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

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

[摘要]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是服务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加强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牢固树立分级分类、精准培训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差异化教学内容;打好教学方式“组合拳”;实行差异化学员管理;深入研究党性教育规律。

[关键词]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差异化教学

同志指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要在搞好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上下功夫。”[1]“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1]干部院校开展党性教育分类分级培训和按需培训,落到实处就是要树立精准培训理念,采取差异化教学。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是指干部院校开展党性教育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不同的类别、层级、年龄、经历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以符合培训班次的特点和需求,促进学员提高党性修养。针对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这个主题,课题组开展了相应教学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来院跟班单位座谈交流、召开学员座谈会以及文献研究等方式,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的渊源和必要性

(一)差异化教学的渊源

差异化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孔子在教育活动中“知人善教”,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但人有禀赋、精力的不同,所以教育应有针对性。伴随大工业时代而产生的班级授课制度,满足了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规模化、经济化培养人才的需求,但忽视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差异化教学就是一种立足于改进班级授课一贯制弊端的重要教育理念。差异化教学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宝贵经验。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当时提出合办党校设两类班次:一是初级班,专收工友同志;二是高级班,在寒假内开课,专收学生同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古田会议决议提到的党内教育的10项内容、18种教育形式和方法、特别是“十大教授法”,体现了因人制宜、分类培训的教育理念。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13年里先后兴办了32所培养各类干部的学校,例如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等。这些学校根据干部类型设置学制、课程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特点,党中央在全国各地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干部学校、补习学校和训练班,构建了工农速成初等学校、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等工农教育体系,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和领导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党的干部教育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和党的自身建设,大力开展干部培训。

(二)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是服务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党性教育必须要体现党的根本性质。革命战争年代的党性主要体现在能不能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和平年代的党性主要体现在能不能经得起利益的考验、能不能经得起权钱色的考验。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决定了党性教育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党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体现时代特色。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党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抽象又具体,具体到不同职务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从职务层次来看,省部级领导干部是党的高级干部,应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丰富的执政经验;相比之下,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要求则有所不同。从岗位来看,边疆干部的党性主要体现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纪检干部的党性主要体现在清正廉洁、依法办事、精通业务等方面;组工干部的党性主要体现在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忠诚担当等方面。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差异化教学是提升党性教育针对性吸引力的重要抓手。差异化教学客观上倒逼干部院校改变教学计划千篇一律的状况、教师上课“一锅煮”的惰性,促使教师关注班次特点和学员差异,并以此为出发点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方法,从而满足差异性的需要,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提升教学质量。

二、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干部院校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意见》,大力改进党性教育培训,在需求调研、资源利用、培训内容、品牌班次、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差异化教学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分级分类培训理念不够深入、课程实施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日趋雷同、培训班次缺乏统筹、教学效果欠持久等问题。

(一)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的现状

1.开展需求调研,把握差异化教学的逻辑起点。把握培训需求、做好培训需求调研是做好一个项目培训的起点。对学员开展训前、训中、训后的需求调研,已成为各级干部院校的普遍做法。部级干部院校高度重视培训需求调研,在相应的教务部、教研部等部门加强相关工作,通过问卷、座谈、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掌握培训班学员的学习需求,进而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设计与培训。各地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需求调研成效明显。如北京市怀柔区从增强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入手,探索实施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一对一”定向培训。

2.利用特色资源,打牢差异化教学基础。虽然党性教育具有统一性的要求,但是各干部院校在开展党性教育时,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利用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最新实践资源和上海国际化资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利用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利用延安及其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对学员进行教育培训,建成了“党性教育的试验田和示范地”,使部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在地方层面,如贵州遵义干部学院、湖北红安干部学院等院校,立足本地特色,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在开展红色基因教育上,形成了自己的培训特色。

