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构建探索

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构建探索

泾川县在农民培训工作中,深入调研,总结创新,积极探索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建办村级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农民培训管理等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

1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

1.1突出抓好村级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

在培训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培训工作经验,逐渐形成了以建办村级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为突破口带动农民培训工作发展的共识。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遵循“统一标准、配套齐全、注重实用、服务农民”的原则,做到“四个一”:建立一个固定教室;配套一批培训设施;创设一个培训氛围;制定一套管理制度。

1.2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

一是组建业务学习小组,根据全县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把本校教师分为蔬菜、果品、畜牧三个业务知识学习小组,定任务目标,定制度措施,定奖惩办法,形成制度化学习机制。二是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开展教学岗位竞赛。教师在自己业务学习领域自选命题,通过投影仪现场讲课,由全体职工进行评分,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氛围。三是坚持在生产一线锻炼提高。农广校教师通过承担下乡蹲点任务,投身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蔬菜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接地气、常参与、勤实践、提能力,从而改变了专职教师理论扎实、实践不足的弊断和问题。在抓好专职教师培养的基础上,泾川县农广校从两方面充实教师队伍:一是积极从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选聘兼职教师。重点聘请专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有知名度的专家讲课。二是吸纳乡土人才担任业余教师。注意从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营销大户中发现人才,发挥他们生产经验丰富、深知农民需求的优势,聘请为农广校业余教师。

1.3全方位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农民培训项目,近年先后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通过扩大宣传,基层建班,扎实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果品、蔬菜、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二是多层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乡村,把培训办到农民家门口,坚持系统性培训和普及性培训相结合。三是科技入户培训。以科技人员包点,确定科技示范户为主的培训形式,强调培训措施到村,培训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工作原则,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思考与建议

2.1政策理论研究

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有关农业、教育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政策导向,特别是近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等。不断研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客观规律和现实需求,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经验学习交流。

2.2长效机制建立规范

加强对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建立规范的研究,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科学体系,从基础设施条件、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培训工作开展、培训效果与评价、媒体资源开发与利用、培训资料建立完善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量可度、有样可学,从而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

2.3加大扶持力度

面对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农村劳动力日益匮乏,农业劳动力“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现实,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的扶持日趋重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使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农民培训工作合力。

3结论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见效慢的社会工程。泾川县农广校长期坚持在乡村一线建班,积累了大量培训工作经验。通过改善农民培训软、硬件条件,聚集了农民培训人气,提升了培训效果,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建立探索了有益途径,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高金龙 周录红 单位:甘肃省泾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