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初中历史教学应用(10篇)

国内初中历史教学应用(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的应用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引入现代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强大支持,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使历史课堂朝着全方位、多层次方向发展,不断优化历史课堂的教学目的,切实的体现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

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变为主要发展方向,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方向。伴随着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的不断改革,对于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只有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创建以多媒体为主题的新型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突破教学重点。

一、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好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果缺乏学习的兴趣,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无异于是在受苦。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的问题。利用PPT、图片、影视资料等,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从传统的枯燥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把生动的教学资料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学生与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距离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虎门销烟的相关课时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教师通过给学生叙述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只能是停留在听觉,没有将视觉和感官效果结合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影视资料,通过动态的影像,清晰的看到虎门销烟的动态画面,那种激动和震撼的效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很难做到的。

二、简化知识难度,突破教学重点

历史课程的学习是掌握历史课程的概念,探索历史事件中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历史课程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有些复杂的问题教师是很难用语言能够表述清楚。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变抽象的历史事件为清楚简单的历史画面,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述《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学生对于三大战役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因为地理知识的欠缺很难理解,但是教师如果能在上课的时候插入动态的图画,通过图画把战争的方阵和战争的战略图给学生观察,再加上三大战役的影视资料,学生就能够清晰的了解战争的动态。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还能够燃起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变死记硬背为主动快乐的接受历史知识。

三、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一直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传统的历史课程中,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匮乏,让学生学习历史材料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展示图像、影视资料,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不仅可以再现历史人物的具体形象,还可以缩短学生和历史的差距感,这样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还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量。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可以让抽象复杂的问题更加形象化,让静止的图片动起来。学生们在图片的刺激下,可以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够更加具体的反应学生的历史思维。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加积极的状态。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真实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讲和练双方面的结合,做到当场测试,当场消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调动学生感官,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课程的逻辑性,但是忽视了其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全方面的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之下,形成良好的细微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教师在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中,如果单纯的依靠列表格,学生的记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的形式,把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简单。

结语: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历史课程的重要补充,能够给历史教学带来活力。但是,多媒体信息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注意合理的安排,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学生学习效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程中发挥巨大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伟坚 单位: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岳文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2016,(08):109.

[2]滕厚玲.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102-103.

[3]李艳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19-20.

[4]蔚衍斌.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124-125.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学讲计划研究

【摘要】

推行“学讲计划”教学模式已经三年了,可以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徐州市教育局要求,我们要继续且深度推进“学讲计划”教学模式。随着“学讲计划”的深度推进,课堂中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学生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讲计划;教材;创新;学生;发展

我们推行“学讲计划”教学模式已经三年了,可以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徐州市教育局要求,我们要继续且深度推进“学讲计划”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深度推进的要求,上了一节《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公开课。上完这节课,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孙冰山老师说这节课让人耳目一新,心悦情怡。在给学生巨大的满足之余,让学生回味无穷,感慨万千。笔者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取得,与巧妙创设情景、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密不可分。如学生喜爱三国,在他们思维中总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三国人物,假如照本宣科者纯粹讲故事,可能学生只会成为被动乏味的“听众”,如何能在学生面前展现一堂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历史课?笔者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地引入和深化。

一、活用教材

首先在遵循新课标目标要求之下,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实际,笔者把本课除选学内容之外的两大内容设计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大框架,便于学生按照历史时序宏观把握,也为层层深入做好知识铺垫。其次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的轻重进行重组,对重点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如袁绍与曹操的性格特点。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对拓展的新知识兴趣盎然。当然,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前有充足的历史知识作为储备,为更好地拓展这个知识点并巧妙讲解作准备。课前,笔者反复查阅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陈寿的《三国志》,以避免造成史实与演义的混淆,而学生在课前也为本课更充分地叙述做了充分的准备,纷纷看起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这样使得课堂中对教材的把握更为丰富,学生做到了“有话可说”,思维拓展也给予了更多的灵感和空间。

