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研讨(5篇)

高职课程改革研讨(5篇)

第一篇: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经济方面关注度也不断提高,由此也就让财会类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财会类专业再成为热门专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到财会类教学质量,而且对人才培养上也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为了培养会计人才为目标,但是目前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培养模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变革,但在改革中也会有许多制约因素造成影响,要想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现有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要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目前的现实状况进行改革不可盲目进行改革,要使改革后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更加科学和新颖。

一、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课程内容上安排并不合理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可以说大部分都开设了财务会计专业,但是对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却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并未能对自身学校和地区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置,而是随波逐流,而且课程也过分注重理论上的教学,在会计技巧上还有会计实践上都不够重视。虽然通过会计教学能够学习到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在课程内容彼此联系却并不紧密,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后无法灵活的运用知识,造成学习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在以后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2.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不够密切

在前文中也提到,财务会计这个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联系不够密切,财务会计这个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果缺少必要的实践势必无法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学校却往往只重视理论,因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学校在实践方面也缺乏一定专业指挥的人才,这样不仅不能够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实践指导,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因为缺乏经验而不能够顺利找到工作。

3.课程内容不能突出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界对于会计内容都有一些内容的规定,确定了会计内容的空间范围和会计的处理厂,但是整个财会知识是随着时间和政策变化都会出现一定变化,这就需要会计的主体内容要进行实时更新,如果主体内容不更进行随时更新,这样课程内容就很容易过时。这就造成现在课程会计主体并不明确,特别是在涉及多个会计主体时,很容易让许多会计人员混淆,这与在基础阶段对会计内容不明确造成的,这也会导致服务范围和空间不明确,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运用。

4.教材过于滞后与现代社会不符

教材滞后是我国许多课程存在普遍问题,会计课程也不例外,会计近几年进行了几次改革,但教材更新速度上却非常慢,特别是在国家颁布相关会计课程政策适合高职院校时,高职院校却对标准研究不够深入,这也就很难将会计更新的内容及时更新到教材当中,依然是注重理论教学,甚至没有任何改变。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不符,教材不能反映时展,这就让高职院校学生不能适应时代变化,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措施有哪些

1.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思想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影响非常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教育方式和思想,我们应该将以就业为指导的指导思想改变为以就业能力为培养,要重视会计人员能力培养而不是所谓的就业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会计课程的教学规律,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时代性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符合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原则、前瞻性原则。

2.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我们在高职院校学习的主要教材是《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主要是关于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需要我们在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时既需要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也需要对学生技能准则进行实务操作,因此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在理论上对会计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引导学生探究会计问题本质,又要通过技能训练去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教材

针对目前会计教材出现的问题,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高职院校进行改革,规定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材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上给与一定的指导,高职院校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教材和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只有让教学内容和教材适应时代需求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会计专业人才。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等财务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各大高职院校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基本都设置了财务会计专业,虽然有大量的财会类专业学生毕业,但高素质专业人才却非常少,这与我国财务会计课程设置上还存在许多漏洞有一定关系,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赵爱霞 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健,路焕,王斌.浅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矿业,2014(3).

第二篇:高职畜牧兽医法规课程改革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的畜牧兽医人才,使学生能胜任畜禽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饲料兽药检验化验、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宠物诊疗及畜牧兽医行业管理等工作岗位。随着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注,畜牧产业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畜牧兽医法规约束下依法治牧,确保养殖行业安全生产和畜牧业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开设畜牧兽医法规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畜牧兽医法规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行业法规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与技能点,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从事动物养殖、防疫检疫、动物诊疗、饲料质量管理、兽药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从而成为新一代的知法、懂法、守法、宣传法、有知识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1按照学生就业岗位所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整合

