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研讨(10篇)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研讨(10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趣味性方法

[摘要]

高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包含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双面教学实践,涉及的范围达医学制药、考古研究、农业研究等领域。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高中生来说极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非常必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趣味性;提高

高中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因其知识的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教师枯燥、无趣的教学方式也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教师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生物课程中有很多概念是很抽象和复杂的,如受精卵、细胞膜、细胞质、细菌等,这些概念是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不易用肉眼直观看到的,需要借助相关的生物仪器方可观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此类教学时,需注意在语言表达上运用恰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可以借助比喻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此便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借助古诗词进行讲解,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人体受精卵的发育过程时,教师可以将争相与卵子结合的精子比作公蚂,将卵子比作蚂蚁家族中负责生育的母蚁,从而将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过程比作一只公蚁从出生到和母蚁相遇的旅途过程,并具体讲述公蚁在和母蚁相遇前经历了哪些困难,以及最后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有一只公蚁和母蚁完成了结合的过程。如此,既使学生掌握了“受精卵”这一概念,又使教师的语言增添了趣味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又如,著名诗人杨万里描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一诗句,将植物生长规律中顶芽优先发育的现象描写得活灵活现。教师引用这句古诗词进行教学,既达到了生物教学的目的,又增加了教师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时,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变得踊跃、活泼,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人体体温调节》这一节时,为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发烧时可采取哪些方法来降温?”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之后学生便会展开积极的探讨,有学生说:“穿厚衣服和喝热水,多发汗。”然而也有学生持有不同的意见:“盖上被子岂不是会阻止人体散热了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在生活中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但是谁更有道理呢?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明白了在发烧时人体的散热是小于发热的,所以为了让人体散热大于发热,无论是穿厚衣服和喝热水多发汗,还是脱掉衣服让汗液顺利排出,这两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如此贴进生活进行设问,既让学生了解了人体体温调节的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质量。

三、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多媒体成像技术可以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众多形式的信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质量。例如,在教学“顶端优势”这部分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农民裁剪棉花顶部枝干和果农修剪果树新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农民和果农采取这样的做法有何目的。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明白了植物在生长中顶芽优先发育而侧芽发育受阻的生长规律,以及农民和果农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达到让侧芽茁壮成长从而提高产量的目的。更让学生体验到新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趣味性,从而让生物课程的教学进度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就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如提高教师语言表达的趣味性、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的趣味性等。当然实践中的好方法、好策略并不止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还应当积极去探索、去总结,以便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作者:董宁 单位: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渗透

[摘要]

生物是高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把其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从四个方面阐述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积极利用教学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谐,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进而理解与感知生命的宝贵及意义所在。

一、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高中生物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对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进行挖掘,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实施生命教育,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共鸣。例如,在期末复习课中,教师可把与生命有关的内容做成PPT,把相关的素材联系在一起。如将《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与进化》等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复习回顾。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毫无关系,但从深层本质看,它们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细胞需要经历增殖、衰老以及凋亡的发展过程;而人类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都在不断地遗传、进化,二者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好比人类的衰老与细胞的凋亡是相同的,是一种自然规律,都在不断变化与发展。这样,通过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奥妙、发展和伟大,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共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

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学生只有深刻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所在,才会更加珍爱生命。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例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课主要对酶独有的本质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进行详细介绍,人类的新陈代谢更是离不开酶。人类需要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维持身体健康。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后,可为学生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今天我们学习了人类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的作用。那么对大自然的生物来说,它们的价值分别是什么?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此时可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生物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我们人类探索未知秘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的学生认为生物菌种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考究。接着,教师对问题进行延展:既然每个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你认为自身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生命,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感受到生命真谛,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体悟生命的美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和谐与美好。总的来说,生物实践活动的方式较为多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有的学生对空气、阳光等进行调研;有的学生对蚂蚁、鼠妇等进行调研。等学生调研完成后,让他们写一份调研结果,并画出生态结构示意图,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了解到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存,明白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生物和谐存在是整个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和谐美。

