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探微(4篇)

初中美术教学探微(4篇)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艺术培养

摘要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开展,使得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自主以及全面发展,这也与要求学生德智体美老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吻合。在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审美意识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各方面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应积极推进美术教育教学,充分发挥美术的能力,使学生有美的意识与想法,能够使学生今后的生活更具艺术性。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探究。

关键词

美术教学;审美艺术;策略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在初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审美艺术与能力是办所学生一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育积极转变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为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提供优质的平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意义

审美就是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等进行的单纯的鉴赏、观看等,从中感受到美,获得愉快的享受。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这也是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艺术培养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虽然人的审美艺术水平以及能力与先天的天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与培养,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艺术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自主观察和鉴赏,挖掘和感受生活中的美,通过特定的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艺术的有效策略

1.全面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像教小学生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教师越强调什么,他们就会越反着来,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对美术教学的效果进行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对象有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等内容,他们能够从事物的表现简单的看到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情感,如线条、颜色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对事物外在以及内在的美进行感知。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他们对于美术的爱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有些喜欢西方的印象派。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其说明喜欢的原因,并对保护民间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产生好学的意识,也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民族文化。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艺术体系,因此在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时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2.创设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艺术,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美术作品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加之优美悦耳音乐,让学生在富有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感受到美术中的艺术性。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然后配合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再对梵高以及《向日葵》的创作情况进行介绍,1888年,在法国的南部,一位画家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正在画室中认真的创作,《向日葵》也就此诞生,整幅作品虽然看似烈火熊熊,美艳华丽,但同时又很和谐、细腻。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讲解美术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有助于学生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

3.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临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临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认知以及观察能力,这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在临欣赏创作中,一般是将作者成功的作品作为观察的对象,在临摹和欣赏过程中不能只是对这些成功的作品进行观察。通常而言,在欣赏作品时需要对作者绘画时的内心以及创作的年代等进行考虑分析,欣赏作品过程中,需要使用计算机等有利条件,对图片进行有效的处理,让学生能够看到很多在课本上看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在学习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作者,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刻画人物的表情以及内心世界进行观察,这幅作品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壮阔场面表现出来,对《开国大典》进行欣赏讲述,让学生对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油画的民族化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强化学生的美术审美艺术。

4.积极开展美术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创造能力就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出的综合能力,从而对信息进行掌握,科学的进行分类组织,通过创新、推测等,结合自己已有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案,要使创新能够成功,需要有创新的态度、思维以及技能,这些对于创造性活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的加工和组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以审美素质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强化创造性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凸显学生的特点,使其敢于创新、敢于表现,定期组织学生写生、观察,让学生亲自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开动脑筋创作绘画,教给学生多样化的、满足初中学生实际需要的绘画技能。美术创作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水平和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自然以及艺术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防止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片面的审美艺术,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也与教学大纲中学生审美艺术水平培养的目的相违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认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结合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审美艺术与能力,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鉴赏水平。

作者:严明霞 单位:广东省阳春市石望中学

参考文献:

[1]曹美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艺术趣味———谈宁夏高职非艺术生源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13,(30):94-95.

[2]蒋广云.培养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116.

[3]付艳红.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146.

[4]丁小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0):195-196.

[5]韩萧.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62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措施

摘要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初中美术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重视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展开,真正提升初中学生的美术素质。讲述了现阶段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美术;合作学习;问题;建议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现阶段在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

1.美术教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不够合理在现阶段的初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虽然开始逐渐在课堂上实施合作教学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透彻,缺乏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导致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分组学习的时候不能进行合理的分组。一部分的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会以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但只是为了能够方便教学,随机的将学生按区域分组,或者根据教师个人喜欢进行分组,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特征等来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就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分组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组内合作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降低教学质量。

2.初中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能够有效地、合理地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就是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组内学习中,然而,针对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来看,由于合作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然而一些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弱,很容易在合作学习中跑神,并没有按照学习要求去认真地执行学习探究的任务。另外,很多教师的合作教学方式不够合理,组织能力也不够强,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小组内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初中美术学习的效率较低。

