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微(10篇)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微(10篇)

第一篇: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考

【摘要】

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教学工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以达到新课程标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历史教学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情况,同时还将影响学生的历史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鉴于此,必须要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1.要对教学原则进行创新。和其他课程不同,历史课程的内容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强调历史教学工作的这一特点。简单来说,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纵向关系;第二,同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关系;第三,不同事件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多维教学方法,将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讲解清楚,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还存有应试教育的理念,过于注重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3.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往,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比较喜欢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但在新课改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判断该种方法是否符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要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演绎史实法。历史课程中的内容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结,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这些历史事件具有一定难度。以往,教师往往鼓励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这些历史事件,效果却不是很好。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采用演绎历史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些历史事件,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力求公正、客观,不掺杂个人情感;而且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应从多角度入手,对历史事件进行剖析,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历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历史规律。

2.历史情境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而采用情境教学法是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历史情境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可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象化。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历史知识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相关联,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历史事件。采用历史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事件之中,真正体验一下历史人物的心情,这对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具有很大的帮助。

3.探究式教学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这一点。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一切方法收集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信息。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师必须对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引进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雪红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冶金中学

参考文献

[1]龚炜.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模式[J].山海经,2016:2.

[2]邢开亮.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2.

[3]卢翠凤.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6:2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对策探究

【内容摘要】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落后、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学策略不当、巩固练习被忽视。为弥补这些不足,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中应该采取改进对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并注重课堂练习和巩固。

【关键词】

初中历史;方法创新;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促进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但一些任课老师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忽视教学方法创新,对教学活动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

在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听课、做笔记等方式获取知识。课堂师生互动局限于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忽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应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初中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

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通过任课老师的讲解获取知识,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多数任课老师将自己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任务安排、内容设计、重难点讲解时,围绕任课老师的意图和想法展开,忽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制约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由于课堂教学围绕任课老师开展,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

3.教学策略不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任课老师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忽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料。也不注重将初中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积累历史知识。

4.巩固练习被忽视

课堂上忽视课后练习的训练和讲解,不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根据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包括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例如,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学习中,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三次科技革命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这样,不仅能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增进与学生的联系,有效开展课堂交流与互动,从而更为有效的融入学习活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机会,将历史人物和故事搬上讲台。

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

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例如,学习“遵义会议”这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的片段,让学生对遵义会议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再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遵义会议的经过、历史意义等,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重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又如,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这种话题的引入,不仅密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还能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应用技能。

4.注重课堂练习和巩固

课堂教学完成后,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例如,让学生利用网络习题库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网络习题库具有自动阅卷功能,能对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和了解,可以对习题有全面的了解,查漏补缺,明确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及时改进和提高。

三、结束语

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有效掌握初中历史知识,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作者:陈红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

【参考文献】

[1]边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11),163-164.

[2]米成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z1),281.

[3]罗海亮.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2013(9)中,175-176.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发展观培养

摘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是围绕一些特定历史事件和典型事件去展开的,因此,学生要想完全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以及基本的发展脉络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发展观,因为历史发展观要求学生在看待若干个历史问题时必须将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并且要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节点去联动看待这些标志性历史事件的产生。

关键词:

初中历史;历史发展观;基本规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即要求在感知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前者是知识与能力,后者涉及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一定的主题里,选择有效信息,多途径地感知历史、获取信息。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看待事物采取发展的观念,比如,采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新旧事物原理,即新事物的产生必然是以旧事物的灭亡为基础,并且在面对特定历史背景下历史的发展或多或少是伴随着一些人物的牺牲或者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和人物的产生去改变该时期的历史进程。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现状

1.学生的历史学习只是停留在了解历史问题的阶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是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典型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基本经过,并没有教会学生去分析这些历史问题,因此,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很显然只是停留在基础阶段,也不可能尝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因为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有良好分析问题的方法。

2.历史的学习缺少正确的分析方法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局限在让学生去记忆一些历史问题,然后去应付考试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初中阶段,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的时期,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技巧。

