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寻(9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寻(9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是教师培养小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创建各种学习思维、形成各种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比如逻辑思维的创建,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重视起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毕竟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研究要点,分析、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便日后小学数学教育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应该针对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转换教学理念、调整教学重心,进行相应的创新,尤其在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以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上,一些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过于强调书本,一堂课老师一直在讲解知识,而小学生一直在听,这种做法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小学生其他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限制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地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什么呢?它是指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创建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的灵感,进而小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已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在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错误观念

就目前而言,由于小学的升学压力也很大,教师希望培养出更多的尖子生,因此严重的应试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也是很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更看重小学生的分数和成绩。为了提高班级内同学的数学成绩,数学教师大多都倾向于布置很多相关知识的专项练习,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检验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程度的目的。很多相关知识的专项练习自然就压缩了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长此以往下去,自然会限制小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思考能力,更有甚者,小学生可能会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这样更不利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没有做好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引导工作

要想实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第一步就是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小学生独立、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即过于强调书本,一堂课老师一直在讲解知识,而小学生一直在听,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除此之外,一方面教师都是按照自身的想法布置很多相关知识的专项练习,这使得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自身感兴趣的题目,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这些数学题目都有固定的参考答案,这种答案限制了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那么此种教学方法就很难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组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

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会受到学习环境、课堂氛围的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此。在课堂教学时,要想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小学生积极主动起来,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有生气,学生不至于犯困,在这种情况下,抓住机会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由此来想出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课堂教学知识与此类话题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并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分小组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进行比赛,在竞争过程中,积极肯定小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不论对错,激发小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促进小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形成。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的教师都颠倒了教学中的主体,错误地把自身当作教学的主体,教学时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课本为中心,因此小学生的各种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得不到相应地提高。通过以上分析,很显然,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不能忽视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的主体地位,毕竟这种做法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根据班级内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创新教学模式,对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小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大大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比较有兴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置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课件,将数学知识与时下流行的事物相结合,由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并通过此设置一些情景模式,让同学们置身其中,进而小学生可以以一种主导者的身份去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达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力,首先务必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的创新、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入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

作者:王远波 张修 单位:琼重庆巫山县骡坪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海伟.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浅析[J].好家长,2016(7).

[2]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2016(6).

[3]张静.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8).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也有不少地方应用到了信息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以求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信息技术;整合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可以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内容之后,学生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但是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少,思维方式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为了进一步的帮助小学生们理解知识,教师就有必要将教学的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时候也更为容易。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由于所教内容有较多的定理知识,而且又是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将需要讲解的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则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锻炼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并对他们的顶点和棱长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将不同面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区别,帮助小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框架,加强理解。

(二)教学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才能够有效地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但是,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这种教学模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要拥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只是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学习的时候缺乏自主意识,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一)增加学习的生动趣味性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中增加了学习的生动趣味性,使得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知识,有许多繁琐的定理和概念知识需要学生去记忆,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一些知识的时候可能会有些难度,而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后,教师在教学是可以摆脱过去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将一些教学游戏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提升自己的成绩,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

(二)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有许多重点和难点,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比较困难,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比较注重的是整体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的解析,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也把握不到学习的重点。但是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则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几何、函数等知识,因为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将重点和难点知识用一些特殊的知识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学习的时候也更加轻松容易。

(三)便于教师开展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需要等到学期接结束后,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做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这种教学评价和调整的方式,时间周期长,不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评价中,可以及时的进行教学反馈和教学调整。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数学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对于教师教学的一些看法。通过这种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不足,及时地进行调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将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相融合,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它适用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拓展小学生的数学视野,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相结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了以后,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的活跃,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较大的作用。

作者:杨玉清 单位: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盈盈,姚宾.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2]王任荣.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3]戴坤祥.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与策略[J].才智,2012(18).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与人的综合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变革也不断加剧,数学文化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数学化的时代在当前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内涵

“核心素养”是建立在“素养”的基础上,素养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及价值观等。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核心素养,是人接受教育、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健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总体。当前时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这几种:(1)人与自身的发展,主要包括人体具有的良好概念,以及将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转为有目的行动能力素养;(2)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处以及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等。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生活问题与核心素养

