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探究(10篇)

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探究(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新信息创新设想

摘要:

甘肃的新课改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方面也很有力度,这对日常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师,更应该用新的信息、新的思维来创造性地开展历史教学,本文尝试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历史教学的设想。

关键词:

新信息创新思维;高中历史教学;设想

一、利用网络优势资源,认真学习和领悟高中历史新课程

现代的信息社会中,对高中新课程的解读和讲解、实验和应用的视频、网络资源可以说是丰富的、海量的。只要科任教师善于学习,就可以减少自己的备课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比如在领悟历史课程方面,整合网络资源,我们就有以下的认识:第一,了解史实。史实是指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事实。史实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一去不返,不能再现。史实必须通过史料保存。史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史料只能反映史实的某些部分和某些现象,不能反映史实的全部。具体来说,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史实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如洪秀全、天京事变、土地兼并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是构成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第二,掌握史论。易中天先生将史论分成历史意见、时代意见和个人意见。新课程中的历史结论,我们不妨称之为“课程意见”或“教材意见”。教材意见也是考试考查的主要依据,是我们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当然,新课程也明确指出,要“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在教学中提出个人意见,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历史课程中的史论主要包括历史概念、历史线索、阶段特征、历史规律等。第三,发展史能。从信息处理角度而言,包括阅读、获取、整理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如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史实、编制历史图表、表述历史观点等等。从认知能力角度来看,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思维能力角度来说,包括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能力,并以此解决问题。从学习方法角度而言,包括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交流观点的能力。

二、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课堂思考

第一,准确掌握史实、提炼掌握史论。由学生根据教材,查找、罗列、筛选和整理史实。包括: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即开辟的过程,可让学生识图、列表。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由学生根据教材归纳提炼教材中的历史观点:主要包括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具体来说,如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等。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第二,用历史证明历史观点。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和论证历史观点,阐述自己对历史结论的解读。如设计问题:“请用史实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这一命题”。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并实现主动建构历史结论的目标,避免学生机械接受教材现有结论。第三,培训学生历史能力。选取经典题目或自编题目,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该课可选取2000年全国高考题:“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此题可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四,辩证的对待历史结论、让学生领悟历史观点。可选取与教材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让学生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新教材课后的“学习延伸”有很多好的例子。该课可设计如下: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1)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做出了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2)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3)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此题目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道德评价与历史进步评价)评价史实。上述环节完成后,可让学生让自己对历史的感悟,将学习体验升华为历史观,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该课可设计:“你如何看待哥伦布的功与过?他值得你肯定的地方是什么?该否定的地方是什么?”通过这些思考和感悟,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步史观。通过对开辟新航路使世界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第五,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看网络上的实时报道、历史纪录片和精彩名人讲堂,把历史课堂拓展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变通,但总的宗旨通过学科解读,让学生遵循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使历史课堂由浅入深、浅入深出,扭转了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历史学科应有的教育功能。

作者:王天生 单位:秦安县第四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做好学生的历史教育工作,怎样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得知,高中历史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差异,只有找出这些差异,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因此,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衔接对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说高一历史难,实际上并不是高一历史真的很难,而是很多学生不能将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衔接在一起,这样就出现了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脱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结合存在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衔接对策,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1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历史教材编写体例存在差异。研究初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多以主题+时序的方式较多,不仅注重历史的发展顺序,还关注学习内容,这样就决定了历史具有普遍性与科学性。而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则注重逻辑性,既加强了古今联系,又注重中外关系,基本都是对知识点的概括[1]。同时,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囊括了所有重大事件,却没有按照历史时序编写,这样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而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很难从初中历史的模块中走出来,所以,经常感觉高中历史难学。

1.2教材内容侧重点存在差异。对于初中历史来说,多以政治史、经济史为主,缺少思想文化史,由于文化史并不是中考重点内容,所以很多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点,经常刻意忽略文化史[2]。而在高中历史中,文化史与经济史则是主要内容,如果细化高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高中历史必学的版块中基本都含有文化史内容,如果初中历史教师忽略了教材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后感到历史学习吃力。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带有明显的简单易懂性,而高中历史教材则与此相反,不仅分量过重,内容也更为深奥。

1.3教师教学情况存在差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进程,还要细化重大历史发展,尤其要做好重要史实的教育工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要做好历史教学,就要求初高中历史教师能够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全面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无论是初中历史教师,还是高中历史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样就出现了教学差异,影响了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