二、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发展观

1.在学习中要有联动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

历史的学习看似枯燥无味,但是如果理清了历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并且在分析一些历史问题时注重将一些小事件联系起来去看待,就会看到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比如,在学习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王朝———秦朝的历史时,虽然该朝代只有十四年的短暂时间,但是,它存在的意义却十分巨大,像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加速了我国的经济、文化大一统,但是由于统治者在修长城和陵墓的工程中,征发了大量的劳役使得民众怨声载道,最终加速了秦朝灭亡的步伐。分析这一类型的事件时,学生可以将大泽乡起义和项羽、刘邦的起义联系起来,将起义的发生背景以及经过联系起来看待,并且结合秦朝灭亡所发生的关键战役,最后得出秦朝历史短暂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只需要注重将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联动起来去看待就会发现更多的历史史实。秦朝灭亡后,汉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这样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的时间里都会得到恢复,在汉朝的中期社会财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就会逐渐凸显出来,学生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时需要结合这些社会背景去分析,包括西汉初期爆发的藩王叛乱都是由于王权与地方权力不平均导致的,所以要想很好地看待这些问题必须将西汉初期的政治政策以及社会状况联合起来去看待,才能明白事件发生的原因。

2.分析历史问题时注重对每个时间节点进行控制

我国的古代历史根据时间顺序主要有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以及宋元、明清时期。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时期的历史时,首先需要对特定阶段进行时间节点的控制。比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将唐朝分为盛唐、中唐、晚唐几个时期,大致的时间大概是7世纪初期到8世纪中期,中唐为8世纪中期到9世纪中期晚期,晚唐则为9世纪中期到10世纪初,每一个阶段的政治制度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唐朝初期的三省六部制使得唐朝的统治机构之间权力可以得到制约,但是后期部分兵权过度集中导致藩镇割据,加速了唐王朝的瓦解和衰落,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想将这些规律很好地把握住,就需要看到每个时期政治制度下所影响的社会文化发展,比如唐朝的科举制度将诗词作为考查的重要标准,因此,那时候吟诗十分流行,故而唐诗十分流行,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3.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首先,一定要建立在线索梳理的基础上,这是基础知识层面上的要求。其次,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比较和归纳,这是基本能力层面上的要求。再次,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时,要注重学生的概括性表达,即使学生是尝试性的表达,教师也不要打断或者取而代之,这是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最后,学生在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性问题之后,不要就此浅尝截止,而要设定材料情境运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环节的处理。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抑或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以线索为中心,以方法为辅助,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总体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发展观的培养主要是从学生看待分析某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规律去进行的,学生在分析这类类型的历史事件时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这些问题,而是要将若干个历史问题联动起来去分析,并且分析过程中要对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与相对应时间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自然就形成了。

作者:冯仁敏 单位:山东省烟台招远市泉山学校

参考文献:

高月新.借助思维数轴厘清史实联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3).

第四篇: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新模式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满堂灌”,学生也不再是死记硬背地去学习。在新的教材下,初中历史教学呈现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怎么学习的方法,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使学生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使教学更加的轻松活跃,历史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去摸索和创新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加强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者,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新课程下要求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积极地参加社会交流活动和各种历史课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从而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新课程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正确且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老师再进一步地深入,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增加对知识的牢固性。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之一,在预习过程中要将发现的问题标记下来,课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地向老师和学生请教,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在教学中把提问和课前预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知识的创新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要标新立异,不断地去创新,与时代紧密结合。首先要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浓厚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教学。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在教学中存在优差之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为学生制订统一目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使优生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采用“优帮差”的方法,使学困生能够逐渐进步,以此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课下小组之间互相帮助复习功课,将课上所学的历史知识及时地巩固。每次课下留给学生的悬念问题,让学生课下去讨论和思考,正如电影电视剧能够吸引观众一样,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内容必须丰富多样化,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课中,要给学生留出疑问:结合古代的科技与现代的科技有什么不同?古代的建筑和文学有什么进步?使学生对课下的预习产生渴望,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古代技术为我们现代技术带来了哪些好处?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进步。

三、将现代手段与历史课堂相结合

历史是一门具有真实性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而且增加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它是记载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是人类文明的轨迹。现代信息技术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图片和历史影视资料,单靠老师给我们讲解,学生可能无法想象当时的情境。历史老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能够更加深入地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想象,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扩展的能力。有效地把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能够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把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缩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好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题材,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插入课本知识,让现代化的教育走进历史课堂,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历史知识。例如,在讲到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方法,让学生观看圆明园烧毁前的样子和烧毁后的样子,通过对比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初中历史老师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的情况下,顺应时代教育的变化,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用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历史,进而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作者:王玉梅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洪文玉.如何教好高中历史教学[A].2016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每一位初中生学习基础历史知识,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相关历史知识,促进学生思考历史在现代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等。由于历史教学中存有很多问题,导致教学目的不能全面实现,一些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不端正并且提不起兴趣,对此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改进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初中历史;历史教学;改进方法

