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浅论(7篇)

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浅论(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人文意识实践

摘要:

人文教育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由于教育形式对知识内容的单一传授,使得我国的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指导磨灭了学生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乐趣等,使得对学生创新、实践、合作方面不关注.良好的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关心自己多于他人,小学生人文意识教育缺失日趋严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紧张、枯燥、没有信心、不会合作交流等现象,这些人文意识缺失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担忧.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意识教育,抓好对小学生的熏陶和培养,培育出未来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字:

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渗透教育;实践

从以前到现在始终有着“得分数者得天下”的社会风气存在在我国小学的学校数学教学模式之中.这样的教育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数学的积极乐趣等除去智力能力的栽培和习惯,会使得小学学校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的行动,创造能力合作方面不关注.当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容乐观,小学很少有学生愿意学习数学,小学生人文意识教育缺失日趋严重.“应试教育”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有些教师认识到培养人文意识的价值,但由于培养人文意识以在短期内取得成效,所以致使培养的效果上大打折扣.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对教育的综合培养,对人文意识的认识,导致人文教育的栽培模式一直是形于表面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意识培养,抓好对小学生的熏陶和培养,培育出未来高素质的人才.

1小学数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小学数学体现的内容富含很多方面,数学是一项运动,拥有一种力量,通过教育来展现“人文内涵”,小学数学主要有三个大的性质:

1.1数学的严密谨慎———锻炼使命感

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坚持,勇气,耐心,数学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是需要通过严格的推理,严谨的逻辑得到的,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模式,来让学生产生严谨周全的思考模式,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使命感和办事能力.

1.2数学的推理性———弘扬诚实守信

数学的公式建立是不可缺少公理的成立,数学非常具有逻辑推理性.公理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起来的.数学的答案结论都是唯一不变的,学生通过教学中的逻辑推理可以深刻了解什么才是真实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会对建立诚信社会起到促进作用,使社会环境充满秩序、信誉.[1]

1.3数学的应用———探索与执著

当前,数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从世界科学发展来看,数学自身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数学的发展学习是经过很多的探究摸索的过程.如今,数学已经涉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加快了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脚步.探索中需要不懈的努力、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事业的执著.

2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教育的指导原则

2.1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要运用不同的过程形式,使学生能够自身融入到事务的进展过程中,来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创造能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创造者,研究者,这种现象在儿童的内心路程的感受尤为剧烈.因此,在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活动意识,创造动力,动手方法.通过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教学来实现过程性原则,可以便于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小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2.2适应性的原则

个性化教育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应性,个性化教育旨在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过去的教育重心不是学生,所以培养出来的都是不主动学习的人.传统的教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种教育是与学生隔离的教育.学生个体具有无限潜力,只有顺应学生发展规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通过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符合每个学生发展状况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个性化教育以人为核心,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2]当今社会需要越来越多样化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化教育并满足个体多样性的发展需要,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3自主性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必须自主,个性化教育也必须要坚持自主性原则,没有人能帮自己解决各种需要,没有主动性,生命就会走向灭亡.长期以来,教育压制了人的主动性,教师来主导,学生只能跟随.教育比较僵化,不是基于学生的需要,而是师本教育,这样的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个体自由充分的发展,教育改革就必须扭转压制学生主动性的教育模式.

2.4情感性原则

在新课改实施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占第一位,其次才是知识与技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使感情性的原则具有很明显的作用,小学学生的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除去知识智力的培养,“成才先成人”,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等,[3]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异、求新、质疑,鼓励孩子在探索中学习新知识.

3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的执行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拥有很多强烈的人文意识教育的内容,因此人文意识教育不止是行为培养,同样是人性培养.要达成满足人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上应该给予更多内容的人文意识教育.通过改革小学课程教育和人文教育,我们应大力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人文意识教育资源,找到人文意识教育模式和小学数学的教育联系点,来做到让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意识教育.

3.1教师的人文意识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数学课堂领导者,一定要有特定的人性素养,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塑造出全面发展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彻底摒弃陈旧教育模式,把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应用于教育之中,运用有趣,生动的人生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认识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下,产生情感的共鸣,开启心灵,使他们不断研究和专研,锻炼自己的数学意识,然后,教师需要更多的学习了解数学历史,通过更多的全新的数学学习来充实自己,教师也要认识知道数学的发展史,更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前沿成果.教师绝不能吃老本.[4]再次,教师要积极投身数学实践.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在教学中要有侧重,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教师要多引导少指责,尊重学生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反思的习惯.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兴趣,让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加理性.