1.4学生自身情况存在差异。由于初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存在差异,所以,要学好高中历史就对初中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很多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十分有限,有些地区还没有将初中历史作为中考科目之一,很多学校也就没有在历史上投入过多精力,这样一来,当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出现了学习差异,高一学生历史底子差也就十分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提升了难度[3]。

2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

2.1初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初中历史教学要做好历史教学工作,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应重视教学策略的优化,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无论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都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初中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如很多学生都对某个人物或事件过程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到这些故事中,讲给学生听。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作交换,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前与学生讲好条件,只要学生将自己所讲的重点内容记住或课堂表现良好,就为他们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升,回答问题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强化历史知识融入。由于初高中老师教材侧重点不同,使得很多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高中阶段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为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就要适当弥补初中历史知识的不足,为学生构建合适的历史知识框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历史面貌,还可以避免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中产生陌生感,对提高学生高中历史成绩有重要作用[4]。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某些知识的教学,深化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进一步了解,这样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能力。第三,强化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快速参与到学习中。要做好初高中历史衔接,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成历史思维,使其认识到终身学习的作用,并在教学中注意案例的应用,让学生尽快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

2.2高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策略。高中历史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影响很大,高中历史教学教学策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面对这一现实,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策略:第一,拥有良好的历史知识衔接意识。要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现实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笔者在了解到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学侧重点不同以后,在日常教学中就适当做出了调整,让学生逐渐从政治史与经济史中过渡到文化史中,对于初中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制定了合适的指导方案,实现有针对性教学,为他们指出了课下应学习的内容,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与基础好的学生差距逐渐缩小。第二,联系高中学生思维,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中历史课无论是理解层次还是应用层次都要比初中历史高一些,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就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如何提取历史知识[5]。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意课堂讨论的运用。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客体,再适当实际给予学生指导,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与了解历史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方式。其次,正确运用初中历史教材,让学生将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并让学生就有价值问题进行谈论,这样也可以有效促进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衔接。

总而言之,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满足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联,尽管两者的层次并不相同,但两者的终极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让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而开展的。由于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教学衔接,更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初高中历史教师带来有效参考。

作者:李博 单位:大庆市澳龙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波.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3(34):81-82.

[2]徐志兰.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教育科学论坛,2013(2):13-15.

[3]李阳.浅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问题的解决方式———高中有效性课堂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4):52.

[4]李阳.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J].学周刊,2016(13):94-95.

[5]苏继红,王崇鉴.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78-180.

第三篇: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转变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观念也有了突破性进展,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解决方案

新课标的颁布,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知识的连接,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思维模式的养成,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历史教学上,更改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分析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上的弊端,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历史思维模式的养成,通过历史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许弊端,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以下内容将详细分析,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应试背景下,历史教学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教师常常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俗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做课堂的传播者,不如做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是弱化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2.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中心,通过总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略了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历史教学理念落后的关键因素。

3.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够重视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拥有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自主总结能力,新课程对历史知识体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材信息的整合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在教材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将教材进行归纳和整合,将散乱的知识连成一个网,强化了历史知识的时空观念,在整合教材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历史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对知识体系构建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薄弱,缺乏历史学习的意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以下内容针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1.构建趣味课堂,活跃历史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枯燥沉闷的的课堂,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而非传播者,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落实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但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养成,也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力,针对建设趣味课堂,活跃历史气,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针对现阶段最新的电视剧或电影等有关历史问题的热门题材,教师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纠正影视作品中的错误信息,针对所选的题材,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扩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热门题材的选取,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力,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2.落实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历史人物情节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落实新课程历史教学的目标,通过历史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3.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归纳能力,高中历史涉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在历史教学中,有效的将政治,地理,语文等知识进行渗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的将历史节点串联在一起,加深记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知识,将历史节点联系到一起,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不但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记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力,所以说,加强相关知识的渗透对历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历史教学的需求,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提高,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观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付泽 单位: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娟.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刘克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授法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钟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许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教材史料运用

摘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史料进行历史教学,不仅是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能够让学生通过浩如烟海的史料更好的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历史,在历史考试中遇到相关的问题,能快速的找到解题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成绩,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好史料进行教学不管是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还是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都具体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如何运用教材史料进行历史教学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度问题。

关键词

教材史料;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历史教学在高中文科类的学习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学学习好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兴衰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无形中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学生学好了历史知识,也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对学生能否进入一所好的大学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生在高中时期学好历史十分有必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想要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有的话,运用好教材史料,让学生能最大限度的感知历史知识,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本文就从史料运用的必要性以及运用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教材史料运用的必要性