一、学习初中历史的意义

初中诸多课程中,历史是必学课程之一,初中生有必要理解历史涉及的各方面内容。首先,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都有必要了解历史,并记住历史的一切,所以,在初级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为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有易,让他们了解历史上无数的风云人物为了我们的今天做出了多少贡献,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从古代至现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引导初中生在成长阶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对世界历史文化的教育,为的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中各国的格局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掌握世界的发展规律。其次,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发现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不可能顺顺利利,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深刻体会历史上无数伟人创造丰功伟绩的不易,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从而让他们从心里产生神圣的敬畏感,并进一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内在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即使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师缺乏对新方法的研究,即使是有新方法也不懂得如何操作,还是一贯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充分吸收课堂内容,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导致老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

2.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教学条件和背景薄弱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解,学生也只是围绕着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学习,学生本身存有的问题也就不会从老师那得到反馈,这种教学方法完全不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初中历史一直都被认为是副科,首先,学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后,对历史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觉得只需要背背重点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其次,学校对历史的看法也是觉得没有语、英、数重要,也不会提供好的师资力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容易影响老师和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觉得可有可无,这样的认识也导致了历史教学的质量不高。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方法

1.应该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现在大多数的上课工具都是多媒体,这样的先进工具需要历史教师高效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将查阅的资料和图片加到课题的相关内容中,还可以与视频相互结合进行专题讲解,这样的方式可以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时代文明时,教师在做课堂讲义之前可以借助网上资源选取有吸引力以及学生能吸收的纪录片、图片,学生通过结合之前对文章内容的抽象认识,从而得到更加直观的认识。

2.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添课堂活跃气氛

教育需要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老师主要是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真正教育的主体对象,老师应该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从而改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对此进行自主摸索和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经过最终合作学习得出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之间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习自主性。

3.学习应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历史教学的重视度

学校的领导有义务给每一个初中生科学合理的教学条件,给予学生专业的教学师资,同时,教师在执行历史教学任务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历史教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老师应该解决历史现状问题,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蒋明雨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晗.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2(9).

[2]顾云.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2012(11).

[3]杨书林.浅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体验性学习实践

【摘要】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一个起步和具有系统性的基础过程,它需要学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入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之中,体会历史的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在这过程中,教师常常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能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历史的理性和感性思考之中。其中一种方法便是体验性学习,本文正是通过分析体验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来探讨历史学科教学的现代化模式理念,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体验性学习;初中历史;实践

现代意义上的体验性学习就是将学生引进一个学习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情感体验等方式对一个知识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诸如生物化学学科的实验即是体验性学习的一种。而初中历史的教学之中引进体验性学习,即通过历史情境的模拟表演和体验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时刻的关键和历史事件的具体情景,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历史时间概念有一个立体的感悟。同时,在体验性学习之中,学生还能通过历史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一反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历史课堂变为一个历史体验课堂。

一、初中历史体验性学习的相关建议

1.排练历史短剧,贴近感受历史。历史作为一个汇集了时间性、空间性和回顾性的学科,单凭课堂的讲授很难引起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和基本理解,反而可能引起误解和曲解,因此历史课程常常需要教师有策略地进行讲授。体验性学习的推行,即建构起了一个让学生主动贴近历史,感受历史的平台,通过历史短剧的排练和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所有感官机能感悟历史,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变为具体的客观的历史画面,从而达到理性和感性的良性结合。

2.设计探究环节,活跃学生思维。除了历史短剧的排演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辩说,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活跃了思维。但是这一环节往往是教师不易把控的一个环节,它要求教师对于课本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掌控和了解,对于学生的一些观点看法有一个始终忠于史实的判断。因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所涉及的探究话题资料应当是史实材料而非文艺作品,做到论从史出。如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看法和评价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究“十月革命的利与弊”,让学生立足于课本史实,言而有据,自圆其说,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3.深化课外体验,口头表达历史。除了课堂上的体验之外,还可以设计课外体验活动,即在课后鼓励学生自发地感受历史,并在下一节课前叙述自己的感受。如在讲授了“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体验尘封千年的历史,近距离接触远古先民的生活,从博物馆的展品中将课本知识具体化。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参观之后发挥想象力,想想自己是远古先民该如何度过一天,并写一篇文章。这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在课本之外为学生提供一个历史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保持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来的历史学习热情,并将其延伸到课后,在体验活动中再次升华。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渐渐改变以往对于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刻板印象,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学习。

