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衔接探析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衔接探析

【摘要】学校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都开设了历史这一门课程,但是,初中和高中历史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教科书;全面发展

一、初高中历史的不同之处

(一)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不同。初中的历史教科书是以通史的形式进行编写的,一般按照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顺序,有一定的时序性,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编排。初中历史教科书一般都是以必修课程为主,少数地方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和特色编撰了一些乡土课程或校本课程。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进行编写的,高中历史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二)教科书的的内容不同。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每课内容不多,内容比较浅显。在课文的辅助系统部分,多选取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读性很强,图片一般选取颜色比较鲜艳,容易引起注意力的素材,在史料的选取和应用上,选取了一些比较简单,便于理解的史料。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从每课的文字数量来看,远远多于初中历史教科书。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部分从种类上来看,比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的种类多,形式更加多样。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取了很多典型的素材展现历史,在趣味性方面逊色于初中的历史教科书,在史料的选择上,更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难度大大增加。

(三)考察标准不同。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考试确实是中学阶段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服务于中考,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服务于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考察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难度较大。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一)换位思考,了解学情。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教师,在初中生进入高中之后,对学生的性格秉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历史知识储备等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在开学初,让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家长会和家长们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利用学校的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和掌握学生最真实的情况,是开展历史教育教学的前提,为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当前,高中学生及学生的家长普遍存在着观念滞后的问题,学生历史学习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认为历史的学习关键是记忆,多看几遍书,多背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史实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仍然采用初中的方法来学习高中的历史。大多数学生的家长认为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主要是死记硬背,只要下功夫背诵,成绩就会提升。针对以上学生及家长观念滞后的问题,学生的观念问题可以在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在课堂上适时介绍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和学习方法。学生家长的观念问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解决,建立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在群里向家长们介绍高中历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上面的这些方法,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的历史。

(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地位的争论,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体,美国的杜威和法国的卢梭则主张“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可取之处,但都存在着缺陷,笔者认为,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高中历史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科书,除了历史教科书还有很多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资源、博物馆资源、历史遗迹遗址资源、历史亲历者资源、网络资源等。不同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利用,如果有的地区连校图书馆也没有,可以引导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来弥补。历史亲历者资源常常被忽视,通过走访历史的亲历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历史,体会不一样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网络十分发达的时代,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信息,感知历史。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笔试作答的形式为主,试卷的形式单一且不够全面科学。为了更好地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应该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观察法。学生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和长处是笔试无法体现出来的,可以采用观察法,观察法分为课堂观察法和课后观察法。课堂上,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表现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课后,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和行为,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言语法。言语法可以分为谈话法、讨论法、演讲法。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以个别谈话聊天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教师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可以找一些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以此来检测学生的探究能力。活动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手包办,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锻炼学生。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检测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本地区学校的特点和学情,针对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秦淑国 单位: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