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实践(8篇)

高校声乐教学实践(8篇)

第一篇: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大众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追求逐渐增强;受此影响,我国音乐艺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日渐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当前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

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了对我国民族文化和艺术发展工作的重视,在扶持艺术教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高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成效。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声乐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在新时期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育改革措施,针对声乐教学需求合理地开设声乐课程,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音乐表演声乐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1当前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声乐教学,但是由于课改时间相对较短,且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改革理论体系,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1]具体而言,当前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声乐教学课程体系与内容相对滞后

对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滞后性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声乐课程教学体系的设置会受教师主观意识的影响,且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追求教学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学不够深入、课程体系杂乱无序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过多分散的知识点无法有效地串联在一起,进而对课程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的情况。其次,在对声乐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对其存在错误的认识,将其当作辅助性的课程,严重限制了其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得声乐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同时,声乐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会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活动无法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服务,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由此可见,声乐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的滞后性已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就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为声乐教学作用的发挥以及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2声乐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落后性且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声乐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随着当前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音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对音乐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声乐人才的要求;并且,学生声乐素质培养效果不够理想还会影响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严重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3]由此可见,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声乐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保证声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笔者对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声乐教学的模式相对单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不合理,且理论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地进行,而实践教学活动也不注意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使得声乐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声乐素质的提升以及音乐表演能力的强化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2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高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教学质量有所提升。[4]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声乐教学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要想改善教学现状,实现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为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

2.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现有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学校和教师首先应该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对现有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实施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分层教学和多样化教学,从而促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真正地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音乐表演人才。具体而言,在开展教育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保证教学工作能够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对学生实施最切合学生实际的指导,并有效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要确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在开展声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除了应该保持对学生专业演唱能力的高度关注外,更应该加强对学生个性演唱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实施专项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在音乐表演声乐活动中的组织编排能力、艺术表演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有效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5]只有这样,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完善以及对新教学方法的探索才能够尽量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促使其声乐专业基础、文化修养等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改革实践中后,高校声乐教学的多样性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凸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声乐训练方式,在提升自身声乐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音乐表演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高校的音乐表演声乐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高校声乐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产生着积极影响,应该受到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2.2探索多样化的演唱训练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声乐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以促进声乐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从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角度对声乐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在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演唱教学模式,进而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随时结合课堂需求和课堂环境的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凸显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由于声乐教学在不同环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采用大课教学、小班授课以及针对性地教学等多种模式,在充分发挥不同课程类型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6]此外,针对新时期学生心理素质的特殊性,教师在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存在的缺陷;并适当地引入多媒体技术,为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这样,借助传统教学和新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强化,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3结合地区教学实际情况,探索多元化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学研究专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明确指出,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对中心材料的选择应该坚持从民族音乐、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并且应该以对本民族音乐的巨大重视为切入点;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民族音乐的教育水平,为民族音乐的世界性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具有大量的音乐资源,并且这些音乐文化资源对我国音乐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民族音乐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受到不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式,在构建地区特色表演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音乐表演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注意结合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探索多元化音乐的教学内容,增强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与地方音乐艺术的契合性,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为地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而服务。[7]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音乐艺术教育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西方化发展特征。因此,在新时期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流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想在开展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声乐教学的民族性,为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就应该结合地方音乐文化和音乐资源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声乐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为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优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唯有如此,高校的声乐教学活动才能够实现对现代声乐、民族声乐以及西方声乐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促使声乐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具体而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师在选择声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在尽量使用本土音乐表演声乐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声乐教学与地方音乐表演艺术发展的契合性;其二,应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原则,积极吸收世界先进声乐教学经验,对本校的声乐教学活动实施优化改革,切实保证声乐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声乐素质和音乐表演能力的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只有这样,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才能更加广阔,才能有助于我国音乐表演艺术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2.4高度重视舞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实现学用结合的发展目标

在整个声乐教学实践体系中,课堂教学活动是最为根本的教学模式;并且,只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才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其声乐专业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8]但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校学生音乐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高校在开展音乐表演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除了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高校还需要结合舞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助,进而充分发挥出舞台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作用,促使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用结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特别是对于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来说,其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相对较强的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再好,课堂教学效果再明显,如果学生没有参与过舞蹈表演实践和社会表演实践,其综合表演能力仍旧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声乐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基于此,高校声乐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舞蹈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视,争取借助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融合,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保证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艺术渲染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学生未来从事舞蹈表演和社会表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方面的教师应该对舞台实践教学进行重新分析,并重新审视舞蹈实践教学的价值;进而在明确舞台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制定合理的舞台实践教育计划,借助多种不同教学方式,有机整合,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育和指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声乐舞蹈实践、声乐演唱观摩等活动,要求其针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对比分析,并发表看法等。通过这一强化训练方式促使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得到高效的培养,为学生舞台组织能力和声乐鉴别能力的培养以及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进一步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9]其次,将音乐表演声乐教学与舞蹈教学、形体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音乐表演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渲染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进而逐步改变学生只会演唱的缺陷,丰富学生的表演形式。这样,学生的表演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0]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或者社区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加以锻炼,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让学生在今后的地方文化建设工作中能够作出一定的贡献。

3结语

现阶段,我国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限制了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作用的发挥,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新时期,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相信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改革必然会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我国音乐表演艺术也能够在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下获得更为稳定的发展。

作者:陈哲 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周曙.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高红,费柯.农林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4(49):203-204+211.

[3]陈晓飞.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5,35(24):113-114.

[4]戚麟麟.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4(9):84-85.

[5]张晓军.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考[J].北方音乐,2014(5):137.

[6]平丽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华章,2013(34):230.

[7]段颖.强化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黄河之声,2013(19):39.