二、体验性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思考

1.注重民主机制的营造。课堂是学习的场所,自然也容许错误的存在。教师应该努力建立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同时学校对于这类体验性教学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注重民主机制的营造,从而促使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实践、敢于质疑、勤于思考,不断培养创新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2.历史情境的设计相关问题。历史情境的设定虽然有助于学生对于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在历史情境的设定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历史情境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可以发挥自身能力将其解决。其次,情景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此才使得整个体验性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否则就丧失了一定的深化学习的意义。最后,相关问题的设定还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尽量避免思维的狭隘性。

3.注意时空的合理利用。体验性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在具体的情景设计和任务布置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任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一个课题写一篇小文章,那么对于课题的分析思考、资料查阅,以及撰写的过程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也就使得这一任务并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完成,反而让时间成了一个形成阻碍性的矛盾点。另一方面,一些任务可能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和视野,而考虑到学生的接触面有限,仅凭资料收集往往难以很好地完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是空间上带来的矛盾点。这二者的交错使得体验性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困难,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

总而言之,体验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的实践无疑是一种紧跟现代化教学步伐,积极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探究的一种可长期进行的教学模式。尽管体验性学习是一个较大的体系,细化到具体的教学之中可以有许多种措施和方法,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产生学科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建构一个思维基础。因而在体验性课堂的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针对地钻研细则,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最大化。

作者:杨?? 单位:太仓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波.对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第七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培养

[摘要]

在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方能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初中历史;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初中历史这样包含着大量理论知识的学科,如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能很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不利因素

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自主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态度,即学生可以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自己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有益。虽然自主学习与传统教育中的课前预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就算有课前预习这一学习环节,也只是局限于数学这类学科,并且只有少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被动式的学习。比如,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即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将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勾画出来,然后照本宣科式地讲给学生听,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将要求记忆的知识进行背记,能够应付考试取得高分即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保证有了不算差的成绩,但是却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2.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尽可能地减少对政史地这类学科的学习时间,而把时间都用到对理化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所以,为了尽量节约时间,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以单一的背记方式进行学习。由此可见,要想在这样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推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十分困难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理念在应用时所取得的效果。因此,要想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培训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树立对那些新的教学理念的正确态度以及掌握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自主学习小组,让学生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做出统一的总结。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评分的时候,可以引入小组评分机制,让同一小组的学生根据其他组员一段时期在小组内的表现进行互评,将平时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不断探讨,去逐渐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总的来说,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刚 单位:江苏灌云县沂北中学

[参考文献]

[1]方国占.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4(5).

[2]何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5(21).

[3]古丽扎尔•阿不都克然木.自主预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3)

第八篇: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模浅谈

摘要

受新课改的影响,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趋势。探究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认为有必要认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现状,深入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促进其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实施,其实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在开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历史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有涉及。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历史学科自身的教学特色,从多角度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加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完善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尤其要认清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漏洞进行弥补,进而促进初中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认为当前教学模式可以从三点进行概括。第一,一种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必然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思想来支撑。第二,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第三,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方式、结构和程序上比较稳定,但具有自身的特色。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上指导工作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也为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而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到良好的学习方法,自身的素质也得到提升。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自身也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要认识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话,就应当结合初中历史的特色来进行思考。总的来说,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发展到一定成熟的程度,但是一些问题依然未能解决,下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中学历史相比于中学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不少人普遍认为其属于“副科”,所以对其不够重视。但是,在新课改要求的影响下,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任务主要就是要实现突破历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瓶颈,转变过去落实的观念,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培养,促进其能力和思想的全面发展。这些任务离不开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努力。尽管当前新课改已经不断在完善,但是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不少教师依然没有摆脱落后的教学方法,未能通过完善的教学手段,在教育理念上实现创新。以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来说,教师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单向地对学生灌输知识,未能全面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式上也显得单一,更多的是通过在课堂上单向的传授,学生在听,没有更多的互动,体现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把学生的地位忽略掉,历史教学任务未能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充分结合起来。举个例子,以赤壁之战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更多的是进行照本宣科,没有更多的传授当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知识。不少教师对学生将书本的内容复述一遍,没有展开课本外知识的扩充。我们若能穿插一些名人名事,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正如上文所提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对于上课的形式也有更高、更广泛的期待。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更多地转移到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上。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仍然采用粉笔黑板教学的模式,导致了费时费力的问题出现,也不利于环保。这样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实际教学为例,当提及到开通丝绸之路的时候,有些教师只将文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朗诵,适当也有一些扩展。但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播放开通丝绸之路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让学生在舒适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放松,也学到了新的知识,学习兴趣没有减退。