3.采用“菜单式”培训,满足差异化教学课程需求。目前,各干部院校充分挖掘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开发形成“菜单式”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班次、不同专题和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合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满足了干部多元化、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需求,进一步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始终按照中央的功能定位和办学要求,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为基本内容,开发并形成专题课、现场体验课和社会实践课等为主的课程体系。贵州遵义干部学院采取上一堂传统党课、考察一批旧居旧址、重走一次红军道路、唱一首红色歌曲、祭一次烈士陵墓、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4.打造品牌班次,形成差异化教学特色底蕴。品牌班次是体现干部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差异化教学的重要载体。品牌班次是干部院校所有班次中效果最好、影响最大的班次,而且是同类干部院校的示范班次,其教学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被广为借鉴。中组部干教局非常重视对品牌班次的推广和总结,定期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评选品牌班次。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的“厅局级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是党性教育的品牌班次。从2004年至2016年9月已举办110期,在办学上已形成鲜明特色,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员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优良作风、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上已经打上深深的“井冈烙印”。

5.创新教学方式,体现差异化教学鲜明特点。党性教育侧重对学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训的对象普遍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或领导工作经历,在教学方式上显然不拘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是不断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中央党校的研究式教学久负盛名,教师“教”中有“研”,学员“学”中有“研”,教师与学员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大力开展实验室情景模拟教学,特色鲜明。中国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以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打造教学特色。

(二)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分级分类、精准培训理念不够深入。我国干部队伍庞大,构成多样,一般有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中,党政干部队伍又分为: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其他公务员。从层级来看,有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等。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学员党性修养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但有的干部教育机构认为,只有知识、能力培训可分类进行,党性教育只有共性要求,没有分类分级的培训要求。有的是分级分类的理念不够深入,对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党纪教育、作风教育等方面要求雷同,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上差异性不够,从而导致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2.课程实施针对性不强。课程是干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干部院校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水平也有高有低,影响了教学质量。调研中,有学员反映,有的教师不研究学员对象特点、党性修养程度、背景知识和学习需求等,一篇讲稿“放之四海而皆准”,教学内容“一锅煮”;有的教师上课内容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级区别不大,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现象;还有的教师讲课内容没有与时代紧密结合,存在“讲历史很过瘾,讲现实不解渴”的现象;等等。这些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自然难以引起学员的共鸣,更谈不上“入心入脑”了。

3.教学形式日趋雷同。科学地选择教学形式是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调研中,学员普遍反映,当前干部院校在开展党性教育时,有的多是一些传统手段,有的则为形式而形式。如近年来兴起的现场体验教学,虽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特色鲜明,但为大部分干部教育机构模仿,存在“有深度但不生动、有生动但没深度”等问题。有些培训,既不考虑自身实际,也不突出培训主题和学员特点,一味跟风赶潮,为创新而创新,盲目照搬,甚至出现“娱乐化”现象。

4.班次培训缺乏统筹。当前,各干部院校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打造特色班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举办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学习的专题培训班,主题突出,效果明显,但也导致各自为战,缺乏党性教育的统筹性,而且,学员难以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调研中,有学员建议,如果各干部院校加强合作交流,整合教学资源,延伸培训内容,一定能取得新的效果。比如,在学制较长的培训班次中,按照历史的逻辑性,在江西省内开展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的学习研讨;在省外,如在陕西、河北等地,对学员开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学习研讨,通过各干部院校的合作办学,形成一个系统学习中国革命精神的培训链条。

5.教学效果欠持久。党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问题,是党性教育培训班次面临的主要矛盾,包括:一是怎么解决好“激动一阵子”和“铭记一辈子”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很多干部院校都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让人热泪盈眶,但如何把“激动一阵子”效果转化为“铭记一辈子”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二是解决好感动、激动和行动的关系问题,党性教育的效果最终体现在行动上,靠“干”来检验,真正使受教育者做到思想上、行动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是开展党性教育的最终目的。

6.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够。党性教育规律的研究是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当前,党性教育规律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方面,忽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评估的研究。具体来说,对学习者的研究,缺乏对各类别各层级学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需求、学习动机的研究,缺少对学员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规律的研究,比如,有的学员自认为“三观”正确,但在作风上出了问题,自己却浑然不知。对学习过程的研究,缺乏对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自特点的研究。从学习效果评估来看,缺乏有效的评价理论和实用的可操作性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三、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加强干部院校党性教育培训班次差异化教学,既要有分级分类、精准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因班因学员而异,更要注重各类班次教学规律的研究。

