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

一、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教育

现代社会很多父母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影响,以考试分数为判定标准,片面地认为学习成绩好就会有好的前途。还有的父母把子女当做自己理想的继承者,完全不顾及子女的兴趣爱好,只想让他们完成自己年轻时的夙愿。不少朝鲜族父母也不例外,总想着将来孩子至少要读大学,最好再能念个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他们觉得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读书、考试得高分。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或周末还要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再教育,属于他们的美好童年被毫不留情地抹杀了。大多数朝鲜族家庭除了要求孩子读书、写作业、上辅导班或请家教复习功课,对孩子别无他求。而对孩子没有规矩、任性、不爱干活、不懂礼貌等等缺点都不在意。因此孩子表现出了很多道德品质的缺欠,例如:崇拜金钱,流行享受、追求高档名牌,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有调查表明,延边朝鲜族学生半数以上可以自主支配零花钱,上下学坐出租车,有些学生是穿讲名牌、吃讲时尚、用讲高档。还有一些朝鲜族学生在学校学习好,表现乖巧懂事,可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家中的小霸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虚荣心强、冷漠、心理承受能力差。

二、重视经济支持,轻视亲身教育

现在很多延边朝鲜族的家庭缺少亲情和学习的氛围,家长整天忙于挣钱,严重忽视了对孩子的亲身教育。采访中家长会说:“想教育孩子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没有科学的方法”,要不就是没有时间。还有的父母不上进,生活不规律,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整天沉迷于享乐,却又严格要求孩子要按时起居,讲究卫生,好好学习,如果不听自己的话,就对孩子动手打骂。在这种家庭中孩子容易脾气暴躁、性格偏激。还有很多朝鲜族家长出外打工挣钱,使孩子缺失了父母的管教,缺少现实的约束力,没有父母日夜深情的滋润,这已经导致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即性格、情绪、意志品质、情感理想、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偏差。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有些留守儿童逐渐形成了胆小、孤独、抑郁的性格,他们一遇挫折就会情绪低沉悲观。但强烈的自尊心又往往与自卑感相伴,他们自尊心极强,极具反抗性,会马上反抗对自己不利的言行,对别人的建议不会采纳,并且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家庭教育监管基本丧失的情况下,无法在学习与娱乐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由于在韩国人们即使文化不高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致使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对知识并无渴求。更有甚者认为即使不用读书也可以像父母一样出国赚钱,比国内收入要高很多,因此这些学生并不去认真接受学校教育。

三、重视物质奖励,轻视精神鼓励

一些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竭力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觉得只要成绩好,考上重点高中,能上重点大学,一切就万事大吉。他们不惜用金钱来鼓励和刺激孩子努力学习,许诺孩子只要考到多少分就怎样,经常用给钱、买玩具等来刺激孩子,以此达到目的,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一概不问。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定势,从而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提一个要求,或者用假成绩哄骗家长的奖励,从小形成好逸恶劳,弄虚作假,金钱至上等观念。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成人社会中的某些道德问题,都会给儿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在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家庭教育渐渐地被家教、课后辅导机构所取代。而辅导仅仅是对文化课的补习,它既不涵盖德育、体育和美育教育,也不包括劳动技术教育。这些辅导机构缺少教导学生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的功能。但家庭教育则不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手势、姿势、情绪的自然流露或是说话语调的变化都会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态度和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上力求丰富全面,重视孩子智力、能力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重视亲身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父母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子女积极健康的成长。

作者:姜丁瑄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