二、新课改下完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强化对初中历史教师知识水平能力的培养

由于当前不少历史教师都存在教学方式和观念落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对初中历史教师知识水平能力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成功教学离不开一支合格和高效的历史师资队伍,其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因此,拥有一支知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育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在实践当中,强化初中历史老师技能水平的培训,首先可以对其进行一次集中的测试,然后再进行筛选,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这时候可以分为两部分,对于自身是历史教育专业的老师,就可以对其实施技能培训。而对其那部分非历史专业的老师,就应当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专业性培训,让其得到进步。另外,要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将新的教育理论灌输到教师的思想当中,让其树立起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学的新理念。充分综合运用不同机会和形式,在当前多媒体发展如此迅速的影响下,可以帮助老师们接受新思想和新技能。受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的影响,历史老师在搜集资料和相关论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方便。对于汉武帝北征匈奴、春秋战国分野等历史大事件,老师就可以从文化、经济、军事等不同角度来进行分块专业性传授。在历史课堂上,也可以配合影视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优秀的历史纪录片或者相关题材的历史连续剧下,也能够激发学生正确学习历史的动力。

(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事物或者某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与个人情感的倾向离不开。人们一旦产生了兴趣,那么就是怀有欢喜和愉悦的心情去实践,相反就会表现出消极、厌倦的情绪,浪费了过程和时间,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因素。中学生目前正在处在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能够较好地推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摄取欲望,也为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形式上应该多样化,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到中国古代书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一些书法人士或者会书法的同学一起来到课堂上进行探讨。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楷书、草书和行书各自字体内容的不同,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书法历史。例如,著名的荆轲刺秦这个历史故事,就可以让同学们简单地饰演一下,那么课堂的氛围也自然而然活跃起来。除此之外,适当运用一些成语典故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关于“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源的时候,就可以提起赵高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秦朝末年的历史画面,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深入分析,还原西汉建国战乱纷争的画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取得理想的历史教学成果,那么完善新课改下教学模式是相当有必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是实现,笔者认为要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发现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推动初中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董丹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罗贵秀.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5,(13).

[2]刘钏蓉.初中历史教学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新课程,2015,(05).

[3]邓继民,黄尽英.浅谈初中历史板块教学模式的构建[J].历史教学,2014,(07).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研究

摘要:

历史事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历史思维的学生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我们要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哲理性,注重发挥历史人物的良好品质,调控教学中的外在因素,实现人格教育。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

新时期教育愈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人格教育。良好的人格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明确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定奋斗的信念。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也能提升教师的人格,教师智慧的言语和崇高的品质,加上优雅的外在行为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优势分析

首先,历史事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存在着许多历史事件,对事件的学习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他们的遇事应变的能力。从奴隶社会开始到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历史的交替时刻都蕴含着自然规律,都能够出现主导事件的领导人物,学生要总结经验,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树立自身的良好人格。其次,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历史教学中不乏出彩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了可以膜拜的榜样。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学习和了解,发挥他们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学生的人格教育做出指引。最后,具有历史思维的学生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更加客观、正确的认识社会。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认知现实社会,因为人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历史的延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身的人格品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初中历史中开展人格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育他们健康与健全的人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具体的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充分挖掘历史事件的哲理性,开展人格教育