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

每一个生命都是充满意义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但对于不同的生命个体来说,其繁殖、发育过程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单纯依靠讲解无法让学生完全体会其中的奥妙所在。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片、声音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例如,在教学“植物生命繁殖过程”时,教师可录制一段视频,将视频以动态方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奥妙,认识到一个生命的诞生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经历层层考验才能存活下来,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从而珍惜现今的美好,并以此进行更深层的引导和鼓励:对待学习同样如此,学习的过程虽然艰苦,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持之以恒,就可以收获我们努力的结果。这样教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感悟了人生哲理,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学会爱惜自己。

综上可知,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促使学生通过生物学习去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感受生命的和谐与美好,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日后中不断鞭策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作者:谢培培 单位: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摘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节奏,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课外学习;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时间得以重新调整,并有效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项目学习,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有相通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下面笔者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几点体会。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自由发展空间。翻转课堂无须限定空间格局,因为微视频的教学形式可为学生开展补充式学习,让学生自由调节和选择学习内容,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多媒体的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外学习的应用,主要是课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预先录制好的微视频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合理利用课外学习时间,通过微视频来完成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与建议和学生进行探讨,收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信息及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后的时间运用微视频的方法将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回顾、分析,让学生通过观看细致的视频讲解来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从而巩固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难点在于水盐调节与人体体温的调节。教师运用微视频展示生活中的过山车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心跳加速与神经调节以及激素调节的关系。之后引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将这一知识点进行对比,并运用课件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接下来采用类似的方法对人体的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进行讲解。在课程讲授完毕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提出其尚未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并进行收集与记录。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疑惑的知识点来制作视频或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视频分享给学生,使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另外,也可通过在线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录制视频时,为避免学生在翻转课堂上感到疲惫,还可设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开展练习,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除了在课外学习中的应用以外,还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即要求学生结合网络平台教学视频中所提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个人为宜,请学生根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课堂教学并非让学生无组织、无纪律,无时间观念地自由学习,它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探究时间,以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这一课时,教师首先结合多媒体课件对天然香料的来源进行介绍,其次对芳香油的性质与提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播放一组关于玫瑰精油提取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一至两遍后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仍循环播放实验视频。学生首先将鲜玫瑰花瓣洗净并沥干水分,置入蒸馏瓶。蒸馏装置安装完毕后,学生即可进行加热蒸馏、分离油层、去除水分等步骤,最终提取玫瑰油。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形,对此教师应进行适度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促使学生达成共识。在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总之,翻转课堂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节奏,将翻转课堂合理应用在生物课程的课外学习以及课堂教学中。

作者:陈永德 单位:云南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教育的重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思维导图;新授课;复习课;笔记

高中生物学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分子水平的层次上研究生命的科学,是学习医学知识的基础,由于其概念性的知识较多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采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特色的教学策略来实施教学,而思维导图就是不错的选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思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归纳实现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故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指借助绘图软件或者采用手工方式围绕知识点的主题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其中大多借助色彩、图形标识以及发散性的图形方式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使得知识点呈现清晰的、直观的、具逻辑关系的网络构图。在思维导图中被要求多使用色彩、图案,因为色彩的使用能够加深记忆,可以把词汇、数据、逻辑等与颜色、图案关联起来,使人的左右脑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全脑”思维,从而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软件或者手工两种方式来进行绘制。软件绘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大多由教师来操作;而手工绘制,教师和学生都可操作。思维导图的制作主要包括绘制主题、绘制分支、内容填写、完善分支和总体连接等几个步骤,主题的绘制是教学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往往处于中心的位置;分支则是与主题相关的要点和专题;内容的填写主要是将关键的、精炼的知识点浓缩到构图中,起到提醒的作用;分支的完善则要使每一个分支的知识点以及与分支相关的知识点都具有逻辑性,最后借助箭头、颜色、图形符号等标志来完善整个构图。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能优化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因此,在新授课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生物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目的,从而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例如,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新授课中,为了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所了解,教师预先借助绘图软件绘制了思维导图,将完整的知识脉络呈现给学生。以“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一级主题,进行知识点之间的发散构建,二级主题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也就是生物课程中每节的主题内容。接下来,继续以二级主题为核心进行三级主题的拓展———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包括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动的其他实例、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些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逻辑构建。此外,教师还要把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功能、学习的方法等同作为一级标题与之并列,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本章的内容、学习方法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2.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知识往往环环相扣,上一个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强调学生学习思维的逻辑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构建知识网络构图。对此,教师可通过手工方式来绘制思维导图,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尤其是在复习课中进行应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高中生物内容时,可以第一、二章《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为单位,第三、四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单位等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整个过程中要与学生一起共同完成,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将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是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对细胞种类、细胞生命的意义等知识点进行回顾,并由此引出细胞的组成结构;而对组成细胞的成分: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无机物等知识点的介绍,应由学生来完成。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即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查缺补漏的过程。