畜牧兽医法规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和,是畜牧兽医行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或技术标准的总称,执行带有国家(部门或行业)强制性,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既涉及到较强的法学理论知识,又涉及到很多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教学时以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依据,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整合,同时要考虑课程的科学性、专业适用性、突出实用性。本课程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设置,划分为畜牧兽医行政基础知识、畜牧兽医法学实务(畜禽生产、草原保护、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动物防疫检疫管理、草原管理等畜牧兽医生产实务)、国际动物法三大模块,在模块内容下,按照学生就业岗位不同,如畜禽养殖、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宠物诊疗、动物检验检疫、畜牧兽医行业管理及技术服务等,设置项目内容。因学生就业岗位对国际动物法模块知识点与技能点涉及甚少,可采取自学加辅导模式完成此模块教学内容;学生就业岗位涉及畜牧兽医法学实务模块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最多,需要进行教学模块内容整合,可根据就业岗位设置畜禽生产经营管理、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动物防疫检疫管理、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管理等项目,结合畜禽养殖工艺流程就业岗位对课程内容整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整合,让学生掌握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的法律法规,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在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项目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进行任务分析后将教学内容整合,例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整合;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管理项目中根据企业用人岗位需求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标签标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内容整合[1]。对畜牧兽医行政基础知识模块内容教学的选取。高职学生就业进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的比例较少,但作为新一代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主要选取畜牧兽医行政特点、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行为与兽医卫生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等内容教学[2]。教学时应根据就业需要、行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和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2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满足学生就业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需求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现行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培养人才目标,满足就业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需求,做到依法从业、依法行政,坚持课内与课外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3]。例如畜牧兽医行政基础知识模块内容,可根据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岗位确定工作任务,通过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兽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知识;畜牧兽医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教学,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标签标准》(GB10648-2013)等内容采取现场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做学合一”;通过任务驱动,采取现场参观,如组织参观养殖场、肉类联合加工厂,熟悉动物防疫条件、生产条件、生产经营或操作流程及规范化管理的监督检查等典型工作任务,现场填写检验检疫合格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等,学会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生猪屠宰管理内容可采用项目导向法,以人厂查验岗、待宰检疫岗、头蹄部检疫岗、寄生虫检疫岗、内脏检疫岗、胴体检疫岗、“瘦肉精”抽检岗、复检岗、宰后检疫结果处理岗工作过程为导向,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并将行业技术规范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现场操作,“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对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内容教学可采取社会调查方式,模拟创业、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方式,掌握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3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

通过学生就业岗位分析,按照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联合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专家,通过对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课程标准对接就业岗位技能标准,完善试题库、案例库、法律法规库、地方政策库、视频库、执法文书库等资源建设,保证共享性教学资源平台的更新,保证学生与企业、学生与教师、企业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4改革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必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等要求,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目标评价,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40%),以终结性考核为辅(占总成绩的30%),课程自学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实现课程考核的公平、合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小组学习、职业行为养成等)、项目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技能训练情况及书面作业等)。终结性考核为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课程自学考核包括经典案例收集、小组知识竞赛、课后讨论、课后资料收集、小视频录制、网络资源学习情况等。因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原理,导致学生正确掌握和应用畜牧兽医行业法规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就业岗位所需选取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建立课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做到知识的更新与时俱进,培养懂法、守法、用法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当然高职院校在畜牧兽医法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改革途径。

作者:易宗容 李雪梅 冯堂超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市畜牧水产局

参考文献:

[1]陈丽颖.大胆探索,上好“兽医卫生法规”课[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220-221.

[2]贾杏林,朱珍珍,张明军,等.农业院校兽医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08上):184-186.

[3]辛长源,李翠梅.90年代以来我国公布的主要畜牧兽医法规[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0(9):21.

第三篇:高职单片机仿真软件课程改革应用

摘要:

针对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积极性不高、系统设计难等问题,设计出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实训模块,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单片机系统设计。将单片机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二极管点亮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矩阵键盘、温度采集、模数转换、数模转换进行集成,并对各模块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在设计控制系统原理图时,只需将模块进行相应的组装并加以设计即可达到目的。以温度测量存储系统的设计实例,学生采用模块式的设计方法,既降低了开发系统的难度,又使其参与细节设计,对单片机实训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Proteus;电路集成;模块组装;温度测量

1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单片机课程往往采用理论授课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主要讲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接口技术等,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无味,并且感到很抽象,一些知识点很难掌握;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实验箱[1],其内部电路连接图都已封装好,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步骤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上,即可得出实验结果。综上所述,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之后,对单片机的了解仅限于一个验证的阶段,很难掌握具体电路的内部细节,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这就违背了单片机课程开设的初衷。

2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作用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电路协同仿真),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器件[2]。

2.1仿真处理器及其电路

Proteus软件可以仿真51系列、AVR、PIC、ARM等常用主流单片机,同时还支持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的仿真,软件还自带各种虚拟仪器[3]。学生只需直接在基于原理图的虚拟原型上编程,再配合显示及输出,就能看到运行后输入输出的效果。

2.2减少硬件投入

学生在单片机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在Pro-teus软件中搭建实际电路,然后将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相应的单片机中观察其结果。这一过程只需安装Proteus仿真软件和KEIL的编程软件即可[4],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投入,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Proteus在单片机实训系统中的应用