[8]廖果.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刍议——以声乐教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6(18):107+109.

[9]赵晓乐.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J].东京文学,2014(2):54.

[10]赵晓乐.谈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8):135.

第二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民族歌剧实践

【摘要】

其实,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联系,即两者本质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艺术历史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尚需提高的情况下,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联系,进而探究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族歌剧;实践;民族声乐教学;重要性

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在教授学生民族声乐的同时,也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国民族歌剧。而在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当将中国民族歌剧融入到教学之中,展开民族歌剧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在民族歌剧的欣赏过程中感受民族声乐及表演技巧等,如此有利于学生民族声乐水平的提升[1]。由此看来,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将其融入到高中民族声乐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高校中民族声乐学科的设置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促使民族声乐教学更为系统化。的确,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其一,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近些年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高校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促使其扩大了规模,招收了较多的学生,但这是以降低招收标准得到的,因此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声乐功底不扎实,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其二,教师过于重视演唱基础部分的教学。目前很多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只注重演唱基础部分的教授,而忽略了作品情感的渗透、艺术修养的教育,这使得学生民族声乐难以融会贯通[2]。其三,缺失作品鉴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歌曲作品鉴赏,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及情感表达,再组织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可以使学生注重感受作品,如此对于提高学生民族声乐水平有很大帮助。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声乐学习与练习上,忽略了民族歌曲的鉴赏。其四,学生对民族声乐的认识不到位。目前我国大多数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正确认识民族声乐,反而对西洋唱法非常感兴趣,认为美声的发声才是科学的,如此必然会导致学生民族声乐学习效果不佳[3]。

二、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联系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融入到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之中,让学生品鉴中国民族歌剧,感受民族声乐的韵味,进而影响学生,使之更加专注于民族声乐的学习。当然,要想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民族歌剧,首先要明确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联系。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的、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从事民族声乐相关工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声乐及相关文化而努力。为了实现此目的,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民族歌剧实践,可以使得我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为中国民族歌剧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动力,而民族声乐教学是弘扬和发展民族歌剧的有效手段,所以两者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在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不佳的今天,将民族歌剧融入到民族声乐教学中,通过《白毛女》等歌剧作品的欣赏与演唱,声乐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歌剧的魅力、民族声乐的魅力,进而积极地投入到民族声乐学习中来,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民族声乐水平提升,还能使学生学习到民族歌剧鉴赏、民族歌剧风格、民族歌剧艺术等,这对于学生未来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民族声乐人才有很大帮助[4]。

三、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对中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分析及其与中国民族歌剧的联系,确定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是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原动力

对于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容,笔者认为‘运用“共生共融”这个词再恰当不过。从历史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才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学科化和科学化,而反过来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壮大又成为中国民歌剧前进的助推力[5]。其实,从民族歌剧诞生之日起民族歌剧就与民族声乐是密不可分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白毛女》,它的创立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歌剧诞生了。从《白毛女》的表演形式来看,其结合了戏曲、说唱、民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这是因为我国第一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们生长于戏曲、说唱、民歌等传统音乐环境中,他们在创作《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刘胡兰》等民族歌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传统艺术形式,这使得民族歌剧可以通过民族声乐表演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充分说明了,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是息息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民族声乐。于20世纪50年代初沈阳音乐学院成立了“民族声乐”专业,这标志着民族声乐逐步发展起来[6]。20世纪50、60年代,《洪湖赤卫队》《江姐》两部民族歌剧,创作者充分地运用了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素材来进行创作,这使得两部作品音乐色彩浓厚、民族韵味突出。因此,这两部作品被选入了民族声乐教学之中。另外,随着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一定成果,带动了北京、上海等地专业艺术院校及民族声乐专业的设立,自此之后,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逐渐走向了正规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与概述,可以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民族歌剧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动力,值得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

(二)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从目前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个别高校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课纳入到必修课的范畴之中,但是实践内容却不能使中国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教学良好融合,致使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课程的开展,既不利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事实上,民族歌剧与民族声乐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合理地进行民族歌剧实践可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水平。也就是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合理的、适用的民族歌剧教学—实践体系,进而合理规划设计民族歌剧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熟知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历史、经典曲目及唱段,让学生掌握中国民族歌剧舞台表演的特点和表演手法,让学生掌握几种不同民族歌剧的角色演唱等,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准确地学好民族声乐[7]。那么,如何构建中国民族歌剧教学—实践体系,合理规划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教学活动呢?其一,夯实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歌剧理论基础。也就是了解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际情况及高校所在区域,进而收集当地民族民间音乐,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取适合的民族民间音乐,将其与民族歌剧理论性知识相结合,进而教授学生,夯实学生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歌剧理论基础。其二,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经典民族歌剧的主要唱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民族歌剧有深入的了解,应当注意在专业的声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经典的民族歌剧主要唱段,如白毛女》《刘胡兰》《江姐》等歌剧的主要唱段,让学生去感受、去演唱,如此可以让学生认识和学习不同民族声乐演唱方式和风格,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声乐水平。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声乐的学科化和科学化,而反过来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壮大又成为中国民歌剧前进的助推力。由此看来,两者本质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艺术历史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不佳,存在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师过于重视演唱基础部分的教学、缺失中国民族歌剧作品鉴赏及学生对民族声乐的认识不到位等问题的情况下,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剧,将中国歌剧视为民族声乐教学的原动力、视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开展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中国民族歌剧鉴赏、赏析,使学生从理解作品的角度进行民族声乐学习与训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声乐,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民族声乐水平。

作者:于君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峰.论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演变——以三次高潮的代表作品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王颖.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32(3):105-108.

