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浅谈(5篇)

农村留守儿童浅谈(5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留守儿童”是一群日益受到关注的群体。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农村小学工作实践,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如财力、人力等)非常有限,问题越发严重。由于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但父母的长期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十几年,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

农村留守儿童指是在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达到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农村地区交由父母单方、祖辈、他人照顾或无人照顾的农村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一些表现

1.性格孤僻,不合群

长期的留守生活中,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甚至觉得自己被父母遗弃的感觉,他们缺乏夸奖、爱、温暖和兴趣。这种情感欠缺使他们性格孤僻,易产生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没有良好的伙伴关系,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2.自卑心理

儿童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爱攀比,又有强烈的自豪感,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业上缺乏辅导,在校学业成绩不是很好,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使得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其他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3.逆反心理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祖辈监管,教养方式跟不上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亲子间沟通的缺少,使得孩子不能对父母外出打工正确的归因,错误的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不会体贴长辈,还会故意做出伤害父母的行为。有的还会报复父母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

4.行为习惯较差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使得他们心理上过分的关注孩子,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包办代替,没有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导致孩子过分的懒惰、缺乏生活技能,尽管已经到了完全可以自己做事的年龄,仍然习惯于靠父母来解决。校内表现为:不讲卫生、乱花钱、行为习惯总是我行我素。也有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出现了违纪或违法犯罪行为。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留守儿童出现诸多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行为缺人管教

在农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90%以上留守儿童交由祖辈抚养,而祖辈文化层次低、思想落后,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部分祖辈过分包容子孙,即使犯错,也很少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更不用说严厉教训或耐心细致的教育。此外,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行为长期缺乏管教,给他们提供了更多自我放纵的机会,不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心理缺人关爱

许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种血缘的代沟,使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缺乏关爱和关怀,不良的情感体验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导致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逐渐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等性格缺陷,久而久之,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

3.学习缺人督导,没有自信心

大部分留守儿童由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他们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业,又因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他们的要求只是停留在吃饱、健康上,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同时,农村学校受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难以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打造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

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更多关爱。

2.父母应主动承担责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沟通。父母外出打工除了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在闲暇时间多通过电话和孩子沟通,多进行情感的交流。

3.教师应加强自身教育素质的培训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认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认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对不正常的行为及时发现,正确引导,并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4.学校和社会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

学校和社会办一些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如:给父母开展“爱心邮箱”或搭建“爱心视频”等,让他们定期与孩子沟通,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作者:瓦永福 单位:渭源县田家河小学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安全问题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脚步加快的情形下,农村留守儿童这一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人群所衍生出来的个人安全问题则也十分严峻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从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娱乐安全、被骗拐卖等方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急需得到解决。针对家庭、政府、学校、村社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旨在建立一个更好的体制来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对策及建议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使得农村家庭中的父母选择流动到城市进行谋生。这一现象的普及意味着留守儿童这一人群的数量急剧上升。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而这一人群在平时生活方面与普通农村儿童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一直居高不下。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由于溺水、触电、打斗等导致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所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安全问题在现阶段仍是十分严峻的。