3.思维导图在学生笔记中的应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高中生普遍应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记笔记往往会演变成抄老师的板书,很多时候学生急于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快速记录,根本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失去了记笔记的意义,学生的学习依然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导图就是要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整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笔记中,学生可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以及零散笔记的内容,通过自己深入的思考,按照主题、分支、内容完善的步骤绘制出专属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这样,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生物的成就感,激发了继续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相关思考

应用思维导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思维的训练,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实施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以手工的方式展示,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脑图”,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图标来凸显知识点之间的区分,意识到学习有主次、轻重之分,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成效,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并不断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韩萍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读图研究

图形是信息展示与传达的一种载体,与单纯的文字对比起来,它因为更形象、更生动而被普遍采用。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里,有大量丰富的插图,它是辅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去解读教材知识的重要工具。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合理地读图、识图,从插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一、比较读图,寻找异同

比较读图,指的是学生可以将教材中出现的几幅同一个说明的插图摆放在一起来读图。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例,在这一章节里,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精子的形成过程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从生物学原理上讲,精子的形成过程是从一个精原细胞复制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接着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同源染色体分开,然后经过一次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接着再由着丝点分裂为二,染色单体分开,经过第二次分裂后,形成四个精子细胞,最后形成四个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从一个卵原细胞复制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同源染色体分开。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在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着丝点分离,染色单体分开,其中,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而一个极体就分裂为两个极体。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的形成路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别性,比如起始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就由精原细胞开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则由卵原细胞开始,在第一次变化后,前者是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后者是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通过抓住这些异同点来读图,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单纯记忆文字更加高效。

二、带文读图,图文互融

带文读图,指的是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以文字带入的方式来阅读,通过图文互融的方式更好地辨图与解图。仍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例,在讲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时,教材里分别绘制了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图像,这些图像形象地展示了染色体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形状,但如果脱离了文字,学生单纯地看图则比较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教材里的文字说明来读图。比如,在间期的时候,染色体是呈细丝状状态,因此图像绘制的是一条波浪线,然后每个DNA分支经复制后数目会加倍,因此图像绘制的是两条交叉的波浪线。间期的特点就是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以及细胞有生长。接着看前期的染色体,它是由丝状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并且出现了纺锤体、核仁以及核膜逐渐消失。因此,绘制的图像是由两条交叉的波浪线转变成一个类似于四花瓣的图像。与此类似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关于染色体中期、后期、末期的数目、变化规律及其特点来阅读它们的图像。带文读图,图文互融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看图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字,在理解文字的过程中更好地借助插图于脑海中构成场景,以提高知识的立体性。

三、借载模型,由虚转实

借载模型,指的是学生在读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形象、生动、具体的模型,帮助学生将书面上的插图转为或是立体,或是动态的一种模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这个章节里详细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教材中增配了非常多的插图来描述这几种细胞结构的基本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或者采取微课教学方式,选择以动态立体的方式来呈现细胞的这几种结构及其蕴含的各个知识点。比如,动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中心体。如果用视频的方式,那么教师可以点击放大、慢放、定格等镜头处理方式来帮助学生一一理清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方式就好比把教材中的若干张插图合并成一个动态图一样,不仅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自行绘制出这些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深刻识记的效果。