单片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实际是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单片机实训环节,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系统,对学生掌握单片机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单片机系统设计中常用的电路模块主要有单片机最小系统、二极管点亮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矩阵键盘模块、DS18B20温度采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数模转换模块等。本文所介绍的单片机实训模块,既能使学生参与到具体电路的设计中,又不至于让学生感觉知识太难。采用的方法是将常用的电路模块设计好,并预留相应的接口,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根据不同系统的需求将相应的模块组装到一起即可。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AT89S51单片机最小系统,就是使单片机正常运行的最低配置。它由一系列模块组成[5]:(1)复位系统。当引脚9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单片机复位,程序从头开始运行。(2)时钟系统。有振荡器电路产生频率等于晶振频率,这时用的是外界晶振。也可以由外部单独输入,此时XTAL2脚接地,时钟信号由XTAL1输入。(3)电源系统。VCC和GND引脚,供电电压4~5.5V。

3.2二极管点亮电路

二极管点亮电路主要由74HC573和发光二极管构成。其中,74HC573在电路中是对数码管的驱动,还可以作为数据锁存器、缓冲器,在74HC573的输入端留有接口,用于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学生可以根据该二极管点亮模块实现的程序有:8个二极管同时亮或灭、顺次点亮、循环点亮等。

3.3矩阵键盘电路

该4×4矩阵键盘电路由4根行线和4根列线构成,在其行、列交汇点处接有16个键盘。(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将全部行线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根行线相交叉的4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键盘中无键按下。(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在确定某根行线位置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学生可以根据此模块设计出矩阵键盘输入等电路。

3.4DS18B20温度采集模块

该模块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值输入单片机进行处理。DS18B20数字温度计是DALLAS公司生产的1-Wire,即单总线器件,具有线路简单、体积小的特点。因此用它来组成一个测温系统,只需一根通信线,就可以连接很多这样的数字温度计,十分方便。

3.5A/D转换电路

该电路采用ADC0809芯片实现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的过程。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模数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8通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

3.6D/A转换电路,该电路采用DAC0832芯片实现将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的过程。DAC0832也是单片机教学中常用的芯片,它需要和一个运算放大器配合使用,可以把8位二进制数变换成模拟电压。

4系统设计实例

学生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能够利用模块化的方法设计出温度采集存储系统的电路仿真,并运用程序编写实现具体的功能。

4.1温度采集存储系统功能

(1)数码管采用十进制显示当前采集的环境温度;(2)当测量温度≤5℃时,发光二极管D2闪烁,提示温度过低;(3)当测量温度≥40℃时,发光二极管D1闪烁,提示温度过高;(4)当测量温度≥45℃时,单片机将DS18B20采集到的温度存储。

4.2仿真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存储系统包括数码管驱动和显示模块、DS18B20温度测量模块、二极管发光模块和单片机最小系统。在Proteus中设计出温度采集存储系统的仿真系统(其中涉及到的仿真元件清单见表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新建文件;(2)添加元件,按照元器件清单,搜索相应元器件;(3)绘制仿真图,用鼠标将元器件放置到编辑区的合适位置,并修改相应参数;(4)连线,将鼠标放到每个元件的引脚处,鼠标会自动变成连线状态,单击鼠标即可连线;(5)添加电源和地;(6)设计完成。

4.3软件设计

在进行该系统的软件设计之前,先根据系统要求设计出系统流程图,明确各模块的作用以及单片机的时序。系统上电后,先进行必要的初始化,然后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出环境温度,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如果测量温度≤5℃,发光二极管D2闪烁,提示温度过低;如果测量温度≥40℃,发光二极管D1闪烁,提示温度过高;如果测量温度≥45℃,单片机保存此温度。

4.4联合调试

在KeiluVision4中,根据流程编写程序,并将其下载到单片机芯片AT89C51中。步骤如下:(1)启动KeiluVision4,新建工程,选择与单片机型号相匹配的CPU(Atmel公司的AT89C51),再新建文件,保存为“温度采集.asm”;(2)根据流程编写程序;(3)程序编写完成后,进行编译,确认无误后,生成“温度采集.hex”文件;(4)启动Proteus,打开温度采集存储系统;(5)双击AT89C51,将步骤(3)生成的“温度采集.hex”文件下载到单片机中;(6)运行该仿真,出现仿真结果。

5结论

本文设计的单片机实训系统涉及到的常用电路模块有:单片机最小系统、二极管点亮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矩阵键盘、温度采集、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在该系统中将这些单片机常用的电路模块进行封装,学生在搭建系统的过程中,只需根据实际系统的需求对这些模块进行组装。这一过程既能使学生参与到系统原理图的设计中,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设计效率。该系统在学生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张琳琳 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王开,刘美,曾宪桥.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5,23(8):180-184.