[3]刘宏奎.从"天鹅之歌"到"百鸟朝凤"——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境遇与发展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10):128-129.

[4]沈德鹏.中国民族歌剧实践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6(4):86-87.

[5]刘红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10):226.

[6]张蕊.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影响的探析[J].音乐大观,2014(5):131.

[7]娄文利.继承、融合、创新——王祖皆、张卓娅的民族歌剧创作[J].音乐创作,2015(1):30-35.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流行元素探微

摘要: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艺术形式也在进行多维度的探索与创新。将流行元素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来,能够丰富高校声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探索当前社会条件下高校声乐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流行乐;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在公众的思想意识当中,声乐相比流行音乐来说要高雅,可称作是“阳春白雪”;而流行音乐的受众范围较广,层次高低不一,是文化快餐的代名词,是“下里巴人”。这种公众的既定认识是片面的,流行音乐同样具备严肃性、生活性、寓意性等美学特征。将流行因素引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来,能够使声乐“天生严肃”’的面目变得活泼,是符合审美需求的一种全新探索。

一、流行元素引入声乐教学的时代背景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能够为声乐这种传统音乐形式提供充足的文化养分,使得声乐发展源远流长。随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交往层次也越来越深。音乐具有共通性,能够跨越地区、种族、语言的种种障碍,成为思想灵魂沟通的重要纽带。西方音乐形式的引入,既给我国声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同时又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音乐形式的不断交往与交融当中,形成了相互竞争共同成长的关系,这促使人们对声乐的发展道路进行创新探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文化视角来仰视声乐,这种思维定式限制了受众人群的拓展。人们对于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接受度较高,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偏爱流行元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所以更新教学观念,对流行元素与声乐的结合进行探讨。

二、流行元素引入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1、声乐教学与流行元素需要依存发展

声乐与流行元素之间已经建立起相互依存发展的关系,高校声乐的教学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当中。在这种质变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入流行元素,在当前时展框架下创造出符合民族传统文化的音乐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文化也汲取多方营养处于不断发展当中。音乐文化始终围绕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民族声乐来说,从流行元素中能够获取大众审美趋向;高校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他们想要借助原创的力量来获取艺术生命力。

2、流行元素引入声乐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侧重发声、气息的教学,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唱歌非常感兴趣,但是对声乐课却带有排斥心理,致使知识转化率较低,教学效果欠佳。流行元素的引入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沉闷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使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可以借助流行元素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真正实现双向教学。

3、流行元素引入声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当前高校学生接触的文化比较多元,他们对于新生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明显超出了对声乐的喜爱程度,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让音乐成为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有效载体。流行音乐针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化创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将流行元素引入声乐教学,能够有效补充传统声乐曲目,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借助学生既然喜爱流行歌曲的情感来提升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

三、流行元素引入声乐教学的途径探索

1、遵循优质、适度、举一反三的原则

流行音乐的受众范围非常广泛,创作门槛也比较低,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得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歌曲之中。所以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元素时需要对歌曲内容进行甄别,筛选出如《中国人》、《我的中国心》、《飞得更高》、《海阔天空》等内容积极向上的歌曲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在此过程中切忌本末倒置,将流行元素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忽略教材本身。遵循适度的原则,对待流行元素进课堂持谨慎态度,让音乐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实际,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不同的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高校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引导他们从中寻找艺术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2、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案

流行元素能够有效补充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要持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内容,力求让声乐教学充满现代感。如姚贝娜演唱的《天耀中华》就融合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以五声调为基础,融合西方的流行旋律,让“真心祈祷,天耀中华,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的情怀更加深入人心。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也将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进行了完美融合,如《世界梦想》《诺言》等歌曲中体现出美声与流行元素的完美结合。高校声乐教师要善于挖掘流行元素与声乐融合的音乐作品运用到教学实际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给学生创造的美的听觉体验。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机制,除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外,声乐教师还要在课堂之外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学习体系,将流行元素做为扩发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声乐教师要向学生推荐耳熟能详符合价值观取向的歌曲,主题围绕歌颂祖国和人民、讴歌亲情友情爱情、表现感恩励志等推荐,如《东方之珠》、《橄榄树》、《常回家看看》、《感恩的心》、《感谢你》、《风雨彩虹》等。

四、结语

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优美、歌词通俗易懂,大学生很容易被其吸引。但是在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流行元素只能是做为补充手段,而不能取代经典曲目的基础地位。充分借助流行元素的时代感来激发学生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带入到声乐中来,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专业技能。

作者:陈文佩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利用流行音乐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教育研究.2007.08

[2]赵朱.《让流行歌曲为我所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1

[3]曹媛.《音乐教学体现多元文化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7.08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咽音练声法应用

摘要:

咽音练声法对于艺术嗓音开发和保健都具有确切而明显的效果,无声练习是咽音练声法的核心内容之一。结合当前实际,有必要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将咽音练声法之无声练习灵活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正确认识咽音练声法、要重视课后练习、要避免走入误区。

关键词:

咽音练声法;无声练习;高校;声乐教学

“咽音是意大利美声学派的真谛,咽音是处于发真声机能和假声机能之间的一种发声方法”。①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林俊卿博士借助人体解剖学、教育学、心理学、声学、表演学等理论知识,对咽音练声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林先生唱功精湛、著述丰硕、国际国内影响甚大。林先生之后,王宝璋、谢桂芬、罗荣钜、郑海燕等学者也为咽音练声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咽音练声法对于艺术嗓音开发和保健都具有确切而明显的效果,相关练习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其无声练习在形成歌唱发声通道和锻炼歌唱气息等方面功效显著。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咽音练声法之无声练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也借此抛砖引玉。

