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探寻(4篇)

小学美术教育探寻(4篇)

第一篇:小学素质教育与美术教育作用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美育在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备受关注,美术教育亦是如此。

【关键词】

美术教育;美育;素质教育

一、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与美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及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美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性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学,通过这些美育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一种基于情感方面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塑造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净化心灵以及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基于这些特征,美育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美术教育也是如此。美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尽管美术教育不能与其同日而语,但是美术教育是培养及引导学生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和认识许多“美”,如大自然之美、绘画之美、雕塑之美等,通过对这些美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感知及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1.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及思想。目前,基于应试教育体制各种弊端,使得不少学生厌烦枯燥的校园学习生活,这种紧张而沉闷的环境,对学生甚至老师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施行美育、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能够通过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颜色等进行制作,使学生对于不同事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及理解,同时使视觉和触觉更加丰富,增加了其审美经验,从而体会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乐趣。通过这些美术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影响学生文化、修养、品味及情绪,完善其人格。因此美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及思想的产生。

2.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人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行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情感与其经历的人生实践之间的关系密切。美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育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教育形态,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的事物,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样才能将美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及生活中,使灵魂更加丰富而充实,从而净化人的心灵,美之所以具有这么强大的功能,是因为人的心灵与美是相通的,美架起了道德与情感之间的桥梁。美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活动,更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因此,美育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3.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类认识事物时有两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形式在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形成非常密切的关系,即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对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较为浅显的认知,而这种形象思维却是审美活动中重要特征之一。美育是一种美感教育,是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对学生的审美进行一定影响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较为浅显的、低级的表象和感觉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艺术审美及形象思维特征的认知,因此,美育是直观和感官的结合体。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教授学生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目的,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力,而且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在美术的绘画或欣赏过程中,人们通常处于安静的环境,全身心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及创作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消解紧张、负面的情绪,还可以使全身心得到放松,这样有助于调节学生心态,促进健康身心的形成。因此,美育可以在不断调节学生情绪的同时,使其社会交际、适应环境能力及受挫等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德智体劳等教育活动中。要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就要将其五种教育结合在一起。如上所述,美育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教育形态,它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但却渗透到其他教育形态中,并与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愈加显著,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美育教育,将美育教育深入到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各个学科。此外,老师也应重视美育教学,深入研究美育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举措,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整个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作者:郑文霞 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龙泉镇明德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志毅.谈美术教育中美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J].科技资讯,2010.

[2]蒋冰梅.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0.

第二篇:中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

摘要: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关于“美”的启蒙课程。美术是一门艺术,更是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之美的钥匙。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艺术,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艺术脱离了生活的土壤,艺术之树便难以果实累累,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要更多地将生活融入其中,教育学生从小感受、接受、享受生活中的艺术之美。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分析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

所有的艺术,包括美术,都是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进一步创造的结果。美术这一门学科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事物,人们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美术教育生活化,就是教师将美术教育放置在生活的大背景下,运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美术教学的强烈愿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认识,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最终使学生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实践、在学习中生活得更美的目标。这是美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内涵。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笔者发现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缺乏兴趣;对美术的感知能力不强;缺乏对于美术作品的想象能力;单纯地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这样的美术教学与生活脱节。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改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意见,希望帮助学生早日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审视生活中一切美的元素。

第一,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面对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办法帮助学生提高兴趣。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下足功夫,将美术课本中的作品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提高课堂效果打好基础。如,在关于植物绘画的课堂上可以引入“春游”的话题,让学生回忆在春游中见到的植物,想到它们的颜色、形状、姿态。用春游这个令学生兴奋愉快的话题导入美术课堂的植物绘画,相信一定可以取得令人惊喜的课堂效果。

第二,对于美术的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感知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对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美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感知美的习惯和能力。生活之美、艺术之美需要人们体验、感受和欣赏。中小学生对于世界万物之美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时教师必须进行引导,教会学生通过美术课本中的画作、照片、色彩、线条等感受美,锻炼学生在各种情况下提取美的元素,最终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第三,想象力对于艺术来说十分重要,想象力对于美术课程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元素。以往刻板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苹果一定是红色的,天空一定是蓝色的,草地一定是绿色的,这些思维定式对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要改善这一现象,就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关注。生活中,苹果不只有红色的品种,天空不只有蓝色的状态,草地也不只有绿色这一种颜色。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禁锢,充分发挥想象力解读美术作品,通过发挥想象力完成自己的美术创作。对于突破传统的学生画作,教师不能一味否定,而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挥想象力,这对后期的美术教学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艺术创造性。

