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二级分党校教育培训作用

学院二级分党校教育培训作用

摘要:

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基本建立了校院两级的党校教育培训体制,学院二级分党校因为主要承担了青年大学生的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育人和党建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而显得非常重要和突出。加强学院二级分党校的教育培训作用,必须要适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分党校;大学生;教育培训

1990年7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为了对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高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校,每个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有计划地到党校接受培训,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在中央文件的明确指示下,党校教育实践中,许多高校根据扩招后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学生党员基数变大的现状,纷纷建立了校院两级的党校教育培训体制,学院二级分党校主要承担了基层学院青年大学生的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在过去的10余年间,二级分党校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努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因为学院二级分党校受相应的客观条件制约,再加上高校的学院党政领导普遍重业务能力,轻思想教育,使得二级分党校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仅仅依靠学校层面的党校无法承担如此巨量的广大青年学生党校教育培训,加强学院二级分党校教育培训,发挥其基础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突出。

一、加强学院二级分党校培训作用的必要性

1.高校思想育人的迫切要求。

2004年10月15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文件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中党员发展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青年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青年大学生党员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群体,而且是21世纪的新形势下党组织具有特殊地位的群体,青年大学生因为有知识,有文化,必将对党的执政与民族命运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党校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因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4年或者7年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高校党校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和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校,学院二级分党校直接面对着广大青年大学生,高校的教书育人,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要思想育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二级分党校的思想育人,就是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对学生党员的培养,综合素质是否过硬,政治立场是否坚定,能否真正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与否。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学院二级分党校的思想育人工作,就是高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办好学院二级分党校,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让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对党的崇高信仰和对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鉴于此,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学院二级分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高校党建发展现状的迫切要求。

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许多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膨胀,每年招生人数增长20%———30%,如今一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人数均达到了3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调整合并后形成的高校“航空母舰”。按照大学生党员约占学生总人数20%的比例计算,一所普通高校的学生党员基数就能高达6000人,再加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数量,这样庞大的优秀学生群体,仅仅依靠学校层面的党校根本无法满足党校教育的基本需求,必须依托基层党委的二级分党校教育培训工作。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不仅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类型也增多,学生党员也随着学生总人数的基数增加而增加,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问题凸现出来。许多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都存在着重数量增加、轻质量提升,重入党前的积极分子教育、轻入党后的先进性教育非常明显,没有建立起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可持续性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党性修养以及锻炼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偏少,仅限于千篇一律的理论灌输,学生党员没有深切的学习体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不强,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部分大学生党组织软弱涣散,也没有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之,沿用过去的仅依靠学校党校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需要。因此,高校应建立校院两级分级的学生党员培训教育机制,并加强学院二级分党校的培训作用,使之长效、可持续、系统化,使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各阶段、各方面。

3.学院二级分党校的教育有着贴近学生,善于组织学生,了解学生需求的天然优势。

高校的党校教育不同于地方党校教育工作,它依托于高校,也附属于高校,所以党校教育必须在严密的高教体系中进行的。它没有独立的教学计划时间,但也不能占用正常的本科教学计划时间,没有独立的师资力量,但也不可能选配专门的教师,它一定要根据整个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和高校的中心工作,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这就决定了高校党校教育必须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二级分党校能够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去开展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党校教育主题活动。我们都很清楚,理论教学往往比较枯燥,说理性色彩很强,学生会陷入一种厌烦的学习状态。价值观教育一定要入脑入心,否则就是失败。怎么办呢?我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主题,学生既然对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充满兴趣,而不喜欢古板的说教,那我们就把党校教育的理论嵌入到这些活动中去。学院二级分党校因为更贴近学生,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指导和管理。学院二级分党校教育培训可以将学生理论学习、第二课堂学习以及社会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党建、团建吸引学生,锻炼、培养进步学生,根据大学生的大学4年乃至7年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走向思想成熟,逐步向党组织靠拢。

二、二级分党校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从体制上解决了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校园两级管理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二级分党校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仍然不尽理想。