一、咽音练声法之无声练习

(一)无声练习的种类

林俊卿先生在《“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一书中,详述了四种无声练习,分别为用抬头方法张口、摇震下巴、用中国京剧传统的“蛤蟆气”练习法训练横膈膜及与控制歌唱的气息有关的肌肉、训练舌部能形成纵沟。第一个无声练习的关键是张口的时候一定要抬头,这与平常讲话时的张口不一样,其目的是让下巴在歌唱中完全处于被动而毫不紧张的状态,努力做到歌唱时“没有下巴”,同时注意后咽部位充分打开和拉伸。第二个无声练习为摇震下巴,其基本要领是以张大口、伸舌、头稍稍前倾的姿态摇头,进而带动下巴晃动,产生下巴和舌头左右松弛摇晃的效果。其实质还是为了解决歌唱时压喉咙、真声过多的问题。第三个无声练习用“蛤蟆气”练习法来锻炼歌唱的呼吸。俗话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咽音练声法同样重视气息的训练。林先生谈到“蛤蟆气”练习实际上就是“狗喘气”练习,是同样的东西,只是称谓不同。其要领是身体站定,急吸气息直达丹田,然后把气急呼出去,林先生认为这样的练习一口气持续三分钟才算合格。第四个无声练习是训练舌部能形成纵沟,其关键之处在于舌头成纵沟的同时舌根一定不能下压,通过这一练习,可以使共鸣腔体上下衔接,声音通畅无碍。

(二)无声练习的作用

王宝璋先生认为,“‘咽音’技能四个无声练习是‘咽音’技能的核心要领”。②这充分说明了无声练习的重要作用。通过无声练习,歌者得以获得可靠的歌唱动力系统、放松的舌头和下巴、稳定的喉器和良好的共鸣腔。尤其是第一个基本练习,对于后天形成歌唱发声的基音管至关重要,有了这个稳定可靠的基音管,才方便进一步训练歌唱发声。林俊卿先生将通常的歌唱发声训练和咽音练声法比作“跨越式”跳高和“背越式”跳高,显然,“背越式”的效果要超出“跨越式”很多。其途径就是先通过无声练习,专门把用于歌唱的咽部肌肉训练得强壮,以此获得一种异乎寻常的发音能力,进而将这种发音能力运用于艺术歌唱,就像芭蕾舞演员锻炼自己的足尖肌肉一样。无声练习还可以对歌唱系统起到按摩的作用,缓解声音疲劳、实现嗓音保健。

二、咽音发声法之无声练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完全照搬八个步骤,对于课业负担较重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或许并不适合。结合当前的高校教学实际,探索以咽音练声法之无声练习促进声乐教学显然很有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一)正确看待咽音练声法

以咽音练声法促进声乐教学,首先要正确看待咽音练声法。咽音练声法是什么?它仅仅是一种声音训练手段,一种比较高效的声音训练手段。林俊卿、王宝璋等先生多次谈到,咽音并不适合直接用于歌唱,因为单纯的咽音音色太过尖锐和明亮,听起来不够悦耳。假如将优美的歌唱发声比作美味佳肴,林俊卿先生更愿意将咽音比作这美味佳肴中的盐,不可或缺、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咽音拔得太高,要正视它的优势和不足,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样,就不会因其音色过于尖锐、技巧过于特殊而轻易否定它。在将咽音练声法引入高校声乐课堂时,作为教师,务必将上述观点介绍给学生,并在适当的时候不断给学生加深印象,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咽音练声法。总之,既要对其坚定信心,又要科学看待。

(二)四变二,精简无声练习种类

如前所述,林俊卿先生把无声练习分为四种———抬头张口、摇下巴、“蛤蟆气”练习、舌部成纵沟。囿于学生课余时间不多等原因,笔者尝试将四种练习两两合并成两种练习,实际教学中确也收到了较好地效果。具体来讲,就是把抬头张口和舌部成纵沟两种练习合并成新的张口练习,把摇下巴和“蛤蟆气”练习合并成新的“蛤蟆气”练习。新的张口练习在原张口练习的基础上同时完成舌头成纵沟,新的“蛤蟆气”练习在原“蛤蟆气”练习的基础上同时完成“摇下巴”。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合并练习不仅可行,而且效果或许更好。因为,以四种动作来练,可能每个部位都练得比较到位,但各种感觉“合成”起来,有时候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把四个动作合并为两个动作来练习,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上述不便。

(三)以教师示范教学促进

声乐教学法有很多种,其中的示范教学法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因其效果好、施行简便而为众多声乐教师所重视。在进行咽音发声法之无声练习教学时,同样要重视示范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要以良好的动作示范促进教学。以示范教学法促进教学,关键是教师要深入研究咽音相关知识、真正掌握无声练习的技能技巧。如果没有完全掌握相关动作要领,甚至只懂皮毛就匆忙示范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因为这是不折不扣的误导。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练习每个动作,努力做到动作标准、表述规范;学生根据教师的良好示范“有样学样”,自然能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示范教学不仅仅是把正确的动作展示给学生,有必要的话,还应把学生的不足之处示范模仿出来,这样,学生更能直观的认知到自身的不足。但是,这样的模仿不能带上哪怕一点点鄙视或者不屑的表情,否则,势必冲淡师生感情,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练习

当前,高校声乐课的一般采取师生“一对一”或者“一对二”上课,在师生比较为紧张的高校或个别专业也存在着“一对四”“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指望通过课堂教学很好地掌握无声练习的技能技巧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必须重视课后练习,以课后练习巩固和掌握相关技能技巧。做好课后练习,关键之处是想好了再练。就是把相关技术要领想清楚、想明白了、在脑子里过了多遍电影了之后再去练习;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起码不至于练错练歪。时间允许的话,还应该做课后练习笔记,不见得每次练习都要记录,但是在课后练习效果很好或者很不好的时候,有必要进行记录。做好课后练习笔记,能更理性的学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学习进度,也对日后再遇到相关问题或者是开展声乐教学有益。