四、绘制图形,由旁到己

绘制图形,指的是学生通过自行绘图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插图转为建立在个人理解之上的信息表达方式,它是一种由旁人延伸到自己的方式。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例,讲解到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点,在细胞结构里有细胞核、细胞液、细胞壁、原生质层(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在验证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时,教材中用插图的方式来辅助说明了一个验证构成,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细胞膨胀;当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吸水平衡。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用更加简单的方式,比如以某几种简易图形来分别代表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用箭头来表示细胞的吸水或失水等,当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简易绘制出插图时,这表示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绘制,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图与记图。插图是高中生物教材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它相比较于文字、公式而言,以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来说明、概括、突出、总结了生物知识。从逻辑记忆的角度上看,图形的识记程度远胜于文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读图、带文读图、借载模型、绘制图形这四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看图的过程中挖掘与掌握图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构成一个文字、插图、公式三位一体的生态生物学习系统。

作者:盛黎春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

第六篇:高中探究式生物教学刍议

生物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而言,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本文中,笔者从当前高中生物中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分析

探究式教学法最早是由杜威提出,又称为发现法和研究法。探究式教学理论认为:科学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从某种层面上讲,探究式教学法和俗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不谋而合,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力之上,而不是传统的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言,探究式教学法一方面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过程,另一方面强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如教师给学生一些案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讨论,自主研究和解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理论或者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探究式教学法的推行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但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当前的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使得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切努力、一切希望都是建立在高考之上,从而使得当前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制度。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从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法的推行,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将众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有效推行探究式教学法。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课本知识讲解清楚,让学生了解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谈什么探究式教学法的推行。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学习,以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与运用呢?

(一)不断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中国有80%的农民,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农民子女在高考中所占据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有人说:如果国家的高考制度取消了,那么,作为农民子女的学生们,还能跟别人拼什么?这句话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国家的考核评价制度,不能因为这样的观点而让应试教育模式一直延续下去。笔者认为,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推动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必须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现象的出现,也可以有效地降低“高分低能”学生的比例。

(二)强化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当前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难以推行的现象,笔者认为,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师的培训机制上,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学校之间通过教师的交流培训,让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为学校的教学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二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自我学习的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将眼光局限在课本知识上,而应当学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对于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案例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涉及生物科学的知识,教师都可以搜集归纳,并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生物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而言,实验教学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推行探究式教学法,生物实验必不可少。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可以自主归纳和总结一些生物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了解一些事物的变化。通过自主操作,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基础,不断强化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作者:黄蕾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9.

[2]徐学福.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92-97

第七篇:探究启发式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摘要: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几年来,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正是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其教学内容难免枯燥乏味,极易引起学生厌烦心理的产生,而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变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对此,本文将主要论述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的概述,分析探究启发式教学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探究启发式;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有效措施

我国教育家孔子开创性地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启发”一词由此得来。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其通过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掌握学科知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树立学生求真意识,促使其生动活泼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教师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学生能从课堂学习中将理解与掌握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所用。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有效地掌握与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思考,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1开展实验教学,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用于探究生命的活动规律,对时间要求极高。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生物教学等同于实验教学。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借助实验进行探究启发式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相关实验,将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认识,从而让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2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出各种情境,让学生质疑与探究。探究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个与本次授课相关的问题情境,从教师设置的问题中主动联系、思考与想象,发现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对外部世界强烈的求知欲,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设置探究启发式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枕,使每位学生包括差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执教“生命物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首先播放一则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资料片,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蛋白质有关知识的兴趣;紧接着引入氨基酸以及其种类的学习,并让学生观察这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讨论与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从而引出氨基酸种类的学习,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氨基酸脱水缩合示意图,并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过程中进行描述,启发引导其思考,讨论肽链的空间结构……逐步探索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过程。在这种问题情境中,能够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采用生动化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作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与领导者,其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对重难点教学进行深入剖析,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执教“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一课时,教师可运用生动化、形象化的语言对“DNA”进行描述,向学生详细地说明与描述“DNA”分子结构以及其复制过程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生动化、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开展探究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有助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4丰富教学手段,活跃生物课堂气氛

