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艺术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公共艺术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摘要】本文重点从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艺术鉴赏课程的“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改进及调整来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在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研究与调整,就公共艺术基础教育教学“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转动课堂;实践能力;创造力

一、公共艺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转”起来

(一)树立美好理想。大学阶段的青年人生正处于人生阶段中的黄金时期。渤海大学基础教研部公共艺术基础教研室通过对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基础课程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注重推广艺术文化内涵的学习,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坚持将“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结合,设计知识点模块化,学生根据模块进行兴趣探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分享实现小范围知识交流,再通过课堂教学与讨论进一步拓展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分享与积累。打开个体间的壁垒,建立知识互通联系,有利于青年人创新学习方法的建构与情感交流,在实现美好理想的道路上结伴而行。(二)提升人文素养。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具有艺术性、健康高雅的“转动式”实践性艺术课程教学,指导带动小组成员更为有效的参与课程实践中。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人文素养,增强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的同时初创学习与生活的团队,搭建研究与实践人脉资源平台。(三)增强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左右脑分别从事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加大形象思维训练有利于促进右脑创新能力开发。而艺术和科学本是相通的,人类对知识的积累,正因为有了无限的想象才能不断发展与发现。非艺术类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左脑的记忆与逻辑思维长期处于训练状态,而公共艺术基础课程中的视觉图像与丰富的色彩、优美旋律与舞蹈姿态都能刺激右脑的中枢,促进学生左、右脑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交汇,开启创造力的源泉。

二、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转”起来

(一)重视艺术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从此阶段公共艺术基础教育开展的“转动课堂”调研情况看,学生艺术素养的维度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在艺术知识的探索模块中,以兴趣为先导的自主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理论学习研究。艺术理论课程模块中,将“艺术”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把艺术成就结合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发现,更多元化的解读“艺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学生对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优秀艺术成就及作品的鉴赏,积累基本的艺术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艺术创作实践的课程模块中,学生以小组形式确定实践题目,每个人都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这样的实践环节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并有助于提升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课后的作业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艺术”发现美、记录美、表现美的方式抒发情感、美化生活。针对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课题反馈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艺术类课程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开阔交往圈,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在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的“转动课堂”正是满足了学生对艺术实践参与和操作的渴望。(二)建立艺术素养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课程教学中设计与生活的模块中,介绍艺术设计前沿成果的同时优选设计与生活内容,引导学生身边的美,将日常用品及废物进行艺术创造,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却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中的艺术美。此过程既是平淡生活过程,又是发现生活魅力的过程,关注身边新出现的大众审美文化现象,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当今世界各种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千变万化,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的现象表明艺术越来越走向与生活的多元融合。绘画艺术的数字化表现、音乐艺术曲式、曲风与多元化的乐器混搭、书法艺术的古法新写与新媒介展现、影视艺术的多维体验都将现实生活变得更加艺术化。(三)创建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精力高峰时段,也是一个人心态成长中容易冲动的时段。而近年来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公共艺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大学公共艺术基础教育开展的“转动课堂”通过愉快、轻松的学习方式来传授知识,可以很好的缓解大学生的紧张与疲劳状态,通过学生亲身的艺术实践来愉悦身心、提升艺术审美,使大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习,更为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

三、公共艺术基础教育 

“转动课堂”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一)课时与班型。通过增加学时和缩小班型的方法,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小组实践与展示机会。使学生艺术基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明显提升。(二)学生的差异性。在此段时间的教学反馈中可以发现,较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转动课堂”的生动有趣化的授课方式,但部分同学因自主能力稍差,没有做好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而在课堂上无所适从。针对掉队学生进行调组,以多数的积极组员带动个别自主能力差的组员,用优化环境的方式“以线带点”去帮助。(三)网络覆盖。通过与通讯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宽了无限网络的覆盖面,“课堂”满足移动化、时时化的个性需求。

四、结语

大学公共艺术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教学上的“转体、转型、转法”,把美育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实现使教学活动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艺术基础教育的“转动课堂”实施,在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创造性的美育思想,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

作者:杜美佳 单位:渤海大学大学基础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