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一、转变历史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等因素,从小学到中学,至今仍未完全从“应试教育”的窠臼中走出来。正所谓“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还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学生仍然把历史看成是一门“死”的学科,认为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体会不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很强、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历史学家白泰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从白先生的话中,我们应该感受到学好历史需要较强的思辨力,学习历史是为了使学生懂得怎样分辨美丑、善恶、是非,更快地积累人生经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了解历史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每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的被重视和显现出来,紧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到底是什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含五层:(1)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5)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三、把握历史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包含了人类过去一切时代的遗留。从知识的角度看,历史知识丰富、浩瀚,读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应用的角度看,历史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研究过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和人文信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使用的工具由粗糙的石器发展到简单的机械,再发展到神奇的计算机;人类由松散的群体到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再到国家的形成,进入文明时代,再经过长期的碰撞和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这些理性的认识中,如果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优势,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我们不但要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像郑和、郑成功、岳飞、戚继光、、等历史人物,像“闻鸡起舞”“揭竿而起”“约法三章”等成语故事。历史课程中这方面内容极其丰富,不胜枚举。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向人文教育方面深化。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创设历史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源于某种信息对大脑的冲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情景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就会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作品,能否吸引观众或读者,作品的开头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成功的导入,直接影响到整堂历史课效率的高低。初中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较强,历史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让课堂更加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特征。如利用音乐、电影剪辑、谜语、有创意的历史图片等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一段音乐、一幅图片、一个短片、几句诗词、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几句精彩的语言等等,都是创设情景的好材料,适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时比起严肃的理论说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更容易打动人心、点燃情感的火花。例如:笔者在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充分利用古诗词与历史事实的有机结合,很好地凸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作者:张素芬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