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应用

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应用

[摘要]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以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分别从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应用及效果等方面,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指导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达到师生有效互动,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

网络平台;中医外科学;互动式教学;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普及到各级学校,它具有形象、直观、高效的参与交互功能,促使教学方式向满足新信息时代的需要方向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逐步引导教学模式转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共享差、信息量小、师生互动差、功能单一等缺点,引发了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1]。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疾病具有较为直观的临床表象,丰富的局部征象,治疗上强调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课堂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发展,一般通过文字的表述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表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多停留在简单问答的层次上,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外科学直观的特色,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期望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有益转变。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的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是以现代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师生之间交往和沟通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现象,实现了教改中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让彼此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它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要求,更利于发挥中医外科学的直观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2-3]。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达到这一目的呢?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由被动、静态学习到主动、动态学习,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自21世纪以来被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全球范围日益流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共享性、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5]。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目标和内容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研究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6]。

(一)教学资源库的制作。

根据中医外科学课程目标,确立和优化相关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选取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实用性、前沿性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网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

(二)电子版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通过课程中心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转化为电子版立体化教材,既便于教学内容的定期更新,又利于实现的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建立。

尝试构建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探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通过网络虚拟互动考核评估学生。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

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基于校园课程中心的临床医学院学科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先后尝试在中医皮肤乃至中医外科全学科进行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网页制作及数据库维护在课程中心系统基础上建设及完成。在相关课程中心教学网络平台系统的支持下,网络平台设计结合本课程实际加以调整共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简介、教学日历、教学录像、教学资料、互动栏目等7个功能模块,包含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介绍、交流讨论、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小的板块,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公布相关课程进度、课程预习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前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校园网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相关课件,掌握基本知识点,完成课前测试。学生通过对重点基础知识部分的阅读和练习,能够迅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为课堂的案例分析及疾病串讲奠定基础。课后则在互动栏目中进行深入探讨及答疑,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及总结。课堂教学过程则有所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6-10人一组,在分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才能倾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小组间水平接近,小组内各成员保持合理的差异。如是重点疾病,预先告知学生下堂课将要讨论的病例(根据教学要点及重点、难点内容给出病例),组织案例式讨论;如是非重点疾病,则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资料收集、授课课件准备,组织课堂学生试讲。各小组的组长组织,派出1名代表(非组长)进行观点的阐述,各组间可进行提问、辩论。最后由老师由病例人手,总结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刚刚课堂上讨论激烈的问题,并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各小组展示成果的情况,总结学习的效果、闪光点、有待完善之处以及启示等,由此形成网络平台应用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结构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的转变。利用多媒体网络,构建中医外科学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拓展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式、大容量传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于网络平台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选取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医外科学形象化、直观化等优点,通过真实病例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引入,引导学生从临床实际角度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在病例实践中形成实践智慧,提高学习质量。

(三)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进入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带着兴趣和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反复观看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课堂及网络资料互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学习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并有效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网络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基础知识、技能和临床实际案例的逐步深入,老师教授和自我学习的良性促动,强化学生对正确诊断及处理相关病例的能力的锻炼,为进入临床实践打好坚实基础。在互动的交流讨论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师生交流,解疑释惑,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互动,体现临床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多维性。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类专业的临床必修重点课程,与学生后期临床实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创造出能有效支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我们今后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努力方向。

作者:宋瑜 陈红风 李咏梅 潘一滨 李晓睿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参考文献]

[1]胡启平,马军,袁志刚,等.多功能型医学遗传学动态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0.112.

[2]杜娟.浅谈“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33(3):66.

[3]李敏,王平均.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7).198-199.

[4]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1-31.

[5]UijtdehaageSH.DennisSE,CandlerC.AWeb-baseddatabaseforsharingeducationalmultimediawithandamongmedicalschools[J].AcadMed,2001,76(5):543-544.

[6]张欣荣,柴逸峰,罗俊,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44

[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生局重点科研项目(20114024);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2011ZJ016);上海市科委中医药专项(12401902102);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继承专项研究课题(2014S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