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我国重视人才的培养,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对于法律知识混淆不清,基础薄弱,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本文主要从我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讨论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应运而生,高职院校为国家输出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是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弈法律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就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不了解,不够重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所以就需要相关工作者正确的引导,加强思想和行动方面的重视,希望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教育能够有所进步。

1我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是进程缓慢,现今社会,我国采用思想教育和法律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及和学习,一般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展相关课程。采用压缩精华的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利弊兼有的方式,主要看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流程,好的方面是把繁杂的知识用明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不好的方面是一些学校采取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的方式,这就导致教学思想不深刻,学生只重视课本理论,对于实践毫不在意。这种方式就要看学生的悟性和自身的品质,往往不能高效的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必须要加大对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教学。

2重视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的原因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法律知识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进入社会是必然选择,及早的了解规则势在必行。一些学生会在上学期间找兼职,如果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就会减少被欺骗的可能性。而且如果自身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也可以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小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减小犯罪率。正式步入社会后,还可以提前了解《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3现今社会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有哪些问题存在

第一,对于法律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对于法律基础教育采取放养政策,在课堂上只是采取简单的讲授,并没有深入人心,只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教育指标,对于学生的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作为公共学科,不但课程时间较少,教授也比较刻板无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身对于法律知识学习也不够重视,只是死记硬背应付了事,过于重视专业课,没有正确的对待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去理解,甚至严重的学生还会出现逃课等现象。第二,只是对于法律知识表象进行讲解,对于其内在的含义传授甚少。老师对于法律基础知识采取照本宣科,学生则采用死记硬背,你说你的,我理解我的,最后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还停留在课本上,也许还会有理解误差,实践力不够。等到真正遇到法律问题束手无策。

4解决我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增加高职院校对于法律基础教育的资源投入

首先要提高教授知识的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一点点知识,法律是一个盘根错节内容丰富的学科,需要老师在业余的生活中,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把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用一种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结合生活,将一些故事,用情感和实际例子讲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增加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课程的时间,让学生慢慢理解和学习,达到一个巩固的目的。最后,用实践说话,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观察,把课程变成活的。

4.2培养学生对于法律基础教育的认知度

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法律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学校设置一些海报进行宣传,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学习,请一些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演讲,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辩论学习,在讨论和实践中让学生学习到法律知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用的书籍,加强学生对于法律基础知识的印象。

5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但是可见光芒,高职院校要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有所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让学生遵纪守法,进而转变成内心的一种信仰。充分的认识到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要在不断教学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及时在接触到社会后,依然能够凭借自身的正义感,抵抗来自一些恶势力的诱惑。相信在相关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中,我国高职院校法律基础教育会更有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志雄.试析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43-44

[2]刘大凤.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现状[J].大舞台,2011,282(11):256-257.

[3]李洪涛.谈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5,7(1):74-76.

作者:张晓燕 宋辉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