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浅论(9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浅论(9篇)

第一篇: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局限性

摘要:

中国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欧洲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深深影响了中国油画爱好者以及影响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百余年里油画教育突飞猛进,培养出了一代代杰出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教育的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我们都认识一个浅显的道理:优秀艺术家不等于优秀教育家,然而在潜意识中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好的教育家一定得先是好的艺术家;画不好一定也教不好等等。

关键词: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局限性

常锐伦先生在《美术学科教育学》一书中特别强调指出:美术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是综合性的。它可以拓展学生的学识视野,丰富其知识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人格优秀特征的个性发展。此外,美术教学应确立体现素质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目标。任何单项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不能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广泛化生活化。(然而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的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充分发挥,制约着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各门类。

2、小学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我国的美术教育应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点。

3、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除了传授美术技能基础之外,还可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4、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基本理念

1、是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是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获得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高师美术教育的特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目的和教学方法都不是很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教学模式大都是沿续美术学院的模式。从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中的现状来看,正出于提高阶段,但从实际行动上看目标不是非常明确,表面上提倡的是培养美术教育工作者,而实际却本末倒置了,越来越向培养画家方面靠近了。

四、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对象的针对性,目的性及其意义

一般来说美术教育专业是为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而建立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能力为主,为培养成一名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具备的合格教师而服务。高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且必须与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相一致。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未来教育的估测规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关系到培训者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个性结构。课程设置乃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才,要求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设置是实现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培养对象将来从事的职业方向。毋庸置疑,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肯定是以培养美术教师为目的,它承担着大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无论是主修国画还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都应该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五、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

就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的油画课程为例,油画课程作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课程结构的单一,课程目标的不明确造成与基础美术教育的脱节问题。

1、我国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美术(专业院校)专业教育相混淆,失去了师范类专业应有的目的性。显然课程体系也就偏离师范要求,缺乏对中小学美术师资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合理课程结构。

2、我国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严重偏离师范教育的“性质”。使其师范美术教育的学习者一味的向专业方面(纯绘画专业或艺术家)发展而忽略了教育,目的的模糊性决定了毕业生的教受能力的不足(虽然我们都认识一个浅显的道理:优秀艺术家不等于优秀教育家,然而在潜意识中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好的教育家一定得先是好的艺术家;画不好一定也教不好等等。摘自冯远:《艺术教育的误区》。)

3、我国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中小学教育要求不一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综合性、合理性差,教育知识与教育能力薄弱;师德素质和基础美术教育认知程度不足;缺乏广博的人文文化学养和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多面性专业;缺少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社会发展与国民艺术素质教育关系认识不足。

4、师范美术教育师资没有针对性来源,长期来源于专业院校,导致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显然逐渐的向专业院校的路子逼近而远离中小学美术教育。同时也造成了教师只会画画不会教课的问题。

5、忽视了学生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的提高,忽视广博知识的学习,那也依然不能有助于学生在将来成为合格的、全面的和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6、学生把大量的学习实间都用在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上,而非把教学实践的能力培养上去。

作者:钟金华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试论谈乌鲁木齐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接轨》

[3]张道森:《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浅议我国师范美术教师教育》

[4]张岱:《美术观察》1999年第08期

[5]《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教育方法

美术教育为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施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必要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的形成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同时小学美术课程也可以通过艺术、生活以及自然等多个角度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一、引言

在实施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有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对这一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把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掌握美术这一学科的教育特点,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更好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本文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析。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

小学美术教学涵盖了“造型与表现”、“欣赏与评价”以及“设计与运用”等诸多的内容,同时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致力于对小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同时也关注着美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培养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由此可教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具有着一定的生活化。

(二)教学注重素质化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教师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想、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更好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一个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

(一)课内外教学紧密结合

小学美术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虽然是小学美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模式,但是却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实施教学,将课内外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均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大鱼和小鱼”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课内外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首先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PPT的展示让学生对鱼的基本形状和花纹有一个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剪贴和描绘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课堂授课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去观察其他类型的鱼,并进行画画或者是剪贴造型,将自己观察到的鱼类描绘出来,让学生对鱼类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学习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课堂

