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运用(10篇)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运用(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运用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数学在其他课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数学课程的教学,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应用意义;应用途径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促进数学课程的发展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被应用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设置生活情境就是这其中一项。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同时,设置生活情境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重视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接下来本文就对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科学应用生活情境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进行相关探讨。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首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学习氛围中,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目的。并且,通过设置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第二,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相对较难的科目。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进行数学课程内容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复杂的数学内容,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途径

2.1设置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环境:

好的教学方法要配合科学的应用手段,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生活情境的教学优势[2]。否则,盲目的应用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设置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环境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生活情境的一种有效途径。课堂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位置与顺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一些幻灯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就是物品的摆放位置和摆放顺序,学习这一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师在课前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场景中的图片,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图片中包含的错误摆放的物品,在学生找出错误之后再为学生展示摆放正确的图片。因为图片采用的生活中的场景,所以学生会比较熟悉,也会让学生更容易的发现物品摆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2.2由生活化内容引出教学内容:

由生活化的内容引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另一种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有效办法[3]。由生活化内容引出数学情境,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课程内容,也从中感受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年级上册“方向与路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生活化情境引出课程内容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这一课主要讲的就是“辨认方向、认识路线”这两部分内容,并且这些内容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有涉及,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正式讲解之前让学生说一说学校在自己家的什么方向?自己每天是怎样从家到学校的,也就是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么样的?以及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几条不同的路线?这些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所以,在客场开始学生会踊跃的进行发言,并且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哪些学生对方向和位置的掌握相对较差,并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2.3布置生活化的课下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除了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要通过在课下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的方式,促进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布置课下的生活化学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量。如果因为急于求成给学生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排斥这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布置的内容过于轻松又不能很好地起到生活情境的应用效果。所以,在布置学习任务时,需要教师进行反复的考虑。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下作业,帮助学生做课前预习。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发现在生活中有哪些负数,以及这些负数的应用。并在通过汇总,在课上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负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结语: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等方式,科学的运用生活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作者:陈秀红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向庆科.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03)

[2]娄阿凤.如何在低段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

[3]王德林.浅淡如何创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02)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摘要:

数学历来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不仅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多维化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上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积极发言,参与思考和讨论,发挥提问环节的作用,而这则需要教师细加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提问;学生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各方面能力待提高的阶段,因而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懂得启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的提问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他们能够根据当堂课程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并提出疑惑之处,说明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的提问方式。同时,从微表情方面而言,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举动和神态,如果学生在某个内容上有所疑惑和不解,那么表情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认真观察,留意课堂上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并非一味地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讲课。同时,教师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也许要有足够的耐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大胆地提问,形成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不仅适用于数学学习,更对今后的学有裨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学生深入学习、认真思考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1活跃教学气氛,培养提问意识

通俗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树立起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相对活跃和轻松的环境下勤于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与老师一同解决,深化知识点的理解。而老师则需要适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因材施教,适时地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由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提问之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进行物体形状的教学时,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们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和物体,更为直观地让他们形成对图形概念的印象。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评点,给与支持和鼓励,烘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发扬民主意识,培养提问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的智力发育程度尚不完善,但是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而教师必须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问问题的胆量,使其能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迷惑之处。另外,教师还要善加引导学生如何问问题,要使学生能够寻找到关键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保障学生所表达意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民主,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努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例如在教授四则运算的知识时,可以创设一个事例,并要求学生们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进行思路的阐述和讨论,如此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小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3课堂善加引导,推动问题解决

