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探析

农村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探析

摘要: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但是农村地区的高中英语教育受到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阅读能力欠佳,影响了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笔者多年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农村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农村地区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育;高中英语;教学改革;阅读能力

近年来,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情况有所改观,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受到应试观念的限制,阅读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忽视了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学生长期处于枯燥、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很难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基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调动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想要提高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基本前提就是调动学生的英语兴趣,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目标与阅读任务,通过有趣的英语阅读练习,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习英语做好充足准备。提高学生英语兴趣的具体策略包括:首先,选择农村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既要体现时代性与趣味性特征,也要具有本土特色,贴近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增强阅读欲望。其次,为了诱发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和认真思考,教师应根据英语阅读材料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过程中学有所获,体验阅读的乐趣。再有,教师要创新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除了学习教材中的英语文章以外,还要拓展课外阅读环节,引入难易适中、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高中生多样化的英语阅读需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

二、创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一部分,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们的英语运用水平。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一方面,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整体阅读模式,根据阅读文章的实际情况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适当删减阅读学习的内容,例如阅读学习时采取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英语文章并落实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妥善分配课堂时间,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与解决问题时间,激活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

词汇是英语的基本构成要素,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离不开丰厚的词汇基础,高中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量,才能深入地阅读文章和理解文章,对提高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基于多样化的阅读要求,现有教材中的词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适当地扩充英语词汇范围,引入高中生感兴趣的生活用语、名言警句、童话故事等,整合英语词汇内容。另外在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时,教师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分析上下文来判断词义,通过掌握正确的猜测词义与记忆单词方法,促进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阅读的得分率,为培养英语阅读能力打好坚实基础。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学会复习和预习,每天坚持背诵单词和短语,加深印象。

四、渗透科学的英语阅读技巧

纵观以往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与学生没能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了提高农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让农村孩子不再畏惧英语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英语阅读方法。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带着问题阅读内容,既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也能提高解题效率。其次,抓住关键的词汇和语句,迅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与细节,通过阅读把握文章主题,例如or、and等并列关系词、unless、even等转折关系词、so、becauseof等因果关系词都能反应文章主旨大意,要逐一突破。再有,高中英语阅读经常遇到复杂的句式或语法,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理清长句、难句的关系与含义。例如常见的并列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等,只有把握句式关系才能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总之,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英语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考虑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欠佳,想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教师要把握教学改革原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着手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掌握个性化的英语阅读技巧,在阅读英语文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潜移默化中增强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促进农村高中生整体英语应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韦敏.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的困难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80-83.

[2]翟晓萍.浅探农村高中英语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J].新西部(理论版),2015,06:152,132.

作者:刘雨轩 单位:四川省苍溪文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