3.2人文意识的教育重要方法

首先,制造文明的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是数学知识掌握的对象,教师的任务就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和领导者.通过数学教学课堂,让老师和同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就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主动倾听学生的世界.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相通,形成互动的、平等的关系,打破教师的“权威”,才主动权还给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创造的潜能,才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才会锻炼学生的实践创造意识.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老师找寻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很大能力,认可他们,信赖他们,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隙,自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通过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方式的学习,来达到数学教学目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发觉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更有信心去努力.最后,需要特定的人性评论.数学课程需要人性合理的评价,合适的、激励的评论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必要策略.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够激发人性价值,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人性评价来活跃课堂.在教学中,运用评价会使孩子更好地认清自己,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激发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得激励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在以往的教育评估中,是通过考试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效果的,这种评价方式会使学习差的学生被彻底否定而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5]所以,通过“学生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的来评论,维护学生的自尊和信心,关心学生的性格不同,看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展现情感魅力.

3.3小学数学人文意识教育的探索方向

数学教学中包括可丰富的人文意识教育内容,事实上数学是科学和人文和谐的统一.所以我们在开发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和人文意识内容紧密结合,使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得到充分协调发展,这也是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人文底蕴,执行多种科目内容的贯通联系就需要着重增强老师这一内容的培养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中,把数学学科与多个学科融合起来,挖掘积极情感因素,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在辩论中明辨概念的真伪,在诗情画意中动手操作搭建图形巩固新知,把新知编成歌词配以音乐进行记忆在实验中寻找解题或获得新知的方法,在操场上体验数学学科知识掌握的乐趣和魅力,学会发现数学不断进步的特点等等,这全是锻炼学生人文意识的有效形式.[6]只要教师把人文意识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意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实现.

3.4人文意识教育途径的开发

第一,联合开发“班级隐性课程”.小学生人文意识的养成要靠知识滋养和心灵的体悟,还要靠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我们以前只重视课堂教学,忽略了文化氛围的营造,这是不成功的.因此,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制造拥有丰富的学习知识的气氛,扩展人文意识进步的文化兴趣,来满足人文意识教学要求.第二,展开心理交流方式.老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内心交流,才能够好的促进学生的人文意识教育的实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较强,教师没有时间照顾每个学生,作为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通过行为变化了解学生思想根源,深刻教育,让小学生茁壮成长.第三,通过“数学行为和融合”,来产生人生培养.热人生培养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珍视生命、正视生命、热爱生命,帮助学生的人身发育.

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融入自然,发展学生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还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命的意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倡小学生要互相帮助,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达到人文意识内涵的要求,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意识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体验到与他人的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具有人文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姜明红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奇述.试论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渗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3).

〔2〕刘海林.人文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

〔3〕张楚庭.大学人文意识构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李玲.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5(11).

〔5〕黄林.论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彰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6〕崔学勤.新形势下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构建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转化后进生研究

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今天,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越发重要,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小学数学后进生的特点,然后制订转化策略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

小学教学教育;后进生;转化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个体因素

出生在农村的小学生,一部分没有读过幼儿园,掌握的知识很少。而小学一年级要求学习掌握的知识比较多,家长又往往无力辅导,有的学生掌握得不好,日积月累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学习比较吃力,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2.家庭因素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小学,大部分家长忙于农活,没有时间监管孩子,大多数又文化程度较低,布置的作业根本无力督促完成。小学生比较贪玩,玩累了回家把作业不管对错做完应付老师的检查,根本没有认真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社会因素

现在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比较困难。家在农村的一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花很多钱去培养一个学生没有价值,还有一部分家长没有经济实力,认为只要让孩子认识几个字,长大以后就能出去打工养活自己。