小学数学所教授的内容尽管都是一些初级入门的数学知识,但在理解和接受过程中并不简单,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从未完全接触过数学的小学生而言,则更是如此,因此,课堂上的引导和促进理解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自己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了解,引导学生去理解核心的知识点和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勤于思考,积极提问,并能完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惑。在这一方面,教师这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模型,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展示对比,引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和争辩,如此,更能加深学生们在讨论和辩论中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4精心设置情境,更新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情境教学模式传入国内,许多科目都纷纷利用条件进行模拟和试用,并都取得了客观的成绩。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图形概念和数字概念建构初期的知识启蒙课程,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课程的知识点设定相关的情景,并在讲授时结合情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也能在这种熟悉的情境之中思考数学问题,提出相关问题。当然,在设定情景,提出问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遵循由浅至深,由简到难的原则,由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一步一步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适当的拓展教材内容,将适宜的课外数学知识补充进来,以促使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转而由学生来提出问题,并根据此问题进行讨论与合作,以求得出正确答案。如此交互提问和讨论解决,则可以使得学生在问题中钻研知识,发散思维,拓展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在教学改革之后,提倡课堂应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了解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化理解,及时反馈,形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同时运作的良好的学习链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还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切不可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创新教学理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拓展和发展。

作者:孙仁菊 单位:达川区大树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浩.开放题教学培养学生“四能”的路径与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11)

[2]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32)

[3]乌仁才其格.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7)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影响,需要不断开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找到更便捷、更有效的教学方案,就连小学课堂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下面本文就对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应用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种教学方法,面对问题要有对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小学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1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教师合理地分组,分工与指导,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从小就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懂得怎样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校的教学的水平,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各种难题,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要对每一节课的环节进行布置,并在随机的课堂上,灵活地控制局面。那么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设计课堂内容,培养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合作,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自出地进行研究和实施,与他人合作中共同获得学习的硕果与乐趣,对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打好坚实地基础。

2.1小组合作学习引起教学秩序失控: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因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不善于与学生沟通或者交流,不愿主动进行合作,沉默寡言;或者在合作过程会因意见不一致或者分工不明确,导致个别学生无所事事;或者有的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是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不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所以要对这样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及时解决问题,这就要需要建立好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分工明确,并且有序地进行学习。

2.2小组合作学习造成学生发展不均:

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会造成学生发展不均的现象,因为在合作中可以体现学生领导者的风范,提高领导者的才能,但是如果每一次分组都用同一名学生做领导者,那么其他的学生就缺乏了锻炼的机会,从而打消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些在思想上有创新的同学,他们本有着新奇的方法和思路,若不得到大家的赞成,就会大受打击,这时应该得到合作伙伴的鼓励或支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创新学习,所以要时常地变换学生合作的角色,使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策略

3.1建立合作的学习氛围:

合作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学生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在合作中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1]。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进行的。例如在学习《购物》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后,可以选择用情景教学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但是若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买与卖的交流中就会特别吵闹。但是如果在讲授《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可以将学生同桌之间一组,一个学生画出钟表指针的具体位置,另一个同学正确读出时间值,然后对换角色,这样学生就会有秩序地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在选择内容以及方法进行驾驭课堂的灵敏性。

3.2合作中挖掘学生潜能: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2]。例如在学习《线与角》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举例进行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要举例说明10种生活中常见的线都有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并分析是直线,射线或者线段其中的哪一种?说明10种生活中常见的角,并说明是钝角,锐角还是直角,并要求每组成员做好记录。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联想,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回答,但是谁先说,谁后说呢?公平起见,可以通过抽签决定,在回答的过程中,越是后面的学生就越需要动脑筋,实在没有办法的请同组的其他同学在帮助他,最后,教师检查记录并判断对错。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团结一致,并且有效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们能够不断地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3总结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所在[3]。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知识与生活密切先关,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可以拿来几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后,让学生观察物体的特点,这样一个小组中成员就会在不同的角度看见物体的特点,在大家说出不同结果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们提出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就会说出问题的所在,最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还可以解决学生在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提出问题,让教师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不给学生留下疑问,让学生们更好地接收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后,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使学生可以相互激励,进行独立思考,善于积极发言。通过教师布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进行相互的合作来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在合作学习中打好扎实的基础,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

作者:张孝华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自强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展富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优先出版[J].学周刊.2016(08)

[2]邓丽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优先出版[J].求知导刊.2016(50)