第四,以往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教师用枯燥的专业语言分析美术课本中的画作,讲解完之后就布置作业。这导致了一些学生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只要按时完成绘画作业就是努力学习,从而与生活脱节。这是以后在美术教学中应当避免的情况。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美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生活中充满美术元素,衣服的花纹设计、文具的精美包装、房间的装修设计,甚至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广告,这些都是美术。教师可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将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物品拿来讲解,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并不仅仅是绘画,更多的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总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生活化,需要美术教师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将美术教学放置在更加接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的环境中,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对美和艺术有更加直观的感知。美术这门课程是每一名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专业课程。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美术教学的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的感知,这也就是必须将中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和最终目的。通过所有美术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改进,笔者相信美术最终会成为每位学生最爱的课程之一。

作者:王栋 单位: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小学部

参考文献:

[1]金彩凤.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

[2]吕轶敏.巧引生活源泉,浇灌美术之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链接.新课程(小学),2012(8).

[3]梁丽英.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23).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育设计意识培养

摘要:

设计意识是学生的必备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让学生从设计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文章首先界定设计意识的概念,并提出应注重设计课的需求,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立足于“设计•应用”领域,开展合理的课堂引导;立足于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形成有效的评价模式以及加强教师的设计素养这四条培养小学生设计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设计意识;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设计意识

设计意识是设计师通过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以及平时对灵感、思想、感觉等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而逐渐激发和完善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设计意识,引导其运用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是尤为重要的。

二、培养小学生设计意识的有效策略

1.注重设计课的需求,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正确的设计理念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需要形成的,这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思考产品是为谁设计,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多思考,而不是教师包办。设计首先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所以成功的设计必须功能完备,按照设计目的发挥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设计,拥有正确的设计理念。在人美版美术四年级《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要告诉学生设计的靠垫应适用于展示的房间。教师提前准备三种不同风格的房间,让学生表达对每个房间的感受,最后让学生明确要为哪一种房间设计靠垫。这样学生在设计时就会考虑靠垫的特质、装饰的花纹等元素。在学生创作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把设计好的靠垫摆放到适合的房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表达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境,这样能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会反思自己设计的靠垫是否符合房间的氛围,进一步完善设计,使其更有韵味。

2.立足于“设计•应用”领域,开展合理的课堂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地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设计意图,有时学生表面上理解了,但在设计实践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照猫画虎、缺少创意、形制不合理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人美版美术课二年级《杯子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授玉云形杯的形制、纹样、功能,学生就会明白设计时要从材料、形状、功能等方面进行考虑,并在设计实践中加以体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有次序的、固定不变的,发展水平、速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重视这种个别差异,有时需要教师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现在处于怎样的水平。

3.立足于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形成有效的评价模式

“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教师要特别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关注身边的事物。为了加强学生在设计时对于产品功能的理解,教师可以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设计作品,或者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设计的意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设计是否具备实用与美观的特性,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与目的。为此,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第一,设计的功能如何;第二,产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三,产品工作起来是否有效、可靠;第四,产品是否安全;第五,产品如果需要维护,是否方便;第六;怎样改进设计。如果学生的设计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并经得起推敲,就说明设计是合理的。

