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简述(3篇)

小学教育教学简述(3篇)

第一篇:新课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摘要:

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各学科教育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审美、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小学美术课程在丰富课程种类、提高小学教育水准以及丰富学生生活方面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美术教育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尤其在新课程理念或标准下,如何充分有效发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值得我们思考。基于此,文章首先从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2.1塑造审美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方面。进一步的,审美意识是指学生在初次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以美学的思考方式把握其内涵、意义与精髓,而并非运用单一的感性认知或理性思考。因此,加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也就是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塑造与提升,学生只有首先掌握好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才能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塑造学生审美意识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首要体现,是决定其他审美环节与审美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2.2培养审美理念

除了塑造审美意识,培养审美理念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体现。具体而言,审美理念是指学生在具备审美意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认知以及审美态度,并且能够将以上两者体系化、思想化与理念化。如果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不以培养学生审美理念作为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育意义以及教育功能都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培养审美理念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另一体现,是决定小学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意义的关键因素。

2.3提高审美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方面,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作用同样值得我们重视。从根本上来说,塑造审美意识与培养审美理念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然而,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还需要有丰富的审美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即美术作品赏析水平与美术作品实践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3.1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

通过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为审美意识、理念与水平三个方面,因此相应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以塑造审美理念为改革与创新的灵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审美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尤其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取、教学质量控制以及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都需要以塑造学生审美理念为核心。尤其注重美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检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2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改革与创新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美术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丰富,包括美术德育教学法、鼓励性评价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等方法的应用与实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种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思路,并设置配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引领小学生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带其进入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

3.3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此外,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参与率、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性以及美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努力。并且还需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即放弃以学生美术成绩作为考核主要依据的做法,坚持以学生审美水平作为美术课程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因此,以提高审美水平为改革与创新的目标还要求教师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并且因材施教,既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赏析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实践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具备丰富的绘画经验。同时,教师还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审美动力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学生审美意识、审美理念以及审美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把握以上三个方面的关系,既不能孤立、片面地发展某一种小学美术教学功能,也不能追求“大而全”式的小学美术教育体系。最为根本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最优的教育发展对策,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双管齐下”,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国章 单位: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剑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09).

[2]徐利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07).

[3]盖笑松,杨兆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定位的把握——对30节省级美术公开课的思考和总结[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4).

[4]付容,张丽梅.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优化教学探究——对一节区级语去研究课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9(08)

第二篇: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教学研究

做好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不仅是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持续延续下去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快速变革、快速转型的关键期,从孩子抓起,做好实践课程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强化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提高对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的质量,对推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会把所有的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应用与实践。从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教育开始抓起,以永葆实践精神发展的活力。

(二)是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小学生的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适应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方针。随着国家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小学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构建“品行合一、优质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当前困扰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合力不够加强小学生实践课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单单靠着院校自身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就当前而言,针对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方面的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整体的宣传和传播力度不强,家庭教育配合工作不到位,顶层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没有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如果脱离了社会合力,我国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就很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校内动力不足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应切实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应将摆正实践教育的地位,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院校在课堂内实施了更多的针对小学生受众群体的教学改革,但是在改革的深度上还有欠缺,在创新的尝试上还有滞后,此外,师资队伍建设、课外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少先队和共青团建设等工作还相对薄弱。因此,如何进一步激发学校自身的内动力,释放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力,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三)教育教学方式不佳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有效改变了原有的体制僵化、管理方式落后、硬件配备差等现状,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依然存在明显的短板,突出表现在:一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没有达到丰富化、实用性的效果,二是教育教学的课堂氛围营造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三是师生互动的情景和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关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是不得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新时期我国小学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齐心协力,共建外部良好氛围

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更有效地借助外力,所谓的外力是指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在文化包装、宣传输出、教育培植、资金渠道、信息共享等方方面面加强投入,对相关岗位和人员加大检核考评力度,确保实效性。具体来说包括:第一,借助当地媒体的力量,开发更多的切合实践课程教育主题的节目制作,帮助营造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少儿影片;第二,网络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控制,帮助小学生绿色、安全、健康地上网学习;第三,文化相关部门应当开发更多少儿作品,推动社区少儿实践课程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

(二)探索提升学校内生动力的优化路径

小学校园在文化营造上、视觉呈现上、听力感觉上等方面强化实践课程教育的全方位营造,同时,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和活动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发挥各类社团组织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突出实践课程教育的内容,营造好内部统一规范的教育氛围;第二,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在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指引下,引导小学生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自觉抵制,防止出现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范;第三,在少先队的功能发挥上倾注更多心力,采用以点带面,以面带体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第四,学校要奖励创新,尤其是发挥教师的主力创新力量,内嵌实践课程教育工作,努力实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教学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崭新局面。