[3]唐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优先出版[J].学周刊.2016(20)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特别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更高水平的数学学习。下面本文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师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案,辅助灵活地教学手段,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数学思维能力下,解决数学中的难题,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充分的运用自己数学方面的逻辑能力,进行大胆的想象,不仅能够靠自己的数学知识总结归纳出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还能够得出一套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套用公式[1]。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因为小学生的年纪都较小,心智还未成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性还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并且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吸收和理解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节教学进度来配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教学质量不但提高得慢,而且会导致教学的进度赶不上其它班级[2]。但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话,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然后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案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日后在数学方面的深造,但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早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积极配合。

3.1联系生活,化解难题: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理论的知识通过生活实际展示出来,增加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力,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3]。因此,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数学问题的设计应该与生活实际联系。比如这道题:某个养鸡场分三次把一批鸡投放到市场进行售卖,第一次卖出的比总数的1/3多100只,第二次卖出的比总数的1/2少100只,第三次卖出400只,这批鸡共多少只?学生面对这种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时,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可,让学生学会把问题由繁化简,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2情景教学,引导实践: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被其它的事物所吸引,再加上长时间的数学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但是,如果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特色的情景教学并让学生进行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对生活实际的感知上升到对数学理论上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地培养。比如,在教学几何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辅助教学工具或者多媒体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图形,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使用几何图形来搭建房子、汽车等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增加学生对思维空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3数形结合,强化记忆:

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和抽象,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结合来探索出知识的本质,让自己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记忆[4]。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形象的图形,然后把图形进一步转化成数量的关系,再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时候,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一味要求学生把周长公式进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理解记忆。如,求长方形的周长的公式有以下三种: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为了方便学生记忆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边动手画长方形边理解记忆,从而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4针对学生特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师讲解数学问题之前,可以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让学生体会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结语: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学习,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教学方案,并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李辉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宋家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11-12

[2]付敏,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7).15-16

[3]韩华,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1).20-22

[4]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11).16-18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应用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教育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利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了解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情感教学,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一、小学数学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学习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讲解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使得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味依靠教材,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动、消极的接受数学知识,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进而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2、没有充分挖掘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可以充分展现数学的伟大魅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数学乐园”“数学天地”“数学角”等关于数学文化内容的设计。但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讲解专业的数学知识,很少甚至不讲这些数学文化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在课堂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采用填鸭式、灌输式地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进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买东西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计算,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位老奶奶今年刚过完第86个生日,那么,你知道她今年多少岁?让学生根据提问进行抢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挥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中包含了许多美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认识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图形、结构以及形式、布局中都含有美的因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积极作用,适当讲解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伟大精神,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以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另外,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地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地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吴晓慧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湖村乡碧霞学校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为中心漫谈

【摘要】

只有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生本理念,才能真正推动小学课堂教学的进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生本理念;分层教学

生本理念是当今教育的新兴引导方向,尤其在小学基础教育中,“一把抓”“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正在悄然退场,而学生的学习感受成为新的重点关注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成为教学改革重点。数学是思维无处不在的学科,学习中讲究逻辑层次,面临变化组合,学生的每一步感受都可能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效果,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际状态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增强互动,和谐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离不开融洽的教学氛围,不能缺乏学习活力,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既要理清思维层次,又要跳脱枯燥、僵硬,让学生体味数字的乐趣,就必须把握好课堂的轻松氛围,令学生充分感受学习过程的奇妙,而不是眼中只有知识点,只冲着解题而去。以往的教学中,课堂的走向、教学的步骤全都由教师安排,所形成的学习模式也是单向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被动进行问答、练习,甚至被动跟随自己不适应的课堂节奏,这样一来课堂氛围必然是严肃、沉闷的。为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还需要从加强课堂互动做起,有往有来的教学交流方式能够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朝着最符合学生需求的发展方向。对学生来说,有意识的课堂互动,能够放松心情,架起师生间相互了解的桥梁,有利于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交流学习感受,平等参与课堂,而互动所带来的活力也能让课堂氛围更和谐。在互动实施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提问、评价等,而且可以多向实施,可以是学生对教师,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还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组合。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实施多向互动,引导学生提问。有学生提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有学生提出“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师也可以反过来提问学生,加强课堂互动,有来有往。