2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安全的现状

2.1留守儿童个人安全方面的现状

2.1.1交通安全。目前,由于留守儿童的年龄层次在1、2岁的幼儿到14、15岁的青少年不等,这些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性格养成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阶段,而他们的父母大多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外出务工,年龄较大的祖父母就必须承担起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对于祖父母而言,教育孩子已经成了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这些老人年纪较大,且大多精力放在平日家庭生活中,这使得孩童只能自己上下学。在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的前提下,农村留守儿童遭遇交通事故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2012年11月1日,山东费县梁邱镇裴家庄村路段,一名4岁女童跟随祖母在路北玩耍,当她独自横穿公路去找她的爷爷时,突然被一辆迎亲的婚车撞飞,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这类新闻在近几年也是屡见不鲜,可见交通安全问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是一大需要社会直面的严峻问题。2.1.2饮食安全。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市场上充斥着各类“三无”产品,由于年幼的留守儿童和年迈的监护人,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2015年1月,江西省彭泽县新星学校小学部的部分学生食用午餐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造成38人食物中毒,而大部分中毒者是农村留守儿童。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缺乏监管,农村留守儿童自身保护和辨别意识差。2.1.3被骗拐卖。2011年9月4日,在广州市珠海区一繁华路段,一男子骑着老式自行车,带着小孩突然冲出,被一辆轿车“撞倒”在地。小孩的手臂当场“骨折”,现场随即涌出大批评理吆喝者。出于害怕,车主报了警。当警察赶到时,骑车的男子也不见踪影,只留下骨折的男孩,被民警带到派出所,但真相令人震惊。骨折的男孩是被人拐带并贩卖给犯罪团伙的,男孩被犯罪分子敲断手臂成为“瓷童”,作为诈骗他人的“道具”,随后,这名男孩被送到儿保中心。而儿保中心在两个月内已接收了4个类似的“瓷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留守儿童。这一新闻直接反应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缺乏良好的教育导致被骗拐卖的事件不断增加,这类人群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2.2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频繁遭遇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014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这些事件的频发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是有直接威胁的。而一些拐卖行为的发生则是对被拐儿童的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的严重侵犯,也对被拐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原因

3.1家庭监护方面

一个健康儿童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监管和正确教育的,正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一方面的特殊性:留守儿童缺乏稳定安全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所给予的慈爱与温暖。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童家庭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照顾的责任便落在了年龄较大的祖父母身上,而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和人身观形成的阶段,隔代教育是不能很好的落实的。根据调查显示,34%的受访看护人承认仅仅“有时候”关心孩子的安全;8%的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安全问题。这一现象便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个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他们在面对威胁到自己生命健康的事件时没有很好的意识和经验,而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更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暴露在危险之下,在这种家庭意识的主导下,安全问题就变得十分严峻。

3.2教育力度方面

未成年人在成长阶段主要是家庭与学校的双重教育。由于我国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地区比如中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的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学校对于孩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不会那么全面且缺乏有效的落实。比如学校不会组织安全讲座或者是安全演习。这一意识与教育的缺失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已经缺乏了家庭安全教育的留守儿童又同时失去了学校有效的教育。并且农村学校很少并且很难召开家长会,这种沟通的缺失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安全问题严峻的原因。

3.3政策制度方面

城乡户籍制度、城乡教育制度、城乡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劳动就业制度的存在,导致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逐渐凸显。很多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并不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政策和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等。而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城的便只能留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农村,硬件设施较匮乏,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都远远及不上城市孩童。同时,政府对农村公共安全服务的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频发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基本的公共安全设施且存在安全隐患,这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安全保障存在较大的问题。并且农村留守儿童司法保护制度仍缺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专门的条款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问题,没有独立的司法保护体系,在客观上不利于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的司法保护。

3.4不法分子侵害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管的缺失,他们常常沦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例如女童被性侵的案件越来越多,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经常处于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力的状态下,所以没有很好的安全保障,这就增加了犯罪分子可以作案的机会。同时,这种事件的与日俱增也意味着社会对于不法分子的惩罚力度是不够的。因为往往法律存在漏洞或是社会对于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忽视,使得留守儿童被不法分子侵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4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对策

4.1政府方面

4.1.1完善体制机制。大部分农村儿童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大多是因为他们的父母选择外出务工而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已把他们留在了农村。政府在体制机制方面则应该建立一套可以使得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可以跟随父母进城并且得到较好的待遇及生活,这样有利于家长陪在孩童身边给予他们应该有的教育与关爱。4.1.2加强社会治安。政府应该利用其优势,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安全问题。对于农村偏远地区也应该逐步配备安全设备及安保人员,加大财政投入,从根本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安全问题。在做到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对于不法分子的打击也是同样重要的。不法分子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薄弱的人群下手,其性质是十分恶劣的,政府应该加强社会治安,并且如若遇到这样的案件应严厉惩罚。4.1.3积极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政府可以每年定时组织各类“青年志愿者”和“安全教育”活动,让一些大学生和专业人士深入农村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引导。潜移默化的对他们产生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2家庭方面