1.组织管理方面。

学院二级分党校不是独立的培训机构,严重缺乏相应的专职老师,党校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也亟待完善。面对高校在校级层面的党校都存在的培训机构编制和师资问题,更遑论学院层面的二级分党校。在管理体制上,二级分党校校长一般由学院党委书记(系党总支书记)或者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具体培训工作往往由学院(系)党政办公室的行政人员或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兼任,基本上没有专职二级分党校工作人员。兼职二级分党校的行政人员或者辅导员并不完全熟悉党校培训的相关业务和工作流程,也不完全了解党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必然导致工作精力不济。因此,学院二级分党校对教学组织思考和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只能满足普通的、简单的培训,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对各类学生的党校培训功能和手段比较单一。

2.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方面。

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有待提高。1999年大学扩招后,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党员人数也在不断激增,使得二级党校分层次、分类型的教育培训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信息化的不断加深,全球化的扩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①。二级分党校办学模式缺乏创新理念为引导,没有系统的规划与统筹,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动的完成教育培训任务,往往是简单的重复学校一级党校的办学模式与办学功能,大大衰减了二级分党校的办学效果。

三、加强学院二级分党校培训作用的举措

首先,针对大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思想特点,学院二级分党校的培训工作可以分层次进行“分级教育培训”。大学生党性教育培养工作是学院二级分党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直至大学生的入党、转正这个全过程,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所以,建立大学生入党的分级教育体系是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党校教育培训体系大致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普通大学生的“启蒙教育”,面向全体普通同学(特别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包括研究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历史普及培训”,重点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帮助青年大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思想脉络;第二层次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进步教育”,帮助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重点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第三层次则是学生党员的“先锋教育”,主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让学生党员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全面提高学生党员和党员骨干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这3个层次既涵盖大学生党员从新生入党申请人到毕业生党员的全过程,也涵盖大学4年学习的全过程②。分级教育培训体系立足高校学生教育实际,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教育,不断充实党校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机制,为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式,是确保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途径。

其次,树立现代的培训理念,以青年大学生培训需求为导向。“人的需要是人类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③。高校的党校教育培训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增强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院二级分党校教育必须从传统的计划培训向按学生需求培训转变,从统一的无差别的培训向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培训转变,打破传统的格式化培训模式,以各类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培训对象具有自主选择空间的开放的课程体系④。比如华南理工大学从2005年起,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培训纳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中,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党章与党的基本知识”选修课,实行免费选修学分制,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以“一套教学方案、两个阵地,三项考核,四支队伍,五大教学板块”为核心的入党积极分子教育体系⑤,培训效果非常明显,值得广大高校推广。

第三,学院二级分党校培训还要结合学生的价值需求和成长要求进行。随着高校教育由小众化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彻底转变,随着90后,乃至00后年代出生的学生进入高校,在信息化社会长大的孩子,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性格特征与思想特点,目前的高校学生思想特点已经与70后、80后大学生有了很大不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有思想进步的要求,也有通过思想进步实现自身的生涯发展。他们在政治上依然有着奉献的精神,但是保持了个人自由的选择。他们会从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发展道路,对政治进步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将党校培训工作与学生的日常考察相结合,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工作中,将党校教育与学生文化素质课教育相结合,给学生专门开设党的知识选修课,课程考核合格的学生既发党校学习证书又记载文化素质课学分,很受学生欢迎,非常有借鉴意义。

第四,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社会使每个人都能轻松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讯。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然敏锐性的群体,自然能容易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党校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们的学习要求。面对这一现实,高校党校教育的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媒体也为党校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可使党校工作突破时空局限,迅速广泛地传播;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党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党校教育的资源,开阔思路和视野。

作者:廖爱民 单位:四川大学生命学院

注释:

①范军:高校党校教育科学发展应树立的新理念,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1月,总第174期,第33页。

②刘洋,韩雪峰:高校党校构建入党分层次教育培训体系的实践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7月,第94页。

③房宁:社会主义与人的需要———关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现实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3)

④范军:高校党校教育科学发展应树立的新理念,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1月,总第174期,第34页。

⑤胡一平,曾学敏:高校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新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2月,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