(五)避免走入误区

正确进行无声练习,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走入了练习的误区。常见的情况有两种:一是练习的幅度过大,二是练习时间过长。比如,有的学生在练习抬头张口练习时,认为嘴巴张开得越大效果就越好,于是尽量大张嘴巴,其结果是牙关非常僵硬,甚至个别同学到了牙关节脱臼的程度,这样就过犹不及了。再如,有的同学为了尽快见效,只要稍有闲暇就练了起来,不加思考的盲目加长练习时间;一天下来,不仅达到而且远远超过应有的练习时间,再进一步就可说是走火入魔了。这样无节制的练习,相关器官不胜其累,效果反而不理想。类似的情况还有几种,这里不一一赘述。产生此类问题,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老师和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咽音练声法———老师没有科学的指导学生,学生则因急于求成而蛮干乱练。因此,师生双方,尤其是教师要认真研读咽音练声法相关理论,同时要广泛涉猎声乐心理学等声乐教育教学理论,真正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避免拔苗助长、避免胡干蛮干。

三、结语

咽音练声法对于艺术嗓音开发和保健都具有确切而明显的效果,其无声练习对于促进声乐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师生应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将其有益成分应用于实际演唱和教学,促其成为改进当期声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咽音练声法不是万能的,在研究和借鉴的过程中,要客观而全面的看待相关问题,要踏实稳健地开展教研活动;勿求全责备、勿急于求成。研究和借鉴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和计算机网络等当代科技相结合,力争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作者:刘伟 王利娟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注释:

①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②王宝璋.:《唱法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第166页。

参考文献:

[1]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罗荣钜.神奇的咽音[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王鹭羽.高师声乐教学中“咽音训练法”初探[J].艺术研究,2010,(02).

[4]臧学军,张溪桐.探讨无声练习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06).

第五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

摘要:

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如何站在全球文化思维框架中来考虑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个意义层面探讨师范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可发展问题,旨在加强高校民族声乐体系的构建,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教学策略

中国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涉及戏曲、说唱和民族新歌、歌曲等多种形式。研究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能够使民族声乐的教育迈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并为其他高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

(1)对民族文化的艺术基因进行保护和传承

中华民族声乐能够实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就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可以为民族声乐的教学提供一个极具艺术特色的良好环境。当今高校在实施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将民族文化植根于每位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民族声乐审美观,让学生意识到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强化民族声乐基础理论建设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基础理论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传统美学和哲学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根本上加强民族声乐基础理论建设,把握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从其艺术形态及风格特点的角度入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为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实现高校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相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转变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态度和观念,将多元化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塑造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

(一)对传统的民族声乐教材进行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声乐基本技能两方面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核心。在高校多元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能、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代表性曲目,将典型曲目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化教学的质量。

1.合理调整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

应在保证基础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形态的民族声乐。要把握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遵循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开设专项的民族声乐课,深化对东方民族声乐的探索和分析。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督促教师强化自身学习,并涉猎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对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及教材进行改革

根据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仅将曲谱作为教材的现象,忽视了音像材料、音响材料的重要性,使这些教学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多元化教学效果。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选取其他形式、内容的教材,通过图像、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透彻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风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审美观。

(二)提高对原生态民歌的重视

民族声乐教学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解决好民族艺术传统的传承问题。在高校声乐教育中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和技能技巧。关注、保护、发展原生态民歌,不仅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华文化的振兴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可以聘请原生态歌手为教师和招收具有原生态民歌特长的学生。由于当今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师基本都是学院派民族声乐培养的,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吐字、风格、旋律等把握都不一定原汁原味。而原生态歌手在这个方面更胜一筹,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突出的艺术个性,如蒙古的长调、呼麦,彝族的海菜腔、梅葛调,苗族的飞歌,羌族的酒歌,侗族的大歌。因此,聘请原生态歌手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演唱方式,不但扩充了教学内容,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真正的民族民间唱法。其次,招收具有原生态民歌特长的学生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本土本民族音乐元素,让本土音乐走进课堂,使音乐教育起到丰富全面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这样既能对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良好的作用,又能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内容,更能促进高等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

(三)构建完善的音乐学知识结构

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构建一套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民族生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将声乐教育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当地民族文化和习俗,提升情感认知。

总之,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是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只有坚持将这项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民族声乐人才,践行高校的教育职能,为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颜雄心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艳,张骥.当代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窥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2]张智斌.原生态唱法与声乐教学之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3]卢富强.探索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效果[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4).

[4]邢爱.传统声乐教学在现代中职课堂中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4(S4)

第六篇: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和发展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现状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升,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声乐教学的途径,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乐理技巧和文化底蕴的提升。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主动性;自信心;教学手段;互动

随着高等教学的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加深,高校在招生规模上不断扩大,需要声乐专业的学生比以前多得多,相对应的毕业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社会需要量没有随着近年来毕业生数量增多而大规模增加,因此声乐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好转的重要因素,需要进一步拓展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声乐知识。笔者从事高校声乐教学多年,对目前国内声乐教学现状有着一些认识,与同行共享:

1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开始逐步崇尚知识、艺术,对于高雅音乐的社会需要也在逐步增多,一些少儿家长从小就开展培养孩子的音乐等艺术情操,目的不在于使得他们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他们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相关乐理知识,从而实现整体艺术修养的提升。在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下,对高校声乐毕业生的需要也在进一步增加,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做出很多的改进和革新,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对这一专业毕业生的需要变化。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1教学形式单一

