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综述(4篇)

音乐课堂教学综述(4篇)

第一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与歌唱教学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其对学生歌唱基本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音乐唱歌教学实践中,却面临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兴趣不高、积极性与参与热情不足等问题。因而探讨如何更高效地开展歌唱教学,激发学生歌唱兴趣,提升课堂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针对歌唱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培养,提升学生歌唱欲望

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得非常紧张,在唱歌时声音无力,面无表情。要提升音乐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能够自信、热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歌唱的欲望。首先,应当从听赏出发,激起学生唱歌兴趣。唱歌教学中,可针对性地让学生听一些优美、短小的经典优秀歌曲,让其体会歌曲优美的旋律,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通过对音乐旋律的感悟来培养歌唱兴趣。其次,应当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直接决定着其歌唱的效率。教师需要采用适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征的方法进行识谱教学,解决学生音准、节奏等问题,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最后,教师在歌唱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递热情,以情感人,让学生陶醉在音乐当中,从而激发其音乐表演的欲望与兴趣。例如,在教学《桑塔露琪亚》时,教师可将自身角色设定为威尼斯船工,并在演唱时用手做着划船的动作,让学生“上船”并配合划船的节奏来感受歌曲。通过情境的演绎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变化,由排斥转化为欣赏,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二、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情境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学习,往往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让世界充满爱》时,可通过情境创设,在学生学唱时,让会唱的学生跟着教师一同示范,不熟悉的学生则随着教师钢琴伴奏的旋律轻唱,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以进一步表现爱、感悟爱。具体课堂教学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地震、洪灾等灾害视频,并《让世界充满爱》作为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之后,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这首感人的歌曲;然后播放由郭峰、刘欢等明星演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旋律,再由教师演唱示范,最后可由全班同学与视频一同唱,并通过组织女生组合唱、男生组合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演唱兴趣,让学生学会歌曲并能够更好地表达、感悟歌曲的情感。此外,也可借助歌词,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景,使其在学习时情感更为投入。如在学习《保卫黄河》时,通过歌词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在情感领悟中体验歌曲雄浑壮阔的旋律。

三、注重引导,解决重难点

初中生乐于听音乐,但由于音乐学起来相对枯燥,使得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如果一味重复要求其演唱,将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化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更乐于参与歌唱学习,提升学生的兴趣与信心。以《彩色的中国》为例,此歌的休止符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握休止符节奏,但重复的练习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学中可通过趣味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如可向学生做形象的比喻:“一个休止符就是一个地雷,大家唱歌时可不要被地雷炸到。”然后让学生演唱,教师再进行示范,告诉学生为什么老师没有唱得断断续续的,是因为“怕被地雷炸到了”。如此一来,学生为避开“地雷”,自然能够更用心地学习歌曲中的难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四、丰富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感悟

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时常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其演唱,许多学生却不记得了。为什么呢?这说明某些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知识点存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长期的记忆。例如,游戏法的应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学活动与游戏的充分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仍以《彩色的中国》为例,在学习《彩色的中国》时,可与学生一起玩“对歌”游戏,将歌曲中的“金黄的———是沙漠”“弯弯的———是黄河”等几段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与教师对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往往学习得更为投入,印象也更为深刻。此外,也可引入比赛,通过竞争来增强学生歌唱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学《友谊地久天长》时,先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哼唱,以此让学生初步掌握这首歌的旋律。在完全掌握之后,教师可进一步组织歌唱比赛,将学生进行分组,告诉学生下周进行《友谊地久天长》的英文版演唱比赛,可以运用任何表演形式。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会因为比赛而空前高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升对歌曲的领悟,加深对歌曲的记忆。

总而言之,歌唱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从初中生身心特征以及知识技能出发,针对性地采用最高效、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歌唱,乐于倾听,学会欣赏,从而让歌唱这种音乐艺术更全面地发挥其培养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作者:王蕾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泽夫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潘海燕.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现状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叶军.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5(03):121.