3.初中美术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

由于初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之后就不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表面上课堂很热闹,然而实际上学生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谈论一些与美术学习无关的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合作学习的意义。

4.学生和教师之间地位不平等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习更好地展开,在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中,师生的平等对合作学习的展开的影响更大。然而,现阶段教师多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过多地干涉和指导,完全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由于教师的过多强制性干涉,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学生被动学习不仅学习美术的效率低下,还会导致学生不想接受合作学习,甚至不想学习美术,对美术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美术教学的目标的达成。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的建议

1.初中合作学习中要做到科学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展开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保证组内的成员搭配科学合理,才能使成员中的每个人都得到很好的学习。因此,在实际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性别等来进行合理地分组,让小组之间相处和谐并且可以相互带动,相互学习。例如,在分组的时候,需要有学习优秀的和学习成绩相对不太好的学生,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帮助学困生进行适当地辅导,活泼的学生和相对安静的学生一组,促进组内之间的交流,同时要注意组内的男女比例,通过这样合理的分组使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学习,形成相对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同时,要注意在分组的时候考虑班级内的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多,这样可以方便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提升学生组内的凝聚力和小组荣誉感,积极去学习提升组内的美术水平,形成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美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2.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美术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遇到问题在组内谈论,共同解决克服困难,通过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增加组内的凝聚力和组员之间的协调性。同时,通过展开合作学习给学生一共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艺术的趣味性,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毕竟美术课程是一门可以提升学生品味的艺术课程,可以通过世界有名的画作来向学生展开,让每个小组都去搜寻自己最喜欢的画家的一些资料,用艺术品味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从而加强合作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美术教学合作学习更好的展开。

3.初中美术教学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一个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的展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只有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凸显,才能保障美术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组内的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学习效果的关系和对他的重视,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公平,自由的美术学习环境中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另外,教师要适当的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处在一个真正的美术环境中,在美的熏陶下,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到不断地凸显。

4.初中美术教学中促进师生的平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是这样。教师要摒弃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不能将自己作为教学课堂的领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太多的干涉,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积极促进构建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有效进行,让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与小组内人员的合作,存进初中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展开合作学习对美术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提升自己的美术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好地展开,从而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作者:宋海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段诗音.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237.

[2]彭卫波.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华少年,2016,(29):184.

[3]钮晓莹.初中美术教学开展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27.

[4]宋莉.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赵佳佳.初中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审美判断素养培育

摘要:

审美判断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文章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以校本教材《根雕》为例,从赏析优秀根艺作品和大自然的树根,寻找、发现“美”的树根,根雕创作三个方面对审美判断三个层次素养的培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核心素养;审美判断;根雕;培育

建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人们也提出了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1]07其中审美判断素养表现为“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1]08根雕“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的一种艺术创作。学生通过对根雕艺术的学习与创作,能有效地培育审美判断素养。现就以这几年校本课程《根雕》的教学为例,谈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育。

一、学会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一)赏析优秀根雕艺术作品,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

优秀的根雕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根雕艺术的美和个性存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参与根雕艺术的学习和制作。但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而言,仅靠自己要理解根雕作品的美,有一定的难度。面对根雕作品,学生往往只知道作品很漂亮,但看不懂,看不出“美”在何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赏析根雕作品,让学生“感受和认识”根雕艺术作品“美的独特性”。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作品,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赏析根雕艺术作品。问题的设置要能在学生与作品之间搭起交流的桥梁。学生通过赏析作品、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明白优秀的根雕艺术创作者是如何发现一块自然中树根的自然美;是如何针对一块自然形态的根进行立意;是如何把一块树根创作成一件艺术品,向人们展示出其独特的美。在教学中,学生在赏析根雕作品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间或师生间的交流来解决。要搭建平台,给学生赏析根雕作品提供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交流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更好理解根雕艺术作品的美。同时,重视教师的讲述在学生赏析中的作用。通过讲述,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更好理解根雕作品的美。通过讲述,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品,加深对作品背后蕴含内容的理解。通过讲述,让学生更好同作品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素养,给学生寻找美奠定基础。如:在教学中出示优秀的根雕艺术作品《啸》。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作品,并完成以下问题:1.这件根雕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树根的哪些特性能有效为创作提供服务?2.通过你的观察与对比,你认为以树根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有哪些优点?通过问题的引导、课堂的交流、教师的讲述。学生明白了,作品《啸》是一个象形的映山红树根进行创作的,借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啸”通“笑”,取意境之美,表现了十分自负、踌躇满志的形象。了解了根雕作品是创作者的“奇思妙想”与树根的自然美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解根雕之美,在于其独一无二。没有两个一样的树根,就没有两个一样的根雕作品。根雕“美得别致,美得孤独,美得让人过目不忘。”[3]52

