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实践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实践

摘要:

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生需要通过数学训练和加强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可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达不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所以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该灵活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完全融入数学课堂,从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情镜;高中数学;学习热情;科技手段

在新课改实施以后,教育部门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教师以往在高中数学中使用的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因其无法充分地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已经无法达到教育部的新要求。所以,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教育探索、创新和改进,以求达到数学教育的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做到让中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积极地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设计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以根据高中数学课堂上实际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符合中学生性格特征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和手一起动起来,从而让他们可以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过数学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逐步理解十分抽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并且将这些数学知识牢牢掌握。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椭圆的相关知识时,我在给学生讲完椭圆的基本概念后,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尺子和圆规等工具,自己动手画出椭圆,这会使全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椭圆的定义,并且为他们以后学习有关动点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通过让学生自己画椭圆的形状后,数学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用疑问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有关求椭圆标准方程的知识,使课程进程变得紧凑。在这种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可利用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增加学习的热情

在广大学生的印象中,高中数学是这样的:抽象、无聊、难以理解。通过了解可以发现,使学生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课任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使数学课堂变得无聊和呆板,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真正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没有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导致学生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所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高中数学课堂,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亲切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心中形成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观念,让数学课堂在学生的眼中变得亲切,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步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并且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例如,在设置情境时可以将主角的名字换成学生熟悉的人物的名字,将事件发生的背景设置成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比如体育比赛等,同时将创建的情境贯穿整节数学课,借情境将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将会大大活跃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借助科技手段,打造情境

自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后,多媒体本身对高中数学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收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止的图像变得活跃起来,可以极大地消除数学课堂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跟着动画进行积极和深入的思考。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推理演算的动画展示,这会帮助数学教师将创设的课堂情境变得生动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有关排序的知识时,就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一个个疑问的引导下,通过仔细地观察和独立思考,得出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这样的模式会使学生对数学推演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且能有效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力求做到在数学课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变得足够精彩,从而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马胜伟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素玲.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2]王世珠.浅谈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