二、教学分层,关注学生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把控的教学节奏、教学手段总是一视同仁,按照教师单方面的设计而行,但这对学习基础、学习资质、学习意识都各不相同的学生来说却是极不现实的。对此,教师常常左右为难,节奏太快必然让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而节奏过慢必然让基础好的学生顿失兴趣。数学中的复杂数据、严密逻辑等让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更容易拉大,客观因素虽如此,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符合自己特点和需求的知识导入方式与自主学习方法,就必须正视、接受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想学生所想,为学生开辟一条更细节化、能够普遍受益的学习之路。而具体的实施策略就是教学分层,按照学习状态和学习类型将学生区分开来,再对应各自的需求进行分别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引导、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分层实施。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应用练习中,教师设置了分层任务:让基础弱的学生准确读出分数;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找出图中隐藏的分数;让基础好的学生总结分数变化的规律。这样教学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也收到了各自的真正实效,无论哪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并且在分层时要注重鼓励学生挑战高层级的任务,实现自我突破,创新发展。

三、活动体验,强调学生主体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是素质教育一直强调的宗旨,然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突出,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环节。教学中,实践应用是课堂的重要节点,学生的学习收获必须依靠实践来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需要根据实践来体现,以便教师总结益处、完善不足。而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却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对实践内容、方式等进行限制、要求,使学生无法尽情地发散自己的思维,主体体验自然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将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入课堂,改变实践应用的单一形式;还要全面开放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让学生感受到新奇与放松,继而愿意主动投入。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将活动实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少一些限制规定,多一些自由鼓励,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身主体性,有效激发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有趣、开放的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出以时间的细节展示为重点的、合理的旅游行程图。活动内容包括新知识点时、分、秒的正确书写、单位换算等,而其余的配合则不限制。学生也大胆想象、细心应用,充满自信地完成了活动体验。可见,开放、灵活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贴合学生的兴趣,还能催生出更强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完成实践,从而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并将知识学以致用。“以学生为中心”是成功课堂的前提,是人性化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没有学生的课堂是残缺的,而“只有学生之形,没有学生之神”的课堂也同样是不完整的。教师要真正重视学生的感受,体会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有自我、有追求的状态下快乐学习。

作者:张永春 单位: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第三小学

第七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

摘要: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应该关心的焦点,是求新教学方式的核心。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作为主体来介入整个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整体进步的目的。这类模式使教与学有了一个有机的联系,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来进行课堂学习。这类模式意味着教授的模式由“粉笔+讲解”向最大限度的学生参与改变,是一种鼓励学生自己挖掘出创造力的教育模式,将会逐渐脱离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的讲授实践中,几乎都存在着耗时多收效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如果长期得不到提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小学教学手段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活动为核心。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增添一些师生互动,构建以学生做为主体的全体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旁观者,一个引导者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优势

1.1自主学习课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对于课本上知识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设定学习时间和速度。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以是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不需要像课堂上那样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遗漏了重要知识点。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完全由自己掌控,可以更细致地进行对于知识的思考,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1.2自主学习课堂能够更好实现学习互动:

自主学习课堂能够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相学习。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人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引导。自主学习课堂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能够地与学生进行交谈,回答学生的疑问。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能够发现被同一问题困扰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将遇到同一问题的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让没有这个问题困扰的学生为他们进行解答,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再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的自主学习,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再将学习作为一个任务,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1.3自主学习课堂让家长和教师有更深入的交流:

自主学习课堂可以很好的改变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内容。父母不再只问孩子在课堂的表现如何,教师也不会只回答孩子在课堂的表现。自主学习课堂之后,家长和教师更加关注的问题应当是孩子是否在学习,在学习些什么?如果孩子没有在学习,那么家长和教师应当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成为自主的优秀的学习者。

