技体验与行动效率的提升打造了快捷时尚的生活节奏。而在高校中,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时尚的沟通工具赢得了大学生们的关注与喜爱。新媒体与大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正逐渐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甚至是价值观念。那么在新媒体创造出的环境下,如何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难题。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化信息引发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已经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知识传播的便捷性,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新知识的受教育形式,已经突破了日常教育管理所能触及的范围,这对现行教育机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共享、开放的新媒体平台上时刻发生着交锋与碰撞,他们获取信息的不确定性与难以控制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一个极大阻碍。如何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受新媒体影响的大学生学习行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多元化信息引发大学生同一性危机

沉浸在新媒体新奇刺激的愉悦体验中的大学生,随着信息越来越多元化,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已经在逐渐的被格式化。大学生的同一性危机一触即发:第一,新媒体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大学生的认知疲倦与学习危机越来越显著。信息多元化的自由选择性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但是,大量信息的获取伴随着信息处理的负担。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使得大学生养成了信息处理焦虑的现代问题。大学生处理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行为已经日常化,但是信息的无序呈现,使得大学生精力分散,应接不暇。一旦迷失在新媒体信息的处理负担重,会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和学习抗拒行为。虽然新媒体在知识获取上使得大学生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老师的单一依赖,但是新知识的获取,缺乏在社会中实践,生活中感受,从而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投机性,这样的学习行为是脆弱的,学习质量也被削弱。第二,新媒体的模拟交际易导致大学生人格障碍。QQ、微信、微博、人人网等都是大学生喜欢的社交平台,社交软件的应用而生,使得现代大学生的交流越来越依赖“人机交流”。这样的交际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交际行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已经越来越少,虚拟空间的交际沟通削弱了大学生社会化交际交流的能力,社会交际训练得不到锻炼。在虚拟形象与真实行为中,大学生的性格隐匿于其中,越来越不容易被进行良好引导,容易激发不良思维倾向。不良人格的膨胀会催生大学生的多重人格,对于真实社会的认知与虚拟环境的认知相互混淆,产生同一性的危机。第三,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资源会对大学生的解构倾向和破坏行为有所影响。良莠不齐的推送信息中,在缺乏管制的情况下大量不良信息呈现给大学生,从而人体自身的一种侵略性格被激发,使得他们在语言和行为方面更加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造成一些不当后果。裂变式、消费主义、泛娱乐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大学生的鉴别能力与批判精神面临着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一)师资队伍的新媒体能力提升

新时代里,我国的教育理念与技术都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与新媒体综合发展提升的阶段。教师要通过不同程度的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的改革和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传统教学素养的同时,要培养运作新媒体来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力求追赶上新媒体时代的潮流,不落后于学生。在媒体信息所需具备的素养中,教师要具备获取、呈现、选择新媒体海量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媒体技术素养上,教师应具备鉴别、甄选、截流新媒体不良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善于发现、监督、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与状态。

(二)探索和总结新型沟通方式和纽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关系密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怎样最大限度的将信息传递出去”,这样的传递形式是由教师到学生单向性的,而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则强调“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这样的新媒体传播是双向性的,互动性极强。例如2012年5月17日,微博上有消息称“某大学发生群体‘中毒’事件”已发了网友的大量关注。后又爆出校方“限制学生言论”的消息,进一步使事态发酵。后校方给出季节性肠胃炎的诊断结果,此结果更是饱受争议。此事件中,校方利用微博平台及时回应事件发展是良好的新媒体社交素养,但是后期的“限制学生言论”的做法不仅没有阻止事件的进一步传播,反而引起了学生们更加激烈的思想,这对于利用新媒体引导学生细想政治教育是不利的。新媒体知识传播的广泛性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质疑解惑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受到网络言论自由影响,思维主动性与批判精神前所未有的情绪高涨,如何引导这样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总结新型沟通方式和纽带,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让他们自由发表言论,从中去考察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新媒体信息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与学生一同参与其中,从而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尊重学生思想,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阐述自己思想观念上有自己的话语权。

(三)尊重个性,坚守道德底线

伴随新媒体时代成长的大学生,其本身也具备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喜欢无障碍、跨国界的交流。这种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新视野的开扩与新媒体信息的特点完全符合。所以,在这样的大学生人群中,他们通过新媒体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例如每年六月的高校毕业季,拍毕业照本是一种充满朝气与美好的抒发怀念的方式,但个别大学生为了彰显自我,凸显个性,出现了一些集体露大腿、诈尸、裸露的照片,更甚至有男生冲进女生寝室洗澡等行为,被网友斥责无底线。大学生在新媒体营造的活在当下、拒绝正统,娱乐生活的氛围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目标。这就是变相的宣扬个性,没有守住自我政治思想道德底线的一种劣态发展。而通过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个性观念则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例如2015年毕业季,上海某高校为毕业生免费提供了包括唐装、汉服等20多种样式,140多套的特色服饰。近4000名大学生利用这些服饰拍摄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毕业照,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带来了积极向上的能量,得到了网友一致好评。

(四)创新模式,展现风采,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在思考、表述他们的所思所想和价值理念,信仰观点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积极的观点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上,创作出能够充分表达思想、收获成就、自我激励的作品。例如近几年来流行起来的微电影创作,此类型的表达方式更具备思想性,技术性和表达性。某高校的学生原创微电影《着调中国》,这部主题音乐纪实片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引起了海内外学子的强烈共鸣,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精神的热烈讨论。这样的表现形式既表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又成为了良好德育工作的载体。

三、结语

新媒体为我们创造超出了一个新的环境,也影响着一大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而在这样的现代化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好。这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大的挑战:不仅要紧随发展形式,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还要加强战略意识,在虚拟空间丰富的信息与现实教育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创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作者:孙迪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23-126.

[2]窦立波.浅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9):49-50.

[3]林奕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5X):306-306.

[4]朱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5):75-78.

课题名称:

新媒体时代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与教育研究.课题号:XDJZY201415YB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