传统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枯燥和沉闷的,学生知识按照教师的要求画画和上色,而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着较强的参与和动手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这样的想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课堂更多的交给学生,让小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好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学习,构建高效的探究式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对“我们的学校”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构建探究式的教学课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现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之后展示学校建筑的示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进行修改,之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较为理想的学校环境,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有效的开展审美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学生在感悟美的过程中享受享福,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整合各种教学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美好的事物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充实,鼓励学生主动的领悟美,创造美,进而达到有效教学和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阳光下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国策火锅那种,教师就可以开展审美教学,教师通过对清晨、正午、夕阳和日落雪景等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对色彩的不同和色调的变化进行观察,让学生学会从色彩的冷暖和色调的变化来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更加直观和正确的感受,并进行自己喜欢作品的临摹和变化性的创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学科特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从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好的达到有效教学目的,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促进其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作者:白雪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研究

摘要:

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首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从观察能力培养、教育游戏的应用、观察生活、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观察力

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色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审美能力以及色彩的运用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色彩板块的教学,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要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其色彩运用能力,进而有效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加强学生的色彩观察力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科学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色彩观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具有色彩的对象、色彩所呈现的环境以及当前的光照效果有机统一起来,进而对色彩的整体表现效果进行观察,通过对各类物体色彩的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对色彩的变化特点和呈现特点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对色彩的观察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而且对学生色彩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色彩能够表现物体的主要特点,对色彩的观察,也就是对物体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对色彩的变化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例如,在观察红色物体时,教师将这一物体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让学生观察其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二、通过游戏来感受色彩

在小学教育中,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往往选择正确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中,游戏教学法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将游戏运用到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往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游戏必须要和教学内容相互结合,游戏活动的开展绝不可以脱离教学内容而进行。例如,在进行染色游戏教学时,由于这节课内容本身就带有游戏色彩,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就更加容易,可以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用染纸来进行染色创作。鼓励学生大胆用色,作品要有创新风格,精心设计染纸作品,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设计方式,对画面进行解说。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色彩美以及形式色彩搭配的能力。

三、注重生活元素的运用

在历史上,很多美术创作本就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将生活元素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所以,美术教师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充分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能够发现各种各样的色彩,在色彩教学中,美术教师要通过科学正确的引导,使其对生活中的色彩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色彩是美术图画中的主要元素,而生活中的色彩也是点缀生活画卷的主要元素,所以,教师要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色彩的过程中,感受色彩的作用,同样,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为此,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立专门的活动课,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生活,例如,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利用活动课,教师将学生带到野外,观察各色花草,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各种色彩,然后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色彩的自然搭配,让学生对色彩的搭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因为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是美术画整体和谐的基础,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拍照的方式将各种色彩记录下来,在夏季到来之时,教师重新带学生来到野外,观察此时大自然的各种色彩及其搭配,让学生体验不同时节的色彩变化所呈现出的整体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能力。

四、加大对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型科学技术及其设备被运用到学校教育中,所以,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多媒体设备则是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设施之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便利之处,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的变化以及色彩的实际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清晰展示色彩的对比效果,让学生确切认识到色彩的变化,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辨析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无法在生活中看见的色彩对比和变化,如观看地球的全貌,观看宇宙中的天体颜色,以此来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提升学生的色彩辨别能力。

作者:杨玉华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靖安小学

参考文献:

徐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探索

摘要:

新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上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深度改革,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在此基础上,小学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各方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探索

一、正确认识小学美术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内容的重要部分,通过美术教育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根据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完成对学生美育的塑造。而小学美术是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加之不具备个人辨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智力发育也并不完全,小学美术就与其他科目一起分担了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高学生对于视觉艺术的赏析,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感受能力。除此之外,小学美术还对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感知、色彩感知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有影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由此可见,小学美术在小学教育阶段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个人,都对小学美术有着或多或少的轻视,认为小学美术不如其他学科重要,不愿意在小学美术的课程学习上进行过多的学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论是教育本身,还是素质教育都对学生个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健康成长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摆正教学态度,正确认识小学美术的重要教育意义和作用。

二、关于开展色彩教学的方法

小学美术中,色彩教学又是小学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开展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成为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1.观察色彩,了解关系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官上的定义,如对某一色彩而言,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或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因此,色彩教学的开展,首先要从观察色彩开始。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活动是有趣的,有可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只顾着看,而忘了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观察,还要随时提醒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对于三原色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渐变学习的过程,不同的颜色搭配会产生新的颜色,而新的颜色相互搭配,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要保证学生在观察中有意识地去了解掌握色彩之间的关系,便于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开展。

2.充分利用新式教学设备

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改革,还有教学设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得教师只能通过板书讲授,尤其对于小学美术这样的课程而言,很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声音、图片、画面、内容等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3.结合实际生活,感受色彩