4.2.1注意与孩子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严峻的社会现实,很多父母不得已选择外出务工而谋求更好的生活,但是父母应该在工作的同时利用一些通讯工具比如电话与孩子进行时常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平日的生活状况以及近来的心理情况,可以及时的提醒并叮嘱孩子远离危险源,这有利于孩童树立自我安全防护意识。4.2.2转变观念。父母应该转变那种重物质轻教育的观念,需要深刻认识到安全教育对孩童的重要性。父母应该承担起对自己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4.3学校方面

4.3.1扩大安全教育意识的普及。学校是孩子踏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尤其对于缺失了家庭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学校担负着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对于安全教育这一块学校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学校应组织师资力量并且进行一定的投资,每月给学校孩子上安全教育课、普法课,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开展模拟演习,让孩子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这样遇到危险可以有足够的能力解决。4.3.2加大校园监管力度。农村留守儿童一天除了呆在家里,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首先学校要保证在校园中的安全。要有固定的人员来对这些孩子进行监管,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推行寄宿制度,实行相对较为封闭的管理,可以极大的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4.4村社方面4.4.1进行广泛宣传。农村的一些硬件设施不完善,村社可以进行大力宣传,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利用民间的一些资源对他们的个人安全问题进行保障。4.4.2利用固有资源。村社作为一个大集体,有很多固有的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村社可以利用一些闲置的屋子将它布置成小型图书馆,将空余的场地改装成可以进行活动健身的场所。这样就可以吸引一些儿童课后在这些场所进行活动,从而减少一些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0).

[2]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

作者:邵文娟 魏熠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策略

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属充当监护人,由他们来照管孩子们的一切,有一些山区的留守儿童也会出现无人照管的现象。留守儿童70%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所以学校也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能更有效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开展法制安全讲座,增加法制意识,老师也是“临时父母”,多方面引导,树立正确人生观,设立“爱心妈妈”咨询信箱。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机械化耕种进程也在飞速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农村这个小天地中了,纷纷涌入大城市成为一名农民工。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但是他们的子女因为住房、求学等原因不得不留在农村,成为了农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属充当监护人,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生活上还能够得到保证,但是在思想上缺少正确的引导,学习上缺少正确的辅导,心理上缺少正确的疏导,行为上也缺少正确的指导,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一点点问题而在人生道路上迷失,这也是给未来社会留下的隐患,值得我们全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70%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所以学校也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能更有效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种解决策略:

一、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学校要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上面要详细标注以下几项内容: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姓名、临时监护人电话、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心理问题、行为习惯、闪光点记录。这些要求班主任随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如果只是闲置在那里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教师就是要利用这个档案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随时与其监护人联系,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使孩子尽快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二、开展法制安全讲座,增加法制意识

现代社会是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电脑、电视、平板、手机这些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但也会从中受到一些不良内容的影响。小小的一部手机,它的功能会被学生无限的放大,微信聊天、QQ聊天、流行歌曲、恐怖小说、暴力游戏......都是他们的最爱。再加上周围个别人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使他们过早的成熟,逃学、与问题少年过多交往、为哥们儿义气打架斗殴......这些都是学校教育中遇到的大难题,急待解决。留守儿童年龄偏低,自制力较差,往往会对危险缺少预见性,更不要说抵制不良现象了。学校适当开展一定层面的法制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这会大大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老师也是“临时父母”

学校教育主抓的是学生的成绩,但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临时监护人的知识水平不够都会让他们的成绩受到影响,这些孩子在老师的眼中都是“问题学生”,是被严格教育的对象,这种情况下会让孩子心灵上再次受到伤害。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的转变,由严师变成“慈母”,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外,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情感、心理等问题,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对待留守儿童要事事关心,让他们的孤僻自卑心理得以缓解,重新回到正常孩子的圈子中来。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四、多方面引导,树立正确人生观

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其临时监护人为了填补孩子心中对亲情的缺失,常常会以金钱来表现对孩子的爱,而孩子也在大量的金钱面前迷失自我,挥霍无度,这也就让他们出现金钱至上的利益主义者,完全没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与人生观。而经常性的说服教育也会让孩子们感到枯燥无味,甚至逆反心理会更重,而如果换成他们喜欢的方式就会大不一样了,比如一些有正能量的影片、励志的歌曲、有教育意义的小品、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比赛等,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反而会更让孩子们接受。如果在这些活动中能更多鼓励那些留守儿童参与到这其中来,让他们既从中找寻到成功的喜悦,又起到了培养正确人生观的目的,那不是一举两得嘛。

