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

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

摘要:近年来,江苏以实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农机培训20多万人次,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培养了一支农机人才队伍。文章分析了江苏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和主要模式,对促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可持续发展和农机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思考

农机人才队伍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之一。江苏各地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培养新型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重点机具开展丰富实用的教育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实用人才,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1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江苏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一项行动、两大工程”要求,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领域、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实用技术等培训。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培训、全省基层农机人员培训、农机科技入户培训、拖拉机驾驶培训等,加大了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机维修师资的培训力度,培养了一批高技能农机使用和维修人才。

1.1农机化教育培训主要方式

一是通过加强农机操作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农业机械的水平。二是通过开展重点时节和农机化新技术专项培训,提高了农民掌握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水平。三是开展农机送教下乡,将培训班办到乡镇、村组和合作社,方便机手就地就近培训。四是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采取课堂讲解、现场演示、送技下乡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农机化技术。五是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培训,提高了农机使用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六是开展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五届规模盛大的技能竞赛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技能人才,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力。

1.2农机化教育培训主要创新模式

各地创新培训模式,努力解决农机手“坐得住”、“学得进”、“用得上”难题。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用性。根据农机手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编写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教案。组织学员到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农业示范园区等进行观摩学习。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互动性。对照机具、零部件总成等实物,边讲解、边演示、边答疑,教学互动。聘请生产一线能手、合作社理事长等优秀技能人才现身说法,交流工作体会。召开农机技术现场培训会,边演示机具边进行教学讲解。在培训地点上,注重便利性。通过选择条件合适的田间地头、设施大棚、畜牧养殖场、烘干中心、维修中心、机库等场所,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农机手、技术能手、农机教员等“土洋”专家取“面对面”、“短平快”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机培训下移到基层一线。在培训力量上,注重多元化。强化校社、校企、校校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力争提供更好的师资、实训机具和场所。组织到省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服务上,注重全程化。培训前,积极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公告,落实报名有关事项。培训后积极征询建议、做好学员满意度调查,培训后跟踪了解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1)农机培训教学师资力量缺乏,部分师资知识老化、单一。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不足,受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等原因,近年来培训单位即使空编制,也很难新进新鲜血液;新进人员,也很少从事专职培训教学工作,往往一身多职,除从事培训教学工作以外,还从事农机推广、维修服务等其他工作。农机培训教学人员中,虽然具有一定的农机化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知识面单一,知识老化,掌握的知识已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发展的要求。

2)地区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农机化人才培训规模、总量和方式与快速发展的农机化形势还不适应,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机化学校体系不健全,撤并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地区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思路不宽,农机培训与全省农机化中心工作联系不紧密。

3)培训管理观念落后,培训组织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机培训机构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工作目标;培训教学手段简单,方式老化,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形式上缺乏创新,没有探索农机培训“让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4)经费不足,生存压力大。受体制编制影响,有的培训机构是全额拨款单位,有的是差额拨款甚至自收自支单位,培训经费比较缺乏,由于财政困难,有的农机化学校除人员工资外,其他业务经费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硬件跟不上教学的要求,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3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思考与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多渠道引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专职教学人员,培育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发掘农机合作社“能人里手”,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土专家”优势。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为教师深造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提供平台,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需要。

2)注重实用技能开发,促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维修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等工作的结合,创新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加大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力度。加强农机培训和职业技能获证奖补政策宣传,做好各地农机从业人员摸底统计,加强农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机高技能人才培训,优化农机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职业型农机实用人才,注重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农机驾驶与维修技术,又掌握农业与农艺栽培技术,同时会农机经营管理、创业兴业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化的农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机实用人才素质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教育培训能力。以农机化学校为主,合理利用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开发机构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等现有各类培训资源,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用于开发和添置教学模型、教学器具和教学软件、挂图、教学零部件等,免费发放给农机化技术学校,提高农机培训效果。建立和完善省级农机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省级人才培训基地教学优势,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

4)加大农机化教育培训扶持力度。要全面做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有效解决培训经费难题势在必行。借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惠农政策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机化教育培训补贴范畴;拓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投入渠道,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教育培训事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农机人员学技能、比技能、用技能的热情,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聚焦我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一项行动、两大工程”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小钢.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

作者:郑小钢 单位: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