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有着良好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分数以及知识技能方面,还应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知识还原,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连接。比如,在小学数学“找规律”中,有的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相关的知识,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贴磁砖引入课堂,在浴室的一面贴上磁砖,中间的4块花磁砖拼成正方形,组成一个图案,整个墙面长有8格,宽有6格,让学生思考如果将4块磁砖组成的图案贴在墙面的任意一个位置,有多少种方法?让学生根据种类问题展开思考,启发学生将图案进行平移,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平移的规律,以此使学生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推理能力与核心素养

教师以传授知识的方式展开教学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相关的知识还原,让学生直面原生态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小学数学的运算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从中自主进行思考,以此得到相应的算式。如提出这个问题:一包薯片5.8元,一瓶果汁3.8元,买一包薯片和一瓶果汁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对这一问题都会计算5.8+3.8。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此类的算术,这些经验使得学生更容易解决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大约花费10元左右。在计算准确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为9.6元。这些结果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5.8元+3.8元,5元和3元加起来是8元,2个8角加起来是16角,也就是1元6角;5.8元、3.8元都转化成角就是58角和38角,58角加38角是96角,化成元就是9.6元。这个过程已经蕴含了推理,比如薯片接近6元,饮料接近4元,以此推出9元多。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经验,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

如果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的思维就会弱化,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思维上,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教师应注重以“分析、评价、创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问题,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知识和思维能力良性循环。比如,在学习《画正方形》时,让学生在一个长8格,宽为4格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应在网格点上,大多数学生都会画,并很快计算面积为1、4、9、16。之后要求学生画的正方形面积不得为11、4、9、16,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经过研究之后,学生克服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得出新的画法,学生通过图形的本质特点尝试,得出以小方格对角线为正方形边长的正方形。以此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启迪学生正确地思考分析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汤胜国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教育局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研究

摘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如果单纯地采用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方式,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上创新教学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数学概念、数学现象,才能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语言教育;现状;作用;发展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逻辑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合理性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语言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现状入手,揭示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如何采用更好地方法策略来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教育语言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语言教学意识

缺乏语言教学意识,难以用巧妙地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容易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思维能力也不足,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习惯于沿着传统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导致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弄懂这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

缺乏艺术性、灵活性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数学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数学教师如果无法运用灵活的语言向小学生传递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缺乏分析和研究,就难以使小学生领会概念的来源以及推导出的过程。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概念的导出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很难长期记住概念。因此,富有艺术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功底,难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有利于创设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与语文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通常含有语文的情感,这恰好也说明了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发挥语文语言教育的优势,由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适当的转换语言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义和定理。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发展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学习情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不够规范、精简,通常对数学知识点的叙述比较繁杂,无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有些数学教师甚至在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步入课堂,致使课堂教学语言混乱,这些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目的,组织好简洁易懂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悉心指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二)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语言进行教育

由于小学生性格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此时,教师如果采用谩骂、训斥的教育方式,会严重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和抵触心理。面对小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违纪行为,教师要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尽量在课下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当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四处张望时,教师这样提醒:某某同学在看什么呢?为我们大家描绘一下窗外有怎样美丽的风景吧!这样幽默的提醒方式不仅可以让上课走神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使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认真听讲,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尤其是学习数学的疲劳,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小学生本来就理解困难,如果数学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小学生很难形成对学习数学长久的兴趣。反之,如果数学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不同知识点的时候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将具体的算术过程转化为图片展示过程,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具体讲解数学概念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化解概念的难度,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结语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开发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由于数学本身抽象性的特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教育,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易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灵活多变的语言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刁秋琛 单位:河南南阳鸭河工区任营小学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2]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3]刘正英.优化小学数学“主题图”,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6).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教学成果,但在实际日常授课中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对培养的重要意义、培养的欠缺、培养的有效途径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与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数学教师也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作教学重点。虽然,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皆是围绕数学考试来进行,但这一问题已经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改进。新课改以来,教师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除了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也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始重视。

1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学科,独立的思考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与结论,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现代教学中,教师已经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当成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此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各学科日常授课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数学学科,教师不但要在日常授课中,讲解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更要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教育,其中学会独立思考就是综合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成果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2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欠缺