[2]高艳芬,蔡恒.基于Proteus仿真与实验板结合的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138-139.

[3]刘文光,张铭铭.Proteus仿真在单片机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2)

[4]徐金增.单片机编程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陈淑芳.基于51单片机的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第四篇:信息化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课程内容也顺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遵循智慧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让高职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建立起科学的实习与实训教学体系。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如今,随着互联网与各网络传媒平台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最便捷和最喜欢的方式。单向度的讲解与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然过时,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教学实际。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只有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人才培养模式有所改变,让学生和社会发展接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确立学生的本位地位,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教师面向学生群体单向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课堂中被动的接受者。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院校中工学结合、校企协作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教学目的。技能的掌握应当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的学习实练才能获得的。高职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面对学生群体展开,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这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方向。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把学生的生活、学习、技能传授、职业方向、个人发展等内容传送给每个学生个体,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极大的益处,这也是确立学生本位地位的内在要求。从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来说,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才是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指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技能操作示范时只有教师身边一小部分学生能够看清楚,其他多数同学对于操作细节和重点的掌握效果较差。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更多的解决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一些教学材料和视频可以对某个难以掌握的技能动作进行反复播放讲解。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学科理论来处理和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信息化时代的课堂教学,将把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本位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高职教育的需求,需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挖掘动画、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开发一些校企合作的实用教学资源,逐渐减少课本教材的文本资源,扩大一些直观演示的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类的教学资源。以往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开发过多地考虑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等要素,对企业需求考虑较少。因此,高校应该加强校企协作,开发一些职业岗位的虚拟生产流程以及虚拟运营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训练职场中所需要的技能,这极大地改善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缺失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状况制定出不同的视频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学习。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补充改善教学资源,这改变了文本教材滞后的缺陷,打破了教材出版周期的限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站和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灵活学习,并且在线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这些丰富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材和书本教学的内涵。

二、明确高职教育新目标,培养智慧型人才

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已经由工业化时期发展到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时期。在当前这个社会时期,信息化技术已经充斥到人们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个人生活当中,人们的信息获取、加工、传递无不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在当前这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的教育是创新教育。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具有时代特征,能够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智慧型通识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信息化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过去的经济模式以知识作为实践的基础,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模式中知识本身就是财富。这个知识是自己独有的、没有被社会共享的知识,是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的知识。想要拥有智慧就不能仅靠死读书本,而应当在掌握一定的书本知识后,抛开书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脑子去想,主动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最终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多元的思维方式是信息化时代高端人才的必有的素质之一。在二十世纪,欧美大学已经把通识教育列为必修科目。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观点是扩大读书面、淡化专业,关注人文教育,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识教育与现行的专业化教育从表面上看只是教育模式存在不同,但究其本质,是对“教育”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专业化教育的重点在“教”,而通识教育的重点在“育”。通识教育没有硬性的专业区分,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多元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人文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它可以告诉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主导世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具有公正、包容和坦诚的品格。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良好的品行。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突出信息时代特点

信息化时代的高职教育应该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系,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实习和实训教学体系。在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块设计要更好地利用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打破封固的传统思想模式,有效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训、实习特征,对工学结合模块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工学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指向性的岗位能力,让学生在企业里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并且获得工作成果,这就完整的完成了一个工作程序。首先学校可以构建一个工学模块的专业数据库,利用专业拍摄工具把生产企业的工作程序每个细节完整的录入下来,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工学结合模块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熟悉并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教师要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现场教学。比如在当前发达的3G技术支持下,教师就可以把企业的生产工作现场进行实景拍摄传输,使同学们在课堂中观看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况,做到课堂现场实施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校还应当注重工学结合管理流程,学校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把工学结合管理的过程碎片进行重新编辑组合,使不同的工作岗位都能够实行个性化管理,让实习期间的学生超越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及时得到正确的实践管理,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改革必须要突出信息时代的特点,同时实现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有效整合。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课程信息化和信息技术课程化,让信息化与高职课程合二为一,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对高职教育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造和创新,让高职教育课程用信息化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和进行模拟实践。高职课程的几大要素是:课程内容、教学环境、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学习。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也是这四大要素的整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师在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要突出信息技术的地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来展现课程内容。其次教师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来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师要邀请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参与,专家要参与课程设计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在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上要结合学生培养目标以及素质要求,进行科学设计,重点突出信息技术的有关内容。这也是当前课程开发中最需要加强的一点。在信息化课程的实施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方式。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能够适应信息化教学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计划,这是促进课程信息化和改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依据教学大纲,而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都必须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要设计出符合新形势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考虑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使二者有效结合。教师既要进行课堂教学,又要照顾到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如各类交流平台和手机、电脑终端等,开发出适合碎片化课程内容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创设一些富有实践现场、理论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作者:陈宝丹 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兰先芳.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向:信息化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4(12):117-120,123.