二、大胆创新

在此课前笔者也观摩和学习了许多名师上本课的课堂实录,有很多值得借鉴。但能否在他们的基础之上做到新颖和独特?笔者在观看易中天《品三国》百家讲坛节目中想到一个问题,为何他的品读这么吸引人而又精准到位?是他把自己置身于三国那段历史中。因此,笔者受到启发:能不能把学生也带进这段历史,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亲身体验?由此笔者大胆设计了角色扮演、还原古战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通过气氛的烘托,进入历史情境,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学生面前。再现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在这个环节里学生情绪高涨。本课过后很久,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他们依然记忆犹新。这充分说明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他们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呈现的教学特色是“叙述与想象”。教师过渡语和结语的设计准确、流畅、自然,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简洁、精练,并时时引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依托历史事实,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放飞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每一个活动都是围绕想象中体验和感悟历史的情境设计的,凸显“叙述与想象”的主题。此外,通过了解,南方有很多学校把“历史剧”作为学校一大特色活动进行展示,非常成功,笔者认为我们徐州历史是不是也可以朝这方面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历史,成为历史的主人?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觉不足的是课堂角色扮演有人数和时间限制,让其他想参与却未能参与的同学有些遗憾,假如再有此类设计,笔者一定会有更为周全的设计。

三、还课堂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笔者仅仅是个引导者,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之下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尚未养成,寄托于同伴或教师给出答案,这也让笔者意识到,要使每个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当放宽眼界,注意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才是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作为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也要宏观掌控,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否则课堂表演只是一个“花架子”,降低了实效。此外,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对每个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所把握,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地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师生之间才能真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这节课,笔者认为不能把上课作为程序化的东西,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不断进步的社会和不断发展的学生。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做到学无止境。作为历史教师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当知识储备到一定的程度,你的课堂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必担心历史课枯燥乏味,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深度。自己学了,境界提高了,能给予学生的自然也就多了。在学习的同时,笔者觉得还应该多思多写。教师不能满足现状,还应该学会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比如平日读书或教学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思考和见解,及时积累和记录下来,也许就是自己提高的过程。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贵在坚持,俗话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随着“学讲计划”的深度推进,课堂中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学生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在以后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真正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笔者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历史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徐州的“学讲之路”增光添彩。

作者:董永刚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黑埠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微故事运用

【内容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也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合理运用历史微故事,能起到提高历史教学趣味性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点。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的条件进行了讨论,然后对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微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引言

所谓的历史微故事,其实就是章节短小、情节生动和趣味性强的历史故事。这类故事对初中生有较大吸引力,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对历史好奇心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可以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还应加强历史微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的条件

1.合理选择故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帮助学生领会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所以,教师还要做好微故事的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中“鸦片战争”的内容时,仅通过课本的介绍很难帮助学生体会清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无能,进而难以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失败的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选择讲述两广总督叶名琛推行“六不”政策的小故事,即在面对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时,叶名琛采取了“不守、不和、不战、不死、不降、不走”的制敌方略,最终被敌人俘虏,以至于广州城被英法联军占领。在为故事内容感到惊讶的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最终导致了战争失败。此外,通过合理进行微故事的选择,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中有关孔子思想的内容时,考虑到“苛政猛于虎”一类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教师可以讲述“子贡赎人”这一历史微故事。该故事讲述了孔子反对弟子子贡没有按照鲁国政策报销救赎奴隶费用的事情,阐明了①孔子主张人人遵守制度的思想。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教师可以列举吃饭插队的例子,从而加强学生生活与历史微故事的联系,进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学习孔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张,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合理导入故事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想要进行历史微故事的合理运用,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故事导入,才能通过讲述微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讲述历史教材上“小字”内容时进行微故事的导入。这部分内容实际是对教材正文展开的进一步解释,能够使历史细节得到体现。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的内容时,在讲述唐太宗推行减轻赋税劳役和荣奢从简的政策时,教师可以重点进行小字部分涉及的故事的讲述,即唐太宗宁愿忍受气喘病也不愿意耗费民力建暖阁的故②事。另一方面,在历史课堂气氛不活跃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微故事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繁荣一时的隋朝”这一内容时,讲到隋炀帝的暴虐行径时,课堂气氛可能较为压抑。此时,教师可以引用《资治通鉴》中的资料,讲解隋炀帝自认为是高富帅,并且扬言如果跟臣下比试自己依然是最适合的皇帝人选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隋炀帝的自负、可笑。