2.1缺乏有效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多的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还很有限,教师进行积极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有些教学中,教师的讲课方式依旧有些传统,只是在前面讲解知识点,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没有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1]数学的题目皆有标准对应的答案,课堂之外的学习也是教师布置的,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能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就失去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兴趣。

2.2教学模式的缺失

我国的应试教育一直是需要改进的教育模式,学生从小学入学开始就围绕着考试进行学习,也正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的日常授课中教师极其重视学生的成绩,在课下利用布置繁重的练习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繁重,更加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导致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长时间被压制,更加不愿意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

3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1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会唤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简单地进行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会极大牵制住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日常授课中,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究。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课程学习时,果园里的梨树与桃树一共有168棵,但是桃树的数量是梨树的3倍,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在授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根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画出线段图,可以适当指导学生桃树是梨树的3倍可以将哪个数量看成一份?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回答解题思路与答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要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2教学内容新颖有趣,符合教学目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有些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比较难,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教师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日常授课中进行改进,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的趣事引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米和厘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大家说说每个人的身高,先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概念,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厘米与1米有多长,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中会对米和厘米产生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尺子量一下桌子的长度等。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先建立关于米和厘米的概念,之后进行1米与1厘米的测量强化概念,以便让学生独立思考出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2]授课中,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思考问题,并且测量是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技能。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学生在学习中也更愿意主动思考,从而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3创设良好的课题引入

小学生对问题也喜欢交流,选择好课堂内容切入点,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题交流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笔算乘法》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小楷本,看看谁能又快又准地数出上面的格子,思考之后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总结有多少种方式可以数出本子上格子的数量。通过这样的课题引入,让学生思考数出本子上横格与竖格的数量之后用笔算出相乘的结果,即是最后的答案。此外,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抢答游戏的环节,一只小鸡有2条腿,那么10只小鸡有多少条腿、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有多少条腿等问题进行抢答,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其它领域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日常授课中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严格贯彻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培养的方式与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正确的对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数学教师要抓准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巧妙的进行独立思考培养,真正的将教学改革运用到实际中去,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谢志文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仙下乡上方荣联希望小学

参考文献:

[1]马正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124-127.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4.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学习习惯方法

摘要:

本文通过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着手,分析了哪些因素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从反面分析了哪些因素能够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目的是希望通过以下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培养出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与人们的生活的关联十分紧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事物都能够用数学来解释,由此看来,学好小学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教师对小学生的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所以,应该对小学数学中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重视起来。

1数学学习习惯含义

习惯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学习习惯也是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1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比较薄弱,因为刚刚进入小学阶段,有些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学习,所以刚一接触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尤其是数学。在老师讲解数学课之前,学生们最好对老师所要讲解的内容做一下预习,这样就会大致的了解老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们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

1.2课堂上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都是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只有在课堂上专心的听讲,学生才能将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溜号,认为课下学习可以弥补课堂的溜号,殊不知,课下的复习效果远远不如课堂的讲解,久而久之,数学成绩难以提高。

1.3课下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想要学好小学数学,只是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通常小学数学老师会根据课堂上讲解的一些内容,留课后习题,这些习题是为了巩固课堂所讲解的内容的。所以,学生要养成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好习惯,在做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的养成,而且做完习题还可以检查一遍,以免有不认真、疏忽的情况。

1.4日常生活中应该多用数学的思维:

数学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利用数学来解释。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逐步的养成数学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多多利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学习数学的意义就变得大了,很多知识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其实生活的阅历也能够教会孩子们很多东西。

2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会受到家长的过渡宠爱,这些过渡的宠爱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家长难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将知识教给学生,并没有将会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者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并不能找出其中的原因,这也是学生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

2.2家庭因素:

小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庭的良好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有些家长本身自身的素质有限,而且并不懂得如果教育孩子,认为孩子如果成绩不好,只是用打骂解决问题,不能够认真的分析问题的所在,不能够更好的向孩子讲解学习的好习惯。这样就会使孩子越来越厌倦学习,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学习。