1.1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

历史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生活在今天的人类有所能了解到的历史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资料,它并不是凭借某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主观臆造就能凭空产生的,而是依靠一些文字、图片及影像留存下来的,它们以丰富的形式,高度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和研究史料,能够让自己了解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历史知识。

1.2学生熟悉历史材料,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都会发觉近几年来,不管是在平时的考试还是在高考的文综考试中,许多试题都是以史论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上的,学生在考试时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取题目中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找到史料中潜藏的线索和汇率,提高自己答题的正确率。因此,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教师注重在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史料,教授学生学习阅读教材史料的方法,不管是对于学生了解历史,还是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教材史料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历史教学中运用教材史料的方法

2.1抽象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印象

在历史教学中,尽管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但是在历史书上也一样有很多较枯燥抽象的历史概念,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对有趣的历史故事较为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枯燥的历史感念较为厌烦,觉得学习起来没有趣味性,遇到这样的历史材料,学生读起来味同嚼蜡,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文言文的历史材料时,有些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不好,读这样的材料一句话读不通,两句话还是读不通,很容易让学生心生反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在考试的时候,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学生一旦遇到这种有文言文的史料题目,往往会让学生做题时束手无策,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遇到这一类的教材史料就要学会将抽象的材料转化为具体的材料。

2.2再现历史真实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被口口相传的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首先就是要对其感兴趣,学习历史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学生只有对历史知识感兴趣了,才会乐于去探究历史知识,去思考历史问题。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兴趣并不是生来就存在的,它需要历史教师帮助学生开发和培养。在历史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教材史料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说学生在学习历史必修二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书上有莱特兄弟发明制成的飞机的图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简单的看图,可能对这个知识还是较为陌生,而且会觉得书上的图片和自己今天见到的飞机有较大的差别。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从飞机发明一直到现在,出现的一些变化以短片或是图片的样式,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3小结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材料,感知历史知识,培养好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会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历史对生活在当下的人民产生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让学生勇于并乐于探索历史新知识。

作者:曹文燕 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一中

参考文献

[1]朱鹏.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李文静.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3]王文.《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激励教学探索[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第五篇:探究式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摘要

在教育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探究式教学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在不断实践地过程中我们发现,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应用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学习为目的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更关注学生对认知本身的感悟,旨在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修养,实现高效率学习的目标。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常让学生以自我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来完成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对学生思维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探究式教学的环节与优势

(一)创设情景

很多课本知识往往停留在图文表面,让人觉得死板,甚至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中,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故事,这种情景体验尤显重要。而情景的创设,可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制作PPT等方式来实现,从而把学生思绪与学习内容相连。

(二)启发思考

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基础的理解,达到“预习”的效果,教师可采用课前提问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自主探究

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便可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考力,让学生自主探究。由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教师们可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

(四)协作交流

课堂上的协作交流是以自我探究为基础的。在教师授课之后,学生一定会有不理解甚至不赞同的地方,此时,小组讨论便为学生不同思想表达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交流必须以“小团体”的形式为标准,因为一个人的思考固然重要,但固守城池却是对个人进步的限制,就像历史上那些王朝的盛衰一样,繁荣的国度往往是极度开放的,因为这样才能在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而那些故步自封的王国,譬如清王朝、东罗马帝国,都是在自我封闭中逐渐走向灭亡的。此外,对学生间的分歧,教师也要合理安排,既不能直接否定他们的思想,也不能让他们走弯路,更不能盲目鼓励,使他们走向极端。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首先应对他们的思考力与批判精神加以肯定;然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在教师也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答案,并鼓励他们不断探索。

三、探索式教学的具体应用实例

案例一: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的这个专题中。由于东西方政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运行、影响等方面,学生还是存在很多疑问。曾有教师做过这样的尝试:募集“志愿者”体验西方代议制(此处亦间接复习“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将志愿者分为两个“党派”,即和共和党,围绕“是否拆掉旧庄园”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更惊喜的是,有的学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与此相关的许多奇思妙想,并自发讨论了英国议会的来源与利弊问题。案例二:在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课程上,可以课前给学生播放与课题相关的影视资料,围绕着“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几个意义深远的大事件进行。在观影过程中,学生对大时代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的学习十分顺利。案例三:必修三主要是关于人类思想史的研究,有很多抽象的东西,这就需要用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有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想习惯,所以学生对这一课程会有较深刻的感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程内容,教师可在课前提些小问题,例如,你知道“三教九流”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传统是贯穿传统思想的?你认为传统思想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自觉地把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四、意义与启示

