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础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舞蹈基础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内容摘要】艺术可以给人以美的体会,能给人带来震撼、希望和较大想象的空间。艺术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教育培训方式,舞蹈艺术亦是如此。舞蹈的教育培训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其对于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在内的、各层次的艺术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对舞蹈这门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效应认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教育;舞蹈培训;教师素养

舞蹈艺术是将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也可以说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发展较快。舞蹈基础教育培训市场遍地开花,但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素质却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对目前市场上舞蹈培训教师的素质状态做了简单区分,大概分为五种:第一类是专业老教师,其在学校或在舞团工作多年,或在社会上做舞蹈培训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第二类是专业中青年教师,其在专业院校或舞团工作,对舞蹈培训有热情有想法,接受了新鲜、科学的训练方式;第三类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舞蹈专业在校学生兼职,他们年轻、有干劲,更受到学生喜欢,但教学经验不足;第四类是师范类非专业出身的教师,对舞蹈专业了解不足,很多教学内容会照搬教材;第五类是与舞蹈学科邻近的学科教师,这一类教师可能来自于戏曲、杂技、体操、健美操等专业,虽然同样是研究身体运动,但与舞蹈专业存在一定差异。这类教师并不了解舞蹈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对舞蹈的训练与其美感的呈现了解不充分。这一分类方式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经验、从事这项专业研究的教师;另一部为经验不足,或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就目前社会的总体状况而言,第二类教师在社会培训中心的数量远高于第一类,这一情况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由此,不得不令人担心中国舞蹈基础教育在未来的发展,担心热爱舞蹈的学生或家长因师资力量的不足对学习产生反作用。笔者通过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多年经验,分析造成舞蹈基础教育市场相对混乱的三个原因,并提出部分整改意见。

一、大批舞蹈专业毕业生流向市场创业

近年来,中国的“艺考”人数逐年壮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舞蹈专业对高考文化课的录取分数偏低,一般定在一本分数线的60%左右,甚至更低。对于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高考时能通过专业课考试是要付出很多时间和辛苦,随后才进行文化课考试。二是全国培养舞蹈本科学生的高校数量日益增多。据初步统计,全国开设舞蹈本科的大学有132所之多。这些具有舞蹈本科培养资格的学校分别为: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为首的一批一类艺术大学,还包括以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一批综合类大学;还有各省一类艺术学院,如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等;但除此之外,二类和三类舞蹈本科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三是国内大部分舞蹈院校相继出现了扩招的情况。这三种现象直接导致二类、三类舞蹈院校的生源成分多为“速成艺术生”,即高中才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部分高中生由于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在高三时投入“艺考”培训班中,由此形成高中要升学率、家长要本科学位、高校要生源的链条关系。目前,各舞蹈院校每年的招生人数从几十到上千不等,由此可以推算出每年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庞大数量,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并不扎实,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同时,社会相关就业岗位数量较少,从而导致为数不少的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成为能力与经验都不充分的社会舞蹈基础教育的主力军。

二、影响舞蹈基础教育发展的市场因素

目前,中国的舞蹈艺术还处在发展阶段,舞蹈基础教育市场科学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舞蹈基础教育的重任基本交给了社会培训机构,使其缺少系统性和规范化。舞蹈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少专业教材的指导,没有公认的、科学的教学体系,很多教师单纯按照自己的经验与理解来对学生进行入门训练和深化教育,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对舞蹈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埋下隐患。加之,有些教育内容和训练方法并不适合基础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在训练中受伤或产生厌学情绪等。除此之外,社会上相对主流的舞蹈基础培训是以应付各类舞蹈考级为主,相关的科学的教学内容较难被部分舞蹈爱好者以及专业教师接受。考级多出现在钢琴等乐器的培训与学习中,如钢琴考级会结合乐器本身的特点,明确每一级别对于曲目难度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钢琴表演中具备一定的表现力、节奏感、肌肉的控制力外,还存在着掌握一定的竞技性和技巧性的要求。而舞蹈与音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很多社会培训中心照搬音乐教学和考核模式的做法并不专业,也不科学。从基础教育工作岗位情况来看,当今社会就业强调竞争机制,考查学历就成为较为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近年来,很多中小学,甚至部分幼儿园都打出了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为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舞蹈学科在教育体系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实践性较强,大部分毕业生只具备本科学历,这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不具优势。同时,舞蹈艺术学科至今也没有纳入九年艺术教育体系,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要与音乐专业毕业学生竞争同一教学岗位,就业压力较大。