2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实例:

2.1轴对称图形:

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找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找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辨认出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在能够分辨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之后按照原理设计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看书或是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来了解什么是轴对称以及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明白什么是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通过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复习,在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叠后剪切下一个对称图形,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剪法。并通过这个剪切后的对称图形回忆轴对称图形中的定义以及如何找出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称点。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指导并引导学生练习习题。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并思考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然后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之间相互补充。完成了交流和讨论之后,学生自主进行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标志作为对于本节课的理解的反馈。

2.2数据的统计:

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会观察数据,将这些数据制作不同的表;通过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一步发展统计的意识和对于数据处理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了这章节的内容后,回到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获取数据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明白数据的获取可以是多渠道的,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问题的数据信息也不一定准确和相同,因此必须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最终形成对于客观事实和现象的理性和正确的认识。

2.3勾股定理:

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看书或是看相关的教学视频来了解什么是勾股定理并能简单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进行导入和复习,1955年的时辰希腊刊行了一张邮票,这个图案是由三个棋盘摆列构成的,刊行这枚邮票是为了记念两千五百年前希腊的一个学派和宗教团体———“学派”,为了记念学派的建立和其在文化上的杰出贡献。这枚邮票上的图案是对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的说明,这个定理就是大家知道的“勾股定理”。通过你们的学习,你们来分析一下这枚邮票中的勾股定理。接下来要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大量的事实来验证勾股定理的正确性,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随时为学生解决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完成以上的课程导入后,也完成了了对于勾股定理的复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课本上的练习以及教师准备的习题更加深入了解勾股定理,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到实践中。

结语:

构建出自主学习式的课堂,从表面上来看,是进行地非常热闹的,无论是参与者还是与之相关的人员都忙的不亦乐乎,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学校也十分地重视。在当今的教育新形势下,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不可避免的。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时展的需求,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还是需要积极的进行考察和实践,师生之间也需要磨合,最终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深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的成绩和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者:乔媛 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蒙古营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研究

【摘要】

巧设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其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关联的,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

【关键词】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生涯的初级基础时期,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中基础学科,与多门科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数学知识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对现实世界的有机整合。小学数学教师应巧设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合理的运用生活现象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以此全面改善教学质量。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设愉悦轻松的情境

如果环境紧张、压抑将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他们都乐意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利用生活现象巧设愉悦轻松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结合生活现象展开教学,将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舒缓紧张,调动他们的主观意识。而且在愉悦轻松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他们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认识钟表”时,钟表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课前教师可与他们讨论钟表方面的知识,由于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一定的认识,对时间产生感性生活经验。不过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是停留在感知层面,并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此时,教师可把钟表直接带到课堂上借助生活现象巧设情境,系统性的帮助学生认识钟表上的各种指针、数字等,当他们认识钟面上的数字之后,可进行拓展挖掘其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运用生活化语言巧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时通常理解不透或理解片面,无法掌握语言蕴藏的深刻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将这些难懂抽象的知识采用生活化语言进行讲述,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降低理解难度。教师运用生活化语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讲解知识,能够在心理层面上增进学生和知识的距离,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真正营造生活化学习情境,让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和思考。例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中,这是学生学法知识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以“平均分”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分物品的经历,但是缺乏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可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孩子们,在春节期间你们家里来了4位亲戚家的小朋友做客,妈妈为他们准备了20块糖果。此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块糖果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样分?利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和情境,能够让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将自己融入到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做到快速、准确,并帮助他们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陶冶其热爱数学的情操。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课堂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升生活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有效性,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深入挖掘生活因素。生活情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与整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巧妙创设生活情境时,应从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着手,创设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生活情境,并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消除畏难情绪。而且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产生陌生感,反而不利于教学。在这里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学习用品的现象巧妙创设情境,利用生活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有余数的除法。诸如,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创设课堂生活情境,为这些文具标上价格,钢笔3元一支,笔记本4元一本,圆珠笔2元一支等。然后设计问题:假如给你10元钱买3支钢笔剩余多钱?买2本笔记本剩余多钱?用5元钱购买2支圆珠笔剩余多钱?等。购买学习用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相当常见,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引用这样的生活现象,就是一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帮助他们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总结

要想巧设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寻求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的结合点,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科学合理的巧设生活情境,促进教学的发展。

作者:杨占全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15,06:125.