艺术源于生活,教学也一样,教学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如针对课本的某一作品,让学生就冷暖色调的感官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以实际生活为例,对生活进行感受,如对于红色或蓝色的包装袋进行比较,蓝色的较常出现在饮料上,红色的则很少;或对季节进行比较,夏天和冬天人们穿着衣服的颜色有什么不同等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比较方式,能加强学生对于色彩色调作用的学习理解,并能将这种思维感受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夏天避免穿深色的衣服等。

4.赏析借鉴相关作品

现代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大师名作有关色彩的作品,教师要在课前做好收集整理资料的工作,进一步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丰富知识面,也通过不断的赏析,提高自己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进一步了解色彩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就小学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色彩教学又是小学美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于色彩的学习,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学习其他科目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正确认识小学美术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在色彩教学板块中,通过观察了解、运用新的教学设备、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名师作品,完成对于色彩的认知和赏析,提高学生美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意义和色彩教学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为论点出发,简单对小学美术中色彩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望广大学者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作出贡献。

作者:赵明娟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树华.如何打造小学美术的魅力课堂[J].科普童话,2015(38).

[2]钱初熹,徐耘春.视觉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学习评价[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展望

摘要:

美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现今在农村,美术教育仍被许多学校和家庭忽视,这样的情况让人担忧,因此端正对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态度,增强美术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加强师资力量,改善美术教学设备,是当前家庭、学校和教师所要积极面对的,在农村美术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承担起推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

关键词:

美术教育;现状;展望

我国60%左右的学校在农村,有65%左右的学生正在接受农村教育,是教育涵盖面最大的地区,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是农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农村美术教育肩负着教改的重要责任。对于如何搞好农村美术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在这里有几点浅薄的建议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依然“重文轻美”。

中小学开设的美术课既是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更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农村中小学美术课的执行情况令人担忧。究其原因,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副课”。正是由于这种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形成了农村中小学美术课将就凑合,甚至取消的局面。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也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中国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根深蒂固地统治着人们的思维。绝大多数人衡量他们孩子学习的好坏,往往只是问语文、数学、英语考了多少分,从来不会问他们的孩子:你会画画吗?你会唱歌吗?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他们一般都不会关心这些,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从来都是把美术、音乐、体育这些艺术教育范畴内的教育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育分离开来的,是排在末位的,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的学科。农村中小学的升学率相对于城市中小学的升学率来说还是较低的,农村中小学往往比较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只要学生的考试科目总成绩上去了,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这种重视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的做法已经见怪不怪了,只要每年的中考学校的升学率名列前茅或者榜上有名。所以很多农村中小学不开设美术课或者虚设美术课就不难解释了。要转变这种观念,必须从上到下,从家庭到社会,从教师到家长进行一次彻底的观念大手术,彻底摒弃这种教育旧观念,从而树立“为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新理念。

(二)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轻视心理严重。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老师注重“主课”,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注重语、数、外。有一些孩子比较喜欢美术,向往在美术这一方面发展,家长往往不支持甚至百般阻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对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可有可无。在这个大气候的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

(三)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精神”。

1.教学理念的陈旧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比较陈旧,缺乏创新,主要采用讲授法,枯燥无味的讲解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一般分为两段式教学,即课堂前一部分由教师演示讲解,后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创作”,在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中,往往是照本宣科,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是另外一回事,师生之间不存在交流,课堂教学没有生机,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很多兼职教师甚至把事先画好的简笔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机械临摹,大大抹杀了学生创作的热情,锁住了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对学生谁心所欲、自由表达的独特潜能构成了直接伤害。

2.教学目标把握片面

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文化课教学太多关注与探索,再基于美术是副课,不作为考试课,不会影响考试和升学率,导致农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认为教学目标是语文、数学教师的事情,美术设立教学目标完全没有必要,课堂往往都是根据学生和自己的喜好随意活动,既无目标又无要求。教学内容本应与教学目标相符合,但根据调查发现,90%以上的农村美术教师在授课时不设立教学目标,这种主观、随意性的美术课堂教学,既不能体现知识目标,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方式模式化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持久力,而农村中小学的美术课堂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直觉和自由表达,这从中小学生的绘画作业中可以得到证明。多数教师照本宣科,忘记了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放飞心灵,自由表达。教师把画好的简笔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机械临摹,将学生变成复印机,锁住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抹杀了许多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慢慢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四)美术教学设备短缺,投入严重不足。

