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改革探究(3篇)

高校教育改革探究(3篇)

第一篇: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摘要】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努力培养形成。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改革,对学生个性、智力、知识、思维方式、思考技巧、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论文简单分析了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时代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需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突破发展的束缚,这也是各个领域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精神。实现人才强国,更加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认真分析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加强教育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为国家的发展输送更加优秀、可靠的人才。

2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人才,让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实用技能,为其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的人才培养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填补各个行业的岗位空缺,因此,高校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的运营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在这种趋势下,创新成为时展的主流思想,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邓小平曾经说过,“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高校教育同样要认识到改革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高校要从教育改革入手,制定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并针对专业教学特点,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进而为不同行业输送优秀的创新人才。从学生角度而言,创新思维和能力,有利于其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要求,进而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为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1]。

3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高校教育理念比较注重知识理论方面的教学,虽然完善了知识框架,但是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有所欠缺,尤其是人才的职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仍然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采用一些灌输性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就不尽人意。此外,高校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往往为了顺利毕业,对知识进行硬性学习,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难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人才培养机制单调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人才培养计划缺乏开放性。有些专业的时代性很强,例如地质勘测专业所涉及的技术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因此,对于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高校将重点放在了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并没有真正带领学生去探究专业的发展和进行学科研究,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局限。同时,一些高校并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式教学,导致一些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不到有效培养,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4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4.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措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在于创设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一方面,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授业者”转变为“引导者”,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以情境教学法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假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担任其中的角色,根据要求自由发挥,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2]。

4.2遵循个性化原则,构建多样化培养模式

创新即允许一些新思想、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特点,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要将个性化培养列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内容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一些高校建立了飞思卡尔兴趣基地,不区分专业,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参加,为对电子技术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平台。学生可以自行组队参加相关比赛,并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够得到发挥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因此,高校教育改革需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3]。

4.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重要教学环节。高校实验教学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习等环节。第一,课内实验,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演示教学和验证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锻炼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程设计,根据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师要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课程题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工具和实践空间,让学生自己制定相关题目的探讨计划,逐步完成相关设计工作,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知识的能力;第三,社会实习,在这个环节,高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选取优秀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需求,使其能够提升实践能力。

4.4积极建设文明校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的建设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打造一个校园内和教室内外的创造性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形成一种创新开拓、积极进取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并且,高校应该加大对学校课外活动课程的开展力度,注重多样化课程的开设,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奖励政策,激发学生对课外活动、课题研究的参与热情,同时采取成立学习小组的模式,让学生参加到实践练习当中,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总结出更好的创新措施,增强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每个行业都在进行创新和发展,教育领域尤其需要加强教育改革,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高校教育方面,需要提高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和积极的探索,从而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国家实现人才强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昭英.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6(12):156.

【2】吴丽花.高校教学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5):21-22+26.

【3】唐虎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问题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119-120.

作者:庾泳 单位:邵阳学院政法学院

第二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师资是教育的关键因素,师资力量事关教育的成败。在我国“促进以双创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是双创教育成功的保障。本文针对高校师资队伍的状况,指出双创师资队伍的不足,提出对双创师资队伍的能力要求,阐述了加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对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双创教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教育的实践证明双创教育是培养双创人才的有效模式。双创教育在美国迅速发展,双创教育已成为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1]。在我国“促进以双创带动就业”的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双创”教育获得蓬勃发展[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资是教育的关键因素,师资力量事关教育的成败,教师队伍建设是双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双创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双创教育”的体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师资建设是“双创教育”体制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促进双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当前高校的师资状况

1.1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上我国高校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本校或外校的优秀毕业生。创新教育是近几年提出来的,十年前,普通高校的科研项目较少,对教师的要求是带好课,创新能力缺乏或自身没有创新性教育的要求。导致普通高校年龄大的(如40岁以上的)教师缺乏创新能力,不能胜任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2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欠缺

