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艺体制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这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传统歌剧蕴含丰富的艺术精华,将歌剧表演引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提高民族声乐的表演技能。本文就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歌剧表演;民族声乐教学;促进作用

对于民族声乐教学而言,其与一般的音乐教学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涉及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若在实际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理论,则会严重制约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而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导,包括场景、人物、矛盾和情节等,将其与民族声乐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促进民族声乐教学,为声乐表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继承民族声乐

声乐体系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其中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的手段包括传统戏曲中的步、手、眼、身等;同时,两者的表演元素较为相似,如针对某一环节使用的表情、动作、眼神,只有表演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全面理解,才能借助民族声乐的方式将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当然,与传统戏曲表演相比,现代民族歌剧表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一是表演内容:民族歌剧表演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基础,向观众灵活展示故事内容中的人物形象;二是演员要求和表演体系:对于戏曲表演来说,其表演体系明显大于民族歌剧表演,对演员综合素质和基本功具有严格的要求。表演者在歌剧表演过程中,要想准确把握歌剧故事中的人物内心,必须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机结合实践经验和表演情节内容,将人物情感进行更好的展示。所以,要想提高歌剧表演者的表演水准,对传统戏曲表演手段加以借鉴至关重要。以《洪湖赤卫队》为例,其塑造了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刘闯与韩英的领导下,利用地区优势与敌人进行周旋,沉重地打击敌人。其需要准确把握如下几点:第一,积极借鉴戏曲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表演者可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协调好自身独特的发声方法与传统戏曲综合表演艺术,让观众想象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性格,对人物命运加以揣摩;第二,真实性:表演者可以自身生活经历为依据,与剧本内容相结合,发挥自身的联想力,继而有效展现剧本内容,使表演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所以,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歌剧艺术的认知度,增强学生的歌剧表演能力,促进民族声乐和民族歌剧的发展。

2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水平

我国歌剧的发展历程较长,而《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歌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剧的发展,该时期的民族歌剧有机融合了戏曲与民歌,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继而塑造更丰富的人物形象,充分表达人物的情感。由此可见,民族歌剧的优势有很多,学生在歌剧学习中可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准确理解民族声乐的内涵。实际上,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传统知识,甚至不知道民族歌剧,部分学生甚至花费额外时间学习基础知识,以跟上学习进度,这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歌剧的重要作用,借助其他方式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剧表演的兴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情感诠释能力

俗话说,情感是艺术家的灵魂。如果表演者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不能表达自身的情感,则只是一位演员,而无法成为优秀的艺术家;高水准的表演者能够借助自己的技巧和声音来表达情感,而不是脱离情感的表演。现阶段,在民族声乐课堂教学环节,很多学生过于注重歌声的表达,忽视歌情的传达,在学习中一味地追求歌声的完美,无法深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不能准确表现出人物形象。所以,在具体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歌剧表演,将歌剧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以便充分展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全面理解歌剧音乐作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

4创造表演艺术的个性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民族声乐时存在刻意模仿现象,忽视自身个性的塑造,这就需要将歌剧表演适当加入民族声乐中,尊重表演者的独立性,让其借助自身的个性化创造,按照自身的理解来设计人物动作与角色、布置场景,达到作品二度创作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个体具有独特的魅力及思想,这种独特性可通过歌剧表演加以展现,但学生在学习和培训环节,虽能利用演唱的形式展现人物,但过于追求声音的华丽与完美而忽略了人物的塑造,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精神及内涵,无法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这就要求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完善声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性。

5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对于现代化的民族声乐教学而言,其是以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但由于歌剧艺术是我国声乐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这就需要科学衔接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声乐能力和民族声乐教学效果。同时,对歌剧艺术水平进行评价时,需要从表演者的表演能力、形体、形象等方面出发,综合分析传统音乐和歌剧艺术的差异性,鼓励表演者演好角色,对其他声部进行合理表演,尤其是重声和多个和声,增强歌剧表演艺术的综合性。或者是表演者在具体表演中要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表演,做好重声与和声部分的表演,防止影响整体的表演效果。因此,在传统民族声乐教学中适当增加歌剧表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高水准声乐进行初步感受,对其声部变化情况加以掌握,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实现自身专业的良性发展。

6多层次把握歌剧艺术

《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体裁的作品,其采用戏曲和民歌的传统音乐元素来编排歌剧,将传统音乐风格融入歌剧人物的塑造中,这样才能传达艺术成就、人物的情绪变化及内心情感。这种方式与西方歌剧的创作原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最初是以民族声乐的表现方式为基础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有些民族声乐比赛的规定曲目甚至涉及歌剧的主要唱段,可见其重要程度。民族歌剧创作是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学习环节,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舞台表演的技巧,甚至不了解传统音乐知识,导致教学难度增加,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纳入歌剧表演的综合性训练,以免学生一味接受声乐技巧,或是增加学生歌剧表演的机会,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7结语

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民族歌剧的经典剧目进行感受,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歌剧史的掌握程度,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面了解歌剧人物形象,达到“戏歌兼备”的艺术效果。为发挥出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剧表演的作用,需要引导学生实施高水准的歌剧表演,掌握专业的音乐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综合能力及民族声乐水平,推动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灿.论述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J].艺术评鉴,2016(11).

[2]杨雨霁.试谈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J].当代音乐,2016(16).

[3]李军.民族声乐教学与歌剧表演艺术的链接[J].音乐时空,2015(08).

作者:彭丽丽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