据笔者调查显示,农村学校的美术器材大部分都比较陈旧落后,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美术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有的学校有一些简单的器材,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可能性不大。自从农村学校施行一费制以后,学校经费就更加紧张,原本对美术投入的经费就少,改革之后就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教学设备的落后,导致美术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严重制约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展。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美术教师,但是没有相应的美术器材和设备,所以教师很难按照美术学科的特点进行规范教学,只能在黑板上示范,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或因经济状况限制,或因认识不够,为学生准备的美术学具少得可怜。无论教师怎么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多么好,整堂课都是空谈。学生没有学具无法动笔怎么会感知美术的魅力,又怎能提高美术的创作能力呢?

(五)农村学校美术老师队伍力量十分薄弱。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缺员严重,由于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只好把美术作为“搭配”课,由喜欢美术或稍微懂点美术的老师兼任,许多学校的毕业班也因此取消了美术课,仅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画四五张画以应付检查。经调查,许多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其中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绘画水平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水准,甚至连画素描怎样拿笔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美术教育特有的美育功能也就根本无从体现。美术教师在评优、评职、评先、住房等方面的待遇都低于其他学科教师,据调查,很多具有20多年教龄的美术教师,到目前还没有评上中级职称,这样的结果导致原本就极其缺少的乡村美术教师要么转型,要么流失。

以上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离农村中小学的课堂还很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在农村,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设备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旧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课改的实施,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我们要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提取出不利于新课改的糟粕。美术教育应该是人文性的教育,美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世界、通向生活的大门,让绘画走向生活,把情感融入绘画,用生活解读课本。所以,美术教师不应拘泥于课堂,应该从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美术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美术的趣味,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将农村的美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加强美术教师师资建设,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农村中小学的专业美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很多美术教师“身兼数职”,所以学校应当重视美术教师队伍的扩展与培养,对美术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此外,学校应给予有效的激励,鼓励教师根据本地区情况,利用农村当地的资源乡土文化,制定独特的地方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加强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与投入。

完善的美术器材是美术教学课堂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实施美术教育的物质保障。配置硬件设备可有三条途径;一是向上级部门申请;二是学校自行购置;三是学校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自己制作教具。教具应当合理使用和保管,减少不必要的流失和损坏。

(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

由于中国城乡差异较大,教育之间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都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学校因教育经费有限,教学设备单一,美术器材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各级教育部门领导把农村美术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增加美术教学设备的投入,同时真正提高美术教师的地位,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考核制度,尤其是在评优和奖金方面,才能确保美术教学正常化。为了调动美术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学校要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每学期拨出一笔资金来支持、鼓励美术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进修、学习、参加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美术教师地位。

(五)健全教育管理体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美术教育工作,保证美术教育的投入实施,不定期检查美术课堂教学,包括听课、检查教师教案;同时定期开展一些美术教学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等,促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国家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作者:刘东升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彩琳,赵宇.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2(5).

[2]房胜.浅议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

[3]王群红.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要创新[J].科学大众,2009(5).

[4]孙飞.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内蒙古教育,2010(14).

[5]田晓冬.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容忽视[J].安徽教育,1994(10).

第六篇:新课标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探析

摘要:

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美术教育模式也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基于此,文章从中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创新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发展的新思路,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视野;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思路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美术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现有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无法摆脱固有模式的禁锢,在实际美术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使美术教学陷入困境。鉴于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小学相关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以教学思路和方法为切入点,进行优化创新,以提高美术教学成效,为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平台,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在于通过美育渗透,逐步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选用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学校环境条件的限制,一些美术教师与时代脱轨,教育思想和理念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在教学中仍旧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美术教学的科学性,这对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美术学科所特有的美育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此外,一些学校由于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美术教学陷入困境。

二、新课标视野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思路

1.革新教育理念,构建教学结构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美术教师现代教育意识的提高。以往的教育模式强调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束缚性太强,对学生而言,不利于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相关教师应突破固有教育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教育改革发展态势的教育理念,并将新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教学中所有关联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力求在教师、学生、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达成最佳结构。此外,学校和教师在构建教学结构时,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定位,组织新颖的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特色。

2.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教学是指能够充分满足孩子娱乐需要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一种灵活性策略,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出了“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观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游戏,不仅能让美术课更为生动活泼、更有实效,还能架设起“学”与“玩”之间的桥梁,让教学活动趣味化,寓教于乐,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和提高能力。