二、具体转化措施

1.用心关爱,用心交流

(1)开启学生的心扉,架起真诚沟通的桥梁。我班曾有一位成绩落后、沉默寡言的女同学,很怕与老师和同学接触。上课让她回答问题,说话像蚊子声音,后来我才发现她有口吃的毛病,她怕说出来被老师和同学笑话。了解到这个原因,我在课后找她谈话,鼓励她回家一个人大声地读书,加强练习,慢慢的她改掉了口吃的习惯。这件事让她非常感动,此后,她常把心中的烦恼告诉我,我也耐心地帮她解决问题。慢慢的她的学习也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当后进生出现错误、失败时,老师应该先调查了解,选择适当的场合含蓄地进行批评、纠正,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以心换心,真心关爱。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先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是否是留守儿童,他们在生活上有哪些困难,只要不谈学习,这些后进生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这样就慢慢地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老师再从学习方面和他们谈话,帮助他们找出学习落后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只有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我们才能认识到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才能因材施教,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帮助其树立自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当师生关系融洽、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后进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我们班有个男生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来回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经常迟到,不完成作业,学习很差。可是我在上《时间认识》这一课时,要求计算经过的时间,他却一次都不会出错,我很惊讶,原来他有自己特别的方法。我发现这是转变他的好时机,就找他谈话,和家长商量帮助他解决上学远的问题,找学校附近的亲戚寄宿。同时又为他制订相应的补习计划,不久他的学习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有些学生由于受智力因素的影响,接受新知识比较慢,只有花时间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我尽量想出一些新办法。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一道分数应用题:一年级有学生120人,二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的4/5,二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学生已经会计算了。我再把题目改为:一年级有学生120人,二年级的学生是一年级的80%,二年级有学生多少人?有些学生马上就说出解题方法,而后进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我就让会做的学生说出理由,后进生才恍然大悟,我要求学生记住解题方法,第二天又出一些类型题让学生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尽量不让新知识出现断层,提倡当天学的知识在近期尽快掌握并能应用。

(2)学会预习和复习方法。要提高课堂效率,学会预习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时,由于学生们对逛商场比较感兴趣,我先让学生了解每件商品的标价,再挑几件喜欢的商品用本子记下来,同时看书把不懂的地方画出,第二天上课认真学习。慢慢的学生就能找到预习的方法。知识的遗忘是由快变慢的,根据这个特征我要求后进生默写每天学习的概念、公式并在第二天给老师检查。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在做题时不会做,可是把这些字母用实际中的具体事物来替换,他们却不会出错。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4)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同龄人之间的思维、语言都比较接近,比较好沟通。在班里找几个学习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让优秀学生给后进生讲解题、听写公式等,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同学之间相处融洽,班上的学习风气也会得到改变,形成良好的班风。

(5)反复抓,坚定信念。后进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对此老师要有心理准备。当后进生有进步时,老师不能放松管理;在后进生出现反复时,老师应找出原因,帮助他们重新开始。帮助后进生制订阶段性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应循序渐进,后进生通过体验成功就会建立自信心。

3.取得家长支持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充分利用家里的时间,转化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可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不定时地和家长交换意见,老师要指出学生的进步方面,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教师在谈话中或结束后,要让家长充分发表意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和家长共同制订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4.对后进生实施“优惠”政策

(1)作业上的“优惠”。后进生的底子薄,布置作业时,在作业的量上不能多。多了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他们是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在作业难度上要注意难易适中,难了学生不会做,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做作业时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课堂上的“优惠”。第一,在回答问题上优先。后进生由于基础差,上课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都不敢举手回答,害怕回答错了会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因此在课堂上遇到简单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先让后进生回答,答对了及时肯定和表扬,答错了也决不责骂他们,而是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锻炼他们的胆量。第二,在动手操作能力上优先。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我要求他们把12个苹果平均分,他们很快得出了几种分法。后进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在作业展示上优先。课堂上遇到后进生会做的题时,习题完成后,老师再把学生的作业放在展台上,供同学们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

(3)评价上的“优惠”。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时,只要每次有进步,就给予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进步真大”等,让他们看到希望,提高学习的兴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也是班级中的一员,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只要我们不嫌弃他们、不放弃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进步,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作者:马永芳 单位:四川省会东县新街镇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生命力课堂研究

数学是一门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新鲜事物,具有强大的好奇心,教师应积极备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课堂上设计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

一、设计贴近生活的例子,化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

传统数学课堂注重知识的灌输,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融入课堂中,贴近生活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创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时创建这样的生活情景:假设在六一儿童节时,学校发了60颗糖果给我们班的同学,那么我们班20名同学平均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颗糖果呢?请同学们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想一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在讨论中对除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不必着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直接进入今天的学习,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本知识,会更加认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创建课堂情景,将生活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由生活引入,这样数学课堂就不再显得乏味无趣、单薄刻板,而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二、加强课堂实践,深化思维

小学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科学研究表明,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构建了自己的思考体系.例如,在学习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正方体,学生在做正方体的过程中了解了正方体的面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正方体的计算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的计算,可以很快地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的面积乘6.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符合学生敢于探索、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思考,防止学生出现思考的偏差.