[3]戚志宏.浅谈初中音乐的歌唱教学[J].新课程(中),2015(07):133.

第二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探讨

【摘要】

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课堂也正面临着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当前音乐课堂的刻板性、沉闷性,打造民主、开放、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课堂。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课堂互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发挥创造力,为学生打造愉悦、开放、互动性强的音乐学习环境。

【关键词】

初中音乐;师生互动;问题探讨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初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体从状态,很难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学科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倡导生动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体性,教师主要扮演促成者、指导者的角色,在小组、团体的多元化互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更加深入地去感受、理解乐曲,不断拓展音乐视野。本文将针对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打造高质量的生动音乐课堂。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现状及推动背景

新课标标准强调师了师生的互动性,要通过系列互动教学活动,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针对音乐学科,作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要求。在当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上,课堂师生互动较少,填鸭式的教学让音乐学科丧失了其特有的美感享受,也让课堂变得沉闷无趣,让学生全然失去学习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音乐学科具有其独特性,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初中音乐课堂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虽然在新课成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较之以前,有了许多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但在实践过程中在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下文将对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问题进行阐述,并将就其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问题

由于音乐不是升学科目,初中学校普遍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低,对初中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一般是讲述音乐理论知识,而并不注重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缺乏的同时,也制约了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音乐教师的挑选有局限性,常常以简单的会弹琴唱歌作为挑选标准,导致大部分音乐教师缺乏复合的专业音乐技能,不能给学生带来很强的示范技能和激励表演能力,使课堂在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时显得更加困难。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段单一,课堂缺乏生气显得沉闷,让学生难以投入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抽象的音乐知识的讲授,并不能对音乐学科产生欣赏或好感。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应对策略

初中音乐教师要重新编制音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各种丰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增加感官享受丰富情感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欣赏和享受的过程中培养音乐爱好,陶冶情操,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水平。初中音乐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方案,要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贪玩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增强对于音乐的专注程度,不断提高学科学习乐趣,总结出适用性强的学习方法。学习在进行初中音乐老师评核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其基本功的扎实程度,音乐老师要有过硬的歌唱能力、弹唱能力、乐器演奏能力、即兴伴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音乐综合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鼓励作用,用超强的表现力引发学生的欣赏感受,体会音乐技能之美。还能通过各种曲风的变换,让课堂处于活泼生动的气氛之中,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模仿改编,体会音乐的乐趣,学会欣赏创造。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每个学生的提高和欣赏,带动学生进入相应的音乐场景。比如说在苏少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一课中,就可以在带领学生聆听一些与春天相关的歌曲,让学生领略到春天的美丽,和人们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之后再正式导入所要学习歌曲的录音,让学生被歌曲明媚愉快的情绪所感染的同时,讲述有关音乐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探讨透过音乐所得到的感受,在音调、力度、节奏中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主旨,进入音乐意境,体会音乐作品的魅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应该积极解决在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利用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音乐体验,引导学生自发学习音乐知识,拓展音乐视野,体会音乐的应用价值,感受音乐的美感,通过学习掌握感受、鉴赏、创造音乐的能力。

作者:张燕 单位:泰兴市洋思中学

参考文献

[1]沈雪.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2]高小亮.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4,(12):72.

[3]陈芳.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5):68-69.

[4]陶红.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用合作共享音乐美[J].时代教育,2012,(24):154.

