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参与老年教育的逻辑及途径

高职院校参与老年教育的逻辑及途径

摘要:高职院校对于老年教育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有自身的技能教育优势。高职院校应该按照国家的老年教育规划部署,履行自己的社会服务职责,依托自己的办学实力与办学特色,积极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充分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向老年人群开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主动送课进社区,开放图书馆资源给老年人,提供老年人运动场所和健康咨询服务等,尽力为周边社区的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和实效性的的老年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老年教育;社会服务;路径安排

1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8月3日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2017年6月20日,浙江省老龄办《浙江省2016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60岁以上户籍人口为1030.62万,占总人口的20.96%。由此可见,无论是全国还是浙江省,“未富先老”的特征已经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方面的增长也会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显得较为紧迫。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在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方面也着力不小。目前有10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有1000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学习,并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老年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亟待加强,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均需进一步拓展等[1]。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国内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迫切任务。

2高职院校参与老年教育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最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承担老年教育任务的天然责任义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明确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向区域内老年人开放场地、图书馆、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为他们便利化学习提供支持,积极接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学习。探索院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举办老年教育(学校)的模式。2015年9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办的院校老年教育工作研讨会上,着重指出各类院校要积极开展老年教育,职业院校更要把发展老年教育作为面向社会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的重要领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7〕10号)中也提出,组织和引导全日制学校参与老年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向老年人开放共享,吸纳老年人进入高校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培训,共享课程资源、图书资源、场地资源、实验资源等校园教学活动资源。鼓励高校通过独资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老年大学或老年学院。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培养老年教育人才。《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3号)中提出,帮助有意愿且身体状况允许的贫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岗位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劳动脱贫或致富。而这种培训的事实与坚持,恰好正是高职院校的特长。健康保障和精神滋养是目前中国老年群体最大的需求,健康保障可以通过提升医疗服务社区化水平实现,但是,精神滋养是一个内化的涵养过程,服务行为的开展需要较高文化作为支撑,一般的社区工作人员、护工以及志愿者很难满足老年群体文化水平提升的需求,必须有高知识水平教学人员的介入。高职院校既有高知识水平的教师群体,同时他们的学术研究任务又不像本科院校那么繁重,而且高职院校本身又肩负着服务地方区域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也有能力来承担发展老年教育的相关工作。

3高职院校参与老年教育的途径安排

3.1开放部分通识教育类相关课程,吸引老年人进校学习

与网络化学习、在线学习相比,固定场所的学习其实更受老年群体的欢迎,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不是老年群体的特长。这也是目前国内老年大学长期一座难求的原因所在,毕竟老年人还是觉得在教室里和同样群体的人一起学习,更为踏实可靠。基于此,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向区域内的社区老年居民开放合适的课程,吸引他们进入教室,用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教学人员,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将通识教育类课程中那些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学习难度较低的公共选修类课程,比如文学欣赏、音乐欣赏、养生保健、书法艺术等课程,向老年群体开放,满足他们陶怡情操和提高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将部分老年群体感兴趣的专业类课程,比如烹饪专业的面点制作、风味点心制作、家常菜烹制,财会专业的小额理财,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艺术设计专业的常用图片处理等课程,降低教学难度,选派有教学经验、教学态度良好的教师,向老年学生开展教学,不设定教学量化目标,能教多少是多少,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即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主动开发老年特色相关教育课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于部分课程进行再设计,比如缩短教学时长,采用大字体教材,降低课程的信息化操作难度等,为老年教学对象定制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用游戏性质的内容,轻松富有情趣性,既能够促进老年教学对象的脑力活动,也能够给予他们肌体活动的机会。

3.2开放部分实用技能类课程,为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提供能力支持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社会负担也随之日益加重。同时,国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老年退休人群的身体状况仍然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可以继续创造社会经济价值[2]。因此,应该支持身体健康条件允许、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继续参加工作劳动,再社会化,既可以让他们有事可做,找到价值存在感,也可以减轻社会的负担。但是,在生产日益现代化的情况下,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兴起,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不单纯是老年劳动力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问题,而是必须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避免他们被现代化生产经济环境淘汰,需要有终身教育的支持。而这种职业技能型的终身教育,高职院校无疑是最佳的提供者。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群再社会化的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开放有实用价值的技能类课程。例如,根据国家振兴乡村的战略需要,部分农村要发展电子商务,需要老年人口能够了解并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运行知识和技巧。目前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普遍开设有电子商务类专业,而且有招生饱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学校完全有能力派遣专业教师或者优秀的学生前往有需求的乡村,开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教学。又如,目前城市物业管理公司出于工资成本控制需要,往往会雇佣50—60岁的男性劳动力担任安保群体。但是,这批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差,在物业管理越来越智能化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能力亟待提高。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为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培训的方式,为这批人员提供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机会,既保证他们当前的工作需求,也能为他们日后工作寿命的延长提供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的保障。