三、合理设计课堂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玩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将数学问题设计为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快乐中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授课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将游戏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后,图形的对称是其中的一个重难点,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游戏结合,简化数学问题.例如,剪纸是孩子从小玩到大的游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用于剪纸的工具,先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体会图形的对称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观察剪出的图形,思考剪纸的过程,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剪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这样新颖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概念,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增加课后练习的趣味性,提升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课后教师必须布置相应的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学生才可以真正掌握所学内容.传统课后作业都是教师让学生做课本配套的练习册,这样的练习方式效率较低,效果不大.教师可以开展趣味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箱子里放着一箱梨,第一个人拿了梨总数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二个人拿了剩下梨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三个人拿了第二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第四个人拿了第三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第五个人拿了第四次剩下的一半又多半只.这时箱子里的梨正好拿完,而且每人手里的梨都没有半只的,请问箱子里原来有多少只梨?像这样的趣味练习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不必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学生解决问题后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和夸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授课,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本的趣味性不大.教师应用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讲解课本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教师可以问学生:喜羊羊、懒羊羊、美羊羊三人一起分30个蛋糕.懒羊羊说:“我比较胖,应该吃多点.”美羊羊说:“我是女孩子,应该分多点.”最后他们决定一起去找村长来分蛋糕,村长应该如何分配呢?教师在讲题过程中可以模仿美羊羊的声音,并发出羊叫,幽默的授课方式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疲惫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创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注意语言的风趣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本知识,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仍然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要顾此失彼,忽略课本知识的学习.

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授课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作为数学课堂上的引导者,要积极备课,设计各式各样的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数学课堂的生命力,创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创建富有生命力的数学课堂.

作者:唐胜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龙门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语言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

语言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语言教育已经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最想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教育;对策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且语言精练的学科,是需要教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化的数学语言。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教育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还是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标准性及合理性,并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严重阻碍了教学向前发展的脚步。除此之外,小学数学语言也缺乏一定的形象性及艺术性,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

2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应提高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和规范性

由于小学生还是处于一个活泼乱动且模仿力较强的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会被学生所模仿,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身。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语言简练、要时刻有一个清晰的语言思路,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地加入一些生活用语,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并在教师的细心教导之下得到更多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促进教学效率的目的。然后,教师还应该注意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中,多运用一些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言词汇,继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譬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张图像中有哪些图形?或者事先准备一个模型,问学生这个模型是什么图形等等,通过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去观察图像和模型,只要针对问题来寻求答案,就可以保证答案的准确率。

2.2因材施教,采用鼓励性语言

众所周知,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因材施教,要及时的给予差生鼓励与支持,学会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优生,教师应该给予奖励与表扬,而对于表达能力及自主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并给予鼓励的眼神,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遵循循循渐进的原则,当学生犯错误或者答案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及时地跟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再了解情况之后适时地指出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教学减法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出一个题:155-34=?然后,再问学生:你们可以独立完成这道题吗?当学生说能做到时,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语言,如:你们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通过采用鼓励性语言,既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双向教学活动。

2.3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更是提高教学效率最直接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多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生活情境,并且还应该将数学规律有效地渗透在生活情境中,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既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从而快速的将日常生活经历与数学规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思路,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摸索与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教学加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在果园里摘水果,摘了苹果5个,李子10个,桃子6个,请问小明一共摘了多少个水果?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语言教育,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和规范性,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文字,同时还应该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来创设出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唐国良 单位: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大坝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张倩.小学生数学言语表达能力的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汤飞燕.中日现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4.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趣味教学探究

摘要:

数学是一门极具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好数学,掌握数学学习方法。那么,这便要求学生对于数学能够充满兴趣,并且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主动的去接触数学、了解数学。而小学阶段的数学往往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数字游戏

一、趣味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趣味教学是以学生的趣味性认知为基础,以全面性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在教师有针对且具体的教学实践下,让学生不自觉的、有步骤性的、有创造性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趣味性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即:

1、趣味性

趣味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趣味的教学。那么,这就决定了它离不开趣味两个字。趣味是有趣性的名词,它会根据自身的某种趣味性的特征去吸引学习者的注意,从而引发好奇心,继而生出探索的心理。而生成好奇心和探索心理的这一个过程,即是一个人对一件事物或者事件产生兴趣的过程。