第三篇: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音乐教学的“导向性”,是指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定位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上,教学活动能够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并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使目标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目标导向;主体地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追求有效,所谓“有效”,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为实现这个目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师务必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贯彻课程改革理念,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

一、把握教学目标导向,让教学成为深刻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学的“导向性”,是指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定位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上,教学活动能够相互联系、前后衔接,并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使目标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比如,教学《唱响国歌》这一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始至终坚持音乐的特殊属性,通过精心设计的三大教学环节,即“走近国歌——理解国歌——高唱国歌”,引领学生沿着国歌的音乐主线,循序渐进,层层铺垫,步步深入,既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拓展了国歌的文化内涵,一气呵成地引导学生完成音乐审美体验的全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国歌产生的背景,领悟了歌词的内涵,还掌握了国歌文化。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理性地再唱国歌,以准确为最低要求。课堂教学中,笔者从史料资源入手,利用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目睹那些血淋淋的照片,去走近那段真实的历史。笔者呈现给学生的史料图片,伴随着铿锵悦耳的旋律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没有苍白的说教和故弄玄虚,流淌在课堂上的只有真情、质朴和感动。让每一个孩子都“牢记历史,居安思危”。这样的教学是富有实践性与体验性的,是无痕的教育。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而自己只要当好“领头羊”、“乐队首席”和“助跑者”即可。这一要求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大朋友和“导演”,给予“演员”适时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角色互换,以丰富学生体验。比如,某位教师的专业背景是声乐,一次上课要介绍钢琴相关知识,他灵机一动,让班级上一位早已达到九级水平、参加过多场比赛和演出的“钢琴王子”参与讲课。这位学生边演奏边阐述自己对钢琴的理解,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钢琴历史和发展的知识,虽然不是面面俱到,但是颇受大家欢迎。事实证明,由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着生机。当然,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知识的积累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如,关于竖笛演奏的学习活动,第一部分就是竖笛吹奏的基本姿势。笔者先用语言对竖笛姿势进行了描述,比如,身体坐端正,目视前方,用嘴轻轻含住笛头,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笛身与地面呈45度角等。接着,进行了姿势示范,所有同学都对拿笛的姿势进行了模仿学习,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姿势,动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如果一一进行纠正,时间又不允许。于是,笔者邀请了一位动作不甚标准的同学上台示范,让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他解决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指出了台上同学的问题,比如笛身太平,含住的笛头太多等。很快,全班同学都基本能准确掌握持笛的要领了。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无论是乐器指法的学习还是吹奏姿态的攀握,模仿都是最易操作、最直观的方法。在器乐课堂上,笔者为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乐器,经常会进行各种示范演奏。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教师的演奏姿态,正确的持琴方法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作为教师,针对吹奏过程中学生坐立不直、低头含胸、挤压喉头,甚至手指部位错误、吹奏过分用力或者用力不均匀等问题,则可以利用每次器乐教学的前2分钟时间,以课堂集训的形式让学生集体模仿教师的动作,加强抬头、挺胸、直立收腹等动作的训练。同时,笔者还邀请部分学生上台示范,这个示范包括两种:一是邀请姿态特别好的学生,全班集体模仿学习其动作,教师加以评价;二是邀请动作姿态略有问题的学生,先让大家辨别问题所在,全班集体改正、强化。通过观察不同水平层面的学生示范,学生可以更直观、更简单地找到动作的症结所在,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互教互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全面落实“双基”目标

音乐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能够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审美的关系。脱离了音乐,脱离了音响去学知识、学读谱,或是一味强调所谓的学科融合,加入大量非音乐的知识内容,都是忽略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没有很好地体现音乐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或只是发展能力的教学都是片面的,教学应当兼顾“双基”这两个目标,并以发展能力的教学为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倾听、欣赏的时空,让学生多听,并将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既作整体欣赏,也作局部品味。在让学生感受体验的时候,用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感受中理解作品的内涵。在音乐课上学生反复聆听作品的时候,教师可加入一些活动,比如音色方面会加入听声音练习、听觉反应、音高训练、想象力游戏等。这样,“听觉体验”才能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实现对音乐本源的回归。比如,在《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将每一次变奏都截取出来依次进行音频链接,再运用表格辅助进行作品分析、对照讲解。表中的相关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填写,留白处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聆听后自主完成。通过表格这种清晰的、一目了然的方式,学生不再感到对变奏曲等类似结构的作品“无从下手”,进而增强了自信心,焕发了学习积极性;而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反复体会音色、速度、调性、力度、音区、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也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音乐经验。