2.3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些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自制力的体现,有些学生并不喜欢学习数学,往往对数学课是一点也不感兴趣,或者是对数学题一头雾水。这样学生的自制力不强,遇到不感兴趣的课程就不去学,那么会对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由此看来,老师和家长应该对这样的自制力差的学生加强督促,有些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还是能够认真的学习,而一旦老师和家长不督促学生学习,那么就会将学习忘的一干二净,这就是不良习惯。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还很薄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配合,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3结论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学生自身、家长和老师三个因素都会给孩子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尤其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多学科的教育与数学息息相关,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十分轻松,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学习知识更加牢固,由此看来,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朱翠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师,2010,(27).

[2]韩文娣.好习惯,高效率————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06).

[3]颜卫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08).

[4]黄小丽.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3).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

小学数学被国家教育部门日益关注,被认为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发展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开发学生大脑,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了不可多得的人才。本文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的发展,对我国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改革创新

国家教育部门日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而小学数学也被认为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高度热情,并将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完美的结合。有了理论,我们就必须付出行动,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去做,才能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要互相作用

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目前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过于重视课堂上,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产生了应付考试的心理,从而减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知识源自于生活,在目前素质教育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作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平常和学生做游戏的时候,可以将数学穿插进去,有意识的教会学生人数的加减,操场年面积大小的计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很自然的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用在生活中,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学生也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记得更牢。

2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教育都是通过课本、课堂开始的,到我们知道,通过这些教育,我们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从而为国家建设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知识服务于生活,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课堂知识,同时我们所学习的课堂知识也是要体现在生活中的。尤其是数学的学习,我们平时生活中买菜做饭,都离不开数字,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们要从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巧妙的将生活中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仅仅存在于课本上的知识,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不要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既然我们知道了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就是解决问题了,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数学学习的兴趣呢?对于小学生来说,玩心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些刚入学学生的玩心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玩游戏的方法来巧妙的学习数学知识,可以举个比较经典的例子,炸弹七,学生都座在自己位置上,一个一个的报数,在遇到数字七以及七的倍数,包括含七的数字,同学们都不能报出这个数字,要答过,没有反应过来的同学就要接受惩罚,在游戏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就可以接受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有奖励有惩罚,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生活中像这样的小游戏有很多,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教师要不厌其烦的带领学生去做这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学习书本知识,同时提高综合素质。除了带领学生做游戏,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再现,例如超市结账,一个学生充当超市收银,一个充当顾客,在收钱找钱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感觉,数学并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部分。让学生们意识到离开数学我们是什么都干不了的,生活也将是一团糟,也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可以从此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是很好的办法,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并不仅限于此。通过我们上边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了小学数学在生活里是贯穿始终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素质教学,也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态度,不再是之前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也正是我国推行素质所传播的思想,进而为国家发展大业培养人才。所以在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注重数学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的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事半功倍,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全能型人才。

作者:姜亚文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吕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2]石秀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路径选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育分层教学实践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发展,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和知识掌握能力千差万别也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和改革。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效率。近几年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探索,旨在进一步推进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1前言

分层小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模式、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潜力后,将学生合理科学的分成各个小组形式,并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式的指导,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这种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状态,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2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2.1对学生的分层

过去部分老师对分层教学的含义理解不清,单纯的认为通过考试把学生筛选出优、中、差几个等级,并进行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能够使优秀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但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差等生,中等生一直徘徊在中下位置得不到进步,差等生甚至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和主动性,出现厌学等问题。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开发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同一个班上也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的拓展能力的同时兼顾成绩差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上的成就感。

2.2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分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分层,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还有老师的点拨就能掌握,而一些学生却总是进入思维死角,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加上数学是需要动脑的学科,不是背诵和抄写就能掌握的。因此,在课程学习内容上,教师要明确哪些是所有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自己探索的,哪些是能力较差学生不做硬性要求的……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教学道具,让他们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状态,了解每一条边的长度,每一个面的面积,从而如何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道具让他们进行自由拼接,找出不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问题。