(一)牢固树立分级分类、精准培训的理念

同志强调,要对干部进行分级分类、精准培训。开展精准培训是培训理念的一大创新,对加强当前干部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不同领导角色、行业特点,进行精准培训。在班次上设置党政干部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班、专业技术人员班、军队班等,其中党政干部又可分为省部班、厅局班、年轻干部班等。着眼于更好满足干部需求,因材施教,增强培训内容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比如针对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有朝气、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但缺乏艰苦复杂环境考验,驾驭全局能力以及党性修养方面与当前形势任务要求还存在差距,应该侧重纪律规矩和宗旨意识方面的培训,侧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教育。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妥善处理好聚焦党性教育与兼顾其他内容的关系;处理好党性教育内容刚性和形式灵活多样的关系;处理好侧重组织需求和兼顾学员需求的关系;处理好培训内容充实和节奏张弛有度的关系等。在党性教育各个层面体现差异教学理念。针对不同班次可以采取教学板块设计的方式。省部级、厅局级、县委书记等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主要设计“坚定信念,增强党性”“牢记宗旨,为民服务”“严明纪律,清正廉洁”三个基本教学单元。年轻干部班则可增加“实践锤炼,健康成长”教学单元。骨干教师培训班设计“学习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培训实效”两大教学单元。对于现场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各教学点的历史、特点、情境等,开发出不同主题教学课程,做到一点多题,可针对不同班次,设计不同教学主题,体现教学差异性。

(三)安排差异化教学内容

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重要内容。”[2]对于党性教育的这些内容,不同层级和类别干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中高级干部党性要求更高,教学内容要更有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对现实、历史、事例做进一步提炼,多与现实问题结合,多讲现实政策,多了解不同阶段党史背景,对党史有一个整体把握。对于基层干部,应集中解决理想、信念、信仰方面共性问题,加强团队意识、配合意识培训;培养历史观,学会辩证法,有针对性解决干部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分享成长经验。

(四)打好教学方式

“组合拳”党性教育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合运用专题、现场体验、研讨交流、案例、社会实践、访谈、音像教学、激情教学、情景模拟、典型示范、警示教育、原著导读等符合时代要求和干部特点的方式方法,打好“组合拳”。具体来说,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党性教育方式要有差异。比如,针对学员级别高、年龄大、阅历丰富、理性思维强等特点,课程安排不能过于紧张,要适度宽松,多安排学员讨论、学员论坛等互动性强的课程,多给学员时间阅读经典,读原著、读原文。针对年轻学员应从严从紧安排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多安排历史课程、现场体验课程、社会调研课程,多布置研究及调研作业,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多邀请老同志分享干部成长经验等。又比如,根据班次学制的长短,不同教学方式比重有所不同。短班次现场体验所占比重较大;长班次专题、研讨、案例所占比重较大,采用的教学方式更多。

(五)实行差异化学员管理

党性教育必须要有严格的学风来作为保证。干部教育机构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方针,要处理好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努力实现两者的和谐。党性教育培训既要热情服务,又要严格管理,努力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让学员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对学员在培训中表现出的不良风气要坚决整治,从严处理,坚决克服因教学对象是领导干部,“不便管”“不好管”“管不了”“管不好”的模糊认识,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同时又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管理艺术。对于不同年龄和行业特点的学员,管理和服务方式要有所差别。对于年龄大、自觉性强的学员,要更多地热情服务;而对于年轻活跃、自觉性稍弱的学员,则要更多地从严管理。

(六)深入研究党性教育规律

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终身努力的过程。党性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触及灵魂、升华思想、提高境界、增强党性,是由知而信、由信而行的思想改造过程。搞好党性教育必须深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性,准确把握当前领导干部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党性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注重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拒腐防变教育的规律研究。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继承和创新、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的关系,推进党性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加强对各类不同班次学员特点的研究,准确把握不同班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律性问题,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差异化。

[参考文献]

[1].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10-25.

[2].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EB/OL].新华网,2015-12-12.

作者:柯华 郭小强 江小华 王国梁 唐海英 卢锋 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