五、设立“爱心妈妈”咨询信箱

留守儿童都远离父母,有的甚至一年、两年都见不到,那种对父母的思念,遇事无人商量的困扰往往会让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偏差,一直这样下去还会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可是如果有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爱心妈妈”在暗中帮助他们,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里话大胆讲出来,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那效果一定会非常好的。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这些孩子能顺利的渡过这段艰难的人生之路。相信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还有很多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一直探究下去了。

作者:费喜报 唐桂阳 单位:农安县小城子乡中心小学

第四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校本管理

摘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校本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校本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组织制度缺乏力度,缺少专业的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的档案还不够完善,安全管理还存在盲区。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校层面应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将留守儿童的管理纳入教师业绩评价机制;班主任不仅要学习留守儿童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优秀班集体的育人作用,形成积极良好的班风,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校本管理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一般指的是在农村小学上学的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打工,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不能带他们进城读书,年龄一般在6~11周岁。他们一般跟随父母中的一方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生活的特殊环境,导致了他们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急需我们教育者发现并提出改善策略。

一、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和制度缺乏力度

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得知,虽然学校也针对留守儿童制定了很多的制度,但并没有真正执行。如帮扶制度中要求:负责帮扶的老师要每周与留守儿童家长通报孩子在校情况,但实际老师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并没有每周与家长联系,最多也是一月一次,有些老师两个月一次。如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中规定:提供儿童每周1次与父母视频聊天的机会,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室也只是上级有领导来检查工作才开放。

(二)缺乏正规的心理辅导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管理的重要主体,拥有农村文化素质最高的群体,拥有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最好的场所。学校虽然建立了儿童心理辅导站,但是心理辅导一是缺乏针对性,在不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利用大讲堂盲目开展心理辅导。二是心理辅导站的老师是从后勤调过来的,在心理辅导专业方面缺乏知识与技能,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心理辅导能力。

(三)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不够全面

留守儿童档案是用声音、文字、图像来记录留守儿童生活的文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的目的是利用档案所反映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材料来指导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为全方位地反映留守儿童的现状,以便教育者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档案的内容应丰富和全面,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家庭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交往状况、流动情况等。但通过访谈,学校虽然已有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但资料的内容太单一,仅仅局限在留守儿童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长姓名、临时监护人联系方式等。这些只能反映留守儿童的最基本情况,是一种静态,留守儿童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上面这些简单的信息并不能给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四)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走访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临时监护人只能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他们的文化层次使他们无法肩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他们对于孩子的内心情感关心甚少,这就使得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无处述说,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提高。同时笔者还发现,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校车为节约成本,存在超载现象,部分留守儿童自己骑车来学校,不注意检查自行车的车况,有的存在刹车不灵等现象,还有部分临时监护人因为事务繁忙不能来学校接送留守儿童,路上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农忙期间,部分留守儿童假日独自在家里,极易发生溺水,触电等事故。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者们深思的课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校本管理策略

(一)重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评价机制

要加大留守儿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能深切感受自己所做工作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应有评分细则易于操作。将工作细化到具体的条目,列出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得多少分。再有,对于按照评分标准评出来的先进集体跟先进个人应在各种大型公共场合进行表彰,增加受表彰人员的荣誉感,同时应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所得到的荣誉作为学校评优教师晋级的必需条件。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

农村小学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设置招聘条件,引进大专院校以上的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每个农村小学至少应配备1~2名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其次,农村小学还应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骨干作用。因此,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的师资队伍应该是一支由专职心理教师为主体,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等兼职教师为骨干的全员的结合。

(三)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上除了具有同龄学生的特点,还具有同龄学生不同的特点。班主任作为跟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老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儿童心理学等。同时,班主任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班风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良好的班风能够影响全体的团结,使得全体都有荣誉感,都愿意为自己的集体出一份力,不去拖后腿,起到规范的积极作用。而一个恶劣的班风则会导致班级涣散,使全体都不愿为班级做出贡献,最终必然影响到全体的学习和生活。留守儿童在一个有着积极正能量的班集体中才能积极向上,认真学习。

