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问题探讨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

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对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师资素质稂莠不齐、教学内容重技轻文,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设备投入的偏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匮乏、教学设备资料不足、实践教学平台少等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稂莠不齐

在素质中,教的师德素质是首位的。中国从古代到现代都一贯重视教师的师德素质,西方许多国家也同样重视。[1]音乐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优秀的课程离不开良好的师资,因而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在大学期间有一门音乐教育课程,要求讲课必须做PPT,用普通话,语言标准、语速流畅、课堂气氛活跃。然而一部分音乐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些老师上课应该具备的素质,上课举止随意、不注重选择教学内容及方法,导致教师教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敷衍了事。学生学不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有的素质和基本表达,以至于难以适应社会,这样的引领和示范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并无益处。同时,笔者通过观察学生上课感受发现,高校的学生对音乐教师进行判定的标准十分一致,有的教师人格高尚、学识渊博、讲课生动,学生便会对教师形成崇拜感,绝大部分同学上课积极投入,与教师互动活跃。反之,若教师上课敷衍了事、生搬硬套、平淡无奇,课堂便如一潭死水,很少有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蔡兆梅、王娟、宋連谨等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素质课程教师达不到预期水平,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学校所投入的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评价体系上也出现偏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无疑会对高校音乐素质课程的建设起到消极作用。

二、教学内容问题

(一)重技轻文

忽视社会科学类知识的重要性,导致音乐教育停留于知识+技术的层面,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不足,综合能力跟不上,就更要求不了学习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再加上,以往教学中的重技轻文现象所产生的技术与音乐文化的脱离,使艺术技巧完全脱离孕育它的文化母体,从而是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情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如何发挥艺术技能技巧的表情达意功能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问题,在人的多种修养中,文化修养是与艺术修养直接相关的。在笔者的一次与学弟交流和合作一首作品的期间有感,这位学弟并不知道所唱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在按照谱子演绎,心思在意的地方在于是否能唱上这个高音,甚至不在乎唱的技巧对不对,唱的是否自己舒适,别人好听。这样的演绎音乐无疑是片面的,粗糙的,甚至不负责任的。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是这些生理结构相互协调的结果。字正腔圆是歌唱艺术的评判标准及审美原则,不论是戏曲、民族唱法或是美声唱法,都要求演唱者能注意作品中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并清晰有力的将其完整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演唱者充分调用口腔各部分结构,使其合理的配合发声。但是很多声乐学生对人体的构造都不了解,这就造成在声乐课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困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声带、喉头等身体部位,可是学生根本不了解这些器官具体在什么位置,怎样去掌握?学声乐本来就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更无章法。

(二)缺乏对表演培养的重视性

声乐表演给了声乐作品的二次生命,是音乐创作以及音乐欣赏的关键结点。因此,如何声乐教学没有了表演能力的衬托,或根本没有这种意识的培养。可想而知,声乐表演能力在作品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声乐表演呢?从以往的优秀作品中得知,声乐以及表演是一个完美的结合体,学声乐缺少不了表演,表演更是可以充分的展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因此,教授学生将表演展现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会对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技能的训练产生练好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教授学生提高表演能力呢,是教学老师要注重思考的。音乐专业存在一个特点,就是表演方面的独立性。著名的美国朱丽叶学院,注重师资人才及教学质量,要求学生学习音乐理论、史学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表演、语言、形体、演唱部分。也就是说表演技巧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程。音乐表演是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技巧性的高度结合体。表演技巧以及音乐知识音乐艺术教学中的的两大基础。国内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重技轻艺,对音乐学生的学习存在弊端。表演的优劣与学生的音乐才华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是密切联系的。音乐的才艺是靠先天基础结合后天教育、培训形成的。也就是说,音乐方面的才艺和学生的自身修养是靠培养之后形成的。因此,表演实践是培养表演能力的有效途径,表演才华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表演实践练习出来的。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先唱好了再谈表演,把主要环节放在了演唱技术上面,缺始终忽略了表演的实践和展现,到账培训出来的学生,即使走向社会,也需要很长的实践才能适应舞台表演,形成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在学校的各种考试和比赛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从上台到下台都是笔直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有的同学面部表情僵硬;有的同学眼睛不知道该看向哪里,目光涣散,很没有美感;有的同学弯腰驼背……笔者在台下采访这些同学得知,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问题,他们也很想做一些符合歌曲表演,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因为他们不会。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上台机会少,另一部分同学表示是因为他们不会,学校也没有开设与表演相关的课程,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台上究竟应该如何站位、如何表演。

三、音乐教学手段缺乏改革与创新

培养人才的功利性,致使学习缺乏实质性的学术氛围,学生缺乏研究创新,创造力和自主学习性。在学校每年交上去的人才培养计划表上,老师给安排的课程是高级的,想让学生又快又好的学习到最多知识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初衷。可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并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会造成教学的没有完全对等性。即使是完全按照每堂课这样上下来,依照这样原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也是流传了很多年的了,有时候并不能完全根据每个同学的需求,给学生以点拨和提醒。这种教学手段缺乏革新,特别突出的一点表现在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创新教学手段。

四、高等院校音乐实践平台少

一不留神,教学就容易与实践脱钩。音乐实践是学习音乐的最佳方式,对音乐美的感知以及音乐表现于创造的乐趣,只有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所以,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应该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增加实践呢,这是我们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最值得关注的环节。但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真想做到这些事不容易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仍会出现沉闷的状态。

五、教学设备资料不够完备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音乐教育不仅需要足够数量、水平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院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还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多媒体设备、学生教室、琴房、乐器等设备远远不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六、结语

高等音乐现代化教学在设备的投入与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思想认识的偏差、设备投入的偏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匮乏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表明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也揭示了高等音乐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虽说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成绩的背后却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与问题,正确对待取得的成绩,科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将有助我们及时调整相应的策略,改进现有的教学状况,保证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的科学发展,作为从事高等音乐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性,自觉地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的新需求,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为实现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旖雯  郭俪雅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

[2]陈海珍.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6).

[3]林田.浅谈高校音乐活动的理论意义和主要实践途径[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基金项目:

1.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立项文号:粤教科函[2016]12号;项目编号:2015WTSCX128)

2.2016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声乐》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文号:粤教高函[2016]233号)

3.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5年度质量工程项目:《声乐》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文号:院教务[2016]30号;项目编号:CJ201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