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保留篇目教学

基础教育语文教材保留篇目教学

摘要:

保留篇目是新课程改革后选文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待这一选文群体,一线教师态度各异,教法自然也各不相同。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保留篇目的具体情况,从新课程的角度,对当前选文中的保留篇目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新课标;保留篇目;教学

从1994年开始,我国推行“新基础教育”研究,从此拉开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经历了探索性阶段(1994—1999),发展性阶段(2000—2004)和形成性阶段(2005—2009)这三个阶段。到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止,我国的语文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设计理念,教材装帧,教材内容,到图文穿插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就教材内容的变化来说,教材选文的保留、去除和新增这一变动最为明显。那么,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该如何对待这一教材改革中所保留下来的选文呢?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为材料,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研究理论,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保留篇目的界定及概况

我们这里讨论的保留篇目,指从新基础教育改革启动之后的即1997版、2003版和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都共有的选文。通过对这三个版本教材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保留篇目共有42篇。这42篇保留篇目,其中以七年级上册为最多,占了全册的近1/4,最少的也占有1/10。按语体类型,可以分为文言与白话。其中,文言类选文有20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占了近一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足见编者对古文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对教材编写上的要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在白话语体选文里,保留的22篇选文中,有6篇为外国经典之著,这体现了我国新课标中的“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程目标和“国际理解”的课程价值追求。体现了新课标“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编写建议。

二新课程与保留篇目的教学

(一)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中这一要求,与小学阶段的“认字、解词、造句和朗读感知”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是初中阶段对阅读的一个更高一级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衔接工作,持有延伸意识、审美意识和综合意识。除了总目标对阅读的要求之外,在具体的学段目标上,新课标也要求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放在教学的首位,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保留篇目的教学原则

在我们整理出来的保留篇目中,从文体上,以文言文、散文和古诗词和小说占了大多数,这四种文体成为了保留篇目教学的主要文体。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文体教学意识的同时,兼顾选文的具体特色,让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坚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始终做到一个扮演者的角色,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新课程背景下保留篇目的教学方法

保留篇目作为一个特殊的选文群体,它们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经典之作。或近代的大家之作,或古人的历史名篇,文体多样,继承与弘扬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1.在比较中教学。我们这42篇保留篇目,除其内容系统大致相同外,其助读系统、练习系统、插图系统都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些区别之处,正是教师在教授这一类选文可以下功夫之处,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可作为教学中的一手资料。

2.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带着小学阶段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进入阅读学习的。在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阅读文体种类的增加,阅读要求的提高,这些都是一个衔接与适应的过程。保留篇目中,以散文、古诗词和小说为最多。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文体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习惯于以记叙文的方式来读散文,对故事情节特别有兴趣,也能够对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但往往不能准确地说出这种情感,尤其是难以把握那种丰富细腻的情感的这一现实;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带着阅读记叙文的情感、方法和习惯进入小说的阅读的这一现实;应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只是一个模糊的积累,而初中阶段的学习需要一个理解的深度与表达的深度的这一现实。

3.注重文体的育人价值。我们这42篇保留篇目,都是文质兼美、具有经典性的选文。新课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切不可忽视选文的育人价值。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成长资源: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感受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内涵;情感资源,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情感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的,或使人豪情壮志、或使人积极上进、或使人感动流泪……这些情感,都是育人的很好的材料;爱与美的资源,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让人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高情操。

4.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多样的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重视开展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特别指出:“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比如,教师在开展保留篇目中的古诗词教学时,可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主题为《我所喜欢的古诗词集》的语文学科活动。并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例如: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编辑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动手与整理归纳能力,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喜爱。活动内容:(1)古诗词集的篇数不少于50篇,内容可为课堂上学过的,也可为课外自学的;(2)对编好的古诗词集配上插图,写上点评、注解,作者的简介;(3)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4)装订成册,制好封面、封底。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自从启动新课改以来,教师都积极使自己的课堂与新课改相适应。但在适应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先固有教学经验与新的理论相适应的过程,这在教授保留篇目时显得更加明显。部分教师课改前是这样教,课改后还是这样教。另外,新课改中的许多理论,与现实中的教学在应用时有个度的把握问题。例如,在文言文《岳阳楼记》的教授中,由于文章难以理解,教师则会更多的关注于字词的解释上,这样则容易变成古汉语教学,走入专门学习词汇和语法的死胡同里,进而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这与新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另外,新课程提倡多元解读,教师在教授时则难以放开。《背影》的教授则是个很好的例子。普遍的教学中,都会把背影的主题解释为“父爱的主题”,只有凤毛麟角的教师解释为“生命的主题”。这是个大胆的尝试,但尝试的教师少之又少。要解决新课改所带来的一些适应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除了研究教材,更应研究学生,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加强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提升素养,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学校、主管部门、社会的支持,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支持因素。

作者:廖苑妃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注释:

①②③④引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吴玉如.“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赵多.新课程背景下的诗歌教学研究:以高中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郭冉.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