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实施前提。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生物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的学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高科技、高技术的电子设备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其中一种,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声像、视频、文字、图画等于一体的功能,将其运用到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张,用以丰富教学手段,活跃生物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探究启发式教学与生物教学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展开启发式教学,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生动的话语将抽象化的生物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与生动化,切实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完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作者:刘芸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汉.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56.

[2]李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9:145.

[3]王雪梅.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张映红.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09:117.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摘要:

高中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密切观察基础上的学科,因此对于该学科的学习也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强大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细致入微观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让生物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

高中生物;观察能力;联系生活

高中生物是一门知识体系十分庞大而驳杂的课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困难,解决该困难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该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一方面,让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课前预习,知识联系生活

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在单独学习这些知识时或许会感到十分枯燥,但如果能将这些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就容易理解了。因为生活中的内容为学生所熟悉,所以观察起来更具鲜活性,学生能从观察中获得新知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这些知识时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以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例,由于本章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就提醒大家从生活中找材料,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以此作为学习资料的补充。尤其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课时,通过预习,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有关“生物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接下来就通过观察来印证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于是我为学生布置了一些观察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有一部分学生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发现农田存在的一些生态系统,从而对当地的食物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经过这样的深入观察,学生对生态系统这一知识的掌握就不再停留于表面和理论了,而是更加深入和牢固了。需要指出的是,高中生物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内容,还有很多章节不仅和人们现在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还和人们未来的生活有着莫大联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要多留心观察,尝试用生物知识来阐释。

二、目标导向,带着问题观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尤其如此。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有计划的基础上,从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过程到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在观察之前,学生要准备好相应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实际观察中,以使问题顺利解决,整个观察过程才算有效。以目标为导向的观察过程要比盲目随意的观察要好很多,尤其对于驳杂的高中生物知识来说,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能获得较完美的答案。以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的分子基础》一章为例,关于遗传现象和相关理论的知识,学生大部分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就为该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用遗传来解释,而一些特殊现象却似乎在表面上和遗传知识相背离,这就是问题形成的根源。很多学生往往在这一点上形成了疑问,我认为可以对这一点疑问加以利用,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时就要求他们带着疑问来观察。以本章节为例,学生形成较多疑问的地方就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个例呈现不一样体征的原因”,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对DNA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观察,于是明白了“遗传相似是因为DNA的复制过程,而个例在体征上的差异性则是因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这一观察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学习到了更多有关遗传的理论知识。生物课堂上的观察过程尽管耗费的时间不长,但因为生物对象的多样性特点,所以往往会呈现出多元面貌,而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则更具针对性,不但能让学生的疑问获得解答,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知识导向,加入讨论交流

古语有云:“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强调的就是交流过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在高中生物学习中,交流的形式有很多,既有实验观察中的合作学习,也有观察之后的分析探讨,更有针对某一种现象的交流讨论,这些交流形式可以打破学习者之间的壁垒,让知识处于一种活动流通的状态中。观察之后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节时引导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调节现象进行观察,将观察之后的结果以简单形式汇报给大家,和之前的观察活动不同的是,我更侧重以知识为导向。所以,在观察之前我就为学生布置了相关任务,提醒大家要事先确定好一定的知识目标,即在接下来的观察中究竟要获得什么样的新知识,就可以围绕这些新知识对观察对象展开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观察更有针对性了,对于身体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的细微感受基本上都能捕捉到,从而对于本章节的知识也就掌握得更牢固了。交流和讨论通常发生在观察活动结束之后,对于那些通过观察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交流讨论是一种必要的巩固手段。在围绕任务开展观察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强调以知识为导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观察对象往往会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现象,但究竟哪一种现象才是真正地为学习任务服务的呢?这往往就需要师生进行合理取舍。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就强调以知识为导向,有助于学生观察效率的提升,而交流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优势,在看到别的同学的问题之后可努力避免,从而让学习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对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师生的重要任务,同时培养观察能力也符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升观察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了,也巩固了生物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了充足准备。

作者:裴银龙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亚洁.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培养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教育论坛,2013(20).