培养计划是我们开展声乐教学的主要依据,在这一教学大纲中需要突出相关的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因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需要不断拓展他们对相关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现其教学积极性的提升,这是目前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过程所欠缺的。声乐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声乐技能和乐理知识,一些典型作品的鉴赏,还有一些器乐课程。由于声乐课程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践课程中,学生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难以实现更为突出的相关声乐技能的掌握,同时一些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缺失,相关的教学不具备系统性的讲解,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开展全面的探讨,使得很多学生都停留在模仿演唱的阶段。

1.2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现代的高校声乐教学开展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教学目标缺少明确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突出声乐演唱的技巧掌握,对声乐作品的鉴赏有所缺失。这种鉴赏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声乐文化素养上的认识和理解,对相关的声乐文化底蕴了解不深,缺少必要的艺术性等方面的素养提升。这种声乐文化素养的缺失将直接造成他们在学习声乐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能有效把握今后学习的方向。这种方向感淡漠的教学过程中,将直接影响整个声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1.3教学缺少层次性

不同学生对声乐乐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不同的,对相关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等认识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一些高校缺少必要的层次性教学,都是统一布置相关的声乐作品让学生去演唱,这种演唱有时甚至没有建立在对相关文化背景的讲解基础上,很多学生都缺少对这些声乐作品的有效认识,在演唱的过程中缺少感情,难以实现更为深入的演绎。这一问题引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缺少因材施教,对学生没有进行分类教学,一些学生接受程度有限,难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掌握和演唱。另外,这种硬生生的练习只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懈怠情绪,对教学质量提升只能起到负面影响[1]。

2高校声乐教学今后发展途径

2.1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自信心

声乐教学重在应用,这就需要进一步突出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声乐教学需要进一步突出他们对相关乐理技巧在演唱过程中的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相关乐理技巧。同时,需要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乐理技巧知识。具体来说,针对声乐教学特点,可以选择一些互动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教师给定一个练习曲目,让学生自由交流对其文化背景的认识,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交流之中去,还可以引入一些有意思的话题,让学生们运用自己掌握的乐理知识进行交流互动。自主练习的意识增强之后,学生在声乐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一些学困生在学习自信心上出现了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将大大降低他们在声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声乐曲目练习任务,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学困生的声乐练习自信心,从不同角度提升他们对声乐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同学面前唱出来,将声乐学习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当学生遇到乐理知识等学习困境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解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从易到难,不断提升他们对声乐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有效树立他们参与声乐练习的主动性。

2.2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声乐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拓展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因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都是可以将抽象的乐理教学知识转化为更为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实现声乐教学课堂时间的有效控制。例如,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烘托教学氛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声乐原版作品的播放,使得学生切身感受到声乐作品的鉴赏,构建他们的声乐练习的感受。另外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中,教学形式进一步多元化,拓展课下学生参与到声乐学习练习之中,创新声乐学习方式,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到相关的乐理知识[2]。

2.3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声乐练习小组。学生在声乐课程的学习上是存在差异性的,需要进一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将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进行分层,主要可以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在学习能力分层确定好之后,可以进一步实施声乐练习小组的组建工作,将不同学习能力的三类学生进行有机组合,成为一个小组,这样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共同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种分层式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在乐理基础知识上共同进步。其次,布置项目任务。在开展声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的乐理理论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掌握,再布置相关的典型曲目,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的探讨分析时间。这些项目任务的确定需要突出对已学过乐理基础知识的应用,只有对相关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和认知,学生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分析探讨工作。最后,汇报、演唱及点评。学生在分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汇报演唱、点评会。不同练习小组汇报、演唱各自的曲目,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问题,最终教师再根据学生对相关曲目理解和体会,结合乐理基础知识理论,进行引导式的点评,给各个练习小组更多的启示[3]。

3结语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为主,因为学生配合演唱,是经过多人合作,多次讨论,最终形成的,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对曲目的演唱毕竟没有经验,需要多多磨练,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最终点评的时候给予更多的鼓励,在鼓励的过程中予以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总而言之,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还需要从更多的方面实施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

作者:赵悦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常青.试论高校声乐集体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12):124-125.

[2]张亚群,曾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与途径探析[A].2011年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111-112.

[3]刘书妤.美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现状研究——以科蒂斯音乐学院和乔治梅森大学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音乐探索,2013,18(4):123-124

第七篇:高校声乐教学流行唱法实践

[摘要]

高校声乐教育,属于专业性强的艺术教育。而在声乐教学中流行唱法较为独立的艺术地位已经被社会以及艺术家们认可。可目前高校声乐教育中,流行唱法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声乐作为歌唱的基本功,主要通过运用歌唱语言以及艺术嗓音去塑造出一首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歌曲。声乐教学主要分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美声唱法三大种类,通过以不同的特色和演唱形式体现出不同的演奏风格,随着流行音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盛行,很多高校在声乐的教学当中想要选择在传统的声乐教学基础上融入一些流行唱法的因素,以使得传统的声乐教学能够获得新的血液,加强对高校声乐教育的多元化,培养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流行唱法;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

通俗唱法,也就是当下统称的流行唱法,是由Jazz和Bruce音乐演变而来,现代的流行唱法更是融合了Denon以及Latin等诸多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唱法。声乐作为音乐中的最基础部分,对于实现音乐的旋律和美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声乐教学作为歌唱的基本功,通过一些歌唱语言以及艺术嗓音去将一首歌曲塑造得更加鲜明生动、悦耳动听。因此,很多高校也在声乐教学中做出了很多研究与实践,使得声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风格,并以此帮助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发展能够更加稳步前进,培养更多音乐人才。

