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动下,对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在改变并优化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从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为之后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在新形势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2001年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要求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转变[1,3]。但在一系列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剖析,分别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体系3方面深入研究,分析出新型的、适宜的体育教学方式,切实推进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课程改革前后体育教学模式对比研究

1.1课程改革前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60年代后,教学模式开始兴起,并运用到各个学科。体育教学模式相继出现了三段式(或四段式)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身体锻炼体育教学模式和竞技能力体育教学模式[10]。三段式(或四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看成结构式的教学过程,认为体育课应当遵循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顺序进行教学,对每个部分所用时间、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做了具体说明;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技能掌握的过程,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传授技能为主;身体锻炼体育教学模式重在对学生的“锻炼”,认为体育课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以期增强学生的体质;竞技能力体育教学模式则注重培养竞技型人才,对具有体育潜能的学生进行特殊教育,以培养出与竞技比赛相适应的学生。这几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一直被广泛运用。

1.2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颁布和推广,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将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设为学习领域的基本目标,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还提出了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上课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则从原先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推动者。《纲要》还明确指出要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变革,提倡引入新兴技术、多媒体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许多新的、具有前卫性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六步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已经在众多学校实施开展。进而出现体育教学模式“百花齐放”的现象,包括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探究式体育教学模式、情境导入教学模式、“阳光体育2+1”教学模式等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各种体育教学模式被拿来在体育课中进行教学,但对该用哪种体育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明确的定义,教师仍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为主,辅以新兴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课堂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2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指导思想重理论和轻实践的问题

当下我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五彩纷呈,但在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实施并不成功,我国仍然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为中心,部分教学指导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4,11,16]。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并实施教学指导思想相应的举措也没有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节,空谈教学指导思想,使得理论只能成为理论,实践只是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感知情况并无改善。同时,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也多种多样,但在实践中能达到的目标并不完整。一个教学目标只能对应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将各方面泛泛而谈,这样只会致使学生对课堂目标产生模糊的印象。一整节课结束后,非但没有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2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21世纪下新课程理念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思想,这对广大体育教师来说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中都有一定的效用。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地根植于老教师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就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定位,很多教师并不能够熟练地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如何应用方面并没有详细说明,所以导致教师对该理念的理解模棱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被很好地践行[4,7,12]。其次,虽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兴趣为出发点,围绕社团、俱乐部开展体育活动,但往往忽略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还是更加偏向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甚至一个教学内容可以对很多学生反复教学,缺乏开发学生主动性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没有认识到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对教授的内容缺乏兴趣,自然对动作的掌握、知识的应用的效率大打折扣。

2.3教学模式不明确且方法固化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发展,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推广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但体育教学仍然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15]。作为一门副科,体育教学模式中的发现式教育模式,快乐教育模式和启发式教育模式等并存,没有明确的规范,使体育教师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举棋不定,对待教学的态度也逐渐懒散,成为放羊式教学,在保证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意活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依旧是传统的讲解为主,鲜有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学过程单调无趣。即使使用新颖别样的教学方法,因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面向着不同的学生,出现的教学效果也大有不同。

3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推进路径

3.1结合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

课程改革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制定的新的标准,要求从发展观的角度看问题,对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5个方面的领域目标进行整合,将原先单一注重健康第一的思想拓展到身心的各个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具体化。同时也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确立正确合理的教学指导思想。应立足于课程大纲目标,注重当下,放眼未来。制定理论与现实相符合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灌输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到身心协调统一。

3.2辩证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定位

教师和学生是整堂体育课的重要纽扣,要辩证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位。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越来越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承担着学习者的角色,还承担着思考探究者的角色。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一改往常主导者的形象,而成为整堂课的指引者和带领者,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原先的满堂灌的模式,而要去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动作的成因和要领。对待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进度的不同,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对应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内容的采用上,“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当下流行的要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创新教学内容,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利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主动性。

3.3对教法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好的教学方法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变革,要求改革创新固有的教学方法,引入当下流行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方法。如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体验学习教学法、讨论法等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主动手的能力,激励学生对未知领域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开始在我们生活中发挥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慕课教学可以更多地引荐到我们的教学中,增强课堂的新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3.4明确教学目标并完备教学评价手段

在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实施。明确教学目标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课堂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本节课要达到的要求,在身心各方面都达到良好的效果。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转变首当其冲,这不仅仅是保障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同样的,教学评价也是课程改革重要的一方面。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适时的教学评价是该堂课的检验分析,也是对下一堂课的教学的建议。课程改革的实施,增加了教学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评价,还有师生评价,学生互评,综合评价等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明确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师也可以直观发现教学过程的优缺点,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4小结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面对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师生关系定位不清、方法固化等诸多问题,应重新构建体育教学模式,按照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体系的步骤循序渐进,坚持“学生第一”的指导思想,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完善评价体系,逐步完成体育教学模式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的整合。

作者:王飞雄 李英超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