3.合理讲述故事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还要合理进行故事的讲述,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方面,讲述历史微故事也是为了进行历史情境的创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所以,教师的讲述还应尽量符合历史史实,而并非随意虚构。例如,在讲述“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中的科举制度时,教师想要进行能够反映历史现实的文学故事的讲述,还要注重讲述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史实的内容。比如,可以讲述《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明代科举制度的无道③和不公。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述历史微故事时,还应照顾学生的情绪和认知水平,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故事。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内容时,教师在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故事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恐怕难以理解张謇选择弃官从商的行为。此时,教师要先主动提出这一疑问,然后进行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的讲述,并进行实业救国思潮在当时产生的影响的介绍,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加深对当时历史背景的理解。此外,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微故事,还应尽量做到生动且富有感情,以便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感染,进而使学生顺利理解故事内容。

二、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中进行历史微故事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考虑到初中生求知欲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富有悬念的历史微故事的设置,以便使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新课学习上。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的内容时,结合之前讲述的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提出问题:“秦朝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但是为什么会出现都城市场上无人买鞋子,人人买拐杖的情况?”在学生普遍对该问题感到疑惑的情况下,教师则可以导入新课,讲述秦始皇建阿房宫、修长城和建骊山墓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对秦朝的残暴统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合理设置疑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顺利实现课程间的自然过渡。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在新中国成立的典礼上,为什么设置了54门礼炮?又为什么让这些礼炮齐鸣28响?”的问题。在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后,教师可以做出解答:“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礼炮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经历的28年浴血④奋战”,学生由此也可以发现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自然导入新课。

2.在知识点介绍中的运用

目前,一节初中历史课的时长为四十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将涉及较多的知识点。如果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将很难保证拥有充足的学习热情。而运用历史微故事进行知识点介绍,则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化”的内容时,主要需要完成一些知识的单纯介绍,学生容易出现“游离状态”。在课本中,则重点进行了“司母戊鼎”的制作内容的介绍,学术性较强,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有关“司母戊鼎”的微故事的收集,然后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比如,教师可以讲述安阳吴培文为防止“司母戊鼎”落入日本人手中,曾经试图用钢锯将鼎划分成多块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刚开始都担心鼎被破坏,但是后来听到“锯齿都拉平了,鼎也只有浅浅的纹痕”的内容时,又惊奇于鼎的坚实程⑤度。在学生得知鼎最终还是因为用铁锤砸而掉了一只耳朵时,又会感到心痛和难过。在听到鼎没有被日本人搜走,却差点被带到台湾时,又会感到愤恨。最终,得知司母戊鼎最终得以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又会感到欣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提问,然后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介绍鼎的制作内容,从而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的同时,产生保护文物的思想和认识。因此,通过讲述历史微故事进行历史知识点的讲解,将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在重难点讲解中的运用

对于初中生来讲,历史课相对轻松,所以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也主要只是产生感性认知。所以教师在进行重难点讲解时,学生容易出现懒于理解的情况,以至于无法较好的进行历史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运用历史微故事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则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思考历史问题,继而更好的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这整个单元的内容时,需引导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⑥念。对于学生来讲,这个概念显然较为复杂和抽象,学生也只能将这一名词背记下来,无法做到真正理解这一概念。而结合当时的历史微故事进行讲解,则能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上海复旦公学老师在上海搭乘二等车去往江苏的故事。在故事中,这位老师碰到了数十个登上列车的美国士兵,而这些士兵要求中国人下车,在老师用英语与大兵理论后,被用武力强行驱逐下车。听到故事后,学生在因此感到愤怒的同时,也会了解当时社会中国人在殖民权力的统治下所遭受⑦的压迫。除了讲述这一故事,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状况的故事,了解当时人们在清政府的统治下需要缴纳严苛的赋税,但是却无法得到政府保护的情况。经过思考,学生将能更好的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进而更好的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