近十年来,科研水平已作为衡量高校综合力的一项重要的标准,科研实力的提升已被绝大部分高校视为学校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招聘教师时,应聘者的学历背景、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成果优先考核,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缺乏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年龄轻的(如30岁上下的)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创业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2双创教育的师资要求

双创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发展。双创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2.1创新能力

双创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创新情怀、创新教育理论和创新实践。

2.1.1创新情怀

创新需要情怀,教师不管年龄大小,如果没有创新情怀,是做不好创新教育的。创新情怀与激情,是开展好创新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师要能够把创新精神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要有超越自我利益的国家情怀,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关注民生,这样的创新才是长久的,才是有生命力与影响力的,也才是有价值的。

2.1.2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3]。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创新并不神秘。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光有创新情怀还不够,还要掌握创新教育的基础理论,像创造学、成功学、创造心理学等。正确的理论对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易于获得成功,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易于失败。

2.1.3创新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掌握创新教育的基础理论只是做好创新教育的一个条件,如果教师没有进行过创新实践还是不能胜任创新教育。在掌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创新实践才能拓展创新思维,发现创新对象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创新问题的办法。没有经过创新实践及创新体验的教师,其所传授的创新方面的知识只能是空洞的说教,不能生根发芽。

2.2创业能力

双创教育同时要求教师具有创业能力,创业能力要求教师应具有实践经验、企业管理知识和创业能力。

2.2.1实践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行为是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的必备能力,要求教师自身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具有实际创业经验。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与能力决定了创业教育开展成效,这应该成为优秀创业师资的判断标准之一。

2.2.2企业管理知识

创业是一种典型的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活动[4],创业所用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是重要一环。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管理是生产力。进行创业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企业管理方面知识。比如项目管理、创新经营、企业市场营销、经济法与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财务、公司法等。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企业管理知识是创业成功的推进剂。

2.2.3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创业能力。学校教师一般不是创业成功者,创业成功者大部分不在校园里。为获得具有创业能力的师资,可以采用嫁接的方法。创业基本步骤、企业管理的课程可以由本校教师讲授。需要教师具有突出的创业能力的课程(比如创业历程、创业方法、创业激励等),可以外聘创业成功的青年才俊定期进校园给学生上课。

3加强双创师资建设的方法

针对目前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可以通过“引进、选拔、聘用、培训”的方法实现双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双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1师资引进政策

师资引进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既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又要立足于为学校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在当前我国“促进以双创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背景下,师资引进政策,应在科研能力达到引进标准的情况下,突出引进师资的双创能力。建立健全双创师资的引进、管理和使用体系。

3.2现任教师中选拔政策

对于现任中青年教师中双创能力突出的,具有三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获得过创新大赛重要奖项,在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并且具有丰富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把他们引导到双创教育的岗位上。

3.3外聘政策

对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环节,可以外聘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年富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情怀的创业成功者作为校外创业讲师,定期进校园给学生上课,以他们的创业实例和创业精神影响和激励学生。

3.4内部培养政策

在建立的双创师资的引进、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面向社会引进与学校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双创师资政策。对于双创教育感兴趣的青年教师,本身双创能力欠缺,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班的形式对其的双创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其达到双创教育的教学要求。

4结语

在我国“促进以双创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双创教育成功的保障。本文针对高校师资队伍的状况,提出了“引进、选拔、聘用、培训”的方法实现双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双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泽民,罗红.创新与创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3]魏新元,丑敏霞,傅虹飞,等.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82-183.

[4]单鹏,鞠晓峰,于楠楠,等.区域新知识创造对创业活动影响的空间动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106-112.