探究式教学能把学生成功地带入到书本内容上去,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对情境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学生对课程有了更深的体会,还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课前小提问使学生提前进入课堂,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组间的协作交流也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更重视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人所拥有的思考权利,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并在不断交流讨论中获得真理。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本身对知识点的感悟能力和学习上的习惯,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将知识刻板化。

总之,随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日渐成熟,以及人们对它的了解日渐深入,它的优越性也渐渐为人们所重视,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科学化。

作者:王伟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中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教学专业发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第六篇: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转变

摘要:

21世纪初,课程进行了改革,作为新世纪的高中历史教师,必将面临全新的压力与挑战。此时,老师应该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展现自我并实现自身的价值。从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等方面分析,进而体会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上的转变。然而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还需要学生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做到师生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高中历史;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有了全方位的更新,给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目前,新课改几乎全面普及,历史作为高中阶段必学科目之一,教师也被要求有更高的教学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转变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理念,需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要求教师尽快理解新课程,进而快速走进新课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析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从教学内容分析,在新课标理念下历史知识从重视系统性与连续性转变成重视专题性及多样性

为了强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与连续性,高中历史教科书遵循了从古至今的顺序,从不同阶段对其进行解读,这样的教材体系更偏向政治史,而对于横向的经济史、科技文化史等方面则比重较少,内容上知识点多而繁琐,使学生学习起来困难,知识理解也不够透彻。新课标在这方面有所改观,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问题进行分类再整合,使历史科目主体上的内容大致被划分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思想文化这三个必学板块,在每个模块里编写一些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专题,并对影响深远的历史重大事件进行更细致的讲解。

二、从教学目标分析,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现了从传授历史知识到授予知识方法与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目标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思想教育目标。在内容教学目标上需要学生了解历史人物与事件,认识历史现象,理解关键的历史概念,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等。另外,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国际的意识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概括来说,传统大纲重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新课标具体表现有这些变化:(1)课程教学目标细分为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三个层面,其中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在过程性内容中强化知识的总结、历史的传承、问题思考与能力的培养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拓展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广域定义上,注重人文科学、综合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了历史与人类的发展教育相结合。(3)与传统大纲相比,每个学习目标更明确。

三、从教学方法分析,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摒弃了传统讲授法,实现了师生之间灵活互动、多变的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以老师为主导,按照老师讲课,学生笔记、记忆与复习的规律进行教育活动,这种方法学生参与较少,几乎少有思考、感悟的空间,确切来说只是一种知识的灌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除了课堂教学,还增加了历史小制作、调查活动、历史小剧制作与表演等教学活动,更全面直观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另外,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机会,进而为国家培养科学性、创新性的人才。

四、从教学评价分析,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将单一的考试转变成了方式多样、主体多元、内容综合的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不管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估,还是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以及学校对老师教学活动的评估,大多都是单一的试卷考试,以最终的成绩做最后的评价依据,其他很多方面往往遭到忽视,比如,创新教学、具体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素质等,缺乏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和品德的养成,会使学生未来难以适应新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只是考试机器。新课标坚持既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原则,所以采用了有效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1)对学生实现内容上的综合性评价,新课标不再是单一的考试评价,而是注重学生内在的兴趣爱好,激发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总之,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2)评价方式上变得多样化,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历史习作、历史调查等。(3)评价主体上实现多元化,可以引导家长、社区、学生以及其他课业老师参与其中,形成交互式作用的评价制度。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的转变,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真正实现了改革,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做到了与时俱进,开启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篇章。

作者:温都苏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杨静.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4(1):177.

[2]律冬顺.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2):171-172.

第七篇:多样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实效

摘要:

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当今历史课堂教学中低效、无效的现象俯拾即是,究其原因,就在于广大历史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是当前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实效

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当今历史课堂教学中低效、无效的现象俯拾即是,究其原因,就在于广大历史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是当前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历史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做几点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描述。