4.在知识点总结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较好的结尾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简单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很有可能仍然停留在对之前讲述的故事的思索中,以至于无法进行知识的巩固。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进行历史微故事的适当运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这一环节的积极性,以加深学生对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中“商鞅变法”这一内容时,学生在从课本上得知商鞅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的下场后,会感到无尽唏嘘。而为了进行这一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的总结,教师可以提出“商鞅死了,变法就失败了么?”这一问题,然后讲述商鞅的故事。故事中,当时贵族纷纷诬陷商鞅谋反,秦王则派出官吏捕捉商鞅。在商鞅逃亡的路上,秦人因为不知商鞅身份,又惧怕“留宿无通行证的人要判罪”的⑧法令,以至于商鞅只能逃亡至魏国。听完故事后,学生纷纷感到惋惜,认为商鞅变法确实得到了广泛推行,但也给自己带来了糟糕的结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变法不仅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还将付出献血的代价。通过适当引导,学生则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想要较好的运用历史微故事开展历史教学,教师还要做好故事的合理选择、导入和讲述,才能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通过合理运用,教师也能顺利实现历史新课导入、知识点介绍、重难点讲解和知识点总结,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相信本文对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展开的探讨,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启示。

作者:郭琴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

【参考文献】

①安爽.浅析故事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风,2012(19):178.

②周建华.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36.

③许桂治.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巧用成语故事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5(12):66.

④张连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历史故事[J].华夏教师,2016(02):35.

⑤杨淑兰.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4.

⑥刘孝华.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2):65-66.

⑦王宗美.将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71.

⑧邱聪伟.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学周刊,2014(31):83.

第四篇: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摘要]

当前,我国各地都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狂潮,对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重视知识系统构建、实施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课标和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出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都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历史这门蕴涵丰富内容和情感体验的人文学科,也应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内涵的理解,抛弃传统教学中强化学生死记硬背,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知识教学轻素质培养的错误做法。

一、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已经获得部分认知和知识经验,虽然不一定正确,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他们从长辈、同学,甚至是媒体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增加了知识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概况的认知。教师在从事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他们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尊重学生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好这个资源,因材施教,辅以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多接触课本以外的知识,无论是听自己的长辈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故事,还是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又或者观看《大渡河》《突破乌江》《草地》《长征》等影视作品,都能让学生更形象、真切地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吸收课本上单调、枯燥的知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窄,人生阅历浅,在接收外界新知识时很可能出现理解不当现象,这需要教师及时地纠正和指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要坚持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地看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实践应重视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

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无疑非常重要,这也是历史教学中应该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具体来讲,历史知识的传授应该包括翔实的史实内容,由史实串联组成的相关知识系统,以及由史实和知识系统营造的历史氛围。在这当中,知识系统不仅负担着各个知识点的黏性,也成为历史氛围形成的基础,它的构建尤为重要。系统的学科网络图更利于局部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巧用知识系统。例如《抗日战争》一课,其中涵盖许多史实,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西安事变、国共合作等等。每个史实又都包含大量知识点,如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标志性事件、原因、意义等,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在接受和运用这些知识时很可能会发生张冠李戴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并合理地采用知识系统构建的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思考“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的侵略行为为什么越来越嚣张?”“在这期间中国还进行了哪些反抗行为?”“国际社会是什么态度?”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多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传统的历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是教学任务中的主导角色,学生只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机械的背诵,没有形成良性互动,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使历史教育陷入严重尴尬局面。新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本承载的知识需要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体验才能得到掌握。例如,《新中国成立》这一课,我们用历史教育学生不仅要认识过去,也要看到中国越来越繁荣的今天。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祖国的日新月异让中华儿女倍感骄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试着让各个小组选取一个印象深刻的国庆阅兵瞬间进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思考、体验课堂。这种参与式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此外,在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历史学科不是对知识死板的记忆,而是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作者:卢翰 单位:甘肃武山县马力镇干扎学校

[参考文献]

[1]宁跃云.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9).

[2]吴伟.中学历史教学的知识传授与历史素养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兴趣提升

【内容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入历史教学,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历史教学的新形势下,一些历史教师开始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目前的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出发,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兴趣这一课题。

【关键词】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通过教育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而不是仅仅应对考试,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历史学科是一门使人智慧的学科,并且与我们生活的实际有着渊源关系。因此,学生的历史素质是其综合素质中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历史,往往能给学生现在的生活一定的启示。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这门学科能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确定合适的课题