[2]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18-21.

[3]陈武哲.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8):149-150.

[4]雷黎明.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14):352.

第五篇:高职汽车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高职汽车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以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改革;创新

自2015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低速发展期,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资源已经成为汽车企业竞争中最宝贵的资源。“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也越来越被汽车企业所重视,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1高职汽车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高职汽车专业培养的是满足汽车后市场汽车相关企业人才需求,以汽车经销企业为主,同时涵盖汽车保险、汽车美容、二手车交易等领域。我们通过对福建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明确本课程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必修课程,汽车电子、汽车检测等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汽车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为今后学生从事汽车客户服务工作提供帮助。

2高职汽车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汽车专业大多都开设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企业培养具有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专门人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2.1理论教学体系不完善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不仅涉及汽车、管理学知识,还涉及统计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但目前开设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有的偏重于管理理论,有的偏向系统软件的技术,有的侧重客户沟通技巧,已经出版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

2.2实践教学环节过于单一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院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即使有涉及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列也是非常小,并简单地以CRM软件系统操作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设置过于单一,达不到汽车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人才的需求。

2.3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陈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多是采用理论讲授加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达不到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培养的要求。考核方式上也主要是采取理论考核的方式,通过学生回答书面试卷的情况评定课程学习效果,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提升情况。

3高职汽车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笔者根据多年对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汽车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高职汽车类“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建设提出如下观点:

3.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本专业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选取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我们通过对4S店为典型代表对汽车后市场客户关系管理职业岗位群分析,发现汽车经销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以汽车产品销售和服务为轴线,分为汽车潜客管理和汽车保有客户管理,涉及到的企业部门较多,包括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等部门。我们从汽车经销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如潜在客户管理部分主要任务有汽车潜在客户开发,潜在客户跟进和筛选,客户协商成交、新购车主回访、战败客户跟踪等;保有客户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客户回访、客户关怀、客户抱怨投诉处理、客户满意度测评等。因此,本课程由两个综合实践项目——潜客管理和保有客户管理项目为驱动,将课程的理论内容融入到实践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形成课程的各个单元。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汽车客户关系管理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确定主题学习单元,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满足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每一个工作任务都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实践内容,我们围绕汽车的销售、服务工作流程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并依托合作企业的CRM系统,通过客户开发、信息录入与筛选、电话回访等实践将企业的真实工作内容融合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客户关系的维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汽车市场开发、销售、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的客户管理的要求,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我们还依托行业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满意度调研等项目(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开展的CAACS项目),通过学生实地调查当地主流品牌的客户的满意度情况,从而了解本地汽车后市场客户关系管理水平,也可以针对某个品牌专营店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从而评估客户关系管理效果。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更深刻理解到汽车企业为什么要做客户关系管理,怎么去做客户关系管理,从而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满足岗位需求。

3.3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汽车后市场客户管理的能力需求,采取了“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的客户关系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出典型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乐观、抗压等职业素养。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了小组项目教学法、情景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现场展示表演法、市场实地调研等方法。例如:汽车潜在客户开发可以采取小组项目教学法,以小组团队为单位,选定某品牌车型设计客户开发的方案;客户投诉处理则通过情景角色扮演法和现场展示表演法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客户关怀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小组项目教学法,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品牌车型来策划组织客户关怀活动,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汇报;客户满意度评价和忠诚度可以通过市场实地调研法掌握客户的真实感受等等。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角色模拟、项目任务完成中的不断总结,在实践中习得技能与知识,又通过不断实践操作形成理性认识,并最终回归到实践活动当中去。

3.4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本课程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改革传统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制,强调对平时阶段性亦即形成性学习的考核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体系由教师评价、团队自评、团队互评构成。过程性考核中,教师从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综合评价,注重团队成员的分工和协作情况,在团队成绩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评定个人成绩,既体现了团队的水平,也充分考虑了个人的积极性。

4结语

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汽车企业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日益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高职汽车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应紧随行业发展,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需求。

作者:邱华桢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建设[J].时代教育,2012(8).

[2]才延伸.汽车行业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