[2]李彬.谈高中学生生物观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3]徐志敏.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的若干做法[J].软件,2013(3).

[4]薛秀玲.浅谈高中生物课学生观察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6).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现代技术应用

摘要:

现代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高中生物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现象教学、延伸教学、题测教学、跨界教学这几个方面,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教学优势。在为课堂注入更多灵动性、创意性、多元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物的相关知识内容。

关键词:

现代化技术;高中生物;运用方法

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工具的普及,现代技术已高密度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学校教学,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对比起来,现代化技术能给课堂带来多元化的资源展示,这些在提高学生兴趣度与注意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要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技术,教师就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我以高中生物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高中生物为教材载体,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好现代化技术谈谈方法性的策略认识。

一、概念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概念教学是指对生物学中某一个概念的诠释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将这种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认知。以必修1第二章中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在糖类里面,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是单糖、二糖、多糖。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从字面上去理解,则不仅教材中的解释比较简单,而且也难以对这三个概念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如果采用现代化技术,当在讲到“二糖”时,教师可先在PPT上点击这个概念,它便进入下一个界面,分讲麦芽糖、蔗糖、乳糖,再点击麦芽糖,它就进入具体讲述麦芽糖分布在哪里的界面(如发芽的小麦、谷粒等),再点击发芽的小麦或谷粒,它就进入一些图片的界面,再点击图片,最后呈现出“二糖可以为生命体提供能量”的一个过程简述。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就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地理解,而是从概念到实例,从实例到生活,从生活到原理,再从原理回到概念。借助现代化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做到条分缕析、逐级深入,有助于学生从抽象到具象地理解概念。

二、实验教学———化平面为立体

实验教学是指生物中涉及的实验部分的教学。一般来讲,实验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完成的;一种是学生旁观教师操作完成的。前者的体验度高,认知性强,但对实验环境、实验器材有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比较耗费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做到每一个实验都能让学生亲自操作。而要解决旁观认知所存在的诸如参与感不强等问题,则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来加以解决。以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为例,其中有几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它们分别是格里菲斯实验、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这三个实验不仅学生无法亲自操作,教师本人也不可能操作,但其中有很多的知识点还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这时,教师可借助微课资源,即在网络上找到与这三个实验有关的短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用微课教学代替传统口头讲解教学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可以通过慢进、快进、重复、暂停、截取画面等功能实现反复地、详细地讲解实验,如格里菲斯实验中,有四种情况,那么在播放微视频时,就可以将这四种情况同时播放出来并进行对比分析,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这几个实验的理解,会从原先平面的文字理解变成立体的动态理解,使理解度更高,印象也更深刻。

三、现象教学———化文字为场景

现象教学是指对某种生命现象进行诠释、讲解与分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通过将文字转化为场景的方式来进行现象教学。以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为例,在讲解“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植物细胞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这整一个过程,通过动态展示的方式来讲解,虽然教材中有每一个时期染色体的图像,但融入现代化技术后,教材中的一帧一帧的图像就好像被串联成了一个动画短片一样,学生可以看到染色体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逐一变化,并且在每一时期还附上了变化规律以及其他特点的旁白式讲解。如此一来,每一时期的染色体就像是一个场景,当学生完整地看完了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后,就能很好地理解每一时期之间是如何衔接与变化的了。学生对有丝分裂的认知,既有每一时期的具体特点认知,又有对整体过程的把握,这种场景式的现象教学会极大地提高自然现象的具体感与可理解度。