[2]向庆科.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03:148.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摘要: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从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创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教育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基础,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锻炼学生思维,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增强探究的愿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指导原则

1.1质疑原则:质疑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因素之一,许多的重大发明和发现都是从好奇和质疑开始的,人们在质疑的时候能够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励人们去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培养学生对事物质疑的精神,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质。

1.2多思原则:创新意识中的多思原则指的是教师要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活动所依赖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教材的设计十分科学,题目典型,一道题设有多种解题方法,符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以教材为根本,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

1.3动手原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小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抽象思维。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策略分析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起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激发其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的授课模式也要更为人性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探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奇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将关心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2为学生留有探索空间:小学生年纪小,刚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应该是充满好奇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掌握好讲课的程度,对一些问题要给学生留有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设置,教师要控制好难易程度,过于难得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的情绪,体会不到努力解答问题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养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授课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能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探索,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探索阶段产生好奇,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时产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进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2.3合理设计作业: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学生的课后时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知识的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师的课后作业设计也可以贴近生活,除了习题练习意外,更应让学生融入到课外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存在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锻炼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活动,亲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萌发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总结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初级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坚持质疑原则、多思原则以及动手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留有自由探索的空间,安排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达到以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作者:靖娜娜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二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苏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概念教学的一些做法[J].中国教育学刊.2004(05)

[2]李新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5)

[3]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4]武志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

摘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第一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内容较枯燥和乏味,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采取有效措施把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弱,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对抽象的事物和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把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数学教学简单化是契合小学生发展规律的高效方式之一,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转变教育理念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探讨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展开教学,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生活化教学是实践教学中效果较好的方式之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整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元素

教材是传承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扩大掌握的深度,并结合生活中的先关元素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材和生活元素的结合度。

1.1基于对小学生生活的充分了解,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教材上贴近生活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这就是教材和生活元素整合的效果。数学教学内容若原理小学生的生活内容,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进行选择,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教学中,而在教材的编订中也要做到生活元素和数学的有效整合,对原有的偏离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删除和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对身边的实物比较熟悉,若能够把数学教材生活化,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很多有效的。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阶段,在教材的编订和内容选择上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在解答过程中让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解答,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

1.2将生活实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是适用的,不同的是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情景,这也是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对生活的熟悉度较高,在数学课堂上呈现生活中的情景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自然、有趣,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抽象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把抽象的内容转变为直观的和形象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这正是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的有效之举。课堂上生活化情景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我们会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在解释这两个概念时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例子,冰箱放在屋内占据空间的大小就是冰箱的体积,而里边所能容纳东西的空间则是冰箱的容积,借用同一事物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关系和区别。学生对冰箱并不陌生,这样的直观讲解能够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会得心应手。

2构建科学的生活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情景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数学教学、情景教学和生活化进行整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情景教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创建科学的生活教学情境的方法:

2.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情境。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其自身的规律,老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在创建情境中要注意情境与生活的贴近程度,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契合点。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和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则会有自信心去解决,这也是巩固和提高课堂数学知识的方式之一。

2.2不断开发生活教学情境。数学教学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开放式特点,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和学习领域。小学生对动手操作和猜想十分感兴趣,教师要不断开发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小学生不是很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2.3构建的生活情景要多元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生活化情景构建,也可以借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的展示数学知识和内容。

3培养小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的习惯

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的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整合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措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考动脑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化为己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为题,成为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实践教学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和角度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的构建,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创造应用、思考学习的能力,还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者:韩子利 单位: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团林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彦林.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04-104.

[2]任小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J].关爱明天,2015,(8):172-172.

[3]李碧.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10):96-97,90.

[4]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