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反复强调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的机遇

1.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发展需求,使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

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由上至下灌输式教育的方式,这样固定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学生处于很被动的位置,他们无法在受教育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大学生单方面接受的状态,他们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者,同时扮演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同时,教育者将知识以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教育手段和内容更趋于感性化,这样的模式也更契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2.新媒体符合当代教育的趋势,使意识形态教育渗透于无形

首先,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观。以往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大多受到时空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开展。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各个主体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收信息,并相互交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也从课堂时间和教室拓展到随时随地。其次,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主客体观。检验意识形态教育是否成功,主要要看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下,大学生大多持着排斥的态度,更不要说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了。然而通过新媒体的平台,教育者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内外热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相互交流、讨论,寓教于无形之中。虽然新媒体将主流意识形态在无形中渗透到大学生乃至公民的生活言行中,但是其中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技术强大的传播力量渗透过来。其中不乏一些以西方中心主义为主的理论思想,其宣扬“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其实是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竞争的战略手段,其目的是颠覆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摧毁人们凝聚力,乃至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2)文化环境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各国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方面,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少不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其中必然会体现在不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从我国自身的意识形态来讲,其理论方面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大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来。此外,新媒体的出现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由于我国意识形态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将其意识形态渗透至大众文化之中,让我国的大学生和民众从心理上、文化上主动认同,从而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的社会基础。(3)技术环境方面。目前,我国在运用新媒体技术去应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面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不能较好的去预测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我们才能找出应对措施,不能做到未雨绸缪。比如,在对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的监管工作以及对反主流的邪教等网络传播的管控工作,就有很大的缺失,甚至滞后于西方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对这些新媒体技术的利用。大多措施都是在对我们造成一定危害时被动应对,这不仅提高了应对成本,而且使得造成的损失也难以挽回,使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陷入被动。

2.新媒体冲击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各式各样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知识,其中不仅包括正面信息也涵盖了负面信息。大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时,很可能会看到一些非主流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信息,这些信息和大学生日常学到的主流的意识形态信息相冲突,这就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相关知识的判断,甚至会扭转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影响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3.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挑战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由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育工作者是有着绝对权威的地位。教育工作者决定着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以及教育什么内容,教育的信息经过严格筛选,具有单向性和可控性。如今,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查询需要的信息并自行学习,有些信息可能先于教育工作者知道,教育工作者绝对权威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其次,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环境冲击了教育工作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媒体向我国渗透其意识形态,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在网络上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大肆宣扬其西方中心主义理论。这混淆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扎实的教育者的判断力,使其怀疑马克思主义,怀疑党的领导。综上所述,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双面性的,这些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其优势的同时,迎接它带来的挑战。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提高教育者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应对各种媒体中不同信息时所展现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判断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①教育者和大学生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在面对各种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信息时,把握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剔除反动意识形态信息。对于教育者,高校可以加强新媒体技术训练,提高教育者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教育者自身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媒体,客观的认识、评价新媒体。对于大学生,高校可以开设有关新媒体的课程,由教育者传授学生理性筛选有利信息的方法,普及有关新媒体的知识;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并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2.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由于新媒体中信息内容的复杂性和信息量的庞大,必须对大学生浏览、搜索网络信息加以约束和监管,杜绝落后、反动的意识形态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首先,高校需要搞好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起来,将校园网络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平台;其次,高校还需要对校园网络加以监督管理,过滤掉不良的网站链接和信息;最后,更要规范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校园网络制度建设,从实质行动上规范新媒体使用行为。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大学可以将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校训校史、校风学风、校园活动等各方面进行渗透,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高校要想提升校园活动的内涵,在注重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现实问题。其次,要加强学校公共网站的管理,开发出能够自由发挥学生个性的活动专题,增强控制舆论的力度,使主流价值观念在校园网络文化中传播和渗透。

参考文献:

[1]何芝莹.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研究的转向[J].现代交际,2012(6):109.

作者:方慧 李晗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