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

摘要:社区教育作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有效载体,日益受到理论界和社区教育实践者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基本状况、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意义、遇到的障碍、实现模式和策略等。后续研究中还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加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社区教育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农民工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农民工;社区教育;述评

一、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

(一)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区域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区域研究通常是对某一个区域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认知情况、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模式以及开展的对策。例如,王亦飞通过调查杭州白杨街道闻潮社区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认知情况,提出将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资源相融合的有效途径[1];罗忆源调查了广州荔海区、黄浦区、海珠区三个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来源地和受教育情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接纳程度和需求,提出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提升以及终身教育都有很大帮助,进而从个人、社区环境、社区资源等方面提出策略[2];吴星调查石家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通过文化融入、培训管理、精神干预和法制教育四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模式[3]。

(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专题研究

社区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近年学者对这一问题的专题研究较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意义,如黄璐认为社区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4];唐燕儿认为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层级和经济等级的“上升流动”都有促进作用[5]。2.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障碍,如叶玲通过对湖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政府的统筹规划、法规指导不够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缺乏融入城市生活和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以及社区内组织面覆盖不足的问题[6]。3.社区教育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策略,如叶玲提出从管理体制、运行经费、师资力量、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与设施等方面完善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区教育体系。

二、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现状、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意义、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方面。

(一)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现状研究

《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是2012年民政部出台的专门文件,它详细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发展路线,在政策上为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相关配套和优惠便利条件。叶玲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市民化进程,她根据参与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半途自愿融城型、半途被动融城型四大类,认为他们参与社区教育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参与社区教育需求明显;②参与社区教育动机明显;③参与社区教育频率高;④社区教育成效明显。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王亦飞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渴望真正地融入城市,同时,他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认知情况与意愿有一定的差距,需求强烈且呈多元化态势,但行为跟进不足。

(二)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意义

笔者以“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和“教育培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发现以社区教育为研究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论文逐渐增多,大多数文章都阐明了社区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陈晶晶和陈龙根在《农民工社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中提到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意义有:①农民工社区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②农民工社区教育是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有效手段;③农民工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教育“全员化”的最终环节。[7]王杨华通过研究发现,农民工作为受教育者一方,其教育需求具有特殊性,他们普遍期望获取新知识、新思想与职业技能,同时,他们希望能够有灵活的课程安排方便他们工读结合。[8]社区教育区别于正规学校教育的地方是它依靠社区教育力量、依托社区教育资源,能够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可以成为满足农民工教育需求的良好教育形式。吴星、刘元伟认为,通过完备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不仅能充实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也能提升精神文化层次,以培养社区文化亲和力为抓手来防控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叶玲认为社区教育扮演着新生代农民工终身学习倡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加油站。

(三)新生代农民工在社区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陈晶晶和陈龙根认为,农民工社区教育对社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关键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障碍,主要体现在:①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②企业和用人单位缺乏对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财政拨款无法补贴农民工教育,导致教育资金缺乏;③在社区居民自我意识不强的情况下,社区教育管理的难度很大;④教育的内容方式有待改进;⑤农民工参与的意识不强;⑥农民工教育培训刚刚起步,教育服务远远没有跟上。[9]赵秀哲认为,农民工教育问题主要是由农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关怀和权益保障缺失等多种因素造成的。[10]叶玲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遇到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意识薄弱、企业提供的帮助不够这两方面,同时,她也提出社区教育类型欠丰富、手段不灵活、实施不够便利也是三个很大的障碍。

(四)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徐世浩、陈龙根提出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民工群体的社区教育模式包括统筹型、互惠型、辐射型、实体型,根据这四种模式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设策略,①加强政府统筹;②加速实体建设,防止社区教育泛化;③多种模式并存;④加快师资队伍建设;⑤确保教育质量。沈央儿和张凤娟指出政府要在农民工社区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11]。王亦飞指出:“社区教育和高职院校培训是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两大途径”,他认为可以将高职院校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合,形成双方对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合力。赵秀哲提出可以通过政府出资引进一批优秀的社区教育人才,开展社区教育的日常事务,从而保证社区教育的质量,以及广泛吸收志愿者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增强社区教育的整体实力。

三、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的不足

近几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方法更多样化,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区域研究主要放在调查数据的研究和分析上,没有深入地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提出结合地方发展特色的策略,如社区教育内容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等。2.近几年的区域研究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缺乏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西部作为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这里的农民工教育问题更需要我们重视。3.农民工社区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足。相关研究大多是阐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关的策略,极少数关注社区教育农民工教育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将导致无法科学地评价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效果,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4.随着近年学界对新生代农民工关注度的上升,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研究论文和文集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总体来说,理论研究还是比较少,研究形式单一。针对研究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析,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专门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其次,要积极开展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实证研究,得出一些有利于地区发展的策略。再次,要建立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要加强农民工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元燕平 刘唐宇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