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论文(3篇)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高效课堂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发展

一、在建立学习小组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倡导下,各小组间的学生起到了互相帮助与监督作用,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班风,使各小组成员在相互的活动或比赛中形成团队的力量并增近师生情感,为设置课堂情境提供了可操作性,为课堂高效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师生间的合作,从而在形成宽松友好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

二、参加活动竞争讨论,挖掘学生的优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针对数学来自生活实践,多次开展数学与生活的课上讨论,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思想活跃、言论自由的平台,在各小组间也要开展活动,如竞选数学小组长,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自身的教学时间,及时参与和学生打成一片。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提问与解答,从而展示出学生的才能,挖掘出学生的优点。在不断鼓励学生高效参与探究过程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来保障学生良好的成长。让这些所有的活动方式,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也对我感兴趣,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得到提高。

三、针对更新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师生合作的作用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每节课我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限定适时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检查,以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在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同时,采用男女生对抗赛、小组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师生合作的作用。在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优点,老师就要随时的鼓励,因为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有经验的老师都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完成高效率任务的保障。

四、总结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而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和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不仅要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打造出高效课堂。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那就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刘岚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倴城初级

第二篇:初中过渡高中数学教育方法探究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过渡问题的原因

数学教学中,高一与初中存在的衔接问题及其成因,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没有衔接意识;即便教师有衔接意识,也因为初中时期知识点和高中知识点之间衔接策略不合适。教育改革之后,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部“少、易、浅”的指导理念,删减了部分原来的内容,即便是一些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内容也被删去。

二、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衔接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过渡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删减造成的,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做好这部分知识的衔接,学生才有可能完成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内容的过渡。进入高一的学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是根式(高一数学必修1第二章),但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删减了根式的运算等学习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高中的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根式的分子和分母有理化,而让人头疼的是初中课本的教学要求中对分母有理化这个知识点不作要求,这与高中的正常教学严重“脱钩”,因为不仅仅在根式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分子和分母有理化,在指数运算和一些复合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运用到这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正常的高中教学之前,有必要补充根式和分子分母有理化的知识。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知道,为了顺利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全面了解两个时段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找出衔接点,从而指导教学。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任务的时候,虽然往往会存在一些过渡问题,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通常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教育的“脱钩”问题。

作者:杨思萍 单位:江西省宜春四中

第三篇:数学化思想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一、数学化思想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同样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将知识进行数学化来表现出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跟数学有关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我们就很难使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并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后,帮助学生提升其数学化的能力,会对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比如:苏教版教材大多被使用在邻水的城市中,同样学习该教材的学生对水运也不陌生,但是学生对于这么常见的现象并不会联想到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中,有一个跟抛物线有关的数学问题就涉及到了水运:.已知在河面上有一座抛物型的拱桥,当水面距离桥顶3米时,水面宽度是6米,那么水位上升1米后,水面的宽度是多少?这道题是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来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二次函数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又引导学生通过建模型的方式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2.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在苏教版的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在“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章的内容设置上就存在明显的数学化的应用.教材在开始时先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面以及水位的变化来进行思考,然后把平时生活中学生会碰到的问题设置为一道数学题.由于跟自己平时的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学生的兴趣就会很高,但是仅仅凭借学生们目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等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对知识的讲解格外的注意,并且会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记忆这个知识.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也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数学化思想

1.发展学生的数学化应用意识

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的数学化的发展创造一些具体的情景.比如,有位教师就曾经在比例的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具体的教学例子.这位教师在讲课前一天晚上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了一个很大的手掌印,第二天学生们来到教室便对这个手掌印起了好奇心,很多同学都在想“这么大的手掌印,那该是多高的人才能拥有呢?”.随后这位教师将自己的手放在黑板上并画下了自己的手掌印,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大的手掌印是老师手掌印的四倍,然后这位老师又拿了一条绳子,这个绳子的长度是这位老师身高的四倍,那么学生们就觉得绳子的长度便是巨人的身高.随后学生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巨人的鞋子、衣服、书桌的高度.通过这种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的教学方式,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认识.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教师在对数学知识有着深入认识的同时还具备广泛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经过数学化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数学化思想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努力,初中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经验不足还不能很好地实现数学化.对于初中数学老师来说,一定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意识,让数学化思想成为学生思维方式的部分之一.从上边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初中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跟老师的课堂讲授方式以及培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数学老师要知道虽然讲授知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必须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前提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化意识.

2.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由于目前很多的初中学校在师资、生源和教学用具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初中数学老师更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教案.另外,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上各自不同,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制定教案的时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采取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学习能力有些不足的学生则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数学化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方式的不同对于初中生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就初中学生的发展来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较高,但有的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有些不足.数学化思想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比较注重,如果数学知识不能跟生活经验有个很好的结合,那么数学化思想就没有达到其真正的意义.多元化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达到数学化的效果.多元化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将理论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对学生的启发性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不论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信息获取还是知识认识上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化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再加深对数学内涵的认识.但是数学化思想的培养需要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负责.

作者:王树伦 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