(三)提升教育教学方式的实际成效

小学生实践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是以实际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为保障的,随着全社会大力提倡各类创新的历史阶段到来,院校更应该在相关环节加大创新的尝试:一是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主体、客体的转换,探索更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的教学方式;二是大胆尝试符合当地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环境设计,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群体一起参与到教学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来;三是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投入到教学实施设备上去,在教学工具、教学辅助设备等方面加大更新力度,确保实现更多元化的教学呈现,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四是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分类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分教学指标和教学目标,实现深层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

作者:夏玉梅 单位:柳河县驼腰岭镇学校

第三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意见

摘要:

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作为首要目标。在学校管理全过程中,应该充分将教学质量服务水平理念加以贯彻。要立足于尊重学生主体性现状,按照新课改标准来开展教学工作。本文充分分析了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的相关问题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意见。希望能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意见;对策

现如今,如何在教育教学全部管理中落实小学管理是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教育改革时,一定要保证与时俱进,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管理。我国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并得到了充分实施,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有效的促进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现如今,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虽然取了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小学教学管理提出几点意见非常具有必要性。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应试教育广泛存在。因为我国目前还是实行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思想,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管理,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学都普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点,将学生个人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体制充分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普遍不足。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的综合能力较低,学生个性千遍一律。因为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初级教育,对人的成长质量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如果长时间实行应试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将会普遍降低。第二,教师队伍素质不足。在学生成才的过程中,教师是学校环境中对培养学生的主要力量。我国目前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水平要不断进步和提升,无论是教学的专业水平、个人素养,还是教学风格,都要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不仅要重视书本和教材,还要能够对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并合理应用,通过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必须要对重视教学的自我发展,要健全和完善教学培训的长久机制,要持续的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第三,家庭教育作用发挥不够。小学生在六年教学时间内,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家庭环境内。可见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其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中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条件下,家长广泛忙于事业,缺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时间,教育孩子的时间更是缺乏。这就造成学生在校外因为管束不严,接受社会不良环境的感染,从而道德败坏,违法犯罪。这就是小学教学中家庭教育不足的表现,从而造成学生家长难以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实际表现。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见

第一,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很多教师没有对教学质量引起重视,他们认为教学质量和自己无关,那是学校校长以及相关领导的事情。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会直接对学生加以管理,不仅如此,教师还会在授课、批改作业以及测验考试等方面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表明教师不仅会传授学生知识,还要管理控制教学过程。一个具有管理意识的教师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让教学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第二,要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致力教学管理工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得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动员学校全体成员,并团结社会各方面例如家庭、政府乃至社会团队的各方力量,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但是,目前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以校长为领导、以教导主任为中坚,以各科科研组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师生和家长难以参与进来加以监督,社会群众对学校教育工作也缺乏关注,从而对有效的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影响。所以,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各级领导要对此充分重视,争取校内力量参与到管理中去,并结合家长与校外力量,共同致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其次,要健全完善教学监督组织,充分监督教学工作,并为教学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第三,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不是一场考试就能反应的了的。该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任意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容易对整个教学过程带来影响。所以必须要从全过程入手,紧抓教师备课、授课、作业布置、课外活动等多个环节。另外,教师要对学生家庭作业这一重要环节严格控制,对各科作业充分协调,从而保证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第四,对教师队伍加强管理。教师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充分落实教师的进修、评价以及培训工作。将校内进修提高以及脱产校外进修充分结合起来。国家要建立多样性的培训进修机构并健全相关制度。我国现如今实行脱产校外进修的确困难重重,这就要求学校将校内进修严加重视,设置专业人员对教师加以培训和进修,要充分应用举办讲座、以老带新、教学研讨会等校内在职进修途径。建立包括校内外的教师评价机构,科学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并加强对形成性评价的重视,让评价能够真实的反应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第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师工作条件以及班级风貌都是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环境的优劣又关乎着教学质量。首先,要增加经济投入保证有一个良好舒适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增设教师设施,让其充分发挥家偶尔辅助价值。最后,对课堂纪律、班级班风以及教师布置等要加强管理。

3总结

小学是个人成长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学管理者一定要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重视起来。反思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团结教师、政府、家长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潘枫 单位:成都市新津县新津一小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19:145.

[2]田景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探究[J].才智,2013,16:94.

[3]杨国义.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3:11-12.

[4]宋喜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88.

[5]董虹.小学教育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