四、延伸教学———化有限为多元

延伸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材之外、学习范围之内的一些额外讲解。这既是对学生教材知识内容的一个课外补充,也开拓了学生的眼界。“适当延伸”对于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具有很大好处,如果巧妙地采用现代化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化有限为多元。比如选修1中的《生物技术实践》,教材分别讲解了几种技术,其中有一部分技术在现在得到了很好发展,也就是说教材内容已处于“相对陈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来开拓学生的眼界。比如,专题二中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除了研究培养的条件及操作规范之外,微生物在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药品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我通过现代化技术向学生介绍这一研究与发展方向时,就好比在向学生进行科普讲解与探秘未来一样,自然界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创新与突破,会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思维中更加喜欢生物这门学科。

五、题测教学———化单向为双向

题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写题目,练题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并于题目讲解中对知识进行再次温习。传统教学中的题目讲解都是一道讲完再接着讲一道,但在现代化技术中,教师可以通过点触技术将单向教学变为双向教学。比如,当学生进入机房里去写题目时,教师讲解完某一道题目后,点击“类似题目”时,界面会再次出现与该道题目有相同或类似知识点的新题目,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后,又可以立刻将学会的知识再次运用到题目求解中,这是一个“理论运用”最快速的方法。在接二连三地完成了类似题目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题目来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之间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又可以反哺原来的知识点。这种“知识点→题目→讲解→题目求解→规律找寻→知识点重温”的思路可以将原来单向的知识点传输变成双向的流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与透彻。

六、跨界教学———化封闭为开放

跨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局限在生物这一科,不要局限在本班级、本学校,而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多地给学生搭桥牵线,让学生接触到更广的世界,而这都有赖于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知名的学者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远程视频来与学生互动。在远程视频教学中,专家或学者除了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外,还可以接受学生的提问,与学生共同讨论某一话题。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与远在千里的专家或学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对学生来讲,不仅是一种富有创意性的课堂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向大人物学习求教的好机会。如此,教育资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辐射到更远地区了,影响更多的学生。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是从封闭课堂到开放课堂的很好实例。作为研究生命体结构、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相联系的自然学科,生物既有人文学科中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观察与理解,又有理工学科中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认知与辨析,它既需要敏锐感性的观察能力,又需要客观严谨的分析能力,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高中生物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现象教学、延伸教学、题测教学、跨界教学这几个方面来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教学价值,为课堂注入更多的灵动性、创意性、多元性,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生物的相关知识内容。

作者:姜旗兵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参考文献:

[1]谷乙成.高中生物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6).

[2]杨婷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结构[J].学周刊,2016(25)

第十篇: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途径

摘要:

在高中教学结构中,生物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高中的生物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性的发展。伴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度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教学现状;改革途径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生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学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灌输基本的生物知识,同时还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1]。但是当前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是不够乐观的,在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切实的存在着,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必须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其教学的现状也不是很乐观,下面分别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思维发展两个层面来具体阐述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根深蒂固,虽然新课改已经倡导素质教育,但是依旧有很多的教师还是善于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的能力自然就比较弱[2]。

(二)缺乏对学生思维的重视

生物课程既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课堂的教学自然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更谈不上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了。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的缺乏自然就不能接受现代的教学方法,进而对教学的效果也是一种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3]。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型科技生物人才。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帮助学生消除恐惧的心理,进而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够明白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病毒DNA,来作为本节课程的开场白,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对DNA分子进行学习与掌握。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只有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与创新才能更好的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比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生物知识的教学[4]。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课程,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实验活动的支撑,比如在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时,仅仅凭借学生的想象是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掌握的,只有通过科学的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物知识,进而促进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学好了高中生物课程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因而加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生物教学进一步的开展,上文针对这些问题已经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邱慧 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辰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亚太教育,2016,27:41.

[2]次仁玉珍.浅谈新课改下怎样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西藏科技,2011,01:19-20.

[3]李衍春.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才智,2011,18:115.

[4]蔡玉芹.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式[J].生物技术世界,2013,0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