(2)寓教于美,提高效率

美好的事物更能感染和触动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借助优秀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然而,由于受到中小学生文化素养、个人情感和经历的局限,他们即使对美术作品的情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难以深入地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只有从文化视野上进行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在世界。

3.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只有从评价体系入手,完善各项评价制度,才能使中小学美术教育有章可循,从而达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和作用。同时,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也要把评价作为手段,转变以往的评价方式,注重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评价学生时,教师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让各类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结语

美术学科作为中小学实现美育的重点学科,其所具备的学科优势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环境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应明确创新发展方向,加大对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从学科教学优势出发,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质量,为美术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袁芯仪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陆彩祥.艺术熏陶升华心灵——谈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情感读本,2014(35).

[2]徐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

[3]宋晓亮.新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探论.网络财富,2010(3).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育综合版画应用

摘要:

在教育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美术学科教育由于其本身具有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特点,而在各类学校也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美术学科教育甚至被提升到与一些主要学科同等的地位。其中综合版画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艺术修养、感知能力等。下面,简单讨论一下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综合版画;小学;美术教育;应用分析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它的核心是美感,没有美感也就没有艺术可言,美术通过艺术构造,给人们心灵上的共鸣、精神上的快乐、心情上的愉悦等。同时美术作品还可以使欣赏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画中的种种,感受美与丑,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综合版画作为一种新型的美术内容和形式,他通过绘画和手工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的构思能力、创作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综合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对综合版画教学的认识

对于综合版画教育的认识,首先应该了解综合版画的创作是一种非常灵活轻松的创作方式,它既是一种抽象的,又是一种具体的,它既是一种平面的,同时又是一种立体的,它是聚集了多种元素于一身的绘画内容与形式。这种绘画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所以,教学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不能仅仅根据之前的教育形式,否则达不到综合版画教育的目的。正如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经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的经验变得更精确复杂。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仔细观察的机会,并能用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他们,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此外,综合版画教育还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即他本身体现着人与社会、自然的相互结合,也体现着艺术和科学的一定的结合等等。在版画教育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要过于地管束学生,让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自我构思、创作。

二、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1.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问题

在当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综合版画的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家长对于综合版画认识程度不够,甚至他们认为综合版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毫无用处,所以,他们对于学校设置这样的课程表示反对,阻碍了综合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就是学生自身对于综合版画的热情程度不高,在综合版画美术课程上,不认真听讲,课下,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草草了之;此外,也是一些小学自身就不重视美术教育,自然也不会重视综合版画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这些原因导致的问题从而使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难以开展,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2.因材施教,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

在小学美术具体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切勿总是一味盲目地进行教学,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中由于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因此,可能部分学生对此认识程度的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的基础不同,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大家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使大家都可以更好地学习综合版画美术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3.不同年级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

综合版画教育教学在不同的年级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由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各种思想和身心都不是很成熟,对于综合版画的认识程度也不够,对于他们而言,综合版画教育就应该采取探索性的教学策略,用具体的实形物体进行综合版画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从而以此来培养学生感知事物和动手的能力。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应该采取分组学习的综合版画教学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最后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由于他们对于综合版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应采取竞争与合作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开展以木版为载体和探索新材料的综合版画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上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逐渐提升他们对于艺术的情操。

总之,综合版画,作为一种在美术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是一种应用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感受、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艺术,又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趣味性,而被大多数小学生广泛接受,从而在娱乐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锻炼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认知和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黄亚锟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学生创造力方法

摘要: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不断改革,新课标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美术教学遇到了新的机遇。在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主要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方法

学生的创造力是对一种事物的创新能力,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工,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因此,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来说,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就是创造的源泉。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发现、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型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一、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内容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美术是创新性很强的一门课,学生要想在美术上有造诣,就要有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如,学习飞机的画法,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真实飞机前观摩、学习,但是可以用小鸟等类似飞机的事物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脑海里有更多的事物形象,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活动,如踏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有位教授曾经说过,要在大自然中增长知识。如,教师要上一节关于蝴蝶的课,可以在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蝴蝶、观察蝴蝶。当正式学习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的实践课,让他们说说蝴蝶翅膀的形状、身体的颜色,之后,教师最好通过多媒体对知识进行梳理,再结合其他教学工具对蝴蝶的形象作出改变,让学生找出蝴蝶变形前后的相同点。还可以通过植物激发学生的灵感,色彩艳丽的花朵、香甜可口的水果都能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走进大自然,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二、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美术不仅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在画杨桃的时候,教师可以带一些杨桃分给学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杨桃,再根据杨桃的颜色、形状联想类似的水果或者其他物体,然后趁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让他们画出观察到的杨桃。当学生完成绘画后,让学生尝尝杨桃的味道,再让学生思考具有相同味道的水果。不管是从味道还是从形状考虑,学生想到的水果肯定会很多,这样就在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让他们想去学,进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有位教育学家曾说,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有趣和好玩,才能让他们集中精神,跟着教师学习。