一、关于对高校声乐流行唱法教学的现状概述

我国的声乐教学主要分为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美声唱法三大类型,通过不同的特色和风格特征将音乐以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出来。而对于传统声乐教学来说,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另外再增加一些关于对美声以及吐纳的练习,以确保声乐学习的专业学生能够在对基础乐理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上更好地学习演唱方法和技巧。虽然说,声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就整体的声乐教学来说,在声乐教学中的目的、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还应该有所改善,以提出合理的实施途径,从而使得声乐教学的整体模式更加规范化。在当今音乐发展现状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对于拓展声乐流行唱法的教学与实践,已经是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高校声乐流行唱法教学,所应用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类似小型演唱台、音响设备,让学生以现场模拟演唱的形式进行练习,老师则在一旁对学生演唱的技巧与吐纳方式进行专业角度的指正,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点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来提升个人的演唱能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声音的变化,同时教育者和学生又可以轻松地度过课堂时光,所以,这种模式已经被全国各地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高校所采用。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高校对音乐人才的培训力度,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长时间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在正式演唱时,出现紧张感以及依赖指导老师的现象,这就极大地减低了学生们的整体演唱水平,并且该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出流行唱法的表演性,在舞台上缺少即兴以及与观众的互动性,只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唱功上,降低了整体的表演效果。流行唱法需要表演性和现场即兴的配合,从而将音乐的感觉深入到观众的内心深处,如果只是注意演唱功底,就完全发挥不出流行唱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高校声乐流行唱法的教育中,应多采用符合实际现场演唱的教学模式,从而让音乐人才真正地在艺术方面得到提高。

二、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的简单概述

现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有所不同,因此,声乐的发展和教学模式也要引入全新的模式,将流行唱法引进声乐教学中将成为声乐教学的一大特色。流行唱法在声乐教学中也称为通俗唱法,通过以自然甜美的声音以及细腻真实的感情而将音乐更好地去表达情感,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中广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主要将音乐、形体、表演、舞蹈等元素,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声乐表演艺术。然而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的教学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首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因为通俗唱法更接近于现代化,所以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状况,很多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确学习的根本目的,从而只懂得盲目学习。因此,在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使得专业学习声乐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的任务,从而能够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以学习到更好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所创新。作为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在演唱教学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广泛吸取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从而能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使得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能够在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中获得新鲜血液,以满足和适应我国流行唱法的新观念,符合现代人对于音乐的追求;最后,在教学选曲上要灵活,传统声乐教学模式选的曲目陈旧而缺乏新意,不利于专业的声乐学习者跟随社会潮流,使得学生的学习曲目仅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曲目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选择教学曲目要灵活,跟随社会潮流,符合当今社会的风气,使得学生在学习声乐的基础理论上能够紧随社会潮流,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必要趋势,对传统的声乐教学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使得声乐的流行趋势更加符合当今的社会需求,使得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忙碌之余,能够听到更多关于流行音乐的曲谱,从而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我国声乐教学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

三、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的实践与意义

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在我国音乐界是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需求与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声乐教学中引入流行唱法是一种必要趋势。流行唱法中的声乐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相比更加潮流化,它的存在更加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声乐教学虽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及演唱技巧,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流行唱法的存在,即便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演唱形式,也使得人们听起来更加轻松,能够使得他们的心情得到共鸣。因此,相比之下,引进流行唱法能够使得声乐教学更加普及化,使得音乐能够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总结

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使得声乐的存在更加真实、坦诚、扣人心弦,因此,引进流行唱法是对声乐教学的一种全新突破,为声乐教学能够在不断发展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声乐更好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于音乐的要求。使得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能够更好地去放松心情,在这个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的现代化社会能够拥有一丝轻松之意。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是声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要趋势,是当今社会对于音乐风格的一种追求与潮流,单纯的传统声乐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因此应不断地给声乐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声乐教学在基于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孟冬琪 单位:白城市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代有俊.谈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J].南方论刊,2010(11):109—110.

[2]郭剑华.高校声乐开设流行演唱专业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1):219—220

[3]杨照帅.普通高校“流行唱法”教学中的问题研究[J].美与时代,2013(12):77—79

[4]李严.探讨文化时代下的流行演唱声乐教学创新[J].神州(下旬刊),2011(09):192.

[5]宇楠.试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13.

[6]李严.探讨文化时代下的流行演唱声乐教学创新[J].神州(下旬刊),2011(09):192.

[7]何巍厦.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以谭晶演唱技法为例[D].河北大学,2015.

[8]张欣.由跨界歌手引发对美声唱法教学的思考———以莎拉布莱曼为例[J].北方音乐,2016(07):92—93

第八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戏曲唱腔探讨

【摘要】

传统的戏曲是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起源,二者之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影响并发展着。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戏曲唱腔融入其中,那么将能有效的提升声乐教学中的趣味性,并且对我国的戏曲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纳入戏曲唱腔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我国的戏曲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高校;民族声乐;戏曲唱腔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民族音乐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影响和挑战。现阶段如果想让我国的民族声乐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那么一定要积极的将戏曲音乐引入其中,促使民间声乐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国家的传统音乐传承做出贡献。下面将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纳入戏曲唱腔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研究。

一、高校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的关系

民族声乐是传统的戏曲发展演变而来的,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弥补的关系。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包含了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和娱乐性的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情况下逐渐的得到声乐能力的提升,并为未来的岗位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1]。戏曲本身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音乐艺术形式,当中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内容。在声乐教学中很多的问题都会涉及到戏曲,那么积极的将高校的声乐教学与戏曲唱腔之间进行融合也将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升。声乐是音乐表现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有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对此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声乐教学并不只是培养未来的歌唱家,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有益的保障。其次,戏曲对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学生对戏曲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以后,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了解到民族音乐当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的借鉴到当中的艺术价值,那么则能让学生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音乐分析和认识,促使他们的音乐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纳入戏曲唱腔首先要了解戏曲

