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方式探索

社区教育方式探索

摘要:

随着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不断增强。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输入式教学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转变。体验学习方式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对于改进社区教育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高邮市社区教育实际出发,探索网络载体下的互动体验方式、实践基地载体下的社会体验方式以及实训基地载体下的培训体验方式,从而寻求社区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实践基地;实训基地

0引言

体验式学习是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我国,直到20世纪中后期,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传统教育的弊端被多方诟病且消极影响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体验式学习才真正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实践活动,是社区发展和群众个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与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社区教育的方式也必将更加多元、灵活、开放,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优势为社区教育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又称为发现式学习、经验为主学习,包括认知体验式学习、情感体验式学习、行动体验式学习。它是先由学员自愿参与相关活动,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框架是整合杜威的“从做中学”、勒温的“经验学习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

2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2.1体验式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体验和学习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学习是一个根植于体验的持续过程。知识不断从学习的体验中产生,并且在体验中加以检验。事实上,人的观念和思维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被更新,不断被重构的“不稳定”状态中,人的学习是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发生修正,并获得观念的持续过程。对于体验式学习,我们不能只关注其结果,而应该更关注认识过程的重构和组合,这种重构与组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表现为学习者原有观念与新观念的相互冲突、相互匹配,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为一种能被个体识别并掌握的适应性更强的观点的持续性过程。

2.2体验式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过程

布鲁纳的教育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完整过程的思想,包含通过时间、空间来改变他们的外延的适应的活动”,体验式学习更是如此,体验式学习过程的循环解释反映在许多适应过程的特定模式中,所有这些模式的共同主题在于人类适应的所有形式。学习就是适应,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人们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自己的内心感受,唯有更丰富的体验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知识、创造知识、表达自己、发展能力、丰富情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总是不能避免面对各种危机与冲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适应,去寻找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从而获得整体性的发展,最终发展自己、适应世界。

2.3体验式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体验涉及到个体主观内部环境,同时也涉及到客观外部环境,这两种环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此所谓“人在情境中”。人的行为是个体生理心理与所处的环境互动的结果。勒温指出:“……小组学习不是来自固定环境的简单反映,而是来自于学习者在情景中的积极创造,这种主体体验学习的经历本质上是一个处理转换的过程。”

2.4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

杜威、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由客观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的过程。体验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性活动,是一种以文化、特别是体验知识为中介,在现实中展开的建构性活动。“构建一个学员可以感知和改变的情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员自己发生认知,找到改变的点,形成改变的方法,并逐步改变的过程。这是一个场域,能量在里面流动,促进学员改变。”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学员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3社区教育开展体验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1网络环境载体下的互动体验方式

网上体验学习主要是依据个人意愿进行学习,是网络环境下的“做中学”。注重在体验中感知问题和认识问题,学习成果的分享通过网络进行。2012年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开始探索构建“寓学于做于网络,寓做于乐于合作,寓乐于情于生活”的新型社区教育教学模式“i-实验”,推出的基于“知、行、互动、网络、平台、体验、学习共同体”的多种元素整合的“社区教育i—实验”教学模式就是一个网上体验学习的典型范例。目前高邮市在加强对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认识,稳步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同时,将i-实验社区教育教学模式逐步推向社区和家庭。从运行的具体情况来来看,离不开五方力量的支持:一是多功能的网络平台;二是政府、社区组织的支持;三是行业专家的支持;四是相关企业的支持;五是学习体验基地的支持。在以上的各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2实践基地载体下的社会体验方式

社区教育所形成的寓教育于管理、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格局的特点决定了它应千方百计地开发和利用不同领域的行业资源、人文教育资源、学校资源、科技资源、社区资源以及校外资源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组合、拓展、开放、共享、优化,在社区教育开展体验学习,把教育的重心转向社会,以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纪念馆、人文景区等形式多样的社会资源为载体,建立从整合资源向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多元和实用的教育需求。例如:学校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实际利用情况,允许社区市民申请办理借书证,共享图书资源,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丰富居民业余生活、通过学校的精神力量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我市的红色文化进社区、科普教育进社区、防灾自救教育进社区等都是实践基地载体下的社会体验方式的有益尝试。当然由于我国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起步晚,深入的研究也不多,社区教育发展动力尚嫌不足,所以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社会资源利用的协调机制不完善,资源的教育功能有待加强,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对体验式学习的总结与反思不到位、社区居民良好的民主精神和参与意识的缺乏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社会实践基地的功效与市民的实际需求并不十分切合,影响着体验学习的体验效果,也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3.3实训基地载体下的培训体验方式

所谓培训体验方式也称为体验式培训,是指在一种情景模拟的环境中经过反复体验与总结,并且联系实际,最终由参训者自己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实用的解决方法的培训活动。体验式培训实在体验中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双向学习方式。心理研究表明,对于信息的吸收,学习者亲身体验可达80%,而看是10%,听是20%。我们每个人最深有体会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应付考试时,那些突击记忆的内容,在考试结束后如果不坚持温故,慢慢地就会遗忘,而当我们学会骑车、游泳之后,即便较长时间未使用这些技能,但仍然记忆犹新。而后者就属于体验式学习,它拥有完整的循环式学习流程,所以它的效果也较为稳定。而开展培训体验的前提是必须拥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也就是培训体验基地。它既包括可供体验的企业生产车间、营业场所、农业园区、园艺场、生产园区等生产经营场所,也包括教育部门建立的教学实训场所。以高邮市为例,目前已有了一批社区教育实训基地,如基于营业餐厅的烹饪体验基地、基于绿色农业园的蔬菜种植体验基地、基服装加工车间的制衣体验基地、基于电子装配车间的小家电维修体验基地、基于物流园的电商体验基地、基于城区文化站的书画、插花体验基地等。目前社区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形式多样,有本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形成的实训基地、有社区自身建立的实训基地、有职业教育部门直接投资形成的实训基地,有通过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性实训基地等,总体而言,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区培训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能物质、文化、的需要。

4结语

培训体验学习作为社区教育方式的一种,它包含着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行动体验。它是一种整合型的学习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的同时还需要从规范培训市场、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制定从业标准,丰富课程内容及形式,完善理论体系,加强培训后续服务,延续和巩固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扩大培训体验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红宇.体验式培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徐魁鸿.中国社区学院运行机制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周兵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社区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