2、实用性

趣味教学是具有实用性的特征的,它通过一系列有效且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方式,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可操控起来。而这种可操作性往往是适用于课堂的,也是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3、自主性

趣味教学具有自主性的特征,自主性这种不是说的趣味教学它本身,而是说的趣味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趣味性教学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起来,从而让他们对于学习充满自信和活力,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变得主动起来,积极起来。

二、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数学是研究自然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构造的科学,是一门学业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其较强的专业性,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都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是一味不遗余力地教学生进行计算、推理、题型讲解和训练,希望学生可以多学到一点,可这样花了很多工夫,下了很大力气,结果却成效甚微,学生还是觉得数学很难,甚至觉得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数学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虽然只是一些最基础的加减乘除,但这并没有减少它对小学生而言所创造出的学习难度。也正是因为如此,趣味教学在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也就出现了一些教学问题,比如,课堂教学过于趣味性导致娱乐化课堂的出现;趣味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不相贴切;趣味教学过于泛滥化导致教学方式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和现状,都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进行改善的。

三、趣味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实践

1、通过生活实例来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实例性的数学题型往往最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心思。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因为自己所熟悉的某些事物而吸引。那么,如若在数学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有关生活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气息,那么这样往往会给学生的学习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不妨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在日常的备课中,设计一些有关生活的习题,比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列出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自行练习: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铅笔是每个小学生都会拥有的学习用品,因而,几乎每个小学生都会有给自己亦或是他人买铅笔的经历。这道题中所涉及的事件往往会引发学生的解决热情,因为这是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经历过的,且在日后还会遇到的事情。这样的题型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那么显然,这一道题的解答是这样的:①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②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这样一来,学生会更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实用性,使其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教学教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2、通过数字游戏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数字游戏是一种有关数字的游戏,它将一些有一定关联和规律的数字整理、排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游戏的操作系统。数字游戏是趣味性课堂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模式,而且它的效果往往是众多教师和学生有目共睹的。例如,下列这一个数字游戏:2341512;3452820;4564530;5676642;678①56,问①处填哪些数字。答案是9和1,其实很简单,就是找规律。每一排的前三个数是234、345、456、567、678,再来看每一排最后一位数的规律,就是它对应的那一排的第二位数和第三位数相乘:3×4=12;4×5=20;5×6=30;6×7=42;7×8=56,重头戏来了,每一排的倒数第二位数字也有它的规律就是它对应的那一排的第二位数乘以5,5+2,5+2+2,5+2+2+2,5+2+2+2+2,3×5=15,4×7=285×9=45,6×11=66,7×13=91。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并在游戏中掌握到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四、总结

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时,教师要运用一系列的有效实践和方法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作者:周永刚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沈河小学

参考文献

[1]钟永菊.小学数学趣味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2)

[2]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摘要: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基本课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习更多基本的数学只是,并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小学教育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准则,老师应该制定全新的数学叫徐俄策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教学策略

一、创新意识的定义

所谓的创新意识指的是在专业基础知识不断累积的条件下,对本专业每一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的整理,从而产生全新的想法,又或者是对本专业进行不断的扩展与延伸,探索出全新的项目内容等等。创新意识是我国当前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养,这种意识是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得到发展的。所以,我国的教育事业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有效的挖掘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创新性行为。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原则

1.知识性原则。

假如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需要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由于全部的创新思想还有创新活动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容量作为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创新性思想。数学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需要将数学知识整体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学会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逐渐养成创新意识。

2.个性化原则。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一些学生会表现出一些追求个性化的意识与表现。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及求异性的思想发展情况,针对一些具有十分明显的求异性思想的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指导,对于缺乏个性思想以及求异思想的学生要进行激励,协助学生创建良好的求异思想。