三、结束语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学校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应积极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虽然在现今条件下,户籍的二元制还不能立即得到改变,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还不会立即消失,但学校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让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状况有所改善。

作者:张霞 单位:卸甲镇实验小学

第五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得不到有效的监护,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心理;道德;教育

一、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沙县小吃业为主,他们的子女受到经济条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无法跟随自己的父母外出,不能在父母工作的地方就读,只能留在自己的农村,跟随祖辈,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或者寄存在父母的亲朋好友家里,作为留守儿童,就读于家乡学校。形成了一老一小,或者两老多小的家庭生活模式,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祖辈来打理,老人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还要肩负起抚养孙子辈的义务,精力与体力上均处于长期透支状态。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无论是生理还是情感上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细心照料。农村的留守儿童虽然生活上有祖辈或亲朋好友的照料,但那也是“杯水车薪”,他们最为基本的,渴望亲情的要求却无法得到满足,亲情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求。他们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个人卫生差等问题,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孩子,有的已经步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给她们带来了忧虑与烦恼,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和生理卫生方面必要的指导。本应该处在花季般的年龄,却要遭受各种疾病、皮肤病的折磨,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家里不仅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更小的弟弟、妹妹,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本应该由大人做的家务全都落在了小孩子身上。由未成年人照顾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上照顾肯定是不到位的,更可怕的是,他们对危险的识别能力有限,自救能力缺乏,安全隐患时刻伴随在孩子们的身边。

二、心理发展表现异常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远离,他们的父母一年也难得回家一两次,见面的时日屈指可数,联系、沟通的机会很少。长期的与父母分离,缺少关爱,又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致使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有效引导和关心,容易造成不良的性格、情绪、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首先,因为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没有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所以父母不能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心理动向,孩子也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与孩子处于近似于真空的状态。当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困惑的时候,不能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儿童对父母的强烈依赖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法向人倾诉,继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因为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异常的情况,情绪上往往是不稳定的、消极的,与同学、老师或家人交往的时候表现为更多的是不愿交流,沉闷,和他人没有共同话题,自卑的情绪始终困扰着他们,并且很容易发怒,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脾气暴躁,行为具有攻击性。其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方面的疏导,心理教师也是由其他专业的普通教师兼职。他们专业知识匮乏,无法对儿童的心理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从而进行有力的辅导,有些微小的心理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道德价值观念扭曲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无人可以替代,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地,祖辈的文化水平都相对低下(文盲居多),家庭教育观念、方法不能与时俱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在待人接物等方面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差。在小吃业盛行的沙县,父母外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买车、买房、买名牌,让家人在物质上得以享受,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大部分父母因为平时没有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情感上的缺失,家长唯以金钱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作为补偿。面对金钱,儿童不能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三餐不定时定量,街边的三无产品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须“营养餐”,游戏机成了他们最为喜爱的娱乐;一身名牌成了他们得以炫耀的资本,这样造成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道德观念,唯以金钱论英雄,无以学习霸天下。

四、“重养轻教”的教育问题严重

农业机械化,土地扭转,为农村带来的更大的收益,也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富余的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着各种建筑业、服务业、餐饮业,而他们的子女受到现有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只能留守于自己的家乡就读。在父母的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临时监护人的素质高低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文化水平、社会道德观念等对小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的教育观念并未真正的形成,祖辈那时候生养孩子多,能把孩子一个个带大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对孩子的教育最多也就是说要做一个遵规守纪的人,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教育那是学校的事情。因此,这种只养不教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自己的本分也已经尽到。要想让他们帮助孩子检查一下作业情况,监督孩子的预习、复习、听写和背诵等作业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有甚者认为:如果我们在家里都把孩子的作业检查好了,辅导好了,还要你们老师干什么?还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做什么?放在家里就可以了。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费文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2):91.

[2]葛爱荣,田丰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6-38.

作者:陆贵华 庄琳 李秀英 单位:沙县实验小学 沙县第一中学 沙县高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