历史人物或者事件都可以对学生的价值与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优势,充分挖掘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件,带领学生学习分析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在其中受到启发,铸就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积极开展人格教育。重大的社会变革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身的民族荣誉感。而军事战争的发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树立一个善恶分明、公平公正的人格品质。此外,一些大的是历史事件中还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这些哲理推动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精髓,深刻理解人生哲理,达到启迪智慧的效果,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发挥历史人物的良好品质,开展人格教育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介绍,像曹操、身上的勇于牺牲精神,岳飞、林则徐身上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李四光、钱学森身上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榜样力量。利用历史人物身上的人格教育因素,一是培养学生勤奋自律的性格,锻炼自身坚韧的忍耐力,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二是促使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在社会磨练中能够舍弃自身的一些利益去成全大家的利益。三是,帮助学生练就爱岗敬业的优秀品格,具有敬业精神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四是,塑造学生追求真理的坚持力,梦想都是美好的,可是追求梦想的道路都是崎岖的,但是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梦。

(三)调控教学中的外在因素,实现人格教育

通过通过历史知识的影响力之外,还要综合各种外在教育因素,实现学生的心智的全面提升,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合人格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历史教学的现状,要注意平衡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去树立自信心,发觉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们能够快乐自在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加强对自身的人格提升。教师身上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同样也重要,教师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最主要的是要爱学生,积极打造师生之间的情感基础;要爱学习,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要爱教育,爱岗敬业,对待自己的职业自尊自爱。

总结

综上所述,人格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必走之路,是完善学生人格与思想的重要手段。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的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人格教育。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优势,挖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社会经验、高尚品质,让学生能够学为所用,形成优秀的人格。

作者:梁鹏 单位:新泰市果都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统娟.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8)

[2]张淑梅.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意志的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应用

新的初中历史课本内容丰富,课本里面插图和引文之多,仅凭老师在课堂里照本宣科的话,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鉴于此,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如果把多媒体与历史教学进行恰当的整合,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同时也能够落实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出有良好情感态度,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代新人。多媒体教学一改以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让课堂活跃、精彩、有趣起来。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感、生动感和时代感的空间。通过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形式、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单调的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有效地营造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讲授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十年》时,我事先制作四个小片段,包括“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破四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刘少奇同志的追悼大会”等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依次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期的社会面貌。学生通过对影像图片的直观感知,如“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的场景”“红卫兵造反、停课闹革命、破四旧”“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等等,初步知道了那时打、砸、抢、抓等事件层出不穷和“天下大乱”局面的形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通过对影像图片中的景象进行思考、判断和自主探究,从而得出正确认识:“”的十年是“动乱和灾难的十年”。通过观看影像、图片和阅读课本,学生还对本课陆续地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发动“”,何为“二月抗争”,“反革命集团”为什么要发动武装政变,“四五”运动性质、历史意义是怎样,等等。在讲课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插入“”期间与教学密切关联的插图等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渴求答案时,我及时地给与鼓励和解释。在此过程中,他们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然而,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控制好时间。我在课件制作中截取影视资料时,一个片段一般不超过两分钟。在我的主导下,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师生的互动顺利展开,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解决重、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强调“论从史出”,但过去离我们太远,具有不可感知性。所以历史课件的制作应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为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从多角度提供情境平台,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针对教材中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困难。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将知识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恰当地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考虑到初二学生地理知识相对匮乏且缺乏空间想象力,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史实的了解和认识“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内涵这个教学难点,如仅依据课本的讲解,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的画面,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场景,让学生搞清楚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了香港、澳门的示意图,用多媒体把香港、澳门被西方列强割占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脉络清晰可见。在学生对重点史实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以史带论,引导学生分析难点,那就是由于香港、澳门与大陆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等与大陆不同,因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既有利于香港、澳门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大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解决了本课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该放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提高。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比如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我剪辑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的影像资料并制成课件,插入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是说中国1997年收回(主权)的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不管用什么方式。”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给学生以震撼力。同学们不由自主且发自内心地呼唤:祖国,你真正强大起来了!他们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于学生的许多疑问和思考,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去寻找答案。此外,我还在一张幻灯片插入两个影像资料,即当香港、澳门殖民地的旗帜在下降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升起,给学生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强烈的视觉直观刺激,激起强烈的共鸣。此时此刻,学生们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心情更加激动。在这种强烈对比的刺激下,思考的闸门被打开:过去,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国国力在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历史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们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探究与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实效是显著的。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确具有传统历史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我们服务的一种工具,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替代教师的教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又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丁晓来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