作者:朱增宝 邓海顺 陈清华 陈加胜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第三篇: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经济时代也随之而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显著提高,不再只满足于劳动力,人才的创新能力水平也是企业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采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正是迎合了企业多样化人才吸纳的需求。创新型的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对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这一改革面临的各种问题探索出长远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

在现如今这个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培养出一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创业性人才,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一条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难免遇到阻碍,所以更需要我们深刻认识不足,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真正做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人才。

一、现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关系到他的职业生涯。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符合了经济发展要求,才能为社会所需,所以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的发展理念并不成熟,很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让整个改革的进程发展得较缓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成熟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早在多年前就得到了全面的宣传,很多高校也纷纷响应,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教育性活动,对于创新型的教育体系改革也如火如荼得进行着,但实际上,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深入到教育本身之中,学校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这种改革方式相当于只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不治本。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始终无法深入开展,对于这一特色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投入单纯的实践活动中,没有给予专业性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始终没有显著成效。如今高校的创新创业改革还需要社会上的各层力量的支持,共同完成新型教育建设,寻找出符合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地区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作用,高校的师资建设对于教学成果的影响相当之大。学校要想落实创新型教育的改革,就需要师资团队的有效支持。创新创业的理念虽然挂于嘴边,但创业师资力量却异常薄弱,如今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创业素养,缺乏专业背景,无法进行革新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还需要考虑如何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使得教师不仅能进行学术研究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就业的指导,教师首先自身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可以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教育,让知识不脱离社会轨道,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到现实的社会特点,真正学到有利的创新理念。导师的团队建设需要加强,学校培养的创业导师团队能够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并能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

(三)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问题

教育活动进行的一个主要载体就是课堂。对于课程的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落实创新创业的教育,需要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要设计出符合专业创新要求的课程,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水平,让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融入到课程之中。但现如今很多高校都不具备这类高标准的专业性课程体系,难以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对于创业创新的课程的指导迫在眉睫,学校还有很长的摸索道路要走

(四)教育资源的不足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需要专业性的教育资源作为指导的。然而现今的很多高校并不具备专业性的教育资源,高校很少于企业进行合作联系,所以并没有符合社会现实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所用,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创新创业的知识,仅在课本中灌输着早已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陈旧知识点。事实上,高校完全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运作环节,学习创业的基本资源,了解商业活动运营的基本模式,构建出一个直观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校方应当对教育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深化创新创业的理念,寻找可用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政府应到积极运用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开放符合教育改革的创新主题的电网论坛,聚集一些创新型人才在此发表多方向性的观点,由校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第一,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质要求。校方要抓住创新型教育改革的机遇,积极开展各类改革措施,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让学生首先了解这一理念的涵义。教育改革并非一日促成,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更新和纠正,不断摸索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道路。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学生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拥有创业思路计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创新创业和书本知识不同,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深入到社会之中,在实际的参观与操作活动之中学习到有效的经验。第二,对于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需要校方作出改善计划。学校可以招纳社会上的企业家或者是创业人员来校进行演讲教育。事实上,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就业经验,他们往往更擅长学术研究,所以对于创业方面的现实经验仍然不足,就需要学校从社会上吸纳可用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教育传授方面来说,教师的专业性是难以取代的,社会人士只能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不能整合重点进行有效教育,所以对于学生的引导还需要教师的作用。学校应当积极培养出创业导师,让教师参观企业运营状况,并与各部门进行交流学习,让教师了解到社会现实,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时候才可以有所侧重,不至于局限于课本的内容。第三,当学生已经学习到有效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后,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专门的部门机构,以创业导师为主的团队对学生的创业思路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建议,并且推动建设创业课程体系,组织学生模拟创业的活动,甚至进行真正的创业运行。学校建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积极参与创业型竞赛,组织学生深入社会阶层,在实际的社会岗位上进行体验活动。校方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目标要进行合理计划,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营造出新型特色性的创新校风。第四,在教育资源缺失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教育并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已经尽力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企业的运营参观中,另一方面就需要政府方面的支持,斥资设立创新型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三、结束语

教育是社会的重中之重,并非高校一方的责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人才的培养需要各方的努力支持,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但只要积极解决,切实发展师资团队并且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是一种成功,是对整个知识时代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程.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探析[C].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2011.

[2]姚茜,王维才,陈雪梅.大学生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的关系及背景影响研究——以青海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C].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1.

[3]龚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朱柏青,陆富彬.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立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9期.

[5]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年02期.

作者:曹艺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