一、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节时,在授课过程中我没有采取从头讲到尾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是设计了多个让学生主体参与讨论的环节,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部分知识,向学生提问:“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敌人是什么?”“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有推翻资产阶级,是否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教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部分知识时,向学生提问:“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在短短三年内取得胜利?”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这样,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真实的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历史教材中记载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它不可能再重新出现,传统的语言讲解式方法无法让学生真正感知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无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会,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直观的历史真实情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恣意徜徉!比如,在学习有关“美国霸权政策”的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视频片段,引发了学生关注,接着,又播放了二战胜利时的几个镜头,如此直观逼真的画面,将学生带回了当时的年代,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而后,我在幻灯片上打出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谁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原因是什么?”接着,画面一转,出现了一张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表,学生开始聚精会神地观看和分析起来。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呈现了真实的历史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顺利过渡到了新课内容中,为本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历史意识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历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获得培养与提高。所以,除了向学生讲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我们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创造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提供充足的保障。比如,在学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节内容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以下课外实践活动任务:自由结组,以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抗战的图片,并进行一定筛选和编辑,也可以寻找抗战历史见证人并进行采访,形成口述史材料。之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重点整理出有关重庆抗战的相关情况,课堂上,请两位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整理成果。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创造了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强化了学生的历史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对当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大幅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作者:付长芳 单位: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唐金彬.新课程理念下创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周梅.浅议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1(7).

第八篇: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利用

摘要:

高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在高中教育中,高中历史作为高中教学的基本组成,是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下,高考命题对于史料探究以及史料运用类题目越来越重视,使人们对高中历史发展更为关注,对高中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推动了我国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

高中教学;高中历史;史料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作为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高中历史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史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相关的研究,希望对解决相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一、正确选择史料,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1.史料难度与教学相适应

由于课本篇幅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书上的少数史料以外,学生很少涉及课外的史料,这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要选取适量的课外史料,并且精选史料。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不应该让课外史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负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史料,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前提下,选择与课程有关的史料,让学生能够读懂史料,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让史料服务于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加快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进程,增强文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时选择多样式的教学史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学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是采取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记笔记的教学形式,这对学生思维的扩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史料进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历史文献、历史歌谣以及民谣等作为史料的重要内容,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能够利用多种形式变化史料,将史料带入课堂当中,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就像在讲《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教学视频以及一些历史图片等,让学生情景结合,诱导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详细解读,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史料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1.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认为自己的教学学生必须接受,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主体,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采取传统的教育理念,只是讲完自己的课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些现象的存在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引用的史料做好课前安排,对于涉及课本内容的史料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与课堂相关的史料,教师还可以通过史料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史料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深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跟做其他事的很重要的区别在于不进则退,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学好历史不仅是高考制度的要求,更是对于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传承,新课程改革下很多高校引入了史料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历史的有效开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史料教学中,有效的史料引入会促进教学的进步,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理解,因此,史料的高效引入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史料设问时应该根据课程的类型以及所需史料进行选择,保证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史料的进入不仅对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有正面意义,而且对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课程、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积极性等都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历史教育教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更加关注我国教育的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好坏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此外,在高中教学中,历史是基本的组成元素,是高中应试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高中历史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历史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高级中学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力求推动高中历史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隰玉红 单位:河北省易县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春明.论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59).

[2]彭光明.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2).

第九篇: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摘要:

学生在初中时期开始接触到历史,并且在升学考试中历史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历史学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较初中时期有较大的变化,历史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地加大了,而历史又是学生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选择文科的发展方向,历史在他们的高考中也占有一定比重,这就要求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学好历史。学好历史首先就是要求正确的史观指导,全球史观指的就是运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历史问题,树立全球史观对学生的历史学有裨益。

关键词:

高中历史;全球史观;课堂教学

全球史观在历史学上又被称作整体史观,顾名思义,全球史观指的就是将地球和人类历史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在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运用全球化的广阔视野来综合看待,它历来被视为一种研究历史问题的有效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导学生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来学习高中历史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历史、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视野更加广阔,思维也变得更加开阔,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整合起来考虑,这就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快革新,世界已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全球史观来进行历史教学是必然的。教师应该注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去看待历史问题,教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全球史观思考历史问题,从而为学生培养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提供帮助。本文中笔者就利用自己的历史教学经验为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全球史观进行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在导入新课时巧妙融入全球史观

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运用全球史观来看待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渐入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运用全球史观来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全球史观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有一个过程,需要一种衔接和过渡,因此历史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导入新课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导入新课这一课堂环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前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为新内容的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教师应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巧妙的导入语,融入全球史观。例如,在进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10课“鸦片战争”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导学案,从全球化的角度来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的发生并不只是中国国内因素作用的结果,教师在导入课程时要有效结合时代背景。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这就使得英国迫切需要更大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内的资源和市场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他们急切地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成为英国的附属,成为他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国际原因。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进这一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更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在看待问题时使用全球化眼光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习惯运用全球史观去学习历史,从而对他们的历史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来看待问题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很难自觉养成全球化的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让学生考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果学生没有用全球史观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学生的答案往往是诸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的合作”“全民族的英勇抗战”此类的,这类答案只考虑到了国内的因素,较为片面。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有没有什么外部的因素呢?除了中国国内艰苦卓绝的抗战外,美国、苏联等国际力量有没有对中国抗战的胜利提供帮助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运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历史问题,从而渐渐养成运用全球史观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历史学有帮助。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有着普遍的联系,人类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历史问题,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作者:王耶旃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俞秀萍.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2).