(二)赏析大自然的杰作———树根,感受和认识美的多样性

罗丹说:“我们的眼睛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树根以各种姿态展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玩耍的村头、嬉戏的水岸、往来的林间。复杂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形态各异的树根,有的树根扭转、有的树根盘桓、有的树根交错、有的树根粘结、有的树根嶙峋。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树根以多种奇特的自然形态存在,生产的疤疖、瘤结、纹理、线条、洞穴等,大自然赋予“根”多样的生命力。杜鹃的根盘曲交错、野柿子的根瘤结丰富、红豆树的根纹理多样、樟树的根芳香四溢;老树的根苍老空灵,小树的根婀娜多姿。丰富多样的树根竞相展现出多样性的美,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就能发现美无处不在,大自然有着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博大的自然怀抱将“美”的引线点燃,让双眼绽放出发现的火花。让学生用审美意识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多样的美,养成自己的审美判断。

二、懂得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

“根艺重在发现”“根艺是一门发现的艺术”,[2]都告诉我们“发现”是根雕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创作出一件“美”的根雕作品,必须要去寻找一块“好”的树根。一块“好”的树根,甚至比后期的创作技法更为重要。著名美术理论家王朝闻认为“根的艺术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客观存在根的美的发现”。但没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是很难发现树根的“美”。没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找到一块适合自己创作的树根。中国根雕艺术大师马驷骥说:“谁能从大批根中辨别出美,又有独创,谁才是发现真正美的能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现各种形态的树根,引导学生去了解各种根的特质,明白各种根所包含的“美”。能从松明子块茎上看到线条的灵动美、能在柏树根上闻到时间沉淀的香、能在骨骸木上体会到岁月雕琢的沧桑。要不断提升学生“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界的树根进行感知和评价”,[1]08只有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生活经验”对树根“进行感知和评价”,这样才能从“众多只能是做蒸煮所用的燃料”的树根中,“发现和感受它其中所隐藏着的作品形象”,找寻到一块能进行根雕艺术创作的树根。让学生“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不断地提升审美判断素养。