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学科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学科中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为了能让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上发挥应有的效果,我们首先就要确定哪些历史课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历史课题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简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合适的课题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那么哪些历史课题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呢?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探究型、实践型、体验型这三个类型的课程适合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举例而言,“丝绸之路”这节课属于实践型的初中历史课程,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丝绸之路”分为路线、地貌、人物、史实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学习任务分派给相应的一个小组。有这一个小组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路线组负责丝绸之路的路线绘制,以及标注出丝绸之路路线上的地标建筑;地貌组负责考察丝绸之路的地理状况,并探究地理环境对丝绸之路路线的影响;人物组负责搜集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任务,并探究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史实组负责整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事实,并分析这些历史事实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师适时的指导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掌握历史知识。我们都知道,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自主学习正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导环节。然而有一些事实我们并不能忽略。学生的能力有限,并不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在学生刚接触新知识的历史,往往无所适从。另外,教师看待问题的层次更高,这一点也是学生达不到的。因此,虽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也不能因为此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搜集资料,资料是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提供完历史课题以后,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如何更有效地查找和搜集相关的史料,比如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研究历史的网站,或者在相关领域有着资深研究的学者信息等。第二,解决疑难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难以避免地遇到一些学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教师给予不要的提点,帮助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正确思路。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并不是十分的自律,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在一旁督导,以免这些学生不认真对待。教师的监督是对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保障。

三、正确合理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的反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教学经验来看,合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能让得到表扬的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也能让那些得到批评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评价正走向多元化,以往的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方式已经受到抵制。评价多元化,可以更加全面地评定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多层次性的,在一个小组里面,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同,完成的任务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另外,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投入、学习能力等方面,因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任务的完成不能单纯依据个体的贡献来评定。比如,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学生仅仅贡献一半的精力就完成了任务,而另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用尽全力才完成任务,对此我们不能统一评价,而是让尽全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评价。这样于学生个体而言才是相对公平的。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适合初中历史学科发展的,也是有利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我们认为,确定合适的课题、教师适时的指导和正确合理的评价是三条必不可少的策略。

作者:张成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河中学

【参考文献】

[1]罗子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2]赵春林.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3(33).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图示教学法研究

【内容摘要】

图示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常常被用于各阶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发挥出了巨大效益。文章围绕历史图示教学法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图示教学法的意义,并探索如何深化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进一步发挥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图示教学法;初中;历史;应用

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社会发展轨道,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各领域信息量和信息传播速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海量信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图示的应用有效缓解了人们在信息社会的不知所措,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人们开始将图示教学法应用于了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初步成就。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探索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图示教学法的应用,进一步发挥图示教学法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示教学法内容简析

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示意图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本教材内容,促使课堂教学有条理地开展,帮助学生弄清楚事件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通常会通过简单的图示形式来构建课堂教学框架。图示教学法的要义是简单、直观、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其借助的符号表达有文字、素质、教材内容符号、图像以及图表、表格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图示教学法,能够简单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相关概念、各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相关原理。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合理组合各要素而向学生传达一定知识的最优教学方法,其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

二、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图示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是与初中历史教材的设置极为吻合的。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穿插着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并不是无用的,其也表达了一定的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将图示教学法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复杂人物事件关系,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图示教学法可以把各个板块细化,尤其是面对那些重难点模块时,学生很难将这一整体板块的知识进行掌握消化。但如果利用图示教学法就能够很好的将其分解,让学生一点一点慢慢学习掌握。图示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难点,并将这些知识分解成为简单知识,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再者,图示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图示思维和图示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此外,图示教学法能够凭借其条理清晰的内在要义,帮助教师理清课堂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习得新的学习方法,进而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深化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深化图示教学法的应用,并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图示设计方法

图示设计方法类型多样,单个符号设计方法、时间图示设计方法、范围图示设计方法、历史现象图示设计方法、结构型图示设计方法、体系型图示设计方法以及图表图示设计方法都是常用的图示教学设计方法。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图示设计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点和图示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内容时,可以设置如下图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再比如当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其时间,教师可以设置有关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内容。

2.在不同的授课环节选用不同的图示应用方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其课堂设置环节通常有预习、导入、新授、小结和课后作业练习等环节。教师在应用图示教学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关节选择适宜的图示应用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时,在预习环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原因、领导阶级、主要事件经过、结果以及意义等内容,并以图表的形式将各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在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革命、资本主义制度、方式以及箭头等要素,将其放在一个长方形框中,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在新授环节时,教师可以画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帮助学生分析掌握战前双方经济实力情况,让学生透过事物表象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原因。在小结环节时,教师要构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成员、导火线、原因、结果、性质评价等在内的系统结构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历史知识内容。利用图示教学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在不同的复习阶段采用不同的图示设计和图示应用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图示教学法时还应该注意将图示教学法与讲述法相结合,将其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功能作用。

作者:成永生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

【参考文献】

[1]蔡晓芬.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情感读本,2015(23):61.