4.加强教师的设计素养

(1)吃透教材,加强对设计的理解教师对于设计的理解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设计知识的科学性。当教师自己理解透彻,教学时就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以全国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笔者对涉及“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进行统计:全国版一至六年级一共有44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课程难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在《课标》中,针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不同学段的目标也有进一步的说明,从观察到尝试再到最后的体验,教师要明确每节课所讲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掌握每节课、每本教材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程度。设计意识的培养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有相应的任务,教师要着重理解每个阶段的重点,在课堂上有所突出、有所强调,只有教师熟记于心,了解学生的水平,在授课时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2)超越教材,深入学习设计的知识和技法在课堂上,很多知识是教材无法给予学生的,书本外的知识更需要教师认真地学习、领悟、体验,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在学生的设计实践阶段,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首先要思考优秀设计的标准是什么,这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如,杯子的基本功能是喝水,杯子方便携带、容易清洗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学生的设计,教师可以这样尝试:利用设计图和注释说明杯子设计的哪些部分体现了基本功能,是如何体现的;描述不同杯子的基本功能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差异;让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杯把有什么特点,体现了杯子的哪些功能。教师要明确在课堂上应该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对学生设计的评价要取得怎样的效果。加强设计知识的储备,深入学习,超越教材,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设计形成合理的评价。

结语

每名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其对设计的理解不能用对与错衡量。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设计意识,善于从设计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意识的培养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辅以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作者:王景宣 唐斌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德华.设计意识与设计基础.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英)杰姆斯•伽略特.设计与技术.常初芳,译.科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也越来重视,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小学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笔者对于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色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表现,并且研究总结了一些有关于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的方法,并总结一些教学实例。

一、小学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表现

目前,我国教学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十分的看重。美术是我国的主要艺术行业之一,所以美术教育十分重要。美术是一种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对于生活实际进行丰富联想再创造的一种方式,通过点、线、面和色彩表达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小学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对于点、线、面和色彩进行教学。色彩是孩子对于外界的感知,通过对于小学生进行色彩教学能够充分刺激孩子的视觉器官,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在美术教育之中对于学生的色彩教学显得尤为突出。色彩在小学美术教育之中能够充分的表达感情色彩,充分的发挥孩子的现象力,提升孩子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的方法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进行色彩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所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就十分的重要,笔者通过经验总结了一些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掌握色彩的辨识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对于色彩进行辨别,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辨识度和认知度,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于色彩的应用方法与技巧。小学生对于社会接触不多,相关的生活阅历浅,对于生活的认知有限,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上,小学生很容易被鲜艳的颜色所吸引,而忽略颜色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生对于色彩进行辨识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讲解向学生们解释色彩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可以通过相关的色彩案例让学生对色彩进行简单的想象,然后教师对于色彩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叙述,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度。例如:在教学生画太阳的时候就可以对红色和与其相近的颜色进行解释,让学生对于为什么要用与红色相近的颜色画太阳,让学生知道红色表达的感情强烈、炽热。

2、教会学生掌握色彩的运用方式

对于学生的色彩辨识度和认知度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方式,让学生感知色彩,真正实现让学生的内心与色彩运用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意识和创作意识。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临摹一些有名的充分运用色彩进行表达的画作,让学生感受色彩运用的效果,从而逐渐掌握色彩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搭配使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带来的不同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对于名画进行模拟,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欣赏,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绘画技巧,教会学生进行欣赏是一个提升学生对于色彩运用的很好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对梵高的《向日葵》进行赏析,《向日葵》是一个对于色彩很好运用的例子,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对于画作颜色运用表达的看法,并且通过画作感知色彩,然后让学生绘出自己感知到的颜色。

3、让学生通过生活来认知色彩

绘画很多都来自于生活,都源于生活,所以要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也要从生活中入手,从生活来感知认识色彩。生活中的色彩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提升对于美术色彩的修养,充分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生去感知生活、感知色彩。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色彩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寻找色彩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前一节课上,让学生对于下一节课所要表达的色彩进行了解,发现生活中与下一节课所要了解的色彩有关的东西,方便学生对于下一节课所学色彩知识有所了解。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的发展趋势

小学美术教学之中,色彩教学十分重要,在美术教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曾经小孩子主要通过跳绳、踢毽开展体育活动,度过童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孩子与外界的交流方式逐渐转变,小学的色彩教育很多都会受网络的影响,随着未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各种色彩的表达越来越丰富,笔者认为未来色彩教学会逐渐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对于色彩进行教学,色彩教学将会网络化、丰富化。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的发展,教师和家长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的重视,所以小学美术教育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小学美术教育之中的色彩教育对于美术教育十分的重要,提升小学的色彩教育对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标准,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苹 单位:高青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