(一)了解戏曲的必要性

戏曲是民族声乐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包含着一定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文化特色,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对学生的文化教学。但由于戏曲会受到地方性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并不是很多,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让学生接触到戏曲的唱腔就更加困难了。当前阶段我国很多的人对于戏曲都不是很了解,感兴趣的人也较少。教师对其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在教学中也将影响戏曲唱腔的应用,从而导致学生的综合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戏曲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将戏曲与民族声乐教学之前结合在一起。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

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的全面认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来针对自身的缺陷进行强化,并在实际教学前进行精心的教学准备,促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对戏曲有所了解[2]。地方戏曲当中包含着一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等等内容,不同的地区之间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当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种种的不同才使得民族声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作品和演唱方法。对此还需要积极的对作品当中原有的特点和民族特色进行追溯,从而真正的将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教学之间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进行赣剧《等你一百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赣剧的发展历程和背景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能对赣剧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将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对该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于戏曲的热爱性,促使他们能真正的了解到戏曲的民族特征,这将对他们的声乐水平提升产生积极的意义。

三、将戏曲唱腔融入声乐教学

当前阶段我国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主要以民族歌曲为主,在民族声乐教材中融入戏曲内容仍然有所欠缺,导致学生的戏曲唱腔练习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尽量的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来实施戏曲唱腔教学,促使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到不同的地方唱腔中所包含的不同特色[3]。一般来说戏曲当中都包含着当地的不同民族特色和生活习惯,同时在不断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一定的传统艺术精髓,促使戏曲的的唱腔更加具有韵味。因此,当教师在实施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对当地的戏曲唱腔特色有所了解,并对民俗特点等有所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戏曲唱腔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则要将民族声乐与地方戏曲唱腔进行分步教学,这将更能有利于戏曲唱腔的融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阶段,教师可以将戏曲以艺术欣赏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将学唱和学做等结合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情于戏曲的情感之间进行融入,努力的将自己融入到戏曲的人物当中去,真正的感受到当中的情感所在。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戏曲的展示,利用声音、图像和视频等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对学生的戏曲风格提升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的弘扬戏曲精神和民族文化[4]。民族声乐与戏曲唱腔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区分的,要想促使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一定要尽量的将戏曲唱腔进行完善,达到二者相结合的目的。这才是促使戏曲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积极拓展教学渠道

当前我国的高校在实施民族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当中的西方特点和元素结合,希望以此来实现教学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方式在当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说明要想促使民族声乐发展就一定要向西方化方向发展,也可以将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戏曲”融合到其中,促使民族声乐中更加充满韵味[5]。通过对戏曲唱腔的学习,无论是从发声技巧还是演唱风格等方面都能让学生发生变化,这对学生的个性演唱方式形成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五、戏曲唱腔借鉴的技巧原则

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可谓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措施上都会有所不同,这也是教学质量不平衡的一项主要原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一定不能忽视当中的教学客观原则[6]。戏曲是我国传统音乐发展背景下所形成的重要表演方式,在长时间的累计下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演唱方法,因此在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借鉴戏曲唱腔也要遵循当中的原则和规律。

(一)巧妙借鉴“念白”“吊嗓”的发声技巧

我们看到一般戏曲演员都有着较高的发声技巧,那么他们这些高超的发生技巧主要就是从“念白”和“吊嗓”当中所形成的。所谓“念白”主要指的是将声音从语言到音乐的过渡形式,也是声音训练当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现代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念白”这种方式融入到其中,并将其与现代声乐教学中的哼鸣等结合在一起,就能有效的解决声乐发闷等问题,对演唱的技巧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吊嗓”则是获得高位置共鸣腔,实现真假声转换的重要锻炼方式。将“吊嗓”与“脑后音”进行结合,那么演唱者将更容易获得脖子后根的力量,从而掌握相应的演唱技巧[7]。在不同的戏曲门派当中有着不同的技巧和演唱方式,这些对于攻克民族声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促使学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借鉴戏曲当中的肢体语言表达方式

在民族声乐中对肢体语言的表达并没有限制性的条件,只要大方得体能带给观众一定的感染就是最重要的。在戏曲的演唱中唱腔与“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很多的情感表达都需要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展现,这也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需要进行借鉴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起对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的引导,这些条件都是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更加容易参与到民族声乐的学习当中去。

六、结语

戏曲唱腔是在音乐艺术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演唱方式,十分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保护。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戏曲唱腔融入到当中去,那么就能促使声乐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促使民族艺术得到不断的传承。因此,希望高校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中要积极的借鉴戏曲唱腔内容,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学生的技巧提升提供帮助。

作者:卢忠华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艳玲.试论戏曲唱腔艺术的三个阶段[J]戏剧文学,2012,(08):74-75.

[2]彭涓.戏曲唱腔中的拖腔[J].四川戏剧,2011,(05):64-68.

[3]张蒙.从三部“红色歌剧”探索戏曲唱腔的演化[J].大舞台,2014,(01):66-82.

[4]俞淑华.中国戏曲唱腔音乐的四种型制[J].艺术百家,2011,(02):45-53.

[5]段红霞.戏曲唱腔演唱的创新[J].四川戏剧,2014,(05):66-70.

[6]王在畅.戏曲唱腔的创新与发展浅议[J].四川戏剧,2013,(05):79-84.

[7]白欢龙.戏曲唱腔设计-被忽视的作曲群体[J].戏曲艺术,2012,(0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