三、懂得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找寻到一块“美”的树根后,还需要进行创作,融合创作者自己的审美意识,对其进行立意、构思,赋予其思想内容,让它成为一件根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人工创作,一块再“美”的树根,也很难上升为艺术作品。“根雕艺术既取决于材料(树根)的质量和先天的形态,又要靠艺术家们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性思维以及他们雕刻技艺的水平。”[4]根雕艺术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3]52而正是这“三分人工”让一个树根成为了根雕艺术作品。刘开渠认为根雕艺术作品的创作“既要根材的巧妙,也需要人的智慧的巧妙。利用根材巧妙的自然形态,在加上人的智慧和审美观点,这两者巧妙的结合,我看就可以成为根的艺术。”根雕的创作,我们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步立意构思;第二步雕琢塑造。立意构思是根雕创作的灵魂,高公博认为“凡是成功的作品,往往起决定的,不是精雕细刻的高超技艺,而在于巧妙的构思。”在教学中,学生面对一个树根,进行立意构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观察。要根据树根的形态,充分利用树根的节、穴、瘤、疤、纹理、姿态等。依根立意构思,尽可能地保留树根的自然美,不能凭空构想,进行立意构思。当然立意构思,也要符合学生的审美判断。“情出意境为真情,意触物境合神意”,只有在立意构思时,加入个人真实情感,才能激活学生创作的欲望。如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一件根块(如右图),要求学生多角度的观察,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这是什么质地的一块树根,是怎样形成的?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树根,为依树根立意构思提供基础。2.你准备把“它”塑造成一件什么根雕作品?并说出你的理由。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树根的形态、树根的优点,尽可能保留树根的自然美,进行立意构思。在第一个问题的交流中,学生明白这是一块花梨木的树根骨骸木,时间带走这块树根上松软的部分,留下树根上最硬,最精华的部分。剔除外面一层外衣,会露出古铜般的色彩,会有多变的纹理。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深入到这样的情境:一棵生长了几百年的花梨木,人们取走可用的部分,留下深埋在土地中的树根,这树根与百年的岁月斗争,仅剩下这一块顽强的骨骸木。升华学生的情感价值,激发学生立意的灵感,激活学生的审美判断。在第二个问题的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块树根的凹面,把它创作为在水中漂流的一叶扁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根弧形的边线,创作一条在海中激进的海豚;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根的静态,创作一片凋零的秋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树根的残缺,创作为一片残破的蝴蝶翅膀。多种想象力的碰撞,突出了学生审美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判断。雕琢塑造要在立意构思的基础上分四步骤进行:第一,去皮去腐;第二,整修、雕琢(对于初中的学生,雕刻技艺的技能是欠缺的,所以也不做要求,多以整修为主);第三,打磨;第四,着色。在教学中,要求初中的学生掌握一些根雕雕琢塑造的原则。雕琢塑造要充分利用树根原有特色形态,要尊重原材料的基础,如树根的纹理、姿态、色彩等。雕琢塑造时,人工的成分可以少一点,自然的成分可以多一些;根雕艺术的表现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它追求的不是逼真的造型,而是一种朦胧美,能留给人广大的想象空间。”[3]52多以抽象造型为主。如右图作品《脊背上的爱》是八年级学生依树根的基本型,结合电视《动物世界》里母爱的表达,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的立意,赋予了树根生命的质感而创作的。在校本课程《根雕》的教学中,学生经过对树根的选材、根雕作品的制作,从中真切地感受了一次美的洗礼和成长。成就一件根雕作品,这对于学生不管是在审美意识的培养还是在审美判断素养的培育上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作者:江巧珍 单位:柘荣县富溪中学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述要之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6(4).

[2]张良.“根艺重在发现”的随想[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5(1).

[3]田云生.浅谈根艺[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4]刘长福.根雕艺术与因材施教[J].小演奏家,2006(7).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实践

摘要

素质教育在我国当代教育界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动手课正是美术课堂的“精髓”。在实习期间发现,一堂初中美术动手课上下来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在初中美术课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将学生美术的潜质开发出来,激发起兴趣。培养和鼓励学生动手能力,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之间的参与能力、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

能力培养;动手参与;初中美术

1引言

1.1概况

通过在师专上课的这两年期间,让我收获颇多,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些许问题,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创新能力非常重视,但是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面出现了些许问题。美术动手课上,难免会出现些许学生做不出、不会做的情况。这次论文的撰写主要围绕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报告。

1.2目的

美术课本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但是,当前美术动手课却不能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那么学生对美术的“潜力”也会被开发出来,美术课堂的教学也会更加顺利,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1.3意义

(1)美术课堂中提高初中学生动手能力,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学生作品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整体会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2)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本论

2.1提高学生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

2.1.1开发课程新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期间,也曾发现美术课上的问题,上美术课会出现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状态,可能对美术课不怎么感兴趣,这便考验到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了。面对着现实的情况,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能够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以实习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对新事物会有所好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便要求教师从美术教材中能否挖掘出好的有用的东西了。例如:在实践过程中,课堂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有些学生可能不想做。所以,将这个课堂作业的问题改成了:为未来的自己、同桌或者父母制作一本书籍,并将自己想问的、想说的记录在里面,书籍制作外形不限…问题的改变为课堂的流程取得了些许功效。接下来带来学生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书籍制作的作品,由于学生从没见过,所以会感觉很新奇,很好玩。能完全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这时,将学生作品带入,让学生观赏,并且将学生的制作思路和独特的想法讲述给学生,学生的情感在上学期间是非常浓厚的时间段。所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产生一些共鸣之处。拥有攀比心理的学生用“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2.1.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保护学生动手能力激情