3.质疑性原则。

对问题的质疑还有对现有知识,提出质疑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学会质疑是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同时,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性精神,通过提出各种具有目的性的问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进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信心。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然而不好的心态会限制学生的行为与智力的提高。老师需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创建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特别是对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多进行心理鼓励与数学知识的辅导。此外,老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发现学生的缺点时,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改变缺点,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改变与进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与他们分享快乐与幸福。作为老师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行数学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只有在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才能够保持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敢想、敢问、敢于说话,进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想。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好奇心是开启知识大门的扣门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有效的提供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求知欲也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所在。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知识产生质疑,然后学生才会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学好数序的基本所在,对问题产生质疑,是学生求知欲的基本。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提问时间以及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产生创新性思维,有效的假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进行小学二年级《认识角》这一章教学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角。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对自己所发现的角进行分析统计,然后选出一名成员对自己发现的角进行介绍。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就能够与创新性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3.创新数学教学办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讲解的时间比较多,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进行智力延伸的活动比较少,进行机械式记忆的比较多。所以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旧有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例如,能够进行启发式以及探讨式的数学教学,通过启发学生的思想,进行假设,解决问题,并且进行实际的应用,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加与减》这一章时,老师可以模拟一场捐物活动,6人一组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统计,看每一个小组分别捐物的数量,然后在分别进行计算,总共捐物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动手活动,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达到眼、手、脑的协调统一。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首先,老师需要不断的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还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何智尧 单位:星河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2]施明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第七篇:生活化小学数学教育探析

摘要:

小学数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之风促进下,愈加重视生活化方式的运用,而在多种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中,并非都能触及数学教育的本质。因此,只有摒弃且走出“伪生活化”的误区,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方面将数学与生活深层次的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与创新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思维

数学源于对生活的抽象化归纳,也终将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析。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与数学结合也必然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课程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不是机械式地在数学题中填入生活元素,而应该从生活实际情景出发,运用所学的数学模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有机结合与运用才是数学的真义。

一、“数与代数”教学———数感的培养

“数与代数”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握数字的所代表的意义,对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计算,通过整数与分数、正数与负数、精确与近似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感,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整体感知,理解数的大小以及相对关系,解决数量问题。正如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克与千克的认识”中,生活中处处是用“克”“千克”标示的物品,零食、玩具、生活用品等的包装上都标有重量,但对于初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而言,抽象而难以把握,如何能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数字与实物的联系、构建数学模型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物等进行辅助,如食盐、2分的硬币、回形针、茶叶等,让学生自己上手掂掂重量、比较轻重,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也更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生活中每个物品的重量,发现、分析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因此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要选取生活化、实用化的材料与案例,针对多层次的实际应用型问题要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是探索,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及符号感,把握数字与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将数学应用于分析客观事物的变化。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激发空间想象力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介绍图形的性质、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来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认识通过线与线、面与面的组合出的不同图形,将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对应起来;理解立体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及其关系。图形、几何极为考验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想象力,教师需多加引导才能培养起相应能力。正如在计算物体表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后,基本能够建立起其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形象理解,教师继而可以引导其归纳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物体并非长方体或是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也并非简单的6个面的面积之和能概括,像北方的方形烟囱,其表面积就只需计算4个面;而南方家庭里的玻璃鱼缸,求其表面积时只需计算5个面。生活中的物品形态各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与生活相对应、相结合,训练学生理解形象概念到理解抽象概念再到形象概念,培养其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统计与概率”教学———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统计与概率”旨在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包括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要让学生置身于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统计的概念,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思路。回归本源,其实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最终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事与物的数量关系:队列的人数、气温的变化记录、出生的年月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分析与统计、计算能力。正如可以利用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统计在北京奥运会,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所获金牌数;又或是引入动画片的元素,让每位学生说出最想看的一部动画片,统计找出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动画片。学生在这个自主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丰富了认知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数据浩瀚如烟海,教师应当引导并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统计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从实际的数据统计、概率分析中,感知数字的意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从而让学生运用所学得以致用。

四、“综合与实践”教学———数学素养的立体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问题向学生展示清楚后,把知识点融会贯通成为小学数学的“最后一公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学生通晓各个知识点,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这才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综合与实践”并不像前面三个部分的内容有明确的知识点,它实质上是将三部分的内容有机结合,但教师若不加思考,仅仅重复教学已有内容太过粗浅,针对各个知识点的特点糅合、烹制,才能为学生呈上美味且营养全面的数学大餐,才能让激发学生源源不断地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设置“小小售货员”的环节,让学生扮演导购员、收银员、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完成货品称重、价格计算、价格比较、销售量统计等模拟实践,并在结束后,引导学生将所有货物的销售量较高的几类统计出来,并画出统计图。购物场景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之一,在这一情景模拟中,既增强了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方位、立体化的将知识融汇,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训练良好的数感、空间想象力、数列感知、数据分析、综合思考与动手能力,改变机械式学习与脱离生活的“悬浮”式学习模式,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这也是响应新课改中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让教师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同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作者:肖常经 单位: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黄家容.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6(21).

[2]高建蕊,邹循东.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