[2]李月英.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5(02):86-87.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内容摘要】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初中生大多数都处于意志薄弱的阶段,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旦遇到不感兴趣的事情,会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发展。历史学科是一门无法及时再现、又无法结合模型演示讲解的学科。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效率。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转变学生对历史的消极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简要谈一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效率成为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不断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基本内容探讨,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下文,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结合课堂导入引导,活跃历史教学课堂

导入阶段是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可续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知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导入教学,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结合故事导入法或者问题导入法是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1)故事导入法。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这时,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还非常的大。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先讲解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学生被故事吸引之后,老师再导入教学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故事的引导之下得到显著提升。(2)问题导入教学。通过使用问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初中生的特点注定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点,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索,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如,在讲解古代的科技文化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一问学生是否了解过有一颗行星是以我国的学者命名的?他凭什么可以获得这一资格?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二、巧妙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对于初中阶段,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教学的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一个知识点,并在这一知识点中渗透下一个知识点的内容。着这种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合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传递历史知识,还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在实施教学的阶段,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帮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历史中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个时期,让学生探讨并总结。学生在探讨中发现历史的趣味性,在总结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力得到集中,学习兴趣也会随着学生的参与而得到提升。如,在讲解完中国近现代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洋务运动、等历史时期出现的背景。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意义以及结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基础做出总结性的评价。老师可以以赏识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发言。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四、课外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而内容,为学生组织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如,通过故事会,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竞赛的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采用手抄报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课外知识等等。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索历史知识的奥妙,学习兴趣也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显著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分析,不断转变教学的基本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科学的教学的策略,将赏识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引入到教学当中,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汤红琴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冯生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3]王彬.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有效培养途径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

[4]崔红梅.浅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J].考试周刊,2015.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研究

摘要:

历史是一门非常传统的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有更好的了解,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深远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加深,传统的教科书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通过多媒体设施可以让初中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因此本文就多媒体设施如何帮助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初中历史;应用策略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的过去,这样就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借鉴多媒体的优势,来完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老师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刻的记忆与理解。

一、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多媒体设施可以有效帮助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设施可以有效将各种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内容展示给学生。而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课本上所能够介绍到的内容非常有限,老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搜集很多的相关资料,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那一时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即使找到了很多的相关资料,也只能大致念给学生听一下,教学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老师可以将搜集到的史料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同时老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照片或者视频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拓宽课堂容量,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历史背后的故事。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虽然是一门偏文科性质的学科,但是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依然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思想负担会小很多,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来播放一段有关红军长征的视频。学生肯定会被视频中的故事所吸引,想要了解更多长征背后的故事和原因。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已经被激发出来,老师只要顺势引导,就可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设施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还原历史时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众所周知,外界的学习环境能够在很大限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情感上的带入,对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把学生彻底带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完善,老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在课前播放一些影音资料,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自觉的就进入到了学习状态。其次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给学生展示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提前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最后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在一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历史学习的氛围,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各种历史知识。

四、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知识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还要求学生对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行记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首先就是历史知识的记忆,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能够熟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及意义。学生如果死记硬背,那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通过多媒体设施,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设施综合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这样可以在学生心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其次,就是知识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知识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无法将各种知识联系到一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可以将有关联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然后做成一些图表,通过多媒体设施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

总而言之,多媒体设施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大胆使用这种新型教学工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历史知识,从而不断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作者:杨燕强 单位:广东省惠东县平山飞鹅中学

参考文献:

[1]岳文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2016.08:109.

[2]尹延芹.徐洪玉.以多媒体为导向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131-132.

[3]王建军.浅谈多媒体如何优化初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72-73.