3.3主动送课进入社区,提高老年教育的参与度与受益面

对于部分无法前往学校接受课程教育的老年群体,如个人身体原因不能前往学校接受课堂教学,或者不能长时间坚持课堂听课,或者是心理上的问题,不愿意前往学校接受课堂授课,高职院校可以主动送课入社区,在社区设立学习网点,保障老年群体的学习要求。学校可以和附近社区活动中心进行合作,以中心的活动场所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教学,以及学习辅导工作。学校提供教学计划、教学人员和教材讲义材料,社区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人员的召集和场地的安排,做好老年人群学习时的教学辅助,比如桌椅、照明和茶水等。社区里的课程教学可以相对灵活一些,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课时的安排上,可以更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意见,尽量人性化。对于个别因为身体条件较差,确实不能参加集体性学习而又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学校可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安排教学人员送课入户,既能满足这些老年人学习权利的诉求,又能符合他们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同样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3]。

3.4向附近社区老年人开放图书馆,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图书资源丰富,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化学习资源,都应该向社会开放,服务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需要。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速度较快,图书资源的积累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普遍达到了可观的量级水平,完全可以对社会开放,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升学诉求与学术提升需求较低,对于图书馆的资源的利用不高,除了期末考试复习以及部分专升本学生学习之外,阅览室以及图书流通处的利用率普遍较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固然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依托图书馆资源开展学习,积极借阅图书,积极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条件开展学习。但是学校也可以转变思路,实施开门办馆的策略,把图书馆学习资源进行社会化共享,吸引学校所在区域内社区居民,尤其是缺少学习场所以及学习资源的老年居民,前来图书馆学习,既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服务社会化水平。对于老年居民群体,图书馆的开放方式,主要应该是白天对他们开放报刊杂志阅览室,以刷验身份证的形式,允许他们进入,浏览报纸以及期刊杂志,并为他们配备相应的饮水设备。这样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老年群体从纸质媒介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可以帮助他们打发时间。对于部分知识水平较高,有借阅需求的老年群体,图书馆可以为他们办理借阅证,收取一定的保证金,满足他们图书借阅的需求。

3.5提供运动场所和健康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体育知识的学习

健身对于老年人群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的锻炼,合适的地点、合适的锻炼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帮助他们抵御疾病的困扰。但是,目前老年人群的锻炼往往是自发的个体行为,场地无法固定而不够安全,方法上也比较盲目缺乏指导,锻炼的效果并不明显。体育也是一种终身性学习,尤其是对于非常需要锻炼的老年群体来说,体育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文化素养的教育,老年群体也需要上体育课。高职院校作为与区域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高等教育机构,依托自己的体育专业教学资源,有义务为社区的老年群体提供体育方面的教学指导。而且,相对于中小学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更加规范和系统化,教学水平也更上层次。因此,高职院校完全也有能力将体育教学推及到周边社区,为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服务。学校可以在完成学生的体育教学的情况下,利用教学间隙和场地的闲余,组织社区老年人到学校上体育课,接受科学化的健身指导。为鼓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可以计入正常工作量,并发放同等的课时津贴。在教师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安排高水平的学生进行健身指导,实际上,学校里面的学生体育社团里也往往会有比较专业的人才,比如武术、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跆拳道等,其专业水平也可以适应老年群体的体育学习需要。为鼓励学生参加到老年群体的体育学习,也可以以社会实践活动的计算方法,对他们予以活动次数以及活动成绩的确定。同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也可以上门,安排教学人员进入社区开展体育方面的教学指导,为老年群体遴选锻炼场地,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为他们设计锻炼方法、时间和强度等,提高他们的健身能力与效果。

3.6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展老年教育师资培训

根据国家年教育发展规划,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进行相应的专业调整,为老年教育培养专业性人才,鼓励他们毕业后到专门性老年教育机构工作。没有条件开设专门性老年教育专业的学校,除了依靠上述方式积极参加老年教育之外,还可以为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开展长期性的教师岗位工作培训,支持老年教育机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应该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学校,到校外老年教育机构担任兼职教师,或者从事相关的志愿服务,并保证他们在薪酬福利、业务进修、职务(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享有本校工作人员的同等权利和福利待遇[4]。在现有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组织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将他们充实到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去。退休教师作为老年专业人才,其教学能力有充分的保证,而且,老年人去教老年人,教学上也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也会有充分的保证。

4结语

高职院校是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组织部分,对于老年教育既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有着自身强大的技能教育教学天然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完全有能力按照国家的老年教育规划部署,履行自己的社会服务职责,依托自己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以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所在地区周边的老年人群体提供专业化和实效性的老年教育服务,为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和精神滋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小峰.基于产业化视角的浙江省老年教育体系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90-92.

[2]李学书,崔一鸣.发达城市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J].职教论坛,2017,(24):48—53.

[3]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课题组.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M].银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3:71-76.

[4]马国云.关于老年教育师资建设对策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82-84.

作者:朱小峰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