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成人非正式学习

社区教育成人非正式学习

摘要:

通过对非正式学习在社区教育中的可行性,以及促进社区非正式学习的策略的探究,以期进一步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效率、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区教育;非正式学习;探究

一、引言

随着社会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的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部等九部门今年7月进一步部署了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要建设这一社区教育模式,就要针对社区教育有别于正式教育的特点,重视非正式学习在社区教育中的开展。提高非正式学习的参与度、拓宽学习渠道、优化学习环境,通过有效的非正式学习的开展,充实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二、非正式学习与社区教育概述

第一,非正式学习。人的学习基本可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形式,正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学习及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学习;非正式学习是指在生活、工作、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主要指玩中学、做中学、情景中学等。非正式学习具有如下的基本特点:学习具有自发性,非正式学习是在学习者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下由学习者自发产生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者;学习具有灵活性,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地点、时间、形式、内容等都由学习者自己随机选择;学习具有情境性,非正式学习过程产生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的交互过程,使学习具有鲜明的情境性;学习具有自评性,非正式学习是来自于自身的需要展开的,因此非正式学习的评价主要就以自身满意度为依据进行自评,并没有统一的社会评价标准。

第二,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一词是美国人德威(Deway)20世纪初提出的,人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社区教育”定义如下: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定义对社区教育的地点、社区教育的形式、社区教育的对象以及社区教育的目的等主要因素进行了规定,也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社区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通过国家层面的试点逐步成熟起来,现在基本走上了以各级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主导的规范发展之路。社区教育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举办多种活动与各种教育目标对接,教育内容涵盖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老年教育等等内容,基本形成了小社区的大教育,社区教育也成为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社区教育中开展非正式学习的可行性

从非正式学习理论与社区教育的概述中,人们认识到社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的生活化;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的随机性;学习评价的开放性都涵盖于非正式学习理论的研究范畴,非正式学习理论对社区教育形成了全面的宏观指导,社区教育也成为实施非正式学习的重要空间。

第一,社区教育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群众基础。社区教育的“三全”属性,使社区所辖人员包括社区原居民以及社区流动人员,均成为非正式学习的主体,为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全”即,参与人员的全员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社区教育的“三全”属性,使社区教育更具社会适应性、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教育手段更加多样,也使得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更趋于人性化。

第二,社区教育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社区为学习者提供的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提供的用于聊天、聚会、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得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分享、互动成为可能,也使得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非正式学习实实在在的得以实施。同时社区成员共同参与非正式学习,也消除了社区成员的陌生感,融洽了社区关系、弘扬了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的非正式学习的公益性特点,也使得社区中的低收入者的学习变得现实,不受经济因素制约的、公益性的非正学习,不但能完成低收入者学习意愿,更减轻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三,社区教育为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团队基础。社区教育机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组建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团队、活动小组等学习组织,为社区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团队基础。在团队中社区成员共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在长期的相互学习过程中互相认同,逐步形成可随时访问的共享的知识资源库。同时社区成员之间共同的实践和行动使非正式学习的成果能得到及时的共享和反馈,使学习者的个体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得到加强。

四、社区教育中开展非正式学习的策略

第一,灵活建设学习组织,提高社区非正式学习的意识。非正式学习源于工作与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主动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意识。社区中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组织的建立、丰富多样的活动的开展,正是提高社区学习者非正式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根据社区人员的实际学习需要,引导成立自我素质提升的非正式学习团体,开展文体竞赛、讲座、网络培训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社区成员参加非正式学习的意识。

第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创新社区非正式学习途径。社区教育起步阶段,非正式学习途径相对单一,就是通过传达文件、文体表演等形式完成。随着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社区人员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就必须从学习设施、学习场地、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非正式学习途径。例如通过共享社区内学校教学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各类公共资源,广泛开展公民素养、科学技术、生活休闲、养生保健等非正式学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非正式学习的信息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的非正式学习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非正式学习的信息化发展,首先要及时地进行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训,使学习者尽快掌握网络学习技能,其次依托远程教育平台搭建广泛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再就是加强网上资源建设,为居民提供访问便捷、优质丰富的可利用学习资源。

第四,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促进社区非正式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非正式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渗透到个人生活中重要学习形式,但正由于其发生的随意性,人们对非正式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理论研究更显薄弱,因此要发积极社会科研机构、高校、社区教育研究组织的作用,加强基于社区教育的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社区非正式学习的开展从经验模式提高到科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规范、科学的发展。

作者:张立功 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米占敏.非正式和偶发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张群,梁德军.社区教育评估原则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