三、大众舞蹈修养有待提升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外来文化大量涌入,其中,包括舞蹈文化艺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对舞蹈基础教育的需求也日渐提升。但客观地讲,中国的大众舞蹈基础教育仅处于刚起步阶段。从基础舞蹈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家长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基础教育,对舞蹈艺术的概念相对模糊,艺术修养相对匮乏。从大众对舞蹈审美素养提升以及舞蹈普及的角度看,舞蹈在国内社会发展的主流为广场舞。而这类表现形式的艺术性以及对人们的审美培养能力有待商榷。笔者认为,一部分广场舞是广播体操的变异版本,并非舞蹈艺术,大众较难通过其来实现提升艺术修养的期许。另外,舞蹈学习的从众性也是当前社会中较为突出的现象和问题。单从艺术培训市场的角度看,国家一再强调为学生减负,但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却成全了课后培训的市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深深刻在不少家长的印象里,成为很多家长的教育指导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艺术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却因为部分家长艺术素养的缺失,导致市场出现大量的艺术类辅导机构,本该对学生进行的艺术培养从重点选拔变成普遍培养,钢琴、舞蹈、小主持人、声乐等成为基础艺术培养的必修课程。大多数家长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全能型人才。由于艺术修养的匮乏和盲目的从众性,部分家长无法为学生选择正确的艺术培养方式,更无法辨认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培训的真伪与优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舞蹈基础教育乱象的发展。

四、改善舞蹈基础教育现状的建议

从上述三点现象来看,笔者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基础教育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以及大众审美匮乏导致盲目从众,这两点现实和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舞蹈基础教育体系存在一定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的共性是艺术的发展与普及较为均衡,这一点从其分布广泛均匀的大小剧院和博物馆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相对浓厚的艺术氛围,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和文学家。可以说,艺术发展的强大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强大。而如何改变中国舞蹈基础教育的市场现状,理应成为从事舞蹈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从国家政策扶持上进行调整,提高从事舞蹈基础教育以及舞蹈基础教育研究者的社会地位;创造就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全心投入基础教育事业;鼓励高校教师对如何科学发展舞蹈基础教育角度进行研究,科学制定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学校相应增加奖励制度。二是从舞蹈教育师资方面调整,增加舞蹈基础教育学术研讨,让更多的教师及时了解基础教育学科前沿问题;针对舞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少儿舞蹈基础教育实践课程,使其更加了解和适应当下幼儿教育市场;加强对社会舞蹈教师资质的监管,可定期以区为单位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并规范基础教育市场各舞种的教材与教法。三是提升大众审美普及力度,可以社区为单位增加对成年人艺术修养提高的免费课程,通过各种信息平台鼓励大众学习艺术,引导大众欣赏艺术,提高全民艺术修养及品位。

五、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艺术的各个门类学科也随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舞蹈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其对于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在内的各层次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舞蹈自身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效应。因此,舞蹈教育的发展更要以一个更加开放的立场,不断向其他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后,笔者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扶持,可以促进艺术学科的良性发展,而良性发展的舞蹈市场恰能够较好地推动相应的舞蹈基础教育研究,并更好地解决舞蹈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舞蹈艺术在丰富人生内容和时代含义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优秀基础教育内容的鲜活化和市场化。艺术的良好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同时,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

作者:王艺锟 舒玲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净月实验学校艺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