[2]刘慧.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4).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泰微课实践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关注的热点。微视频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在历史学科的教与学中充当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作用,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型,收到了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泰微课”研究的相关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资源建设越来越丰富,但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资源建设最终还是为了教学实践应用,因此,探索微课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析“泰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原则,目的是让新兴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下面结合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泰微课”的价值与原则,希以此抛砖引玉,进一步提升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泰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质量

专题模块教材有着缺少历史时序性的缺憾,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事件过程等或简单介绍,或忽略。这些内容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就是花大量时间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带来的结果不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模糊不清,就是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微课教学手段出现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将教材中需要补充的背景知识、过程等内容做成微视频,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观看。这样,学生就是带着清晰逻辑关系的背景知识进入课堂。有了这一基础,师生便可流畅地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和学习目标,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当今课改环境下已是大势所趋,把“泰微课”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与这种信息化教育接轨。视频教学的直观性、即时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样的学习内容,相对于静态的文字内容,学生更喜欢观看动态的视频信息,这会使学生有更加直接的观察历史的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反复学习、连续学习,间断性学习,还可以小组成员共同观看微视频,相互交流学习感受,探讨问题。这样,学习者不仅有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掌控自己的学习,微视频以其短时高效、资源共享的优势,让学习者更有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泰微课”追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高中历史教学课时少,进度快,专题模块教学起点高,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或历史概念,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个性化讲解,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课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制作视频时,可围绕某一知识点相关的历史概念的解释,历史知识的拓展研究,能力提升型试题,史料解读,甚至是文言文史料的译注,相关历史书目的推荐等定制内容丰富、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包,供学生选择。这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各取所需,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学习。而且视频资料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而能力层次高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那些拓展探究、能力提升型的内容进行学习。正如胡铁生老师所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①

二、“泰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把握“泰微课”的最佳使用时机

恰当把握微课使用时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历史学科微课使用的最佳时机是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上探究时。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时观看微视频。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情提前做好预设,确立学习目标,并据此制定一个学习任务单发放给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知道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了学习任务单,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利用什么方法达到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后可以写下自己的困惑,并尝试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功效最大化。课堂上,微视频主要用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有策略地处理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在教师引导下重看视频,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问。这样,教师讲解和视频讲解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配合,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2.把握“泰微课”不同类型资源的使用技巧

通过对“泰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的实践,笔者将其功能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知识讲解型:主要应用于重难点内容的突破上,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用简短的时间对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和方法进行精要地分析和阐释。此类视频使用最多,可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使用。类型题研究型:历史学科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类型题,比如比较型、概括型、评价型等,针对某一类型题,可通过此类视频先讲解其特点和解题方法,之后通过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习题进行训练巩固。方法指导型:大部分学生在平常做题时会出现非知识性失分,主要是由于方法不当,既有解题方法上的,也有学习方法上的。教师可制作相关微视频,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观看,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逐步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两种类型的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选择学习,不必等到试卷讲评课或者考前指导时再进行相关训练。归纳小结型:此类微视频可以是一节课的课堂小结,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线索归纳,也可以是一个专题的小结提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还能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特别适合小结和复习课时使用。一堂历史课不一定使用一种类型的微视频,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需要,交叉、灵活地使用多种类型的微视频。

3.把握“泰微课”使用的“度”

历史微课不等于历史课的全部。微课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一种便利的工具,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解决。历史微课不等同于“课堂实录”,也不能把微视频当成会说话的PPT,更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对课堂教学及所教学生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适度的使用微视频。对于相对容易理解的知识,可以使用微课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结构相对复杂、逻辑性强、很难理解的知识,应选择传统课堂进行讲解。特别是一些需要师生、生生共同讨论、交流、互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与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等,就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将“泰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化、优质化。微课程以其特有的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积极开发,有原则地大胆使用,使其成为传统课堂教与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

作者:谢昌松 单位: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