[4]石振宇.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1.21:198.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

当前,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以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历史;讨论教学法;运用

讨论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提出相应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引导和点评,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的前提

当前,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有效改善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但是初中历史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讨论教学法,旨在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讨论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以免教学呈现出无序、杂乱的局面。

2.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师应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与掌控能力,更深入地研究教材与教学大纲,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有效沟通,避免与课堂教学相脱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需求与特征,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淡化课堂教学的主讲地位,强化引导意识,不断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提出符合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师生交流,让学生信任和期待教师,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讨论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的实质在于问题的创设,即“问——探究——问”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初中七年级历史课程《商鞅变法》为例,笔者具体阐述了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问题

讨论问题的设计与一般问答题明显不同,一般的问答题在课本中都有答案,而讨论问题的创设,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从问题中了解知识,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另外,在创设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历史教学的客观规律与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商鞅变法》时,笔者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论点包括“商鞅变法成功与否”“联系实际,如何看待当今的社会变革”“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做”等,以此锻炼学生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2.讨论交流

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搜集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在讨论时能更好地联系实际。在讨论时,教师要记录学生的观点与看法,以备讨论之后的点评与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拘泥教材文本的表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教师点评总结

讨论之后,教师要包容学生不同的观点,同时进行总结性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在教学《商鞅变法》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商鞅变法”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变法成功与否与商鞅个人命运有关联,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商鞅最后的死亡也不意味着变法的失败。另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当前时代变革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文建红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的运用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应试教育不再符合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故事同历史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传承历史的有效载体,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故事教学法也是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例,介绍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运用策略

所谓历史故事,同普通意义上的故事不同,其跟历史有着各种各样的关联,通常来自于真实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故事的运用,就是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中的情节以及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本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之历史教材,历史故事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加之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历史故事以及人物再现历史事件,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更好的启发,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历史故事同历史教材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故事并不能完全占据课堂,故在运用历史故事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利用故事设置悬念,增强新课趣味性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虽然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是就学习方式而言,他们仍然停留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比较欠缺。利用初中学生天生对故事的兴趣,以故事为媒介导入新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学习初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由于中国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已经让国家积弱贫瘠,此时英国向中国进行鸦片输出造成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失,故导致军队战斗能力也逐渐减弱,此时清政府钦差大臣林则徐不畏各方势力,历时23天,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唤醒了中国民众爱国意识,展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那么,中国是怎么反对外国侵略的呢?接下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就这样,教师自然地便引出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避免了突兀地引入新课而引起的学生的排斥心理。

二、利用故事承上启下,保证课程平缓过渡

目前,一个课时为四十分钟,要使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全神贯注,教师就必须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故事,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初二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时,在学习完“洋务运动”,要过渡到“”时,教师可以讲述慈禧太后同光绪皇帝之间权力争斗的故事,介绍的大背景,同时也可以利用“公车上书”的故事介绍变法内容,最后还可以利用“谭嗣同英勇就义”的故事来展示变法结果。就这样,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实现了完美过渡,而不是教师一直按照教材顺序机械地讲解,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三、利用故事结尾,引人深思

凡事都应该善始善终,一堂课如果草草收尾,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所以在课程结束之前合理引入历史故事,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在课下更深入地思考历史问题。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时,在教材上明确指出,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因为变法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被慧文帝处死。学到此处,学生肯定内心充满疑问:既然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呢?这时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商鞅被逮捕以及处死的整个过程,即商鞅是被自己制定的法律处死的,这就说明“商鞅虽死,变法犹存”,也就是说商鞅虽然被处死,他的变法却被保存并延续下来,并最终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可见“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当然,在利用故事引发学生深思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故事的选择,并非所有的历史故事都适合引入新课。首先,教师应该保证故事内容紧扣新课内容,并具有引人深思的效果。如果故事“跑题”,整个新课就无法导入,教师精心选取的故事在课堂中就会是“画蛇添足”。其次,故事篇幅不宜过长。故事仅仅是一个工具,如果教师长篇大论,虽然高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并没有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反而影响了课程教学,耽误学生课堂学习时间。

四、结语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课堂的整体出发,即涉及开始、过程以及结束,好好利用历史故事,有效避免历史故事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学习能力以及具有开放式思维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初中生。

作者:张磊 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二中

参考文献

[1]陶旭东.讲故事说历史—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03).

[2]张元.历史课堂教学的新程式—故事、阅读与书写[J].台大历史学报,2006(06).

[3]姚锦祥.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材料选择与问题设计[J].历史教学,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