教师多与学生沟通则是促进师生关系的一大准则,学生在初中是逐渐有了自己想法和情感的时间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保护学生动手能力的激情。如: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谈论,来回走动教学时,曾发现一位学生闷闷不乐,独自坐在角落不去参与讨论制作,便上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到了其原因,进行了一番交流之后,学生积极参加了动手制作书籍当中。这次经历让我发现,多与学生洽谈,多在教师间走动教学,不仅仅能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还能让学生与教师为友,不再对教师有畏惧心理,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动手制作当中。

2.1.3建立鼓励机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手实践

在任何课堂教学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学生的鼓励了。实践中也发现,无论学生制作出作品的好坏,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要加以鼓励,这样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也会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以后也会积极参加动手制作的各种活动,学生的创造性和思想性也会大大增加。学生每完成一份教学任务,并得到教师的夸奖,便会获得成就感,也会暗自激励。让学生下次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制作更走心,更完美。总体来说,当学生对自己制作的东西不满意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帮助并鼓励,而学生制作作品很喜人的时侯,教师要加以表扬,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动手课当中,也会更加走心。

2.1.4教师实践动手展示制作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学生展示制作步骤,更能吸引学生。如教《书籍设计》时:在实践美术书籍制作课中,将亲自动手制作的书籍《乐漫》带入课堂,发现学生看到后都兴奋不已,并让学生观察书脊的特点,然后讲解了自己创作书籍的思路,将内容加以介绍,让学生们感兴趣的同时也会将自己要制作的东西思考出创作思路,在创作过程中也更加了解书籍的组成部分,并可以添加新的书籍成分到其中。

2.1.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审美能力是美术手工课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想要制作出好的作品,学生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作品什么地方是值得自己考虑和学习。还可以将其他班级或者自己班级的优秀作品进行分组展示,近距离观察好的作品,也能吸取好的创意,更加开阔学生的思路。当然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手工课上最能体现出来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可将实物和多媒体联系起来,让学生欣赏更多不同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制作的欲望。

2.1.6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感兴趣

以往的教师可能都过于依赖课本,一堂课下来可能就是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讲下来。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与课本结合,因为多媒体的可视性非常强,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兴趣。将学生没见过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用多媒体放映出来。如:在书籍制作课上,将鳄鱼书籍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书籍里面有很多个性的创意,都让学生惊奇不已,并且能够将里面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吸取过来。

2.2美术手工课教学的创造途径

2.2.1寓教于乐法:创设情境,情趣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天性都爱玩,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的特点,创建一个有意思的情境,引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如教《书籍设计》时,自己的导入为:将学生感兴趣的动漫书拿出,马上吸引到学生的兴趣,然后拿出一本同样的漫画书,但是书籍的封面做了改变,画面非常简单,从而引出书籍设计的重要性。

2.2.2善于观察:艺术源于生活,而美术手工课与生活中的实物也息息相关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教师,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生活中的美融入眼里,记在心里,绘于手上。如:想要制作一朵花,首先要认真观察一朵花,从它的花瓣、花蕊、颜色、叶脉、枝茎等方面深入观察。做到铭记于心,就像郑板桥画竹一样,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精进你的手工,让一朵花跃然在你的手上。

2.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在枯燥乏味的课本教学以外,给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赋予了学生们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颗善感的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3结语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手脑结合,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开心地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创造出来。当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之间的参与能力、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很好的帮助,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成分。

作者:俞超群 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戴建.初中美术绘画创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8).

[2]陈建军.初中美术校园写生课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策略[J].广西教育,2013(5).

[3]景钢.初中美术课本应该增加民间美术的手工制作内容[J].新课程学习(上),2012(2).

[4]徐蕊.略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师范教学的作用和要点[J].新课程(教师),2012(12).

[5]李瑾瑜.论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观念基础[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6]冷胜火.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7]张屹.兴趣激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江苏教育,1996(2).

[8]林彩君.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

[9]陆颖音.学习激励,使小学美术教学课堂充满活力[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

[10]陈华.探析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J].考试周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