三、勤动手、多动脑,提升艺术创新能力

野外写生、真人绘像是美术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方法,这两种方法能锻炼学生的画功和观察力。学习美术时要有艺术感和内涵,创作出的画要让人感觉到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审美的培养,要用一些典型的画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教师在点评学生作品时,要看到学生绘画的内涵,将新颖、不拘束作为评判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关于线造型的内容,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导。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活物绘画,让他们画一画家里的小猫、小狗。部分学生画出的活物只有一种动作和表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活物的表情和动作作出假设,让学生通过联想画出来。生活中每一个活物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他们往往只能记住自己印象深刻的行为和动作,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如,要画小猫,教师就可以搜集小猫不同动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图片思考小猫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表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方式。这样,学生就会把图片上小猫的动作与自己观察过的小猫联系起来,记忆会更深刻,对小猫的观察也就更全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猫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观察和小猫类似的动物,然后对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两种动物之间的区别。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小猫的特点,还了解了更多的小动物。知道了小猫的特点以后,就要让学生画出来,教师可以将小猫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一步一步让学生画出来。学生绘画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给小猫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通过画小动物,学生能理解用线和造型。教师要鼓励学生边动脑边动手,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创造能力每个人都具备,只是这是一种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挖掘。有效利用、积极开发小学生身边的资源,才能培养成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技巧和能力。

作者:刘静 单位:杭州市彩虹城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宏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导刊,2014(4).

[2]毛晓琴.点亮课堂的引航灯——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导入策略.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3]刘新华,刘坚,谢雨子.论美术教学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第九篇: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实践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灵活感性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也需要我们去探索,教师可以借助多种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创造通过作品感悟生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将主要就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问题来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育;创新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价值观认识,还能鼓励学生追究真善美,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位综合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里教好小学美术教育,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信息化时代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授课内容,在课堂上穿插引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讲课内容制成视频,共享到与学生的信息交流群里,方便学生课后对课堂重难点的强化理解,及时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2.合理应用PPT动画技术应用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中小学的普及,教师上课可以更多地通过软件来辅助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丰富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学会使用一些常用软件。目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较多的是PowerPoint软件,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是单纯地利用PPT来演示图片与文字,而考虑到美术教学过程讲究动作的连贯整体性,我们需要合理地运用PPT动画技术来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演绎。相较于经典动画制作软件Flash,PPT的优势在于简单易学,且制作动画过程方便,非常适合应用于美术课堂。

3.巧妙运用电子白板软件

在对美术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时,除了不断回放、慢放视频里的内容,还有必要利用电子白板软件来进行分步实践演绎,让学生对重难点的步骤一目了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电子白板软件,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操作过程,还加深了学生的直观印象理解。

二、信息化时代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

1.加强引导教育,防患于未然

在学校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教师平时应该加强纪律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转变他们不好的想法,从根本上杜绝不良情况的产生。

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如今社会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小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并且对教师存在崇拜心理。加上目前艺术教育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学校和美术教师自身都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作为美术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并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示范作用

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示范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部分。教师可以将容易出错的以及有难度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要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首先,美术教师可以提出有目的性的观察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其次,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指导,并向学生提问,让他们能够一边观察一边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力得到培养之后,学生学习美术要领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4.美术教师应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术教育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可以将丰富教学的形式,通过视频、声音或动画等形式来展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内容并进行掌握。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加入多媒体,可以满足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但美术教师也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纠正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探索出适合幼儿的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如今是信息化的社会,美术教育应该积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育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将美术中的美更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的美术教育也应该积极地进行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春晖 单位:安徽省天长市关塘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含笑.浅析美术教育中的“拿来主义”——以中日美术教育为例[J].作文教学研究.2015(06).

[2]张华.小学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推进策略[J].中华少年.2016(10).

[3]杨杰.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