综上所述,只有经历聆听、体验、感受、表现等一系列过程,学生才能真正领会音乐的情感、把握音乐的内涵,构建对音乐的正确认知。所以,教师应以课改的理念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让音乐教学走向有效。

作者:刘影 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摘要】

小学音乐,是小学工作中由老师的教唱和学生的跟学两方面共同组成的学习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手段不断推陈出新,音乐课堂氛围不断宽松和谐。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去努力观察学生的表现,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挖掘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出相应的鼓励和评价。这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引导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提升学习综合素质不可取代的一门学科,其有效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大纲里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如何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的消化?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音乐文化,提高音乐学习的有效性?这需要每一位小学音乐老师去认真地思考和分析。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审美和情操的熏陶应该是重中之重,教学大纲里对于教学目标的导入作用在于:中断学生的日常经验习惯,唤起学生对音乐课的审美注意,通过音乐的内在之美去熏陶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能够真真切切地把音乐之美融入到生活之美中去。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导入就像一样精彩小说的引言一样,结构虽然短小精悍,但正是由它引导学生们进入美妙音乐的特定情景,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如何准备好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别具心裁的课堂教学导入,是能否成功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关键。它不但能够快速地吸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由被动地去学转化为主动地去学,长此久往,学生对所学习音乐兴趣会变得更加浓厚,从而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创造一切条件最大限度的去利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在拼命地教,学生在消极地听。特别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他们是完全游离课堂之外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管这种教学也有所谓的师生互动的环节,但是这种回答只能是少数人的参与,并没有囊括起所有的学生。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把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地学,要能切实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里。每个学生只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就应该给于相应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其中之一的老师要能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另一主体能够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形成相应的互动,才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小学生这一特定的学习主体而言,优美的音乐,精彩的小故事,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是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载体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老师,要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特有的个人魅力。首先,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建立在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要能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能及时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将所学所得合理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仪容和教学言语,仪态仪容要落落大方,语言要洪亮清晰,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时教师应该保持和蔼可亲的仪容仪态,采取充满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从而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去与老师相处,形成对老师的信任,才能与学生有更好的互动。科学研究表明一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暂,因此如果教学内容长时间的处于某种状态时,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集体分散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氛围沉闷,学习效率差等状况,课堂学习缺少兴奋点,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采用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在学习的间隙过程中让学生拍拍手,扭扭脖子,或者动动腿,让学生有一个身体放松的机会。或者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范松的过程中休息一下,在做小游戏的过程中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这些措施都能相应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而言,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是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欢快的情绪去发现新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比硬塞硬灌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主体的差异性较大,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等学习因素都具有差异性,例如有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浓些,有些学生的音色好些,有些学生的唱歌技巧好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小学音乐教师要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征,能够从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性上发掘出相应的着力点,给予相应地鼓励和评价。适当的言语鼓励和评价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自信、满足和鼓舞,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为往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积极引导是紧密相关的,恰当的教学引导和合理的教学手段是提高音乐课堂教育的关键。任何新鲜事物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值得注意和发挥想象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简笔画、实物、卡片、挂图等直观手段,也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角色表演,分队比赛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组之间进行表演比赛,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样一节音乐课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努力寻找答案,这既能改变原来枯燥的听音记谱和条文式的灌输,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记忆,那么就要采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通过简单的故事和有趣的情节,融音乐与知识于一体,这种方法不但能创造一种有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又会使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得到了切实地提高。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小学音乐课堂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扎实有效,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还需要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够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缪春柳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桥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于秀霞.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5,(11).

[2]何云.谈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05).

[3]黄芸.师生互动激活音乐课堂教学[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10).

[4]苏少泉.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2011,(13).

[5]李龙梅.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09).

[6]马琪.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