2.3对课后练习分层

小学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课后练习包括家庭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掌握程度进行难易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把重点放在基础巩固上,让学生看懂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到理解透彻。对于能力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重点掌握书本上的例题同时,灵活处理变式题型,多写类似题型。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除了给他们讲解小学数学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对他们展开相应的拓展性习题训练。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模式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3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3.1师生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度配合。如果在课堂中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负责听和记,没有参与度,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师生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变化时,教师在讲解了不同图形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之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剪出多边形,或者剪出对称性高的图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会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让他们掌握边与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在完成之后,进行评比,在不同层次中选出好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上,被选中的学生自然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不能忽视,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可以给予小奖品表扬他的认真。如此的师生互动配合,与分层式教学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3.2创新观念提高趣味性

创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转变固有分层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变通,提高教学趣味性。如在教学案例《认识人民币》中,在教学道具的帮助下讲解人民币的面额,同时通过教学来实现对加减法的学习,例如扮演商店店员,给学生分发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道具进行模拟购物,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多练习元和角的加减,低层次的学生练习整数的加减。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应用在分层教学中,增强了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也带动了分层教学。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许多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更新教学形式,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将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上文中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模式上描述了分层教学实践的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作者:欧阳兰芳 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化民中小

参考文献:

[1]洪礼胜.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03:20-21.

[2]陈燕玲.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60.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因素

摘要: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本来应该是充满乐趣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原因,使得现在很多数学课堂都比较乏味和沉闷,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应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产生厌恶和畏惧的心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引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那么刻板,使得学习数学变成一件灵活和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对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求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化缺失;沉闷乏味

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的确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因为学好数学不仅仅靠死记硬背和勤奋刻苦,更多的是理解和逻辑思维,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不能单纯的记住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这样使不可能学会运用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做的是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摆脱沉闷乏味的标签,例如把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出现数学化缺失的情况

1.1教师对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不重视:

很多教师都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就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却很喜欢要求学生去思考比较深奥的数学问题,甚至会要求学生一起讨论等等,以为这样做就是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其实,这样很多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深奥的数学题上面,却把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一带而过,学生根本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明白理论知识,只是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学理论而已。很多教师认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没有必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解释,只要稍微讲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想要学好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其实就是基础数学知识的演变或衍生,所以,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核心和内涵已经真正的明白和了解,才能够保证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紧跟学习进度。至于那些复杂深奥的数学题,在学生没有弄清楚基础知识之前,讨论这些题目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是浪费课堂时间,学生并没有很大的收获。

1.2一昧追求创新,没有踏实的进行教学事业:

新课标的改革方针中要求教师要不断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用更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却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们的确有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让一节课上的有声有色,十分热闹,学生也十分喜欢。然而,课堂内容却空洞无物,整节课显得华而不实。教师只用创新的教学工具,例如视频,声音,图片等多媒体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但课程内容没有任何改善,忽视了创新的本质和意义,这样华而不实的课堂其实只是在浪费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起到其他的效果。

2如何弥补数学化缺失的问题

2.1联系实际,实现情景教学:

数学其实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为生活所服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经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清楚的明白,数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要让小学生们明白,数学在平常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日常生活。联系实际生活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进行情景表演,把班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到一条数学问题,然后小组根据这条问题设计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并上台展示,表演完毕之后,让班上的其他同学解答这道题目,如果他们很快就解答出来,证明这个情景表演是成功的。还有,教师可以在讲解一个概念或者讲解一道习题的时候,引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最好是学生们熟悉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结合现实情况,不仅可以更好的解释问题,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甚至让学生改变他们以往对于数学的看法,提高对数学的乐趣和热情,让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更加生动有趣。

2.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要把数学课讲好,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数学化氛围的营造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要求,他们才有能力把数学讲得生动有趣又充满意义。首先,教师要清楚数学课的教学目的,紧抓书本上的内容又不局限于书本上面的内容,联系实际,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其次,教师要尽量改变枯燥沉闷的讲课模式,把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控制好时间,力求做到把控好整个课堂。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十分重要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找出数学化缺失的原因,弥补数学化缺失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各位教师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张娟娟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卡伦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东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

[2]郎宏坤.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化”———解读名师张齐华《认识分数》一课[J].走进课堂.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